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看书
古猿怎样变成人

一、生命进行曲

古老的鱼

  鱼的种类很多,大多数历史不长,只有几十万年或者几百万年。但是也有例外。

  1938年12月的一天,印度洋里有条渔船,在靠近非洲东海岸的较深的海里,捕到一条奇怪的鱼。

  渔人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奇怪的鱼,它大约1米半长,长得倒不难看,全身钢青色,眼睛深蓝色。最特别的是它身子下面的鳍很大,有点像腿。

  这条鱼离了水,只活了4个来小时。船长觉得这的确是一条特别的鱼,在科学上或许有什么研究的价值。所以船一靠岸,他就给那儿博物院的管理员拉蒂曼去了一封信。可是那个季节,非洲正热不可耐,这条肥鱼已经开始腐烂了。

  拉蒂曼看了这条鱼,也认为这是一种新奇的玩意儿,应当好好保存下来,给科学家去观察,去研究。她请了一位专门做标本的人,把这条怪鱼的皮剥了下来,塞进些草,做成一个标本。她想,这条怪鱼一定是个新发现的种类,因此用自己的名字来称呼这条鱼,叫它做“拉蒂曼鱼”。现在通常叫做矛尾鱼。

  但是真糟糕,当时没有一个人知道这条怪鱼的重要性。要是知道的话,一定会想法子把它身上的每一个部分都保存下来。可是结果呢,只留下一张皮,一个头颅,还有几块零碎的骨头。

  这条新奇的鱼,实际上是人们所捕到的一种很古老的鱼。说它“古老”,并不因为它已经活了20年,50年,或者100年了;而是说,它几乎和3亿年以前生活的一种鱼一模一样。

  不久以前,人们在那个海区的深水里,又捕到了几条相似的怪鱼,进一步肯定了先前的发现。

  矛尾鱼有什么特点呢?

  最引人注意的特点是,它跟远古时代的总鳍鱼一样,长着独特的胸鳍和腹鳍。这些鳍的内部骨骼,跟青蛙等两栖动物的四肢骨骼很相似。此外,它还有能呼吸的鳔。

  古生物学告诉我们,总鳍鱼是一类古老的鱼,是两栖类的祖先。它们在发展中分为两支:一支登陆生活,演变成两栖类,例如青蛙;一支留在海洋,也逐渐演变,大部分种类绝灭了,矛尾鱼就是这一支的一个代表。

  在很久很久以前,气候温暖潮湿,树木葱郁茂盛。在一望无际的沼泽地带,生活着很多种类的总鳍鱼。就在那个时候,有一部分总鳍鱼爬上了陆地,成为两栖类的祖先,发展成为陆上的脊椎动物。

  后来,地球上起了很大的变动,山崩地裂,气候变得干燥而寒冷。河流和池塘开始干涸,许多淡水鱼都死绝了。人们猜想,总鳍鱼也在那个时候绝灭了。所以,1938年发现拉蒂曼鱼,看见居然还有活的总鳍鱼存在,就好像在青岛附近遇见了活的恐龙——青岛龙一样令人惊奇。

  万物皆变

  恐龙是另一类脊椎动物,现在已经绝迹了。遍身长毛的犀牛和牙齿像剑一样的老虎,这些哺乳动物也已经绝迹了。在动物园里,你也找不着一只活的古象,新的动物已经代替它们兴盛起来了。照科学的说法,就是在生命变化的进程中产生了新种的生物,简称新种。这就是生物进化,也就是生物界的推陈出新。

  在自然界里,每一件东西都在继续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是我们能亲眼看到的,例如冰融化为水,水蒸发为蒸汽;苹果花长成苹果;鸡蛋孵化出雏鸡,又长成羽毛丰满的鸡。你还可以看到你自己身体的变化,从婴儿到幼儿,到儿童,如今已经成为少年了。

  只要向周围看看,你还能看出许多别的变化。

  地球不管哪一方面也都在变。你也许观察过山坡上的小路。每年雨水冲走了一些面上的泥土,渐渐成了一条沟。千百万年的风吹雨打,能将高山削低,成为小坡。

  就是气候也不是不变的。有些地方的冬天慢慢地变得暖和了。据科学家研究,300万年以来,北京地区和北半球的许多地区发生过4次冰期。在冰期中,到处是冰天雪地,好不寒冷。

  在一年之中,植物和动物的变化是很大的,只因为我们已经熟悉了,很少留意它们。农民在春天下的种子,到了夏天便成了我们吃的蔬菜。一条蚕作茧自缚,过了两个来星期,从茧里钻出来,已经长成一只蛾了。4月里还是个灰色的蝌蚪,拖着一条长尾巴,并没有腿;到了7月,它便变成4条腿的青蛙,后腿坚强有力,尾巴却没有了。

  然而,植物和动物有许多变化,是我们觉察不到的。有些科学家就在调查研究这些变化和变化的原因,并且把这些变化的故事讲给我们听。

  微细到看不见

  衣服穿久了,会越来越薄。你的皮肤,你的舌头,你的胃,还有你身体上的其他器官,跟衣服一样也不断地在消耗,然而并没有明显的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你的身体是由几万万万万个细胞构成的。这些细胞大部分跟衣服上的纤维一样,也要被消耗掉。可是动物身体的变化另有特点:老的细胞消耗了,就有新的细胞产生出来。在一生中,你每1秒钟有1000万个红血球破坏掉,同时又有1000万个新的红血球替代了它们。

  除非用显微镜,你决不能看到一个老的细胞消耗掉,也不能看到一个新的细胞成长起来。在人的身体里,最大的细胞要数卵细胞,它的直径也不过是1厘米的15‰,单凭眼睛也很难看清楚它。

  有些变化又是如此之小,即使用最好的显微镜也看不出。可是科学家从变化的结果来推测,可以知道确实是有这些变化的。正和你看到有一个球投进篮里,虽然没有看见投球的人,也知道一定有人在投这个球。科学家知道,我们细胞里的物质是处在一种继续不断的变化过程中,这种过程就叫做“新陈代谢”,意思就是推陈出新。我们身体的生活物质一直处在消耗和破坏之中,同时也处在建造和新生之中,这是生命过程中的对立统一。

  缓慢到看不出

  有些变化进行得极其缓慢,以至于我们在短时间内完全看不出。物种的变化就是这样。可是观察古生物的材料,科学家还是能推测出一定发生过什么变化。

  现在生活在世界上的,差不多有150万种不同的植物和动物。这些物种各不相同。假如拿它们现在拍的照片和50年前同一种植物或动物的照片相比,你看不出有什么不同。从秦始皇墓地挖掘出来的2000多年前的陶马,和现在的马没有什么两样(图2-1-1)。而我们现在的麦种,也在上千年前的坟墓中发现过。几千年来,麦子还是麦子,马也还是马。

图2-1-1

  如果把年代拉得更远更远,远到几亿年前,那么现在的植物和动物像它们祖先的就非常少,除了拉蒂曼鱼之类。在这漫长的年代里,大多数物种都经过了很大变化,很难看出它们和祖先有什么相像的地方。请看图2-1-2,你就可以看出原始的马和现代的马相比,它们的差异是多么惊人,特别是脚趾骨的变化。

