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刘鹗——老残遗恨

一九

  “正是来京引见,已经等了多日了。”

  “恭亲王府中去过没有?”

  “没有。”

  “要去,不去不行!”

  “去了,只怕见不着。”

  “见不着也没关系。”鼎新又眯笑道:“孝敬个大大的门包就是了,包管灵。”

  成忠若有所思,拱手道:“谨受教!”

  鸿章道:“可惜我明天回保定去了,不然,可以为你向军机处打个招呼。老哥从政多年,也该换换顶戴了。”

  成忠感激地又是一躬到地,说道:“中堂的盛情,足使职道没齿不忘。”

  戈什哈送上了茶、成忠离座再度一揖谢茶。接着从靴掖中取出一份书札,双手献上道:“这是河南钱中函嘱职道面呈的,请中堂过目。”

  鸿章接信大致看了一下,不过是远道问候,并无要紧的事,便交戈什哈收了,忽然眯细了眼,悠悠地怀念起往事来了,沉思了一下,说道:“调甫(钱鼎铭)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当初长毛攻打上海,苏浙绅士公推他从上海赶到安庆,向我老师请求发兵。老师不愿,他效申包胥哭秦廷,感动了我老师,才决意出兵。后来淮军到了上海,多亏他的襄助,所以邀他入我幕中。剿捻时总办后路粮台,也立了大功,后来就放了道台,升了巡抚。国家从咸丰初年兴兵,至今二十多年,回忆起来,犹如过眼烟云,瞬息万变,难怪我们都白了少年头了。”

  成忠道:“中堂功勋盖世,春秋正富。古往今来,才兼文武,以一身系天下安危的中堂的能有几人?”

  “这也不过是因缘际会罢了。”鸿章不愿多听谀词,说道,“老哥回到河南,为我转达中丞,说我鸿章甚是思念,不另作答了。”

  说罢,端茶送客,送到客厅门口,成忠又连作三揖告辞,鸿章呵呵腰与鼎新进屋去了。成忠方才带了儿子回庙中西厢,这是铁云初次结识李鸿章,是他一生中永远也忘怀不了的。但不知今后还有没有再见面的日子?

  九 刘成忠的臬台究竟到手了没有

  成忠备了三千两银票的门包,特地选了白天恭亲王奕在军机处当值的时候,驱车往恭王府拜谒,门者当然挡驾道乏,留下手本和门包,打道回贤良寺。他本该可以升官了,花三千两银子不过催办一下,想必恭亲王是不会嫌少的。果然,才过一天便蒙两宫皇太后传谕引见,慈安太后问了姓名年岁,便无话可说了,慈禧太后又问了今年开封有无水患。成忠乘着前人“多磕头,少说话,不问不答”的金玉良言,一一磕头回答了。因为引见的人多,太后时间珍贵,不过走个过场罢了,于是慈禧太后“嗯”了一声,示意吏部官员把成忠带了下去。成忠风尘仆仆,等候了多日,花了几千两银子,不过蒙皇太后相了个面,然后启程回开封静待消息。

  那恭亲王回府后,每晚必看王府大管事呈上的白折子,上面详细开列当日某省督抚大臣馈赠冰炭敬若干两,某省某某官员引见晋京,孝敬纹银若干两,某某官员孝敬何种奇珍异宝等等,这是奕的一大乐趣。这一晚先看到一笔帐目:开归陈许实缺道刘成忠晋京引见,孝敬银票三千两。奕噹想了一下,此人是可以升迁臬台的,正巧山西按察使有缺,既然他知道好歹,就给了他吧,“三千两换一个臬台,便宜了他了。”他心中暗暗嘀咕着再细细看了下去,又冒出陕西一个叫做曲德的道台,大概军机或吏部有内线透了消息,孝敬了五千两,折子上注明:“曲道恳求王爷恩准调任山西按察使”。奕犹豫了,又回到折子前面,看了看刘成忠名下那一行,究竟“三千”之数不如“五千”的显眼,王爷是最为大公无私的,立时了决断:“山西按察使给了曲某人吧,这个刘道嘛,收了人家的银子也得给些好处、赏他个布政使衔吧,也可以换个二品顶戴,高兴高兴了。”

  因此成忠父子回到开封不久,便有要好的抚台文案俞师爷夜间前来传递消息。成忠邀入内书房坐了,俞师爷拱手道:“子翁大喜,京中明发谕旨下来了。”

  成忠还以为是升了臬台了,满心欢喜,慌忙让坐,说道:“怎劳老哥亲自驾临,实在不敢当,不知谕旨上怎么说?”

  “说是子翁勤劳卓著,治绩可嘉,赏了布政使衔。中丞关照,子翁明天可以坐了绿呢大轿上辕门了,轿子已经备下了吗?”清朝官制,三品以上才可以乘绿呢大轿。

  成忠一腔高兴被泼得淡淡的了,暗暗叹了一口气,不得不堆上笑容,拱手道:“请老哥为我转言,多谢中丞厚爱,一准遵命就是了。不瞒老哥说,绿呢大轿早已命轿行糊好了,正准备一旦旨意下来,立时就要谢恩拜客用的。”

  俞师爷又道:“中丞还嘱我转告,这一回阁下虽只得了个虚衔,却已迈了一大步,今后只要哪一省有臬台出缺,就是老哥的了。”

  成忠谦虚道:“兄弟何德何能,得了个布政使衔,已经愧不敢当了,怎敢再仰坐臬司。”

  谈了一会,俞师爷告辞走了,到了年节,成忠自会有一番馈赠,不在话下。

  成忠回到上房,默默不乐,朱夫人问是什么人夜间赶来,有什么要紧的事。成忠叹了口气,说道:“是中丞差文案俞君来说,京中谕旨下来,赏了个布政使衔,明天可以乘绿呢大轿上辕门谢旨去了。”

  朱夫人失望地叹口气道:“也不过是个虚衔,倒教人白白盼望了这一阵。”

  成忠凄然道:“是啊。我已年近花甲,礼数也到了,人事也尽了,不曾弄到实缺臬台,也是没办法的事。”他嘿嘿笑了几声,忽然自嘲道,“做了一辈子官,临退隐前,换了二品顶戴,也不错了,不但多一副官衔牌,将来百年之后,无论墓誌铭或是讣闻上都用得着。”

  朱夫人见丈夫伤心,反而安慰道:“老爷,说到哪里去了,先弄了布政使衔风光风光也好,别的道台想都想不到哩。只是我们原准备的是臬台三品顶戴,如今藩台二品,还得赶快把顶戴再换一下。”

  原来清朝官员服饰等级区分极细,文二品冠帽上的顶子是镂花珊瑚,文三品则是蓝宝石。

  “家中没有镂花珊瑚顶子,只得先戴了蓝宝石再换吧。”

  朱夫人噗哧笑道:“为了给老爷取个好兆头,我不但备下了镂花珊瑚顶子,就是一品红宝石顶子也有,盼望老爷早日升官哩。”

  成忠笑了,心情开朗起来,说道:“太太想得周到,有了布政使衔,明年去保定拜见李中堂,弄一封八行书,升臬台未始没有希望。”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