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读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走近往事

二三

  【十四 “大跃进”】

  我的高中时代是与“大跃进”同步开始的。

  继一九五七年的“反右”之后,毛主席又举起了“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发动了一九五八年的“大跃进”。

  九月一日开学以后,为了适应“大跃进”的形势,学校改成了半日制上课。虽然我已经是女十二中高中的学生了,但那时的学校,好似“一二·九”学生运动时的口号:“北平之大,已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女十二中初中部的操场,在一个基督教的教堂前面,周围一圈小柏树。那本是供全校学生上体育课的地方,但开学不久,好好的操场,已是满目疮痍。那里被挖得乱七八糟,成了土高炉的所在地。土高炉用泥和砖砌成,质量还不如我家早年的那个大灶,那个住过很多油葫芦、灶火马子和土鳖的大灶。

  白天,我和同学们分头出去找废铁。为了完成定额,我们不择手段。

  有一次,我们骑车跑到了一个远离学校的地方,钻进铁丝网去偷废铁,突然听见有人对我们失声喊道:“快出去!快出去!要通电了。”吓得我们仓惶出逃。至今,我也说不清楚我们到底钻进了哪里,只记得当时气氛紧张,像在真的战场上一样,险些英勇牺牲似的。

  晚上,操场灯火通明,土高炉都燃起了熊熊的火焰。高音喇叭播放着斗志昂扬的歌曲和各个班级熬铁水的战果。

  我跟着瞎忙了好一阵子,最后,那一块块黑疙瘩似的大铁坨究竟去了哪里?我的劳动是给社会主义大厦添了砖,还是添了乱?我没有想过。

  天凉了,小高炉熄了火,但我的心却没有踏实下来。每天,我和几个同学以“大跃进”的速度赶完作业,便利用半日制上课的机会,看遍了东城区所有五分票价的学生电影专场。我熟悉所有的中外影片,能叫得出所有中外影星的名字,可学业如此荒废下去,将来怎生了得?当时,我仍没有想过。

  从“大跃进”一开始,女十二中就紧跟形势,也办起了工厂。

  初三下学期,我在缝纫工厂干活。所谓工厂,只是初中部二楼的一间屋子而已。有缝纫基础的同学才有资格去缝纫工厂劳动。我自小爱好缝纫,所以很高兴成为缝纫工厂的工人。

  学校运来了很多用针织厚绒布裁剪好的半成品手套,我们的工作是在缝纫机上做缝合的工作。那种手套是五个指头分开的,最不好做的是绱大拇指,而且,稍不小心,就会把大拇指与其它四个手指缝成了相反的方向。如果不拆掉重做,那只手套就报废了。我和同学们都缝制过废品手套,但都没有耐心拆开重做,因为每次劳动课结束时,都要申报自己缝制的成品数量,拆开重做将会使数量受到影响。虽然我内疚于心,为这种重量不重质的行为时时自责,但我担心自己缝手套的速度太慢,在数量上落后于人,仍是钻了没有质量检验员的空子,把废品手套往成品堆上一扔了事。没有几个月,缝纫工厂就倒闭了。

  女十二中高中部原来有个风雨操场,下雨下雪的时候,全校同学就去那里上体育课。“大跃进”中,风雨操场成了北京电子管厂焊接老炼台小盒的一个车间,学生的技术指导是一位会跳踢踏舞的上海师傅。

  刚上高中的时候,我们的劳动课就是在风雨操场焊接老炼台小盒。那可是个技术活。焊接的时候,在焊接点上先用松香垫底,焊锡要少,表面要光洁美观,还不能虚焊。作到这一点的关键在于焊锡的用量和焊头最后离开焊接点的时机和速度。

  在我当时的心目中,电子管属于高科技产品范畴。虽然我不明白老炼台小盒到底是干什么用的,但知道不能掉以轻心。工人师傅也强调绝对要质量第一。我不是快手,但我一点也不着急,工作态度极为认真。同学们的工作态度也都极为认真。即使这样,虚焊的事情仍是层出不穷。我总觉得工人师傅一定得把我们的产品重新返工一遍才能出厂。

  秋收时节,全校师生开拔,去北京通县宋庄人民公社深翻土地。

  我们参加了在场院上召开的动员大会。一个长相朴实的公社干部向社员们描绘着共产主义的美好前景。他说:“到了共产主义,是家家户户,吃香喝辣,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他还说:“将来,咱们天天吃香油、喝香油。”

  老乡们的小磨香油是很珍贵的。来客人的时候,在咸疙瘩丝上滴几滴香油,就是很盛情的款待了。可是,如果天天抱着瓶子“咕咚咕咚”地喝香油,那该多么恶心!不过,我只是私下这样想想,倒没和任何人说过。

  我们住在吕老太太家。老乡们说她和我是“当家子”。“当”在这里读第四声。“当家子”可能是几百年前是一家人的意思。

  公社办公共食堂,吃大锅饭不要钱。生产队干部挨家挨户收缴老乡的锅碗瓢盆。来到吕老太太家“共产”的时候,我的“当家子”握着她家的饭勺藏在门后,一个劲地示意我别说话。我没有出卖“当家子”,吕老太太的饭勺没有让干部缴获。我站在堂屋当中,清清楚楚地看了场哑剧,但实在搞不明白那是怎么一回事。

  那年夏天,报上刊登了毛主席亲自到河北省徐水县蹲点的消息,还说那里谷子亩产两万斤、马铃薯亩产一百万斤、一头生猪一千斤。

  在宋庄人民公社,师生们的主要农活是深翻土地。按照标准,我们得翻地三尺。当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生土都翻上来的时候,我不知道有经验的老农是不是也认为那样真的会亩产万斤粮食放“卫星”?

  为了鼓舞士气,女十二中及其友校二十五中联合组建了宣传队。二十五中是个男校,位于灯市西口和东口之间的大街上,也就是女十二中初中部和高中部之间。宣传队队长由女十二中的学生会主席孙文冬担任。

  我在大田里深翻了一阵子土地不久,就被调往宣传队,成了孙文冬的麾下。去宣传队的还有后来考进北京艺术学院的吴晓梅等。二十五中调到宣传队的成员有手风琴好手温中甲和黄旭光等。

  自那以后,我与孙文冬、吴晓梅、黄旭光和温中甲的友情维系了多年。一九五八年寒假,我们曾骑车去颐和园冬游。昆明湖结了厚厚的一层冰,整个园子,游人寥寥无几,借大的湖面上,只有我们五个人。我和吴晓梅、黄旭光、温中甲趴在冰面上扮演着《林海雪原》中小分队的战士,孙文冬像少剑波似地举着根长树枝当指挥刀呼啸着“冲啊!”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