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首页 > 中国古代名人传记 > 白居易

二一

  白居易更是义愤填膺,怒发冲冠。他认为如此行为,不能容忍。在京城里刺杀丞相,是对皇权的蔑视,是朝廷的莫大耻辱。于是不顾职权的局限,首先上书追查凶手,要求洗刷国耻,以肃法纪。然而诗人这种正义举动,却触怒了以宰相韦贯之为首的官僚集团。他们早就对白居易那些针贬时弊、揭露贪官污吏的讽喻诗和他的所作所为不满,于是他们和宦官集团联合起来借机报复,说他“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要定他的罪。正在这个时候,有人乘机散布谣言,说白居易浮华无行,其母因看花堕井而死,而白居易却作“赏花”及“新井”诗,甚伤名教。这样不孝的人不能陪太子读书,也不宜在京城里任职。两事凑在一起,舆论又是如此,宰相遂奏贬为江州(辖境相当今江西九江市、德兴、彭泽、湖口、都昌等地)刺史。

  下诏之日,中书舍人王涯又上书谏阻,他认为白居易所犯罪状严重,不宜治理州郡。于是朝廷又追回诏书,降级改贬为江州司马。

  就这样,白居易终于被恶势力逐出了京城。这次遭贬,是白居易进入仕途以来遭受的一次最沉重、最严酷的打击,这也成为他一生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诗人的失意心情是可想而知的,“壮心徒许国,薄命不如人!才展凌云志,俄成失水鳞。”

  官场的失意、社会的黑暗使诗人的思想和生活都起了很大的变化。自此以后诗人有了“知足保和”、“独善其身”的念头。

  既然无法“为云龙、为风鹏,勃然突然,陈力出击”,那么只好“为雾豹、为冥鸿,寂兮寥兮,奉身而退”了。

  唐代的制度规定,凡贬谪官吏奉诏之后,须立即起程,不得延误。白居易奉诏的第二天,便匆匆离开长安。那天早晨到昭国坊来送行的,只有李建一人,白居易深为感动:

  秋日正萧条,驱车出蓬荜。

  回望青门道,目极心郁郁。

  岂独恋乡土,非关慕簪绂。

  所怆别李君,平生同道术。

  诗中的李君,就是李建,诗人作此诗一来表达对李建能来送他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京城的无限留恋之情。他回想起28年前,第一次来到长安,那时的情景还历历如在眼前。物换星移,29年多过去了,他在长安几进几出,直到现在他才真正品味出其间的滋味,事业还未成就,毁誉的流言已出;见解还未传闻于世,而诽谤的污言秽语早有人备好。宰相被刺,满朝震惊,不知所措,自己挺身而出,禀明真相,追查凶手,不但无功,反而获罪。他对前途充满了渺茫无望之情。

  一出长安,白居易便沿着蓝田路行进。心情的沉重,加上旅途的劳累,79里的蓝田路走下来,诗人已经是“人烦马蹄累”,旅途的劳累更引发起诗人的乡国之思与身世之感。下面的二首就是诗人为描述他当时的心绪而作的:

  《初贬官过望秦岭》

  草草辞家忧后事,迟迟去国问前途。

  望秦岭上回头立,无限秋风吹白须。

  《途中感秋》

  节物行摇落,年颜坐变衰;

  树初黄叶日,人欲白头时。

  乡国程程远,亲明处处辞;

  唯残病与老,一步不相离。

  诗人已进不惑之年,在这秋风萧落的情景之中,凄怆之情,油然而生。

  到达商州后,白居易在商州驿馆住了三天,等候家人的到来,然后继续进发。走到武关南三四里处,见到元稹题山石榴花诗。武关,离商州189里,位于商山叠峰重嶂之间,地势十分险要,商山有“七盘十二纡”之险,峰回路陡。白居易面对这雄伟的山势,幽美的景色,留连不忍离去。此时他才懂得四皓为什么要在这里隐居:“向无如此物,安足留四皓?”他走进了皓庙,瞻仰了精美的雕像,对这四位先贤肃然起敬。同时联想到自己,何以意如此坎坷,感到自己实在是碌碌无为:“卧逃秦乱起安刘,舒卷如云得自由。若有精灵应笑我,不成一事谪江州。”

  途中,白居易碰到了一位安南进贡红鹦鹉的使者。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