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朱德主题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朱德在南昌起义前后作出的贡献 ——刘学民

  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了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这一震惊中外的革命壮举,早已载入史册。朱德同志是南昌起义的组织者领导者之一,这是大们都知道的。但他在南昌起义前后做了哪些工作,有过哪些重大贡献,多少年来却鲜为人知。今天,在纪念朱德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我们将朱德同志在这一时期的伟大功绩较详尽地介绍给大家,以寄托对朱德同志的深切怀念。起义前夕秘密进行了一系列准备工作

  一九二六年十二月,投靠国民政府不久的四川军阀杨森开始公开反共,朱德便秘密离开驻万县的杨森部队,来到武汉领受党交给的新任务。中央军委派他去江西做滇军的工作。当时,在江西任第五路军总指挥兼江西省省长的朱培德、第三军军长王均、第九军军长金汉鼎,都是他在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同班同学。朱德一到南昌,充分借助他在滇军中的声望和同僚旧谊,利用朱培德急于扩充部队、需要大量军事骨干的机会,在南昌办起了军官教育团,名义上叫“第三军军官教育团”,隶属于第三军;实际上是受中共中央军委、江西省委领导,为我党培养军事干部的学校。朱德为团长,魏瑾均为党代表,刘介眉为副团长,陈奇涵为参谋长,并秘密担任党支部书记,通过电台用密码与中央军委保持联系。军官教育团全团三个营,共一千多人。第一营和第二营共七百多人,学员大部分是滇军的排级军官,多数是行伍出身的工农子弟。他们当兵多年,转战数省,流落在外,受到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大都倾向革命。其中还有一些人是共产党员。第三营约四百多人,大部分是倾向革命的青年学生。在军官教育团里,除进行军事训练外,还加强了政治教育,朱德先后邀请曾天宇、邵式平、方志敏等来讲授中国革命问题、农民问题等;秘密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到快结业时,每个连队都有十多个党员,有的连队多达三分之一。他还派学员到万安、泰和、萍乡、九江等地,支持工农运动。当年在南昌从事革命活动的同志,亲切地把教育团称为:“我们的大本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在粉碎江西的反共高潮中,军官教育团是中流砥柱。正如郭沫若所说:“这次江西能够免受蒋介石的屠戮,江西能够成为革命的势力范围,玉阶(朱德)所领导的教育团,是有不小功劳的。” 为南昌起义提供准确的情报

  一九二七年七月二十一日,朱德秘密由武汉返回南昌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南昌的敌情,准备起义。他把敌人的兵力、指挥官的特点和部队的布防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并绘制了一幅详细的敌兵力部署图。七月二十七日,周恩来一到南昌,朱德就详细地向他介绍了情况,并把南昌市街道图和自己绘制的敌兵力分布图铺在桌上。周恩来同志看后,很满意。他称赞说:“你的心、血没有白费,你为党做了一件大好事!”据说,起义时,贺龙指挥二十军攻打驻藩台衙门的朱培德的第五路军总指挥部时,就是按照朱德画的图打的,很快就把五路军总指挥部门前的两个碉堡拿下来了。

  朱德利用他的特殊身分和社会关系,巧妙地掩护了领导南昌起义的前敌委员会领导同志的活动。周恩来到南昌后,就住在花园角二号朱德家里。他租了位于南昌市中心的洗马池江西大旅社,把它作为我党中央一些人员落脚的大本营。他还组织发动南昌市的工农群众,热烈欢迎贺龙、叶挺的部队进入南昌市,大大振奋了军心民心。

  起义前夕,朱德领受特殊使命,巧使“调虎离山”计,设宴拖住了敌人的两个团长和一个团副,敌人的两个主力团失去了指挥,使起义能够顺利进行。

  南下途中,为革命打头阵

  南昌起义后,八月二日,朱德被任命为第九军副军长。后因军长未到职,他又升任为第九军军长。八月三日,起义军开始撤离南昌,向广东进发,朱德被委任为先遣司令,率领第九军教导团为起义军南下开路,一路上进行革命宣传,为部队筹办粮草,安排宿营。

