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李鸿章

三八

  §4、签订《辛丑条约》与在民族屈辱中升天

  帝国主义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在御前会议期间的6月17日凌晨,发动了对大沽炮台的进攻。

  经过6小时激战,侵略军终于占领了大沽炮台。在大沽炮台陷落的前两天,清政府即电召李鸿章迅速赴京,目的是想让他联络各国,以缓和局势,但李鸿章迟迟未行动。1900年7月,慈禧太后见形势急转直下,八国联军步步紧逼,急调李鸿章回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为向外国妥协做准备。8月14日,八国联军攻破广渠门,北京陷落。慈禧带着光绪帝和部分大臣出逃,途中,授权李鸿章“便宜行事”,让他与帝国主义商谈投降。庆亲王奕劻和李鸿章被任命为“议和全权大臣”,收拾残局。但奕劻贪财而无能,真正与外国交涉的,又是李鸿章。

  起初,英、德等国态度强硬,拒不承认李鸿章为合法代表,甚至不承认慈禧为首的清政府。俄、法等国担心德国在华势力的扩大,同时,一向以“亲俄”出名的李鸿章,又私下与沙俄代表进行交易,答应给天津一块租界,并满足沙俄在东北的侵略要求,于是沙俄同意从中协调。光绪二十六年十月底,所有侵华公使举行会议。12月24日,各国代表商定一个《议和大臣》,共十二款,交给李鸿章。李鸿章连忙电告在西安的慈禧太后。慈禧太后见各国未追究自己,喜出望外,忙致电奕劻、李鸿章,全部答应了十二条要求。

  侵华11国在利益和权利分配上进行多次争论后,取得一致意见。1901年9月7日,强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在条约上签了字。这个条约计12款,另有附件19个。

  主要内容为:中国赔款4亿5千万两白银,分30年付清,加上年息4厘,共计9、8亿多两;在北京东交民巷设使馆区,外国可驻兵把守,中国人不得入内;拆毁大沽至北京的炮台,外国人可在北京至山海关一线驻军;清政府保证中国人民以后永不反帝。《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列强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一副沉重的枷锁,这个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国家主权已丧失殆尽,清朝统治者已完全投入帝国主义怀抱,成为列强各国统治中国人民的驯服工具。从此以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地位完全确立了。尽管造成这种局势的根源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但李鸿章作为朝廷命官、一位议和全权大臣,作为这一丧权辱国条约的决策者和主要执行人之一,自然负有不可原谅的罪责。李鸿章本人也在《辛丑条约》签字后半个月的9月22日,在上《和议会同画押折》中,除了汇报交涉经过,条约内容外,隐约地表现出为签订这个条约而感到心愧的实情。

  《辛丑条约》签订后,李鸿章奉命总理新成立的外交部事务,与俄国人开始了马拉松式的、又是极为艰难的谈判。俄国为了避免列强干涉,玩弄花招,要求在中俄两国政府间订立撤军条约,在中国政府与华俄道胜银行之间订立“私方”协定,将东北3省路矿及其他权利全部让给华俄道胜银行。1901年10月10日,华俄道胜银行驻北京代表向李鸿章提出一份银行协定草案,坚持以先订银行协定作为订立撤军条约的条件。李鸿章不赞同沙俄这一无理要求,他明确表示只能就矿产资源的租让权同俄国谈判。

  10月30日,当他前往俄国驻华使馆议事时,受到俄使多方恫吓胁迫,从此病情恶化。终于于1901年11月7日死去,终年78岁。正在返途中的慈禧获悉,立即派恭亲王溥伟前往祭奠。照大学士例,赏给陀罗经被。慈禧又下诏,对李鸿章追谥文忠,晋封一等侯爵,入祀贤良祠。又命在李鸿章立过“功”的省份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河南及上海、天津,建立专祠,并在北京东总布胡同原李宅设立专祠。在京师设立专祠,是清朝以来汉族大臣绝无仅有的荣耀。

  从封建主义的人才标准来说,李鸿章称得上是一个忠臣之士,尤其是在他晚年,处于大清王朝大厦将倾的危难之际,几乎都是由他出面同资本主义列强周旋。尽管在这一过程中,他往往采取妥协退让的态度,对国家民族造成了无法弥补的创伤;但在他本人看来,则是“尽心报国”了。总结李鸿章一生,用他自己的话说:“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

  他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代君王,在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活跃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是晚清最重要大臣之一。他的一生是著名的,然而又是复杂的,他的功与过难以定论,只能由后人加以评说。

  [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