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司马迁

一五

  司马迁抚尸大哭,慈父的故去让他痛不欲生。慈父的音容笑貌,慈父的谆谆训导,从此只能在记忆中出现了!他司马迁从此是没了父亲的人了。儿时与父亲在夏阳耕牧,享受了父亲多少的疼爱啊;稍大后在父亲的督促下学习古文,父亲的严格要求现在还记得清;到长安后师从董仲舒、孔安国,父亲的鼓励、诱导给了他多少信心和勇气啊!大江南北漫游的时候,父亲的殷殷嘱托何尝又不是常在耳边响起;出使蜀滇之前,父亲对他的衣食住行,对他此行的安危,关怀备至,叮嘱再三,那些言语给了他出使途中多少暖意?

  都不在了!都不在了!这些都将永远成为记忆,也只能成为记忆了!遥想往事,想起父亲的生平为人,司马迁这个历经了多少艰难困苦坎坷挫折都不掉眼泪的人,竟哭成了泪人,弄得邻居们心里都酸酸的,相识的、不相识的,纷纷过来劝慰司马迁。过了一段时间,司马迁的心情终于渐渐平复下来,他想起自己此次出使蜀滇还没去向汉武帝复命,不敢多耽搁,于是妥善安排了父亲的后事,匆匆赶往泰山去见汉武帝。

  汉武帝到了泰山以后并没有马上举行封禅大典,他听说蓬莱岛上有神仙出现,忙迫不及待地派了好几千人去蓬莱求仙,自己随即也跟了去。司马迁这时应该已经见到了汉武帝,并且作为汉武帝的侍从,也应该跟随汉武帝经历了这次求仙之行。

  忍着丧父之痛,司马迁陪着求仙心切的汉武帝向蓬莱岛进发。途中,前面派去的人传消息过来,说他们晚上见到了一个巨人,有几丈高,出现了一会儿就不见了,天亮以后去巨人出现的地方查看,发现有巨人留下的足迹,有点类似于动物的脚印,只是要大得多而已。大臣中又有人说,看见一老头牵着一条狗,嘴里不停地说:“我要见巨公,我要见巨公。”也是一眨眼就没了踪影。很难说汉武帝就全然相信这些,但他求仙之心一日不灭,这些所谓的见闻就一日不绝,这倒是可以断言的。

  怀着强烈的求仙愿望,汉武帝在方士们的指引下,到处巡行、祭祀,地方去了不少,希望破灭了不少,方士也杀了不少,但汉武帝的求仙之心丝毫不见减弱,仍兴致勃勃地在司马迁等的陪同下跋山涉水,寻访神仙的踪迹。

  漫游也好,出使也罢,即使随帝求仙,司马迁每到一地总是忘不了熟悉当地的地理位置、地形,了解当地的奇闻轶事,搜集有用的历史资料。这成了他精神上的主要目标。至于此次陪汉武帝到处求仙、祭祀,与其说他虔诚地相信这一套哄人的把戏,还不如说他是把这当成他的职责,因为他是郎中,他的职责就是侍奉皇帝,皇帝要祭祀,皇帝要求仙,他就得陪着、侍候着。缭缭香火中,浓浓的宗教气氛下,他想的更多的还是如何完成父亲的遗愿,继《春秋》而著述。

  夏四月,汉武帝率众臣回到奉高(今山东泰安东北),准备正式行封禅大礼。封禅礼仪是汉武帝早就亲自制定了的,但封禅典礼具体应当如何举行,众儒生和方士们又各抒己见,意见难以统一,又一次让汉武帝恼火,于是他干脆又一次抛开儒生与方士们的意见,自己钦定具体的操作办法。

  汉武帝首先到泰山南面的梁父山上,辟地祭地,举行了“禅”礼;然后到泰山东麓,用祭祀太一(上帝)的形式,筑坛祭天,举行了“封”礼。“封”、“禅“仪式结束后,汉武帝觉得还不够尽兴,还没显示出泱泱大国的气概和他汉武帝的无量功德,于是携了大将霍去病的儿子霍嬗前往泰山之巅,举行第二次“封“礼。这次仪式的整个过程是非常隐秘的,司马迁作为汉武帝的亲随,也未必得以亲眼一见。不过这也是无法考证的了。汉武帝带着霍嬗在泰山顶上呆到第二天才下山,随后又到泰山东北方向的小山肃然山上,参照祭祀后土的仪式,举行了第二次“禅”礼。封禅仪式到此就算告一段落了。