  我们今天所知道的每一个物种,都是由某一个另外的物种传下来的。它的祖先是一个一个变化过来的。这些变化非常缓慢,有的甚至要花几百万年的时间。从地球上出现单细胞生物起,直到出现人类,一共经过了至少33亿年。

  如果把物种的演变过程拍成一部电影,取个名字叫《生命进行曲》,用每一分钟来表现3000万年之间的变化,那么从最初的单细胞生物开始,一直看到现代人种出现,我们必须在电影院里坐上1小时50分钟。

  但是,这部《生命进行曲》还很不完全,前头还缺了一大截。最初的单细胞生物并不是突然出现的。在它们之前,地球上早就有了有生命现象的微小物体,也就是自己能进行新陈代谢的蛋白体。现在认为,蛋白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

  我们知道,蛋白质是结构非常复杂的化合物,尽管这样,科学家目前已经能够用人工的方法来合成了。至于最初的蛋白质在自然界中是怎么形成的?它们最初又怎样和另一种复杂的化合物——核酸,结合成为蛋白体,表现出生命现象来的?这些有生命现象的蛋白体,最初又怎样形成第一个单细胞生物的?这些问题现在还不大清楚,正是科学家目前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图2-1-2

  我们回到电影院里来,看这部缺了上集的《生命进行曲》吧。开头,我们看到的是单细胞生物,它们渐渐变得复杂起来,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形状,发展成为最简单的植物和动物。这时候,这部电影已经演过了一半。接着,我们看到海洋里出现了低等植物和低等动物,后来又出现了鱼,有的鱼爬上岸来。这时候,植物早就上了陆地。爬上岸的鱼,有的变成了两栖类动物,接着又出现了爬行类动物。最大的爬行类动物是恐龙,它们占了大约5分钟的时间,然后出现了哺乳类动物。早期猿人,要在电影结束之前的五六秒钟才出现在银幕上。等到现代的人出场,银幕上立刻映出两个大字:“再见!”

图2-1-3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现代所有的植物和动物无论怎样不同,它们都是亲戚,都传自共同的祖先,都属于一个家族系统。这样从一个物种变到另一物种的缓慢演变,就是生物进化,简称进化。因而凡是生命,都有共同的物质基础:生命是统一的。

  家族系统

  你可以画一张表,来表明你和兄弟姐妹、叔伯、姑姑、祖父、曾祖父等等之间的家属关系。

              堂兄

             /

           叔叔\       哥哥

       /  /   堂妹    /

    曾祖父—祖父————————爸爸——你

              表姐

       \  \  /      \

           姑姑        妹妹

             \

              表弟

  科学家给各类生物也画了一张家谱——物种体系表,来表明各种不同的植物和动物彼此间的血统关系。要把现在生活在世界上的150万种动物植物都画出来,这么一张小纸当然容不下。我们只能截取一小部分(见图2-1-4),来表现人类和他的最近的亲属——各种脊椎动物之间的关系。至于什么叫“脊椎动物”,我们在后边就要讲到。

  正跟在你的家谱表上可以找到你和叔伯兄弟的共同祖先一样,在物种的体系表上,你也可以找到不同物种的共同祖先。例如你从人和黑猩猩开始,向下找去,就会在古猿那儿得到会合点,古猿就是人和黑猩猩的祖先。这些古猿,大概生活在二三千万年以前。我们怎么会知道它们的存在呢?因为在许多地方都发现了它们的骨骼。从这张表上,你可以看出人既不是来自黑猩猩,黑猩猩也不是来自人:人和黑猩猩都是从古猿这个共同祖先传下来的。

  请注意:人和黑猩猩这两个分枝,比人和猴子这两个分枝更为接近。在分枝上,两个物种越是接近,它们之间的亲属关系也更为密切。人和黑猩猩,比人和猴子的血统关系要近些。鸟类和爬行类,比鱼类和灵长类的关系要近些。你自己不妨按着图,去找找某些动物之间的亲属关系。

  怎么知道的

  前面说过,“进化”这种变化进行得如此缓慢,以至于我们一般很难观察出来。我们怎么知道这种变化的确在进行呢?鸟和鱼很不相像,我们又根据什么,说它们彼此有血统关系呢?

  一百多年前,人们大都还认为,不论哪一种植物和动物,都从开头就是现在的样子,都一成不变,它们之间也没有什么相互的血统关系。虽然有少数人提出过类似“进化”的设想,但是拿不出足够的证据来说服别人。后来经过许多方面的科学研究、例如古生物的研究、生物地理分布的研究、生物变异和遗传的研究等等,人们才知道了生物进化的大体过程。

  第一个系统地发现和证明生物进化的人是达尔文。这位科学家是英国人,生在1809年2月12日。

  “猎犬号”的航行

  在达尔文年轻的那个时代,中学里还不教自然科学。达尔文喜欢在户外采集植物,观察动物,可是老师偏偏要他待在房子里学作古诗。他最不喜欢这门功课,成绩很坏,以致触怒了父亲。有一次父亲骂他说:“你什么事都不管,成天就知道打猎、玩狗、捉耗子,简直玷辱了你自己和我们家的门庭。”

  父亲决定叫达尔文当个医生,把他送到医学院去学医。可是不久又证明年轻的达尔文对医学也不感兴趣。父亲又想叫他成为一个牧师,把他送到剑桥大学学神学。可是他除了对打猎和博物学有兴趣以外,其他的事务都不放在心上。博物学就是当时自然科学的总称。

  达尔文毕业的时候,恰好有一条英国皇家的海洋调查船,叫做“猎犬号”,要出发环航世界,测定贸易路线,寻找殖民地。达尔文的一位老师倒比他父亲更了解他一些,督促他去申请在“猎犬号”上当一名博物学者。“猎犬号”的船长有个特殊的见解,以为一个人的性格,是可以从鼻子的形状判断出来的。他说他看了达尔文的鼻子,就知道这个青年没有多大的精力和决心来从事这次航行,不愿意接受他。不过他最后还是勉强同意了,答应把自己的房仓让出一部分来给达尔文住,但是不给薪水。到后来,他们俩成了要好的朋友,这位船长才承认他那关于鼻子的见解是完全不对的。

图2-1-4

  “猎犬号”于1831年12月27日从英国启帆出发,达尔文在这只船上生活了将近5年之久,对寻找殖民地,他丝毫不感兴趣。每航行到一个地方,他就尽量采集岩石、植物和动物的标本,还写了许多笔记。他从世界各地搜集到的事实越多,就越相信自然界里的事物不能用老观念来说明。那个老观念就是物种是上帝创造的,物种是不变的,各个物种互不关联,彼此没有血统关系。

  什么使达尔文惊讶

  “猎犬号”在南美洲西岸的加拉柏戈斯群岛驶进驶出。在那里,达尔文注意到一件特别而且重要的事情:这些岛上的动植物虽然跟南美大陆上的都很相像,但是大多数属于不同的物种。他看出一个岛上长的鸟,和另一个岛上长的鸟几乎一样,但是并不完全一样:它们的毛色、叫声、巢和卵等等,都有种种差异。在岛上,他至少采集了23种不同的鸟,都是新种,没有一种是在大陆上发现过的。岛上的蝴蝶也和大陆上很相似,但是要小得多。

  他又看到只有在加拉柏戈斯才有的两种巨大的龟,有的长得真大,要8个人才抬得动。他又发现当地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哪只龟是从哪一个岛游来的。

  所有这些相似点与相异点,一定是有道理的。达尔文在他的日记里这样写着:“这使我感到惊讶。”

  达尔文观察得越多,就越感到惊讶,也就越认为其中的奥秘无法用物种不变的老观念来说明,而只可能有另一种解答。

  怎样解答呢?

