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千古奇帝宋徽宗

二八

  因是著名寺观,善男信女们远道而来,顶礼膜拜,求签许愿,香火颇为旺盛。府吏传呼道长魏汉津前来接旨,观内道士忙着外出寻找,此时大家才知道在石龛中抚琴的老者,正是要访求的魏神仙。他携琴入内,童颜鹤发,身体轻巧,肌肤白如冰雪,眼珠似由黑漆点染而成。客人们以为他大约六十来岁,一问说是已九十有余,都惊讶不已。

  在汉津接旨行礼如仪之后,府吏又转交了知府大人送给他的行装、旅资和礼品,祝贺他亲蒙皇上征召,为蜀郡争光。但魏神仙还未决定是否应召,只用恬静的语气说道:“蒙恩亲召,感戴之情难以言表!但山野道人孤陋寡闻,资质粗疏,不堪担负重任!”

  二位钦差原以为道长会感激涕零,欣然从命,谁知他见了诏书还摆架子,感到很不是味。转念又想,此行跋山涉水,千里迢迢而来,就为请这位神仙赴京,须要耐心劝驾,否则回京无法交差。

  马贲知道他心中有过委曲,那还是在五十年前,即仁宗皇祐年间,朝廷想改革乐制,他以擅长音乐被荐进京,可是受到乐官阮逸的压抑,使他无法展示才能。后来阮逸所改的乐制未被采用,又被迫与汉津共同编写《乐书》,等到写成时皇帝的兴致已过,他只好重回蜀中,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针对他的顾虑,马贲劝告说:“先生善乐,四海闻名,当年受到阮逸的排挤,人人都深感惋惜!今圣上励精图治,除旧布新,制礼作乐,使先生有用武之地,良机岂能错过?刚才我们聆听先生所奏仙乐,感受到先生抑郁不平之气。但清泉一定要出山,水流终要归大海,从来不怕什么阻力,那搏击顽石的汹涌澎湃的声音,不正显示出先生的磅礴气势!”

  张内侍也接着说道:“离开京城的时候,圣上和蔡丞相一再谕示,务必请先生下山参与这项制乐伟业。我估计,现在京城中正在准备迎接先生呢!”

  二位饮差名正言顺,情辞恳切,魏神仙听后很受感动。府吏也从旁帮忙说:“当年神仙李八百采仙药扶贫救民,乡亲们至今仍在赞颂,后来把仙术传给道长,才上天归位。现在皇上派钦差大人专程来邀请,道长应义不容辞!”经过大家劝说,这位神仙消除了心中的芥蒂,且欣逢知音,也就表示愿意慷慨从行。

  傍晚,魏神仙用道观特有的素餐来招待钦差,除了常见的素鸡、素鹅之类以外,还有雕花蜜笋、荷叶青梅、鹅梨饼等等,都是山间特产。马贲等人在成都府吃腻了名贵宴席,换换口味倒也合适。特别是所饮的蜜酒,颜色青绿,芳香甜美,比起京都名酒别有一番风味,就请教酿酒法。

  神仙笑笑说:“此酒是本地绵竹县道土杨世昌所创,以后他将秘方传给我和苏东坡,东坡写了《蜜酒歌》,此酒就流传于世,歌中写道‘一日小拂鱼吐沫,二日眩转清光活。三日开瓮香满城,快泻银瓶不须泼。’所写的只是入瓮后蜜酒逐渐酿成,而未细写入瓮之前如何制作酒曲和醅液,醅液如何和进所蒸的面饼中进行酝酿。而这正是造蜜酒的成败关键,其中大有奥妙。我在深山辟谷几十年,每天只饮蜜酒数杯,吃水果若干,加上不断修炼,年九十有余而唇红齿白,身轻似燕。”客人们知道这蜜酒如此神秘,也就开怀畅饮。

  酒后道童送上青精饭和碧溪羹,也都清碧馨香,美昧可口。经询问后,才知道他们采摘南烛木的嫩枝和叶子,捣汁浸米蒸饭,又经晒干和不断加工,才做成青精饭。碧溪羹采用山涧旁的获芹、赤芹的叶和茎,制作中也有种种讲究。

  两位钦差受皇上密命,深入了解魏神仙的长生术,所以对道观中的饮食起居颇感兴趣。饭后主客漫步在殿前露台上,只见碧天如水,明月如流,整个洞天像冰雕玉琢,屹立在虚无缥缈的仙境中。客人们见魏神仙举止飘逸,羽衣熠熠发光,还真担心他会飞升而去。

  由于宿酲未消,一天的见闻又如梦似幻,两位钦差次日醒来时天已拂晓,一看魏神仙已不在,怕他真的会不辞而别,心中不免紧张。小道童笑着请客人放心,说师父每天早晨都要上山顶练餐霞功。这也正是他俩需要了解的内容,于是就沿着羊肠小道迫不及待地登上山巅。

  只看见神仙正面向东方导引行气。此时曙光初露,轻云若烟若雾飘出山谷,郁郁纷纷,聚而为轻绵薄絮,散而为芙蓉万朵,因风荡漾,弥漫成大海。晓风骤起,眼前鸿惊鹤奋,鲸鲵溯波,大海中雪浪滚滚,令人不觉心动。此时魏神仙已返朴归真,归于自然,像一缕云丝,溶入无边无际的大海,一念不生,无思无虑,无物无我,物我两忘,进入一种虚静、混沌、空明的境界。

  东方红霞微露,化为一抹血红,随即变为金光万道。旭日慢慢地露出半个脸儿,想从海底跃出,几经反复,鲜红的火球终于从霞光四射的层云中渐渐升起。巍巍群山随着云霞流动,时隐时现,向阳的一面因金光穿漏,染得五彩缤纷,千变万化,稍纵即逝。而向背的一面,黝黑的山石林木也穿云破雾,露出真容,霞生景生,云动景移。而眼前的大海有千万种晕,千万种光,彩浪涛天,令人目眩心惊。