  古代皇帝举行重大祭典活动时,总是担心天公不作美,如果天不遂人意,皇帝就会有德行修养不够的嫌疑,当年秦始皇在泰山封禅的时候,遇到了暴风雨,仪式不得不草草了事,儒生博士们在背后都讥笑他不配举行这种封禅大典。汉武帝此次封禅,风和日丽,很是让他得意:“我的德行无量啊!否则天怎么会这么助我呢?我的功绩盖天啊!否则怎么连统一了全中国的秦始皇都比不过我呢?”群臣对他的赞誉之声更是不绝于耳。在这个时候,头脑清醒的人是很少的,不管受捧者也好,捧人者也罢,头脑里早被各种吹捧之词塞得满满的了。但是头脑清醒的人总还是有的,司马迁就是一个。

  司马迁是不信鬼神的,什么封禅、方士、鬼神,对他来说都是骗人的,那不过是方士们为了生存编出来的哄人的把戏。比如说,有一方士名叫少翁,自称可以通神,汉武帝按照他的意思建了甘泉宫,中间设台,祭天神,一年多了,甘泉宫除了人声还是人声,除了人影还是人影,哪有半点神仙的痕迹?后来少翁又写了帛书给牛吃,然后骗汉武帝说牛肚子里有宝贝,汉武帝命人将牛杀了,从牛腹中取出帛书,初见时大喜,还以为真是得到了宝物,仔细一认那字迹,却发现是少翁的笔迹。汉武帝的心情可想而知,堂堂天子,竟然受人愚弄,岂不气极,诛杀少翁是情理中的事,但是少翁是死了,更多的方士还活得好好的呢,他们照旧绞尽脑汁、搜肠刮肚想出各种主意各种说法来满足汉武帝的精神需求——求拜神仙,长生不老。

  司马迁对这一切都是看得很清楚的,对这类荒诞不经的事,他是很厌恶,很反感的,但是有什么办法呢?求仙再荒唐,他也得跟着,封禅再愚昧,他也得参与,谁叫他是皇帝的侍从呢?这都是他的职责啊!当一个人天天做着他所反感的事情,见到他所反感的事物时,心里必然是很难受的,加之刚死了慈父,司马迁那时的心情该是多么沉重多么压抑啊!幸好,他可以借此机会游历祖国河山,收集、整理历史资料,倾听各种历史传闻,为著述历史继续做准备,惟有此,他心里才得到一点安慰,得到一点解脱。

  封禅过后,在方士们的鼓动下,汉武帝又起驾到了海上,希望见到仙人。世上本无神仙鬼怪,纵使方士们吹得天花乱坠,纵使汉武帝东南西北跑断了腿,仙人依旧只是一个概念而已,哪能看得见、摸得着?

  汉武帝这次注定又是白费功夫,但是一个偶然的事件使他还没来得及失望就暂时放弃了海上求仙之事,那就霍嬗的暴死。汉武帝很扫兴,遂没了继续海上之行的兴趣,只得怏怏地沿海北上,至碣石(今河北昌黎县北),巡辽西(今辽宁义县),历北边(北部边陲),至九泉(今内蒙包头市西),然后返回甘泉。此次北地之游,历程一万八千多里,汉武帝一路挥霍无度,给沿途郡县的赏赐无以数记,十分丰厚,这都是老百姓的血汗啊!皇帝却毫不吝惜地用于挥霍,用于赏赐,以显示皇恩浩荡,恩泽各地。所经之地,哪一处不是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哪一处不是搅得鸡犬不宁、民心惶惶?

  这一路一万八千里,人民的苦难又何止一万八千里啊!

  司马迁对此十分痛惜,但是作为一名小小的郎官,他又有什么办法呢?

  司马迁的这次北地之游,弥补了他对塞外边境材料的不足,至此,他的足迹几乎已经遍及了祖国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这难道仅仅是历史的巧合?历史不甘于几百年的沉默、孤寂,它要寻找代言人;司马家族不甘于世业中断,它要给司马子孙赋以历史的使命;西汉王朝到了汉武帝时已天下大定,局势平稳,它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汉武帝生性爱热闹,喜欢四处巡游,这又是一个重要的条件,而司马迁偏偏又做了侍奉皇帝的郎官。20岁时开始了大江南北的漫游,揭开了他游历祖国各地的序幕,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侍从汉武帝从南到北,从西到东,收获颇丰;奉使蜀滇,又使他对西南地区各方面的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这一切一切,都为他以后论著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游历并没有结束。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