  如果承认物种是可以变的,如果承认不同物种有共同的祖先,那么它们的相似和相异便很容易明白了。达尔文认为:在某一个时候,岛上的物种的祖先一定是从大陆上来的。后来经过了长期的变化,两地的物种才逐渐地变得彼此不同了。

  线索——更多的线索

  “猎犬号”回到英国,达尔文就开始写他的《物种起源》第一稿。在以后的20年内,他一本一本地写下去,全都是他自己和别人所发现关于生物世界的事实。这些事实都引出一个结论:所有不同种类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祖先传下来的。

  这就是进化论。

  达尔文总结了当代的科学成就,在历史上第一次使人们相信,进化论是对的。他所以成功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他搜集了大量的事实,将它们贯穿综合起来,作出了一个惟一的结论:生物不是上帝创造的,不是不变的,而是可变的。第二,他不仅宣布进化论是真理,而且还说明进化是怎样在进行的。这就是我们就要谈到的自然选择学说。

  达尔文那部伟大的著作《物种起源》,于1859年出版,到现在已有140年了。人们又发现了一些新的有关进化论的事实,特别是在遗传学方面。这些事实,使我们对于自然选择进行的方式,了解得更为全面。

  这并不是说达尔文原来的学说不正确。恰恰相反,达尔文学说是真理。真理是有生命力的,总要不断地发展,一则由于客观事物的发展永无止境,二则由于人们通过实践,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在不断地深化。一种学说如果一成不变,既不能反映客观事物,又不能指导人们去实践,那就一定不是真理,不是科学,而是死的教条。

  它们的样子相似

  有血统关系的生物,也就是说有亲属关系的生物,它们彼此很相像。血统关系越密切,它们就越相像。

  有没有人说过,你有点像你的兄弟姐妹,或者像你的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你有没有注意过,同一个家族的人都多少有些相像?

  请看图2-1-5骨骼图,左上角是青蛙,右边是人,两副骨骼不是大体上有点相像吗?注意看头骨、手臂、腿骨和脊柱——特别是脊柱。这就是说,人和青蛙都属于脊椎动物这一个大家族。

  人和青蛙并不是很近的亲戚,但是你看,人和黑猩猩多么相像:不仅整个骨骼差不多,而且都有毛发、乳头和肚脐,都有相同的脸和鼻子,都能用指头捡东西,都能用两条腿走路,差别只在于人是直着身子走,黑猩猩是弯着腰走。

图2-1-6表明人的手臂、狗的前腿、蝙蝠的翅膀和海豹的前腿。从外表看,它们当然大不相像,但是看看内部的骨骼,这些骨骼相当一致,而且排列的位置也几乎一样。

图2-1-5

  毫无疑问,所有这些都是家族的相似点,说明了这些动物彼此有血统关系,一定是来自同一祖先。

图2-1-6

  它们生长情形相像

  血统关系较近的动物,在它们生命过程的最初阶段,发育的情况彼此都很相像。我们用“胚胎”来称呼发育早期的生物个体,没有出壳的小鸡,没有出生的小狗和婴儿,都叫胚胎。图2-1-7是人、老鼠、猴子和兔子4种动物最早期的胚胎。你能说它们有多大的不同吗?

图2-1-7

  再看鲨鱼、蝾螈、鸡、老鼠和人5种动物稍为长大一些的胚胎。对照前面的脊椎动物的家谱图,你可以知道它们的血统关系比较远,但是它们的胚胎也彼此很相像,都有家族的相似点。

图2-1-8

  更有趣的是不同的脊椎动物的胚胎,还有比表面形状更相像的地方:它们的发育是沿着相似的途径进行的。例如人的胚胎,早期很像鱼的胚胎,然后又像两栖动物的胚胎,后来又像爬行动物的胚胎,最后才开始具备哺乳动物的特点。

  有人把这个发育过程,叫做“人在爬他的家谱树”。

  人的胎儿在发育的初期还出现过鳃囊,这完全和鱼的胎儿一样。在鱼的胎儿身上,这些鳃囊后来形成一排鳃裂,就是流进嘴里的水排出来的地方;可是在人的胎儿身上,这些鳃囊出现了两三个星期就消失了。

  人的心脏分为4个腔,就是2个心房和2个心室。但是人的胎儿,有一个短时期心脏只有2个腔,像鱼的心脏;然后又变成3个腔,像爬行动物的心脏;最后才长成有4个腔的心脏,这才是哺乳类的心脏。

  你可知道你曾经有过一条尾巴?人的胎儿长到第5个星期,都有一条尾巴,不到1厘米长,占小小的身体的1/36。通常到第8个星期,尾巴就消失了,但是还保留着摇摆那条尾巴用的几根骨头、肌肉和神经,当然这些东西也都退化了。

  我们全身都有过一层毛,这是在母亲肚子里第7个月的时候。这层又密又软的毛到出生前后才消失。

  所以人的胚胎有个短时期像一条在水里游的鱼,有个短时期像一条心脏只有3个腔的爬行动物,有个短时期又像一只遍体长毛却没有尾巴的猴子。

  各种脊椎动物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的相像,只有一个意思:它们彼此都有血统关系;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它们是从一个共同的祖先传下来的。

  残留的遗迹

  兔子和斑马都能转动它们的耳朵,用来捕捉那警告危险到来的声音。在很久以前,人的祖先也能这样做。现在只有少数人能摆动耳朵,大部分人都办不到了,但是仍然留着一付摆动耳朵用的肌肉,不过已经退化了。

  摆动耳朵的肌肉,在人的身上已经成了退化的组织。在动物身上,类似这样不再发生效用的东西是很多的,只因为早期长了出来,一直保留着它们的残余的痕迹。在人的身上,这一类退化的组织有180个之多!所以19世纪的英国科学家赫胥黎把人的身体称做“一个进化博物馆”。

  在很久以前,人类的祖先不穿衣服,他们跟别的哺乳动物一样,也长着一身毛。现在我们身上的毛已经很少了,然而还留着运动这些毛的肌肉。你在冬天有没有注意过猫儿。它在火炉跟前,周身的毛很平顺;一到寒冷的地方,毛就竖起来了,这样可以保住更多的空气,使身子暖和一些。其实你也这样,只要在寒冷的地方停留一分钟,你手臂上的汗毛也会竖起来,还可以看到每根汗毛的基部都起了一个小小的疙瘩。这当然有些保暖的功能,而且又是一个证据,证明人和长毛的动物有血统关系。