  此时魏神仙屹立峰顶,人在云上,云在天上,人犹如乘槎浮于海,随浪驰向天际。他乱想不起,邪念不侵,观己不观物,观内不观外,如能察见五脏如悬磬,五色了了分明。他守一存想,定神定魄,即使轰雷掣电泰山摧,五湖四海倾天而下,也能镇定不动心。

  红日高高地升起来了,云雾迅速消退,大海也无影无踪,远近山峰又恢复了原貌。刚才所见,如泡如影,只有天际余霞散成绮,或缯赤,或紫青,或淡黄,或种种彩色不可名状。而魏神仙仍然屹立在原处。他炼神、炼心又炼气,百脉滋润,通体流畅,精、气、神三位一体,全身经络系统得到疏导,与大自然声息相通,心中有一种静谧、舒畅和兴奋的快感。

  魏神仙似乎察觉身后的二位饮差在认真观摩,收功后就向客人传授练此功的要诀。他说:“日是霞之实,霞是日之精。人们见到彩霞很容易,而要餐霞使人体生玉光就很难。练此功必须坐忘去欲,斩断杂念,开阔心胸,合气于淡漠,游心于虚无。又不能用意太过,要保持若有若无、若存若亡的精神状态。修炼不能顿悟,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客人们虚心受教,表示愿拜他为师。他见客人汲汲于名利,不是此道中人,就推辞说不敢收钦差为徒;而相互探求练功之道,倒是自己的志趣所在。

  魏汉津在钦差的陪同下到达京城,已是当年年底了。皇上立即在玉虚殿接见,看到老神仙羽衣飘飘,意气扬扬,仙风道骨,神采惊人,觉得似曾相识,过去在梦中常与这些神仙交往,现在就像故友重逢,早已忘了九五之尊。汉律献上老师李八百传给他的天书数卷,皇上见天书用大篆和虫鱼书写在黄麻纸上,另有许多文字和符号他并不认识,只知道大致内容是;五帝和三代国主论制曲,乐钟和各种乐器制作法,黄帝荆山鼎和夏禹九鼎的图形和制作,等等。这些都是古代早巳失传的图籍,现在却由老神仙从蜀中深山中送到汴京了。

  皇上冥冥中感到这是上天有意的安排,是为了让他成就不朽的事业。于是宣旨,由丞相蔡京全面主持雅乐的改制,由杨戬协助。任命刘昺为太常寺大司乐,魏汉津为铸造官。皇上任贤授能,雷厉风行,显示出对制礼作乐的空前热忱和非凡气魄。

  然而好事多磨,刚一开始就遇到了阻力。阻力来自主管礼乐、祭祀事务的礼部,礼部员外郎陈畅呈上所著《乐书》二十卷,书中批评魏汉津又重弹五十年前“二变四清”的老调,想以变宫为君,以黄钟清为君,实际上是否定了君主的独尊地位,否定黄钟是音律之首,是一种谬论。他还指出魏汉津原本是蜀中军卒,裁员后自称拜李良为师并得了天书,那是自欺欺人。如果朝廷根据这种怪论来制订雅乐,恐怕会被世人和后人取笑。

  蔡京见到陈畅的《乐书》,心中无比恼怒,又想到陈畅出身于礼乐世家,以擅乐名闻朝野,他进礼部任职是赵挺之推荐的,后面有靠山。但天下没有什么事能够难倒知识渊博、足智多谋的蔡丞相,他召集刘昺、马贲和蔡攸等人商议对策。指示刘昺写《乐论》进行辩驳。刘昺感到为难,说陈畅所论历代雅乐都有根据,再说魏汉津的天书确实也有可疑之处。

  蔡丞相开导说:“六经中的《乐经》早巳失传,现传的种种乐书都是汉以后的儒生托古编造的。汉代的雅乐已溶进郑声,唐代的雅乐一半是西域夷声。本朝的雅乐修改了五次,但都根据后周王朴的乐律,演奏时如泣如诉,死气沉沉。皇上早就想改制了,他是音乐行家,想听到高雅的、动听的圣乐,主张大增大删。你如果根据圣意来写《乐论》,一定能受到嘉奖!”这最后一句话引得大家都笑了。

  对魏汉津及其所献的天书,蔡丞相问他们有何看法。马贲用自己的亲身见闻说明汉津确有仙术,音乐才能也无与伦比。刘昺则说:“汉津的‘二变四清’之说不违反皇帝独尊的准则,他依据黄帝、夏禹的乐法,主张以身为度,以声为律,其办法是测定皇上的中指、无名指、小指共计三指九节的粗细长短,用来制定黄钟律,那是最尊君的。以声为律,就容易创作出高雅的、动听的圣乐。”

  至于汉津所献的天书是真还是假,行家们议论纷纷,与会者都默不作声。丞相估计他们也未必相信,就用坚定的语气说道:“这还能有假?天书上的文字有的是大篆和虫鱼书,那是先秦文字,有的我们都不认识,估计是更古的文字,如果人人都认识,那还叫天书?且此书所用的黄麻纸产于盛唐,正是李八百活跃的年代,他们师徒两人都是神仙,才能代代相传。更重要的是皇上都已相信了,朝中还有谁敢再说个不字?”

  在送走刘昺和马贲之后,蔡攸对皇上和老父亲热衷于改制雅乐表示不理解,说值得做的事很多,何必化大力气去摆弄老古董,翻新老调子!于是老少之间展开对话。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