  八月二十六日,朱德率领九军教导团为前卫,同国民党新编二十师王文翰部激战于瑞金北面重镇壬田。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他沉着指挥,巧妙周旋,把敌人拖住,等贺龙率二十军赶到后,迅速将敌人击溃,一鼓作气,乘势拿下瑞金。

  八月二十七日,起义军进入瑞金后,从缴获的文件中,得知钱大钧部纠集了十个团的兵力,企图阻止起义军南下。前委决定集中全力歼灭钱大钧部。然后再折转瑞金,取道长汀、上杭,由水路南下广东潮汕。以叶挺指挥的十一军为右纵队,向会昌西北之山头阵地进攻;以朱德指挥的二十军第三师和二十军教导团为左纵队,向会昌东北高地之敌进攻。八月三十日发起总攻后,朱德亲临前线指挥,同敌人展开激烈战斗。二十五师由瑞金出发后,由于走错了路,没有按时赶到,所以,右纵队十一军未向敌发起攻击。这样,敌人就把兵力集中到了朱德攻击的方向上,战斗打得非常残酷,我方伤亡很重。六团团长看到师军需主任蒋作舟英勇牺牲,师参谋长袁仲贤、教导团团长侯镜如、六团一营营长陈赓等先后负重伤,就要求转移。朱德非常坚定地说:“现在只能进,不能退!要坚决顶住。顶住了,把敌人吸引过来,十一军那边打起来就好办了。”在他的指挥下,起义军同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钳制了敌人,有力地配合了右纵队主力的进攻。经过一场激战,钱大钧部全线崩溃。

  起义军到了三河坝,前委决定分兵,周恩来、叶挺、刘伯承等率二十军和十一军二十四师去攻潮汕;朱德率九军教导团和二十五师驻守三河坝一带,监视梅县方面的敌人,以保证主力顺利攻占潮汕。三河坝位于大埔的南部,中心点汇城,是梅江、韩江和汀江的汇合处,通称三河坝。十一月一日至三日,朱德指挥起义军打退了钱大钧部的三次强渡与偷渡。大量杀伤了敌人。

  

  重整旗鼓,再展宏图

  朱德率二十五师从三河坝撤出后,行至饶平时,遇到了主力在潮汕失败后退出的一些零星部队,得知主力部队失利已去陆海丰。当时在饶平约二千余人。由于几次战斗失利,士气低落,处境极其险恶。就在这生死存亡的严重时刻,朱德挺身而出,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在茂芝全德学校召开了干部会议。他说:“我们要经得起胜利的考验,也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我们共产党员有责任把南昌起义的种子保存下来。我完全有信心把大家带出敌人的包围圈,找一块落脚地。过去我们一心想出海,今后我们就一心去上山,上山打游击。积蓄力量,再举义旗”。会上经过热烈讨论,他根据大家的意见,提出了“隐蔽北上,穿山西进,直奔湘南”的战略决策。陈毅当即站出来表示拥护,他说:“为了保住南昌起义的火种,为了保住‘铁军’的荣誉,我愿竭尽全力助朱德同志一臂之力。”

  茂芝会议,是一次重要的军事决策会议,也是起义军南下潮汕失利后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朱德把一支孤立无援的部队,带出了绝境,踏上了新途。

  在千里转战途中的朱德、陈毅领导起义军进行了天心圩整顿、大庾整编和上堡整训。这就是在建军史上可与“三湾改编”齐名的“赣南三整”,朱德在三整中把思想教育、组织整顿和军事训练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为我们整党整军创造了最早的经验。

  天心坪整顿中,朱德在军人大会上讲话。他说:“大家都知道,大革命是失败了,我们的起义也失败了!但是我们还要革命。同志们,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但是,大家要把革命的前途看清楚。一九二七年的中国革命,好比一九○五年的俄国革命。俄国在一九○五年革命失败以后,是黑暗的,但黑暗是暂时的,到了一九一七年,革命终于成功了。中国革命现在失败了,也是黑暗的,但是黑暗也是暂时的。中国也是会有‘一九一七年’的。只要能保持实力,革命就有办法,你们应该相信这一点。”朱德的讲话令人信服,使大家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增强了胜利信心。经过整顿,尽管有一些不坚定的人离队了,但留下来的都是革命的精华,他们愿意跟随朱德革命到底。