  你的两只眼睛靠鼻梁的眼角上有一层红色的褶皮,你知道这是什么东西?这就是第三个眼帘的遗迹。它对人已经不再有任何功用。可是青蛙一类动物有一副长得很完善的第三眼帘,是一层透明的薄膜。它们在水里游泳的时候,这层薄膜就闭上了,不让水流进眼睛里去,但是眼睛仍然可以看见水里的东西。

  刚生下来不久的婴儿,能用两只手抓住一根棍子,把自己的身体悬空吊起来,支持几分钟之久,正跟一只小猴子拉住它母亲身上的毛,将自己挂起来一样。这也是过去留下来的遗迹,那时候,幼小的动物就这样攀在母亲的身上,母亲就带着它在树林里荡来荡去。

  所有这些残留的退化组织,都说明一个意思:你和猫、青蛙,以及其他脊椎动物,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祖先。

  血缘弟兄

  骨骼的形状和胚胎的发育的相似点,都是可以用眼睛或者借助显微镜看出来的。但是还有一种相似点,通常是看不见的。两种动物在家谱上越是接近,这种相似点便越是显著。

  每一种动物的血液和组织里,都有一些特殊的化学成分。血液化学家发明了一种可靠的方法,来测定两种动物的这些化学物质的相似程度。他们证明有些动物,例如人和黑猩猩,龟和鳄鱼,都有很相似的化学成分。

  许多致病的微生物,只能生存在血液成分相似的动物的身体上。只有人和类人猿才会害麻疹。普通的虱子,也只能生长在人和类人猿的身上。

  医院给病人输血,必须先检查病人的血型。人们的红血球,根据某些化学物质的差异,可以分为4种类型,就是a型、B型、aB型和O型。使人的血液产生差异的这些化学物质,同样也存在于类人猿的血液中。

  所有这些化学的相似点只有一个意思:各种脊椎动物互相都有血统关系,它们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祖先。

  强有力的线索

  脊椎动物的祖先是无脊椎动物,就是没有脊梁骨的动物。可是无脊椎动物有那么多种,脊椎动物到底是从哪一种发展来的呢?是蚌呢,是大虾呢,是水母呢,还是什么别的东西呢?

  为了寻求这个答案,生物学家观察了许多动物的胚胎。发现棘皮动物如海星之类的胚胎,第一天发育的情形跟脊椎动物的胚胎极其相似。有一种组织在二者的胚胎里都有,而在任何其他的动物的胚胎里都没有。这是个强有力的线索。然而多年以来,只找到了这样一个重要的线索。

  直到1932年,两个英国科学家找到了某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只存在于脊椎动物和棘皮动物的身体里,其他的动物都没有。又过了10年,所有的怀疑基本上一扫而光,用非常精确的血液鉴定法也得出同样的结论:在无脊椎动物中,只有棘皮动物和脊椎动物有近亲的关系。

  化学物质、退化器官、胚胎发育、骨骼结构以及其他的相似点全指出一个事实,就是我们今日所知道的动物,都是从共同的祖先发展出来的。但是这些祖先在什么地方呢?我们看到过它们没有呢?

  化石的祖先

  你可曾在山上或是河床里捡到过一种石头,它的一面刻着一片叶子或是一个贝壳,好像雕刻品一样。这种石头就是一种化石。

  化石就是动物和植物的遗体或遗迹,在地面下的岩石中保存了很长时间。生物的历史,有很长的章节是写在化石上面的。化石告诉我们:在几百万年或几亿年以前,地球是什么样子,在它的表面上长了些什么样的动物和植物,并且告诉我们,它们在怎样变化着。现在已经发现的化石,告诉了我们一个33亿年以来的故事。

图2-1-9

  化石还给我们指出了许多现代生物的共同祖先。它们是保存在石头里的真正的祖先。

  人们发现化石,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我国北宋时代的科学家沈括就记录过他发现的化石。他认为化石是动物和植物的遗体,还拿来作为沧海能够变为桑田的证据。

  欧洲对于化石的认识要晚得多。在中世纪,欧洲人差不多都相信世界和万物全是上帝创造的,因而对化石产生了种种可笑的看法:有些人以为这些化石是上帝创造动物植物用的模子;有些人认为化石是上帝抛弃掉的没有做好的东西;有的人甚至宣称,这些石头是上帝特地用来愚弄地质学家的,要使他们醒悟,揣度上帝的神秘是白费心机。

  现在我们知道,动物或是植物必须迅速地埋在地面下,才有可能变成化石,因为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被别的动物吃掉,也不至于被细菌腐烂掉或者风化掉。有时候,有些动物很快地埋葬在流沙里,甚至埋葬在熔岩和火山的灰烬里,才变成了化石。大多数发现化石的地方,都曾经是海岸或者是很浅的海底。在这些地方,动物和植物很容易被盖上一层又一层的泥土。

  有时候,地壳的变动改变了地质构造,把化石碾碎或者折叠起来,这就把化石毁坏了。

图2-1-10

  最古老的肉

  1900年的夏天,西伯利亚北部有个猎人渡过贝勒索夫卡河。他看到有个地方的河岸塌了,看样子是新近崩下来的。在这里,他看到了一幅惊人的景象:一只冻得非常坚硬的大象,深陷在淤泥里面。猎人满怀惊奇地走近去,打下了一支象牙,带到市镇上去卖掉了,他的发现也就这样传开了。

  几个月以后,沙俄的皇家科学院得到了这个消息。科学家断定,这一定是一只冻僵了的长毛古象,这种动物,在几千年前已经绝迹了。他们就派了一个考察队,赶了5000千米的路程去看它。一直到第二年的夏季快过去了,这些科学家才到达那条河,找到了那只古象。古象的背部暴露在阳光下面,被乌鸦啄,被狗啃,已经两个夏季了,但是埋葬在地下冻土中的部分还没有损伤,肉还是红色的。北极的暴风雪好像一座天然的冰箱,将这具绝迹了的古象标本完整无缺地保存了几千年,甚至上万年。冻僵了的肌肉像岩石一样的坚硬,正如肉铺里的冻肉一样,一经热就软化了。古象的肉虽然那样古老,狗吃起来还是津津有味。当地的猎户也吃了一顿世界上最古老的肉,他们不爱那味儿,后来害了一场病。科学家们还把古象的肉带了一部分回去,在一次科学集会上,炸成肉排,切成小块,请来宾们都尝了一尝。

  这只西伯利亚的古象,并不是在北方的天然冰箱里发现的惟一的古象。它所以特别引人注意,是因为保存得十分完整。在我国东北,在美洲的阿拉斯加,也发现过许多古象的残骸。古象的象牙,曾在亚洲东北部大量发现,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我国古代的许多象牙雕刻品,用的材料并不都来自亚洲南部和非洲,有一部分就是这种绝迹了的古象的象牙。

