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名人传记

首页 > 名人传记 > 肖劲光

五四

  村长想了想,道:“村头大槐树下有一家私塾,那儿有三间房子,看看合用不?”

  私塾老先生姓冯,满口的“之乎者也”,不过人挺忠厚、挺热情。

  几人一块客气一番后,冯老先生便领着看房子。

  村长在一旁说道:“这可是村里最好的房子了。”

  房子是还凑合。三间干打垒的窑洞,左间冯先生住,中间一间是教室,放着几张桌凳,右面一间是空房,放着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

  肖劲光当即决定:“冯老先生,就这么定了。借您的房子作会场了。”

  “不胜荣幸!不胜荣幸之至!”冯老先生满口应允。

  “杨处长,号上吧!”肖劲光吩咐道。

  随后,两人又同村长一起去看住的地方。

  村东头有一座庙,比较清静,不漏雨。杨立三看了后说:“这间给主席吧,借几块门板,收拾一下,稍微好些的就算这儿了。”

  肖劲光表示同意。

  另外,又号了一些住所,都是老百性的破破烂烂的窑洞。简陋得不能再简陋了。

  雨停了。

  洛川的初秋,已经有了大西北那种特有的萧条与清旷。人们开始准备收获,并用收获的喜悦来平静地结束过去,开辟新的生活。

  参加洛川会议的中央和军队领导人,从延安、从西安、从三源陆陆续续赶来了。

  肖劲光和杨立三又忙坏了。

  “我的参谋长啊,你给我分的房子怎么住嘛?”只见博古从后面一边喊,一边追上来,“没有门,没有窗……”

  肖劲光转过身来向博古作了耐心的解释。

  “那随便换一间吧!”博古还是不信。

  杨立三奋一旁急了:“这样吧,博古同志,你看前面那间怎么样?”

  三人紧走几步,来到一间窑洞前。房子就根本没开窗,室内黑不溜秋的。

  只有一张门板放在一只水缸上。

  杨立三说:“你要换就只这一间了。这是参谋长和我住的。”

  “这儿条件太差了。算了吧。不换了。”博古一边说、一边出门往回走。

  本来就很忙的肖劲光又急忙和杨立三小跑步地去招呼另外一些人。

  说实话,当时的条件也确实太差。就是在这样一种艰苦的条件下,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洛川会议召开了。

  “妈妈,爸爸现在在哪里呀?”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总在车厢里不甘寂寞,推着一个中年妇女反复问:“妈妈,爸爸现在正干什么呀?”

  妈妈似乎有些晕车:“别吵了,永宝。等一会你就知道了。”

  这辆汽车是西安八路军办事处送一些青年学生去延安的。汽车穿沟过粱,在黄土公路上不紧不慢地行驶。车厢里坐满了从北平、天津等地奔赴延安的青年学生,他们说说笑笑,有时干脆放声唱起来。他们大多没有见过这黄土高坡,对这一路上的见闻都感到无比新奇。

  除了那些学生,再就是这母子俩。

  这个女人叫朱慕慈,是肖劲光的妻子。这个小男孩叫肖永宝,是肖劲光的儿子。

  肖劲光与朱慕慈分别快七年了。

  那还是1931年春,肖劲光在闽西担任彭杨步校校长时,朱慕慈从瑞金到上海,来彭杨步校住了几天。本说好,朱慕慈把孩子生了再回根据地,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一直没能见面。

  直到去年,在蔡畅的帮助下,才通了信,又几经周折,朱慕慈才带着孩子,辗转千里踏上了到延安的路。

  这时候,六岁半的永宝还没见过爸爸是什么模样呢。也难怪他一个劲地缠着妈妈打听爸爸的情况。

  汽车在黄土高原上颠簸前进。朱慕慈的心里充满了激动与渴望……

  陕北洛川。冯家村。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正顺利进行。会议主要内容为:(一)政治任务问题;(二)军事问题;(三)国共两党关系问题。

  毛泽东在会议上作了军事问题和国共两党关系问题的报告,并作了结论。他指出抗日战争的持久性,提出了红军的基本任务和战略方针,尤其强调共产党在统一战线内部独立自主的原则。他指出,中国抗战存在两种政策和两种前途,即我们的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政策和国民党的单纯政府抗战的政策,坚持抗战到胜利的前途和大分裂、大叛变的前途。他在谈到红军和军事问题时,特别强调红军的基本任务是:创造根据地;钳制和相机消灭敌人;配合友军作战(战略支援任务);保存和扩大红军;争取民族革命战争的领导权。红军的战略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作战原则是分散以发动群众,集中以消灭敌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毛泽东为中央宣传部门起草的鼓动宣传提纲,《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