  大庾整编先由陈毅主持,重新登记了党团员,调整了党团组织,成立了党支部,并把党团员分配到各个连队,以加强党的基层工作,还选派了一些优秀党员去基层担任指导员。与此同时,把不成建制的部队,整编为一个纵队,朱德任纵队司令,陈毅任纵队指导员(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经整编,部队面貌焕然一新,虽然大家衣服槛楼,面黄肌瘦,但人人精神抖擞。这时,剩下的只有七八百人,但这七八百人是大浪淘沙保留下来的革命火种。

  上堡整训,主要是整顿了纪律和实施了军事训练。地处湘赣边境的崇义县上堡,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非常高涨,群众基础好,又是个山高林密的山区乡便于部队隐蔽活动。起义军经过三个月的千里转战,到了上堡才算站住脚跟。朱德利用这一有利时机进行了整训。朱德告诫大家说:“我们是共产党的队伍,没有纪律是不能生存的。”明确规定了募款和缴获的物资必须全部归公,部队设立了没收委员会,专管没收和处理缴获财物。同时对部队进行了军训,每隔一两天上一次大课,小课天天上。上堡整训二十天,时间虽不长,但意义深远,不仅提高了军事技术,而且还从那时起实现了战略转变,即由攻占大城市的武装暴动,转人深入农村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由正规战逐步转向游击战。“赣南三整”为建军创造了丰富经验。

  起义军经过“赣南三整”,加强了党对军队的领导,稳定了军心,提高了士气,但是整个部队仍面临着严重困难,特别是给养无法解决。已近隆冬,大家仍穿着南昌起义时的单衣;弹药越来越少,也得不到补充;没有药品,伤病员得不到治疗,非战斗减员逐日增加。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巳成为巩固部队,保存革命力量的重要问题。正在这个关键时刻,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军长范石生,派人送信到上堡,表示愿意联合反蒋。范石生是朱德在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同班同学。范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后,就同我党建立了统战关系,周恩来曾派黄埔军校的政治教官王懋庭(王德三),在范部秘密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南昌起义后,起义军在长汀曾收到范石生的来信,说他准备在广东接应起义军。南下途中,周恩来还特地给朱德写了组织介绍信,以备同范石生部发生联系时用。

  朱德和陈毅、王尔琢等同志研究后,认为同范石生合作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有利于隐蔽目标,积蓄力量,待机发展。朱德向全体党员讲明了同范石生合作的目的和意义后,大家统一了认识,同意在原建制不变、保证组织上独立、政治上自主、军事上自由的前提下同范石生合作。朱德亲赴汝城同范石生的代表四十七师师长曾日唯谈判,提出了三个条件:“我们是共产党的队伍,党什么时候调我们走,我们就什么时候走;给我们的物资补充,完全由我们支配,我们的内部组织和训练工作等,完全照我们的决定办,不得进行干涉。”最后达成协议:一,同意朱德提出的部队编制、组织不变,要走随时可走的原则;二,起义军改用十六军四十七师一四○团的番号,朱德化名王楷,任四十七师副师长(后任为十六军总参议),兼一四○团团长;三,按一个团的编制,先发一个月的薪饷,立即发放弹药、被装。

  由于朱范统一战线的建立,朱德采取了这一“大胆策略”,不仅将起义军隐蔽在敌人腹地,待机行动,而且还赢得了时间,又得到了一个休整的机会。特别是部队开到广东韶关的犁铺头后,环境稳定,组织整顿已经就绪,在休整中,朱德对部队进行了新的技术和战术教育,使部队增强了体质,提高了战斗力,为在湘南重振旗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九二八年初,蒋介石发觉起义军余部隐蔽在范石生部队里,立即下密令范石生解除起义军的武装,逮捕朱德。范石生不忘旧谊,秘密通知朱德率邹离开。他们根据北江特委的指示,原准备去海陆丰,到仁化后发现方鼎英的部队正开往南雄,如果继续前进,有被方鼎英部消灭的危险。朱德当机立断,折转北上,在乐昌县杨家寨,朱德、王尔琢和龚楚、胡少海、杨子达开会,决定立即进入湘南。在宜章县的蟒山洞,他们周密地制定了“智取宜章”的计划,点燃了湘南起义的烈火。  

  

  暸望 1986年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