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孙犁传

八〇

  我年轻时爬山爬得太多了,后来对爬山没有兴趣,崂山却不同。印象最深的,是那两棵大白果树,真是壮观。看了蒲松龄描写过的地方,牡丹是重新种过的,耐冬也是。这篇小说,原是我最爱读的,现在身临其境,他所写的环境,变化并不太大。他说的是《香玉》这篇小说:“崂山下清宫,耐冬高二丈,数十围,牲丹高丈余,花时璀璨似锦……”可惜,在蒲松龄叙述的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里,“胶州黄生”的魂魄所化的那棵“高数尺、大拱把、但不花”的不知名的植物被小道士斫去,这样,生于旁边的两株花魂所寄的白牡丹和耐冬也都憔悴而死。所以孙犁说“牡丹是重新种过的,耐冬也是。”他很喜欢《聊斋志异》这部小说,认为它写了众多聪明、善良、可爱的妇女形象,是“另一境界的大观园”。现在,他循着蒲松龄的足迹,亲自体验了他描写过的地点和环境,自然很助游兴,至于别人说什么登崂山“迎来海外三千履,望尽齐州九点烟”,那倒在其次了。

  崂山是道教名山,宋元以来道教徒在此兴建宫观,渐成胜地。中午,孙犁等在面对南海的那座有名的观里野餐:主食是疗养院带来的面包、茶叶蛋、酱肝等,喝的开水也是带来的。一块大石头当桌子,大家围着,一边吃,一边闲话。孙犁还思念着母校,他很留心地听着刘仙洲先生谈说育德中学老校长郝仲青先生的晚年。

  1959年过了春节,他离开青岛,到太湖去。报社派张翔来青岛,帮助他转院。张翔给他买来一包点心,说是路上吃。孙犁想:路上还愁没饭吃?就把点心送了那位蓬莱姑娘。她正患感冒,独自住在一座空楼里。到底是青年人,临别的头天晚上,她还陪孙犁到海边遛弯儿,并登上冷冷清清的观海亭,说:

  “人家都是在夏天晚上来这里玩,我们却在冬天。”亭子上风大,孙犁催她下来了。

  行前,他把不好带的东西,送给了崔医生,其中有两只龙凤洞箫,一块石砚——据说是什么美人的画眉砚。半夜里,疗养院的同志们把他送上了开往济南的火车。

  在济南下车后,他们便去《大众日报》的招待所。路上,孙犁看见,凡是饭铺门前都排长队,人们无声无息地站着,表情冷漠。

  他问张翔:

  “那是买什么?”

  张翔笑了:

  “买菜团子。你既然看见了,我也就不再瞒你。我事先给你买了一盒点心,你却拿去送了人。”

  中午,张翔到报社弄来一把挂面,给孙犁煮了煮,他自己到街上凑合了一下。孙犁这才明白:“疗养院是世外桃源,有些事,因为我是病人,也没人对我细说,在青岛,我只是看到了一点点。比如说,打麻雀是听见看见了,落到大海里或是落到海滩上的,都是美丽嫩小的黄雀。这种鸟,在天津,要花一元钱才能买到一只,放在笼里养着,现在一片一片地摔死了。大炼钢铁,看到医生们把我住的楼顶上的大水箱,拆卸了下来,去交任务。可是,度荒年,疗养院也还能吃到猪杂碎。”

  多年以后,他把在疗养院了解的这段“捉麻雀”的故事做由头,写了一首题名《燕雀篇》的诗,表达他的某些感受(大意是说:人们欲加害的东西往往变得聪明,有应变能力;而人们宠幸的东西反而容易身陷罗网,或遭到覆灭的命运),现摘录如下:

  我想

  北方农村对燕子的宠爱可能给它招来了

  这场大的祸害

  它们在这里生活惯了

  以为自己无害于人

  以为在蓝天之下

  大地之上

  不管飞到哪里

  人们都会对它们友好

  这是燕子的一种幻觉

  麻雀就比燕子聪明

  不要看它们常常被孩子们玩弄于手掌之中还记得那一年对麻雀的扫荡吧全国动员,如临大敌

  敲锣打鼓

  上房爬树

  摇旗呐喊

  到处驱逐

  麻雀

  或飞向深山岩洞

  或在老窝潜伏

  那一天我在青岛见到

  筋疲力尽,坠落到地下的都是一些娇嫩的黄雀

  事情平息了

  麻雀又飞了出来,飞了回来仍旧唧唧啾啾

  满檐满树

  食麦啄谷

  他们在济南只是转车。当天午夜,就登上了去无锡的火车,孙犁乘的是软卧。

  服务员把他带进车室,对面的上下铺已经有人睡下。他在这一面的下铺,安排自己的行李。

  对面下铺睡的是个外国男人,五十来岁,上铺是个擦粉、戴金耳环的中国女人,也有四十来岁了。孙犁动作慢,过了很久,他才关灯睡下。

  不料对面的灯开了。女的要下来,先伸下一只脚,轻轻点着男的肚子。孙犁连忙闭上眼睛。她像是去厕所,回来又把男的当梯子,上去了。孙犁很奇怪,那肚皮怎么有这样大的载力和弹性。

  “他没有睡着!”肚皮用英语说。他当然没有想到,孙犁听懂了这句话。

  天亮后,女人和孙犁谈了几句,他才知道男的是记者,要到上海工作,她是机关派的翻译。记者又要给倚在铺上的翻译上眼药,不知为什么,孙犁很厌恶这两个人。他发现列车上的服务员也很厌恶他们。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