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苏轼

一四

  苏轼写了一篇文章纪念这盛大的场面,叫人刻在石头上,这块石碑,随着苏轼政治上的起落,经历颇不平凡。苏轼后来遭到放逐,他的一切碑铭都奉命拆毁,当时的徐州太守只把这块碑丢入附近的壕沟中。

  十年后,大家都忘记了这条禁令,皇家也开始收集他的文稿,在任的另一位徐州太守叫人把石碑从沟里挖出来,星夜赶制了几千份拓本,事毕之后,他恍然大悟似地说:“唉呀,我忘了,苏碑的拆毁令还没有解除,叫人来把这块碑毁掉吧。”石碑拆毁之后,拓本的价值越升越高,太守靠此赚了一大笔钱。

  此时,人们已无法探知当初苏轼立于黄楼之上,举目四望时的心情,从下面这首词中或许仍能触其一二吧。

  永遇乐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燕子楼在彭城,属徐州境内,据说此楼是唐代张尚书为爱妓盼盼所筑。

  苏轼真的梦到过唐代时的盼盼吗?不得而知。由词中可以领略到的是词人驰骋的思绪、词人的感慨:人生之梦未醒,只因欢怨之情未断。其感慨包容了多少古与今、倦客与佳人、梦幻与现实的绵绵情事,其感慨又超越了自我,推及了人生和宇宙。词人从燕子楼想到黄楼,设想后人见黄楼凭吊自己,也和今日自己见燕子楼思盼盼一样,悟出了人生如梦似幻的道理。

  ——这就是苏轼,狂喜之中也抹不去如影随形的淡淡愁绪。

  任徐州太守的苏轼很受欢迎,不仅因为他抗洪有功,也因为他亲身关切狱囚的健康和利益,在当时,几乎没有其他太守这么做。他亲自去看犯人,派医生照顾生病的囚犯。苏轼指出,法律虽禁止地方官鞭打囚犯至死,对囚犯病死或失于照顾而死,却没有明文规定,他说,囚犯也是人。苏轼的行为赢得了囚犯及其家属的感激与尊敬。

  有些小事只要有人肯做,就可以轻易做到,可惜只有苏轼这样的人才看得到。元丰元年(1078年)徐州春旱,苏轼去城东二十里外的石潭求雨,求雨之后,又于雨后去石潭谢雨,路上,苏轼曾作了几首诗,其中一首如下:

  

  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词中,苏轼以最寻常最普通最不“值得”入咏的景物风光,将自己的感叹融于其中:乡野人家尚且能赠我粗茶一杯,为我解渴;我作为一城百姓的父母官,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眼看他们处于春旱之下,我能带给他们清凉的雨水吗?杰出的诗人和称职的官员一样,既要有大手笔,同样也肯从小处着手。

  苏轼的诗名不断提高,欧阳修去世后,他成为全国公认的第一大学者,欧阳修当初的话应验了。学者都认苏轼为师,著名的“苏门四学士”,包括苏轼在淮阳结识的张耒,在杭州结识的晁补之,传说中娶了苏小妹的浪漫诗人秦观,江西诗派的始祖黄庭坚。四学士中以黄庭坚居长,时人把苏黄相提并论,但黄庭坚始终以苏东坡的门下自谦。整个学术界都敬爱东坡,推重东坡,那年九月底黄楼的一次大聚会上,苏轼开朗风趣,毫无心机,赢得士林一致的热爱。正因为他受欢迎,威望高,日后他被捕受审才引起全国的关注。

  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苏轼奉命调往湖州(今属浙江),苏轼上表谢恩,因为对朝廷那些不利于民的措施不敢大胆直言,于是他把谏言写入诗歌中,希望对国家有所补益。苏轼是个性情直率的人,如他自己所说,遇到不平之事,他是“如蝇在食,吐之乃已”,他一直作诗描写百姓的困苦和一些新法带给百姓的危害,政客小人还能忍受,现在他直接提到他们——王安石门下窜升的李定和舒X,这是一伙见风使舵、毫无原则的小人。苏轼一上表给皇帝,皇帝就忍不住会当着朝臣称赞他,小人们怕苏轼得势,就干脆阻止苏轼入京见皇帝。

  元丰二年(1079年)六月,苏轼到湖州后不久,有位御史摘取苏轼谢恩表状的四句话,告他讽刺政府。几天后舒X、李定也先后状告苏轼,说他的诗词作品中有不忠于朝廷的地方。李定等人希望皇帝下旨杀死苏轼,神宗并不想杀苏轼,他只是认为案情既然正式提出,他愿意让御史们详细调查。

  朝廷派官差皇甫遵去湖州,解除苏轼的官职,押回京师审问。苏轼与家人道别,长子苏迈陪他进京。

  百姓们出来送他们的太守,泪如雨下。

  苏轼被押走后,他的家人们决定进京,抵达安徽宿县,御史又派差官去搜拿诗篇、信函和其他文件。

  许多士兵围住苏轼家人的小船,翻箱倒柜,把东西随处乱丢,女人和孩子都吓坏了。士兵们走后,女人们迁怒于诗稿,于是大烧文稿,后来苏轼发现只剩三分之一的文稿没被烧掉。

  苏轼七月二十八日被捕,八月十八日关入御史台监狱,接受了近两个月的审讯。

  苏轼在狱中,儿子苏迈天天去牢中送饭。他们暗中约定平时只送菜和肉,万一有坏消息就送鱼来。有几天苏迈出京借款,委托一位朋友代他送饭,临走却忘了告诉他这一秘密约定,结果这位朋友送了些鱼给苏轼。苏轼以为难逃一死,写了两首告别诗给苏辙,诗中委托弟弟照顾自己的家人,还感谢皇帝对自己的恩情。这两首诗后来被狱卒上交,皇帝见了之后,大受感动,所以御史虽施高压,给苏轼造成极不利的局面,最终皇帝仍释放了苏轼,这两首诗,可以说起了很大的作用。

  这就是所谓“乌台诗案”。乌台,是御史台监狱的代称。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