  石头上的足迹

  上面谈到的古象,只不过保存了几千年或者上万年,可是蚂蚁和蜘蛛完整无缺地保存在琥珀里,竟有3000万年之久的。琥珀是松树的汁液变成的,这种汁液,我们叫做松脂。松脂从树干里慢慢地渗出来,当时又软又粘,有的蚂蚁或别的昆虫给粘住了,松脂还把它们裹起来。后来松脂干了,经过了好几百万年,成为透明的琥珀,而里面的那些昆虫,连最微细的翅膀和绒毛都毫无损伤。

  这些昆虫和古象,可称为真正的标本。而化石,却是石化了的动物或植物的尸体。

  沈括在他写的《梦溪笔谈》里记载说:他在太行山的石崖上找到过螺壳和蚌壳的化石。通常只有骨头和贝壳这类坚硬的东西才能成为化石,但是偶尔也会找到动物的柔软部分的化石。

  你相信不相信,一个水母也有可能在岩石上留下一个印痕?这好像是不可能的事,因为水母那么柔软,然而真的发现过好多次。这些史前时期的水母,在它们身体还没有干的时候就被埋葬在沙里了。后来沙子逐渐变成了岩石,水母本身慢慢地化掉了,却留下了一副完整的模子。

  有一条鱼,从进化的观点来看,比拉蒂曼鱼还要古老,它成为化石状态保存在岩石里面,比拉蒂曼鱼的标本还要保存得好。有一位瑞典的科学家研究过这条鱼的头骨化石模子。这个模子非常完整,使他能够把从脑子里引出来的10对神经,一根一根分得清清楚楚(图2-1-11)。甚至好几千万年前在潮湿的沙土上所留下的恐龙足迹,由于沙土硬化成为岩石,也给保存了下来(图2-1-12)。

图2-1-11

图2-1-12

  重见天日的古象

  1973年春天,甘肃合水县马莲河的挖河民工发现了一架巨大的动物骨骼化石。经科学工作者鉴定,这是生活在300万年以前的剑齿象的骨骼。因为它是在黄河上游发现的,给它取了个名字叫“黄河象”。

  象是人们熟悉的动物,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南部和非洲。我国西双版纳的密林里,也有野生的象群,是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

  现代的象是从五千多万年前的始祖象进化而来的。始祖象生活在非洲北部,身体只有猪那么大,也没有大象牙和长鼻子。经过了千万年的演变,始祖象的门牙越来越大,鼻子越来越长,并且在不同地区分化成各种不同的象。有几种已经绝灭了,如前面讲过的长毛古象和在我国甘肃发现的黄河象。

  黄河象是个庞然大物,身高4米,体长8米,象牙长达2米多,好像两把长剑,所以又叫剑齿象。

  剑齿象在几百万年前分布很广,在外国也发现过它的化石。黄河象的骨骼化石,是全世界已经发现的最完整的一架。它的发现,是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国古生物学的又一重要成果。

  黄河象的骨骼怎么能保存得这样完整呢?据推测,在300万年前,甘肃地区不像现在这样干燥,到处有河流和湖泊。有一天,一只黄河象来到马莲河畔,失足陷入了泥潭之中,它走动不了,终于站在那里被泥沙掩埋。从它那侧立的姿态,我们可以想像它死时的景象。

  几百万年过去了,昔日的河岸上升了,成为黄土高原上的一个谷。黄河象的皮和肉都烂掉了,剩下的骨骼成了化石。今天,在我国人民改造山河的群众运动中,黄河象又重见天日,成为我们了解甘肃地区的古地理、古气候的珍贵资料。

  失去的环节

  既然地球上的一切动物都是由过去的、跟现在不同的动物进化而来的,那么人类的祖先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动物呢?

  人们设想:人类的祖先应该是介于人和猩猩等类人猿之间的动物,还给它起了个名字,叫“猿人”。可是猿人到底在哪儿呢?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呢?科学家到处寻找,寻找这个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失去的环节。

  最先找到这个环节的是一个荷兰医生,他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上找到了几个牙齿和一个头盖骨的化石,它们既不是人的,又不是类人猿的,可是又像是人的,又像是类人猿的。经过鉴定,科学家认为这就是一种猿人的化石。

  后来在我国北京附近的周口店的一个山洞里,又发现更加多的猿人的化石。这是北京猿人。他们大约生活在50万年以前,已经会制造工具,进行劳动,并且知道用火。

  以后又在非洲东部发现了南方古猿的化石。南方古猿更加接近于类人猿,是猿人的祖先。它们大约生活在300万年以前。

  失去的环节,一个又一个地找到了。这些环节说明:在大约2000万年以前,曾经有一种古猿,它在进化的过程中产生出两支后代:一支是现代的类人猿,如黑猩猩之类;一支是猿人,最后又进化成为现代的人。

  岩石里的时钟

  科学家也推究出,鸟类和爬行类在很早很早以前,一定也有一个共同的祖先。这个祖先从某些方面看是鸟,可是从另外一些方面看又是爬行动物。这和古猿一样,也是动物进化过程中的一个失去的环节。这个环节后来果然找到了,是两个化石标本。它们像鸟,有翅膀,有羽毛;但是也像爬虫,有一条尾巴骨,有锐利的牙齿,在翅尖上还有指爪。它们在潮湿而炎热的空气中鼓动翅膀的时候,离现在已经有1.5亿年了。

图2-1-13

  怎么知道这种古怪的动物是生活在1.5亿年以前,而不是生活在100万年或者2000万年以前呢?

  我们根据发现化石的地方的岩石的年龄,可以判断化石的年龄。通常,埋得越深的岩石就是越老的岩石,但是这不一定靠得住。因为有时候地壳发生大变动,可以把极古老的岩石翻到上面来,把那些比较新的岩石压在下面。

  实际上岩石本身带着准确的时钟。你大概听说过居里夫人发现镭的故事吧。镭是一种化学元素,它能发出人眼所看不见的光,可以用来治疗一些疾病。它有放射性,能持续不断地放出带电的微粒,自己逐渐蜕变成铅。还有一些别的放射性元素,例如,铀,它会蜕变成镭。在这铀蜕变成镭、再蜕变成铅的过程中,100万克的铀生成1/37400克的铅,需要一年的时间。我们计算一块岩石里有多少铅,有多少铀,还有多少别的放射性元素,就可以算出这块岩石有多大的岁数。

  用这个方法测量岩石的年龄,能告诉我们非常长的年代间隔。如果两块岩石的年龄只相差几千年,用这个方法就难以辨别清楚了。

  有些岩石记录着它们自己的年龄。例如有些地方,曾经长时期掩盖在冰雪下面。以后气候逐渐转变,四季代替了终年的严寒。在温暖的季节,冰就开始融化。冰每年这样冻结一次,融化一次,便在岩石上留下了一圈一圈的痕迹,每一圈就代表一年,好像树杆的年轮一样。

  上面说的,就是计算岩石年龄的两个方法,而岩石又告诉我们化石的年龄。我们观察研究了各个年代的化石,再加上我们关于动物的骨骼结构、胚胎发育以及化学物质等各方面的知识,就可以在大体上弄清物种的进化是怎样发生的,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就可以拍摄《生命进行曲》这部电影了。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部《生命进行曲》里的一些特写镜头。

