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李鸿章

三〇

  (六)中法签订《中法新约》

  1883年,法国侵略越南,旨在以越南为跳板,侵略中国。李鸿章担心事态扩大,于1884年5月,在天津与法国代表签订了《中法简明条款》,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此后,法国毫无收敛。1884年6月,法军进犯越南谅山,七月法舰驶进福建马尾军港,八月法舰又犯基隆。在这一触即发的战争形势下,清政府中展开辩论。辩论中,李鸿章扮演了畏敌投降的角色。他强调中国兵力虚弱,武器落后,不可开战,纵然一时胜利,也会导致全盘失败。因此,要保持“和好大局”,千万不要惹恼了强大的法国。

  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主张开战,并指责李鸿章畏敌保位,要求清政府换一个有能力的人来统筹全局。清政府最后同意宣战,但同时让李鸿章设法与法国周旋,并乞求英国调停。就在这时,法国突然袭击马尾军港。

  福建船政大臣何如璋和会办海疆大臣张佩纶,因是李鸿章亲信而受其影响颇深,同样寄希望于和谈,毫无战争准备,使得马尾水师倾刻间全军覆没。福建前线军事败北的消息传到北京以后,清政府不得不于1884年8月26日下达对法宣战的命令。清廷下诏宣战之后,李鸿章虽无法改变朝廷的决策,但他仍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谋求与法国人和谈。1884年10月初正当中法两军进行激战之际,李鸿章却暗地与法国领事林椿和粤海关税务司德璀琳密谋和议。1885年3月下旬,中国军队连续取得了谅山大捷和临洮大捷,战争主动权掌握在中国手里。这一大捷,使法国茹费理内阁因在军事上的失败而引发更大政治危机宣告倒台。

  这时,李鸿章感到非常高兴,决定竭力尽快促成和谈。4月1日,他致电总理衙门说:“法国茹费理总理辞职不一定是专为越南方面的事所致,但新的执政者必定会反旧的执政者所为,况且谅山已被收复,如在这时平心与法国议和,和款可无多大损害,否则兵祸又会接而起了。”当时,清政府许多大臣与李鸿章持同样看法。于是,在内外一片和议之声的促使下,清政府遂允可金登干于4月4日在巴黎签订了《中法停战条件》。主要内容为:双方遵守《中法会议简明条款》;双方停战;法国解除对台湾的封锁;双方派代表到天津或北京议订条约细目和撤兵日期。按照《中法停战条件》的规定,双方必须议定正式和约才能生效。1885年4月20日,清政府委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与法国新政府全权代表巴德诺进行和谈。双方于1885年6月在天津正式签订了《中法会订越南条约》,也叫《中法新约》。

  其主要内容包括:1、越南境内听任法国“自行弭乱安抚”,中国“不派兵前赴北折,不干预法越间已定和将定之条约。从而,使越南成为了法国的保护国;2、在中国边界之外指定两处通商,一处在保胜以上,一处在谅山以北。法国商人可在此居住,法国政府可在这里设立领事馆。这样,法国取得了在中国西南通商的特权;3、法国货物进入广西、云南边界时,应减轻税率。这就便利了法国对华经济侵略;4、以后中国建造广西、云南铁路,应同法国商办。这使法国夺取了在中国修筑铁路的特权。《中法新约》的签订,虽然坚持了不赔款原则,但换回的却是表面上不损于中国“威望体面”的虚文,实质上是“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但夺取了整个越南,而且打开了中国西南的门户,并首次取得了在中国修筑铁路等特权。总之,李鸿章在中法战争中的投降外交,使中国丧失了更多主权。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