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千古奇帝宋徽宗

七七

  每月初七日,林灵素升高正坐,在宫内讲道经。皇上在他的旁边坐听,表示虚心求道。座下有宰执、亲王、百官、大内侍,还允许百姓在宫外远处围观。所讲的是《三洞道经》,所谓三洞,是指洞真、洞玄、洞神,是道家经教的祖师。洞真教主是天宝君,洞玄教主是灵宝君,洞神教主是神宝君。每洞有经书十二部,三洞合有三十六部真经。灵素讲经不局限于本文含意,经常穿插自己上自遨游天府、下至浪迹天涯时所见到的奇闻轶事,讲经深入浅出,形象生动,使听众听得如痴如醉,都佩服他有极高的授道艺术。

  最使灵素感到风光的一件事,是他奉旨在宝箓宫宣讲青华帝君夜降宫城的特大喜讯。这喜讯当时震动全国,可谓五岳欢笑,四海欢腾。灵素说:“那天子夜过后,阵阵香风飘到宫城,时而有红色的光芒,大如弹丸,在东方的太空中上下往来,忽离忽合。过了不久,电光四出,只听得雷声隆隆,佩玉声清脆琳琅,有两位天神蹑空乘云,冉冉上下。穿青衣的俨然是青华大帝君,前面有个黄衣道人作导引,面貌与通元先生张虚白完全相同,也是长着大胡子。侍从们或朱或紫,不可胜数。降临宣和殿后,将昊天上帝的圣旨、天书、云篆赐予皇上,事毕向西迤逦而去。根据仙版考查,青华帝君是天上神霄玉清王的弟弟。玉清王以天神之尊自愿下凡,是明应帝王之兴。虽动而不失其清静,虽静而不失其无为。心清就不会受外物的干扰,气静就不会生邪念。无为并不是什么事都不做,而是按道行事,治理天下一切顺其自然,使普天下百姓都永享太平!”

  皇上听后觉得灵素把道教教旨中两个重要内容都说清楚了,边听边点头赞许,并插话说:“朕治理天下,就是根据这两条教旨!”

  随后灵素泄露天机,言明在座的达官们原来的身份。他自己是神霄玉清王府的仙卿褚慧,蔡京是左元仙伯,王黼是文华吏,范致虚和王孝迪分别是东台、西台典籍,盛章、王革是园苑宝华吏,郑居中、童贯、杨戬、梁师成等人原来也在天上任仙职,刘贵妃是九华玉真安妃。他在宣讲完毕之后,宝箓宫内欢声雷动,人人知道自己在仙籍中的地位和身份,现在可享受荣华富贵,今后可回到天府,仍过快乐逍遥的神仙生活。

  当时只有蔡太师感到很不舒服,心想:这个温州野道士信口开河,随意封人仙职,谁知道他是怎么编造出来的。但这个人很聪明,会讨好现在皇上身边的红人。太师回想前几年得志的道士王老志和王仔昔,原都住在自己的府第,受自己的控制。而这个野道士却由皇上亲自安排,善于说大话和假话,满足了皇上神化自己、神化王朝的迫切愿望,因而得到空前的礼遇。看来这家伙野心勃勃,工于心计,须要认真对付,不能等闲视之。

  林灵素确实野心勃勃、工于心计。在宫廷中初步站稳脚跟之后,继续扩大自己的影响,竭力争取京城中的民众。他选定日子,在上清宝箓宫的仁济亭施舍符水,免费为人治病,而且手到病除,简直神乎其神。耳闻是虚,皇上就亲自在景龙门复道上看他如何治病。只见仁济亭前来了几十个病人,有脊梁弯曲的老驼背,有只会哇哇叫的哑巴,有靠竹杖探路的盲女,还有歪面孔的、跛脚的、肩膀一高一低的,等等。令人大为惊奇的是:这些病人喝了林道士的符水之后,顿时百病全消,驼背脊梁挺直,盲女抛弃竹杖,哑巴开始说话,跛子能飞奔。大家欢天喜地,叩头作揖,说几十年的老病,一碗符水就治好了。大家祝愿皇帝万寿无疆,是万岁爷从天上请来神仙,治好了他们的疾病。

  皇上亲眼见到这一动人的场面,感到称心如意,对身边的侍从们说:“元始天尊曾言:齐同慈爱,异骨成亲,国安民本,欣乐太平。朕让林道士为民治病,为的是爱护子民,共享太平。”

  侍从们自然赞颂不止。其中也有人知道林道士导演的是滑稽剧。他让自己的弟子暗中召募市井无赖共几十人,让他们扮演各种病人,事先还进行过排练,所以演出很精彩,演员们事后也得到赏钱。但知情者并不想去揭穿内幕,谁不知道皇上热衷于振兴道教的伟业,上下做事都是真真假假,好像都在演滑稽剧。如果你去揭内幕,那是吃饱了饭撑得慌,没有事去找事:林道士下知地府,如果他宣布你是地狱里的什么恶鬼,那你连同一家老小都得去见阎王。