  生命的开始

  现在找到的最早的化石,是细菌之类的微生物的化石。这些最早的微生物,大约生长在33亿年之前。

  地球的年龄大约有50亿年。最初的地球不是现在这个样子,海洋是后来才形成的。雨水和河水不断地把各种化合物带到海洋里。越来越多的化合物在海水里相互作用,渐渐地产生了一些结构越来越复杂的化合物,一些蛋白质状的东西。后来又逐渐产生出能进行生命过程的小物体,这就是蛋白体。它是生命的起点,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

  原始的蛋白体还没有细胞的结构,但是已经有了生命现象,自己能进行新陈代谢:就是一方面吸收周围的物质,把它们转化成自己的成分,这是同化作用;另一方面把自己所含的有机物分解,获得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同时产生出一些废物,这就是异化作用。

  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最基本的过程,也是生命的最基本的特征。有了新陈代谢,生物才有可能生长和繁殖。

  恩格斯所以指出:生命是蛋白体存在的基本方式。

  细胞的出现

  原始蛋白体进一步发展,就出现了细胞。细胞是各种植物和动物的身体结构的基本单位。

  最简单的细胞可以拿细菌的细胞来做例子。细胞里的蛋白体叫做原生质,是由细胞质和染色体组成的。最原始的染色体就是一个核酸分子,它是遗传的物质基础。

  细胞进一步的发展,就是里面出现了细胞核。细胞核的主要成分是染色体,这是一种核蛋白,是核酸和蛋白质的结合物。染色体被核膜包围着,形成了细胞核。有细胞核的细胞,叫做真核细胞。现在绝大多数生物的身体,都由真核细胞所组成。

  细胞有个基本特点,它能够一分为二。一个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分裂成两个子细胞。每一个子细胞长大后,又能够一分为二。这样继续不断地分裂,细胞就越来越多了。

图2-1-14

  最早的动物都是单细胞动物,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仍旧单独生活。多细胞动物是后来才发展起来的。这就是说,在进化的过程中,某些单细胞动物的遗传性发生了变化,它们所产生的子细胞彼此不再分开,联合成为细胞集团。

  最早的这种细胞集团也是很简单的,许多细胞虽然联合在一起了,仍然各自管自己的生活。慢慢地,有些简单的细胞集团起了很大的变化,联合在一起的细胞逐渐分化,成为各种器官,来分担生活上的各种工作。这样,细胞之间就开始了分工合作。有些细胞就发展成为一根管子,管子的开口就是嘴。这根管子专门消化食物,把营养物质供应给所有生活在一起的细胞。有些细胞又发展成为神经。神经能将消息从这一部分传达到另一部分,好像电话线一样。后来,动物又长大了一些,有些细胞又发展成为血管系统,营养物质就可以通过血管输送给体内所有的细胞。因为有些细胞已经离开消化道很远,不能直接从消化道取得营养物质了。

  现在还不知道这些复杂的变化经历了多少亿年。因为那些古老的动物又微小又柔软,很不容易留下化石来。不过我们已经知道,在5亿年到6亿年以前,所有的最重要的无脊椎动物都已发展出来了。在自然博物馆里,就陈列着它们的化石。

  早期动物界之王

  6亿年或4亿年以前,陆地上是一片荒凉,没有动物,没有森林,甚至连一根草都没有,到处是光秃秃的岩石。

  海洋里的情形怎样呢?陆地上毫无生气,海洋里却已经生气勃勃了!

  海水里充满着海藻,这主要是一些小得看不见的绿色植物。图2-1-15就是一些海藻的化石。它们跟现在的植物一样,在阳光的照射下,能把水和空气制造成自己的食物。如果没有这些植物,动物就不可能生存,因为动物不能自己制造食物。动物要么吃绿色的植物,要么吃别的以绿色植物为生的动物,正如兔子吃草,老虎吃兔子一样。

图2-1-15

  在这古代的海洋里,已经有很多种动物,如沙蚕、蛤蚌等等。那个时候,统治海洋的是一种样子像虾的动物,叫做三叶虫。它们是5亿年前所有的动物之中最发达的东西。图2-1-16是我国太山附近发现的“蝙蝠石”,就是一种三叶虫的化石。

图2-1-16

  三叶虫的身体分为头、胸和尾3个部分,背上有两条深沟,好像把身体分成3片,所以叫做三叶虫。三叶虫的种类很多,有些在水面上游来游去,有些在海底的泥沙里钻来钻去。它们大多长着眼睛,眼睛也跟现代的虾差不多。用人的标准看,这样的眼睛当然不是顶好的,然而在那古老的年代,三叶虫是生活得最成功的动物。我们说它最成功,是因为它的身体长得很适应它所生存的世界,它有成群的子子孙孙,其中有一些又进化成为新的物种。

  三叶虫在2亿年以前,还是动物界之王,但是后来全绝灭了。有一种三叶虫已经进化成为水蝎。水蝎长着强有力的螯,能捕捉别的水生动物来当食物。有些水蝎竟有2.7米长,但是跟三叶虫一样,后来也绝灭了。

  绝大部分水蝎和三叶虫都走到了科学家所谓的进化的尽头。它们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不能再往前发展。到现在还活着的水蝎的后代,只有蝎子、蜘蛛、虱子和马蹄蟹之类。它们直到现在还极像它们的祖先,生活方式也几乎一样。

  它有头脑

  三叶虫和水蝎都死绝了,但是同时发生了一件极其重要的事。在那淡水溪流的泥底里,已经出现了一种动物,未来是属于它们的。

  这种动物身体小而扁,行动很迟钝。它吃东西的惟一方法就是吸,靠从泥巴里吸取有机物为生。因为它没有牙床,嘴巴窄得像一条缝。可是它们有另外两件重要的东西:盔甲和头脑。

  科学家把它们叫做甲胄鱼,意思是说,它们戴盔披甲。它们是原始的脊椎动物,身体的前部长着骨板,其余的部分都长着鳞。

  虽然最初的时候,肉食的水蝎还在水里横行,甲胄鱼终于逐渐繁荣滋长起来了。它们怎么会没给吃掉呢?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它们的盔甲多少给了它们一些保护,更重要的是它们有了头脑,还有了比较发达的感觉器官,它们能够躲开感觉不大灵敏的水蝎。

  这样大约过了7500万年,有一种甲胄鱼又向前发展了一大步,变成了差不多是真正的鱼类。它们有一根真正的脊梁骨,一副支持全身肌肉的骨骼;它们有腭,嘴巴可以开合;它们有鳍,还有个强有力的尾巴;它们全身成为流线型,身体也增大了。

  这副新的装备,给了这种鱼两件重要的东西:自由和保护。它们不再待在池塘底里的淤泥里,可以到处游来游去,看到什么可吃的东西就张口吞下去。它们身体的形状便于在水里行动,靠着鳍和尾巴可以更快地避开敌人。它们虽然失去了甲胄鱼的那副盔甲,可是比甲胄鱼更加安全了。

  这些新出来的鱼不断地得到发展,一直到淡水里到处都有它们的子子孙孙。不久,它们的子孙有一部分成群结队地迁移到海洋里去了。那时候,鱼的种类真多,彼此又长得很不一样。所以在以后的这个5000万年,可以叫做鱼的世纪。

  其次长肺

  在鱼的世纪里有两类重要的鱼。一类是鲨鱼和它的近亲,它们的骨骼都是软的,这是软骨鱼。另外一类就是硬骨鱼,它们的骨骼都是硬的。生活在淡水中的硬骨鱼,大半长出了肺。前面讲过的总鳍鱼,就是长着肺的硬骨鱼。

  鱼也长肺?初听起来好像很滑稽。肺是从空气中取得氧气的器官,但是鱼是生活在水里的呀。它们是通过它们的鳃,来取得溶解在水里的氧气的,还要长个肺,不是多此一举吗?

