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千古奇帝宋徽宗

九五

  赵良嗣回到汴京,向皇上禀明出使经过,并绘声绘色地叙述了金国最近攻占辽上京的情形。皇上听后深表满意,称赞他是昊天上帝降下的兴宋的谋臣,可以成为赵家良好的后嗣。金兵既然所向无敌,金主又面允归还燕云十六州,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应赶快与金结成盟国。随即传谕执政大臣议论结盟的条款。

  太师蔡京、太傅童贯、太宰余深、少宰王黼、尚书左丞张邦昌、尚书右丞李邦彦,几乎都异口同声地赞成结盟,人人心情激动。唯独知枢密院邓洵武却深表怀疑,怀疑这种军事冒险会给王朝带来巨大灾难,奉劝同僚们应慎重其事。洵武是元老重臣,崇宁初年官为起居郎,曾竭力推荐蔡京担任丞相,以后一直是蔡京的得力干将,长期任执政成员。

  蔡太师感到有些意外,就反问道:“天祚无道,内外都已反叛,我朝乘机攻取汉唐的旧疆土,占据燕云的关山之险,有何不可?”

  洵武回答说:“立国须凭信义,背弃旧盟,去结新盟,出尔反尔,今后还有谁再敢相信?”

  童贯不以为然,冷冷地说:“结盟只是权宜之计,旧盟已经过一百多年,天下大势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弃旧图新,是理所当然的事!现在金主用兵如神,我方也兵强马壮,合力攻辽,定可马到成功!”

  洵武也冷言相对,说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事成之后,强邻压境,我们应如何对付?如金主也弃旧图新,盟约岂不是又成一纸空文?”

  双方各持见解,朝议也就不欢而散。

  邓洵武知道皇上好大喜功,蔡京、童贯又是伐燕之策的首谋,就上疏论伐辽的利与害。疏中写道:“自古以来,明主都是先安定国内,然后才去讨伐四夷。现在东南各路的百姓,困于花石纲的苛剥,京畿周围的百姓,遭受西城括田所的荼毒,怨声载道,局势动荡。巨盗宋江横行齐鲁,官军不敢与之对抗。由于长期对西夏用兵,陕西、河东两路府库扫地无余,州县赋税徭役繁重,百姓贫困流离,夫役死于道途。如果兴兵伐辽。必然横征暴敛,百姓走投无路就会揭竿而起。天下精兵大多在陕西,约有四十万人,伐夏之后损失半数。宿将如种师道、刘仲武、姚古等都已高年,新将如刘延庆、姚平仲等人勇武有余而不知兵。因长期服役,兵众厌战,且赏罚不公,饥寒交迫,士卒无怒敌之意,而有怨恨朝廷之心,故每逢小败就闻风溃散,军心涣散,军纪松懈。今陛下用兵之意已不可回,老臣仍敢献言,是由于陛下圣德宽大。如有朝一日亲见伐辽之害,而追究执政大臣竟无人敢言,则老臣虽在九泉之下亦有藉口矣!”

  皇上将此疏交给蔡京、童贯传阅,他俩都说邓枢密危言耸听,把盛世说成衰世,把强兵说成弱兵,把圣主说成昏君,罪不可赦,应当治罪。皇上“仁厚”,念他过去有功,予以从轻发落,让他离京去任地方官。

  蔡太师与童贯同心合力,赶走了反对伐辽的邓洵武。随后两人又各不相让,激烈地争夺主持伐辽的大权。按照皇上的本意是由童贯负责此事,他是自己最得力、最可靠的鹰犬,执掌兵权已经二十年,而且最早提出伐辽的建议。而蔡太师则当仁不让,认为只有自己才能担负起这一重任。

  皇上在延和殿召见蔡太师,劝说道:“西夏之役,童贯功大于过;而当年河湟之役,童贯立有大功,可以独当一面。”

  太师则不以为然,说道:“河湟之役,童贯只是个监军而已。整个作战计划全由老臣制订,作战指挥全靠王厚,他何功之有?而过去名将高永年之死,去年刘法全军覆没,倒确实是由于他不懂军事瞎指挥所造成!”老太师越说越激动,把童贯在二十年中败坏军政的事实一一加以揭露,如滥用军赏、虚报冒功、败坏军纪、损伤军威、结党营私、等等。最后申说道;“老臣当年推荐他当监军,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他的罪过自然不能隐瞒。他如今官阶为太傅,位居三公,与老臣同列,老臣实在感到羞耻!”

  皇上耐心地听完老太师的诉说,了解到他对童贯的怨恨和妒忌已很深,要想让他俩同心协力,去实施联金灭辽的宏图已根本不可能。而金国使臣即将来汴京,最后签订盟约,时间已刻不容缓,必须赶快作出决定。

  童贯很快就获悉皇上与蔡太师谈话的内容,觉得蔡太师是他取得伐辽大权的最大的障碍,必须立即加以清除。他把蔡攸请来密谋,仔细商量对策。他俩是至亲好友,原来私下订有协议,由蔡攸出面说服自己的父亲,支持童贯任伐辽主帅,事成之后由童贯推荐蔡攸任次帅。谁知蔡攸劝说了几次,均遭老父亲严辞拒绝。

  蔡攸记得老父心思重重地、很恳切地说:“我们是父子,在家里可以无话不谈。今皇上好动干戈,无忧患思远之心。正如邓洵武所言,以目前这种军心涣散、军威不振之师去伐辽,即使侥幸能胜,今后也难抵挡金兵。”

  蔡攸反问道:“那大人为何赞同伐辽?”

  蔡京答道:“皇上刚愎自用,从不纳谏。我采用的手法是口头上赞成,行动上走一步看一步,并不断做好准备。前几年藉口大兴土木、进攻西夏、军费困难等等,不断地推迟伐辽行动。我在皇上面前诉说童贯不知用兵,只会破坏军队,那是事实,其目的仍是推迟伐辽之举。”

  蔡攸笑道:“朝中许多人都说大人是为了继续独揽朝政!”

  蔡京点头:“也有这个因素,近年来皇上亲揽权纲,由童贯、梁师成代行政事,朝廷大臣大多出于他俩门下,上自三省,下至州县,也由内侍控制。如果童贯、梁师成立有新的大功,那我在朝中更无法立足,二十多年来的辛苦经营就会毁于一旦。”

  蔡攸:“童贯答应,让我当伐辽次帅,我想建功立业!”

  蔡京大笑道:“你从来不读兵书,也未到过前线,现在却想当伐辽次帅,那简直是异想天开!这是童贯拉拢你的手段。试想数十万军队交给你俩指挥,必然凶多吉少。如果丧师辱国,受到惩办的不仅是你本人,而且会株连全家乃至九族。世界上父子兄弟骨肉最亲,你是蔡家长子,所以为父的敢于讲肺腑之言,说明不能接受你的请求的苦衷。希望你能守口如瓶,切记,切记!”

  蔡攸立即去枢密院找童贯,把老父亲的“肺腑之言”和盘托出。

  童贯笑笑说:“一切都在预料之中,不管老太师如何阻挠,皇上已传谕决意伐辽,仍以我为统帅,如果蔡太师行动不力就让他退休,由少宰王黼取而代之。王黼、梁师成有与我俩合作的诚意,共同采取行动,找一个理由,逼老太师告老退休。而老太师似乎不知道自己目前的处境,还在一个劲儿地申请,想让那个宝贝儿子蔡絛官复原职呢!”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