  二十多年来,灵素浪迹天涯,在水里滚,泥里爬,尝够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炼就了顽强的特殊的生活能力,具有精湛的诓骗艺术,能把死人哄得活过来。他知道皇上最忧虑的是道教未能广泛深入人心,而在士大夫和普通百姓的心目中,佛教仍然占主要地位。如果自己想继续受宠幸,就必须为皇上分忧,惊天动地地去干一番事业。他仍以上清宝箓宫为基地,经常举行斋醮,每次都大量施舍,用钱几万贯甚至几十万贯。贫苦百姓也可以赴会,只要献上一块青布或一条幅巾,就能进入神圣的宝殿,进殿后可求道、学道,还能尝到一顿丰盛的圣餐,得到不少施舍钱。他向皇上建议,普遍向京城中的官吏和百姓传度《玉清神霄符箓》。符箓是入道的凭证:官员得到它,可以快速晋升;儒生得到它,可以谋得一官半职;百姓得到它,可以消弭灾祸。除了他本人传度符箓外,有一次竟能搬动万岁爷,亲自去向与会的八百臣民传度符箓。当时人人感激涕零,感到全映流真,神满天香,是千载难逢的仙遇。从此之后,京城官民普遍奉道,宫观中灯火长明。每逢讲经、斋醮或传度符箓的日子,宝箓宫前车马塞路,万人空巷。皇上梦寐以求的狂热的求道风气,终于在京城形成了。

  “当年先生卧道边,世人谁识是真仙?只因学得飞升术,鸡犬相随也上天。”这首讽刺灵素的小诗,首先出现在通真宫落成之日。此宫是皇上特意为灵素建造的,朱门雕砌,回廊绕轩,画栋飞云,建筑宏伟,名花珍木错落于假山秀石之间。主殿内有长生帝君、青华帝君塑像;香烟缭绕,宫壁上画着帝君圣母像,有玉女侍奉,仪仗簇拥。

  灵素最喜欢这宫中的饮酒堂和入静室,每逢皇上驾临,两人常在厅内闲谈,有时邀请通元冲妙先生张虚白,一齐饮酒论道。张虚白,南阳人,擅长算卦,卜凶吉,自称不言朝政,与世无争。当年灵素来京,虚白曾友好接待,灵素报之以李,在宣谕青华帝君降临时,让他当了个穿黄袍子的导游神仙的角色。皇上称虚白为张胡子,称灵素为聪敏神仙。三个神仙在一起饮酒,就不像凡俗那样拘泥于礼节,常常什么样的话都说,相互枕膝而眠,不过总说别人喝醉了,唯独自己很清醒。皇上还命名饮酒堂为“箬下春”,取意于他们常饮的一种名酒,此酒产于湖州箬溪。灵素飞升后,靠着截留斋醮钱发了大财,收录了道徒近二万人,他们都美衣玉食,一些大徒弟还封了官职,领有俸禄,在外娶妻养妾。上述的讽刺诗指出,“鸡犬相随也上天”,那一点儿也不假。

  皇上决心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崇奉道教的热潮。他亲自下诏给道箓院,称自己是昊天玉皇大帝的长子,下凡当人主是要使天下归于正道,道箓院应该上表,册封他为“教主道君皇帝”。后人会以为这种自请自封、自欺欺人的举动荒唐可笑,可在当时却是朝廷乃至全国的头等大事,群臣和道箓院曾经大大地忙碌了一番。

  册封教主的典礼庄严而又隆重,朝野载歌载舞。官府反复教诲百姓们,说现在有了一位天神、人君、教主三位一体的皇帝,由他来主宰天上、人间和地狱的祸福,天下一定能归于正道。百姓们生逢盛世,生在福中要知福,只要忠诚于道君皇帝,今后一定能过上像神仙那样美好的生活。

  接着皇上又亲自下诏,责令各州府都要建造神霄玉清万寿宫。也可以在原有的天宁观的基础上加以改建,用来供奉长生大帝君、青华大帝君的圣像和神位。皇上又任命蔡京、郑居中、童贯等人为万寿宫使,邓洵武、王黼、蔡攸等人为副使。各路的漕臣任万寿宫提举,各路的提刑、廉访使者则负责检查督促,详细奏告。各地的万寿宫建设必须按照规格,宫内的宝盖、珠幢、玉斧等威仪,都由朝廷统一颁发,保持其严肃性。各万寿宫都拨给田产,少则千亩,多则数万亩。

  令下之日,全国各州府闻风而动,绝大部分都能按时、按质量完成这一神圣的使命。只有少数州府官员因态度不虔诚,修造不合规格而受到惩处。如登州知州宗泽就被除名编管。他曾上奏道:“道教教义在于清静无为,使万民得益。老子曾说,‘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现在朝廷不思富国强兵,巩固根本,却大兴土木,困竭民力,崇尚虚无,使得百姓缺衣少食,惶恐不安。这岂不是无中生有?岂不是变治为乱?登州地瘠民贫,全州四个县只有十七万人口,除种种赋税外,还得进贡金银和牛黄,进贡御用海狗、海马和花石。高丽使者每年都整批地路经登州,主要为经商发财,却享受外宾待遇,而百姓则苦于接待。现在朝廷又屡次遣使从登州跨海去女真,想联合女真去夹攻结盟一百多年的兄弟之国——辽国,臣恐天下从此多事,百姓可能雪上加霜!”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