  并非多此一举。在非洲和澳洲,现在还有活着的长肺的鱼。它们就叫做肺鱼,生活在小河和池塘里。河水和池水干涸的时候,它们就躺在淤泥里,靠它们的肺来呼吸。

  幸而古代的某些硬骨鱼长了肺,不然的话,世界上就不会有我们了。

  你看见过一条鱼被人抓来抛在岸上,躺在那儿喘息不止吗?在鱼的世纪中,发生干旱的时候,成千上万没有长肺的鱼都这样死去了。在那个年代,气候并不像今天这样风调雨顺,大雨滂沱和可怕的干旱经常交替发生,只有长肺的鱼才有条件生存下来。有些浅水因为腐烂的动物和植物太多,也失去了氧气,长着肺的鱼可以游到水面上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

  后来气候又变了,干旱不再经常发生,溶解在水里的氧气又足够供给鱼类通过它们的鳃来呼吸了。于是有些鱼的肺变成了一个装空气的囊,叫做鳔。鳔里装多少空气是可以调节的,有利于鱼在水里浮上沉下。长了鳔的鱼还长了很好的鳍,鳍里有扇子骨一样的一排骨头作支撑。现代的硬骨鱼,绝大部分都是这个样子。

  登陆

  在大部分硬骨鱼都有肺的时候,出现了一些对将来特别有希望的鱼,这就是总鳍鱼。你还记得我们在开头讲的拉蒂曼鱼吗?从鱼的立场来说,拉蒂曼鱼和它的堂兄弟都不是顶成功的鱼。总鳍鱼的鳍游泳的能力不强,内部的骨骼和两栖类的腿很相似。它的成对的胸鳍和腹鳍,就是腿的前身。

  我们确实知道,古代总鳍鱼的产生,是脊椎动物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发展;而同时,世界已经开始了巨大的改变。

  好多亿年以来,只有海洋里有丰富的绿色植物,陆地上可一点也没有。在鱼的世纪开始的时候,陆地上最初出现了植物。这些植物又小又简单,它们平铺在地面上,没有根也没有叶子。从这些老祖宗里逐渐逐渐地长出了第一批巨大的陆地植物——羊齿类。到鱼的世纪末期,陆地上已经遍布了羊齿类的森林,有些长到十来米高。陆地上已经为脊椎动物准备了丰富的食物。

  脊椎动物于是从水里爬上来了,向陆地进军。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脊椎动物都能登陆的。总鳍鱼具备了登陆的条件,它们有肺,还长有和腿差不多的总鳍。

  我们这部《生命进行曲》一直是在水里拍摄的,现在镜头开始转到陆地上来了。

  它们还离不了水

  爬上岸来的总鳍鱼,逐渐进化成为陆地上的动物。这是原始的两栖类。它们还离不了水,不能算是成功的陆地动物。它们在一生中,有一段时间必须在水里度过。它们跟祖先总鳍鱼一样,身体长而柔弱,还有一条长得很好的尾巴。它们有肺,用肺来呼吸;又有腿,用来支持它们离开了水的身体。它们一生中有大部分时间消磨在水里,吃的是小鱼和虫子。

  如果天特别旱,有些沼泽和河流完全干涸了,许多总鳍鱼和别的鱼只好干死。两栖类却没有多大关系,它们可以用它们的腿走到别处有水的地方去谋生。

  两栖动物的耳朵比鱼的长得更好。它们的头上有几块小骨头,排列很特殊,能捕捉到空气中的极细微的声浪。这副装备非常重要,在安全方面给了它们一定的保障。

  两栖动物在陆上的时间渐渐越来越多了,但是它们那柔软的成团的卵,还不得不下在水里。它们虽然有肺,呼吸还不大方便,不能用胸部的肌肉来使肺扩张和收缩,只好靠嘴的底部的动作,把空气压进肺里去。这情形仍然跟它们的鱼类祖先用嘴的底部将水压过鳃一样。它们的血液循环的效率也不高。虽然有这种种缺点,它们还是比以前的任何动物获得了更多的自由。

  更重要的是两栖动物的骨头坚硬,并且构成了一个体腔。当时和它们平分天下的陆居动物有蝎子、蜗牛和昆虫等等。有些昆虫长得极大,它们的翅膀伸展开来有一米来宽。

  经过了许多千万年,这些古代的两栖动物也灭绝了,只在温带地方还留下它们的后裔,主要是青蛙、癞蛤膜和蝾螈之类。

  这时候又有一个新种出现了,这才是真正成功地在陆地上生活的脊椎动物。它们是原始爬行类,也有人叫它们做爬虫类。

  恐龙上台

  爬行类终于脱离了河流和其他水域,比起两栖类来,这是一个大进步。它们下的蛋外面有一层硬壳保护着,可以在陆地上孵出后代来。图2-1-17就是最大的爬行类动物恐龙的蛋的化石。

图2-1-17

  你假如要了解这种蛋有多么大的好处,不妨看看蛙卵和鸡蛋有什么不同。把蛙卵从水里捞出来,不消多少时间它就干瘪了;蝌蚪孵出来的时候又非常弱,得冒着种种危险,在水里发育成长。爬行类的蛋和鸡蛋一样,外面有一层壳保护着,使内部的水分不至于蒸发掉,这层壳又有许多小孔,使胚胎发育的时候能够进行呼吸。胚胎的营养来自蛋黄和蛋白,在进入一个混乱的世界之前,可以发育一段很长的时期,比起弱小的蝌蚪来,生存的机会要多得多了。

图2-1-18

  爬行类还有别的优点。举例说,两栖类的4条腿彼此离得较远,长在身体的两旁,因而行动迟缓。爬行类的4条腿离得很近,更适于支持身体的重量。爬行类能靠胸肌和肋骨的活动进行呼吸,血液循环系统更有效率。总之,爬行类的身体各部分都有了重大的发展,跟两栖类相比,就像一辆小汽车比一辆马车要好得多一样。

  在那广阔而多雾的森林中,爬行类繁盛起来了,种类越来越多。它们统治了陆地,统治了一切水面,甚至统治了天空。有的长了长腿,适宜在陆地生活;有的完全失去了它们的腿,长得像蛇一样;有的腿长得像桨,表明它们又重新回到了水里;有的长了翅膀,向天空飞去。那些在天空里飞翔的爬行动物,样子多少有点像大蝙蝠。它们的翅膀很特别,是一对皮翅,从大腿一直连到前趾骨上。这些长着特殊翅膀的爬行动物既不是鸟,也不是鸟的祖先。鸟的祖先是另外一种爬行动物,叫做始祖鸟,大概生活在1.5亿年之前,它们身上长着羽毛!

图2-1-19

  假若我们举行一次四足动物体格大小的比赛,包括已经绝灭的和现在还活着的,那么有一类爬行动物是无与伦比的,这就是恐龙。给它们取这个名字,意思就是说,它们是令人恐怖的爬行动物。

图2-1-20

  最大的恐龙叫梁龙(图2-1-20),它是个素食者,有26米长。可是这个庞然大物的智力一定非常有限,它只有一个跟鸡蛋一般大的脑子。

  所有的脊椎动物的脊髓基部都稍稍肥大一些,通向腿部的神经就从那儿开始。恐龙的大腿臃肿不堪,肌肉非常之多,因而脊髓的基部长得比它的头还大,仿佛是另外一个脑子。

图2-1-21

  身体最重的恐龙是臂龙(图2-1-21),有50吨,就是5万千克重!它的脖子极长,如果现在还活着的话,它的头至少可以伸过两层楼的屋顶。梁龙和臂龙都长在沼泽地带和浅水湖里。它们借水的浮力来支持它们那沉重的身体。

图2-1-22

  最残暴的恐龙是暴龙(图2-1-22)。它是有史以来最大的肉食动物,站起来有5.7米高。它那锋利的牙齿有15厘米长。暴龙出巡的时候,那些长了角的恐龙也都吓得逃跑了。

图2-1-23

  那些巨大笨重的行动迟缓的素食恐龙,都长着各种不同的甲胄,可以防御那些身材较小,行动迅速,而又生性残暴的肉食堂兄弟。剑龙的背脊上有两排整齐的骨板,它那条长尾巴上还有两对尖锐的角(图2-1-23)。甲龙全身都长满了骨质的突起,好像坦克车的装甲,因而有人把它叫做坦克恐龙。有的恐龙鼻子上还长了角,样子跟现在的犀牛差不多(图2-1-24)。

图2-1-24

  恐龙下台

  环境仍然按照客观的规律在变化。《生命进行曲》也要换个调子了。这些长得又大又结实的恐龙,终于也到了进化的尽头。

  7000万年前,地面又起了一连串天翻地覆的变动。沼泽干涸了。有些地方逐渐上升,形成了今日的山脉。寒冷而干燥的空气从北方吹来,多汁的植物逐渐死掉了。

  恐龙适宜生活在沼泽地带和浅水湖里,那儿的空气温暖而潮湿,食物也很容易找到。它们不能生活在干燥的到处是岩石的山坡上。它们不能随机应变,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在已经改变了的世界上,不可一世的恐龙终于绝灭了。我们现在只能看到它们的化石。

  巨大的恐龙是绝灭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爬行类都绝灭了。一些身体小的爬行类还保存了下来,进化成为现在的蛇、蜥蜴和乌龟之类。而另一类小型的恐龙,则是鸟类的祖先。

  虽小而强

  还在恐龙称王称霸的年代里,有一些从最初的爬行类发展出来的小动物,已经开始在活动了。它们是长了4条腿的肉食动物,只有老鼠那么大。它们跟祖先相比,有两个非常不同的特点:第一,它们遍身长毛;第二,它们的血是温热的。在这之前,大多数脊椎动物的血液不能保持一定的温度,周围的空气或者水的温度改变了,血液的温度就随着改变,就跟现在的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一样。这种新的脊椎动物无论外面的空气是冷是热,它们的血液温度一直保持不变。所以人们叫它们做热血动物,或者恒温动物。

  这种遍身长毛的恒温动物,鼻子长而扁,看起来跟爬行类不大一样。它们并不很适于过沼泽地带的生活,所以在开头的时候,它们是微不足道的。它们的毛和温暖的血液,对它们也没有什么特别帮助,因为那时候的世界还很暖和。它们那高度发达的脑子和感觉器官,对它们也没有多大的功用,因为那时候到处有丰富的食物,最迟钝的动物也不至于饿肚子。这些小动物在当时难以跟强大的恐龙竞争。几乎有1亿年之久,它们一直过着艰苦的生活。

  世界终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恐龙经受不了大自然的严酷考验,终于绝灭了。而这些长毛的热血动物却保存了下来,而且得到了大发展。这种新兴起的动物跟我们有非常直接的关系,它们是最古老的哺乳类。

  哺乳动物有哪些优点呢?它们的毛和热血能抵御寒冷。它们有高度发达的脑子和感觉器官,在沼泽地带干涸的时候,它们可以很机智地找到维持生命的食物。它们虽然个子很小,却比爬行动物活泼得多。

  哺乳动物传种接代的方法很有效。它们不像爬虫类那样下蛋,而是让胎儿留在母亲身体里,受到母亲的保护,在发育的过程中,还由母亲供给它营养物质。哺乳动物有这样许多优点,因而得到了以前各种动物从未有过的更多的自由。

  绝大部分恐龙绝灭之后,哺乳类便继承了这座江山。在这漫长的年代里,植物也在进化;沼泽地带干涸了,巨大的羊齿植物枯萎了,死掉了,又出现了能够生长在干燥的陆地上的新植物:山上到处有杨树、枫树这类乔木和桂树、榛树这类灌木;平原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的草。肉食的哺乳动物吃的东西并不丰富,但是有很多蚯蚓一类的环节动物和昆虫一类的节肢动物供它们充饥。

  哺乳类动物开始都小而柔弱,没有凶猛强暴的老虎,也没有狼和鬛狗。有些哺乳动物长得奇形怪状。我们不必完全依靠化石,就可以证明最初的哺乳动物多少还带一些爬行类的特点,现在就来讲讲我们的根据。

  6000万年以前

  6000万年以前,经过地壳的一次大变动,澳洲和附近的岛屿跟世界的其他地方分开了,被包围在汪洋大海中间。在完全隔离的条件下,澳洲的哺乳动物自己在进化,没有别的大陆上的哺乳动物去干扰它们。

  在以后的漫长的年代里,别的大陆上出现了更进步的哺乳类,有一些就是现代的野兽和家畜的祖先。它们都是胎生的,初生的幼儿发育比较完善。它们把原始的哺乳类,如单孔类、有袋类,都排挤掉了。

  澳洲却不是这样,野猪和老虎,鬛狗和狼,大象和羊,所有这些现代哺乳类的祖先,澳洲都没有。而其他大陆上早已绝灭的原始哺乳动物,恰恰还有一些今天还生活在澳洲。澳洲现在也有高等的哺乳动物了,这是近几百年来殖民者从别的大陆上带过去的。

图2-1-25

  因此澳洲成了一个古代哺乳动物的博物馆。6000万年来,那些哺乳动物虽然顺着它们自己的进化道路也在发展,可是至今还保留着它们祖先的某些特征。你听说过满身长刺的针鼹(图2-1-25)和嘴巴长着硬壳的鸭嘴兽(图2-1-26)吗?这是世界上最奇怪的两种动物,它们跟猫一样身上长着毛,但是又和乌龟一样下带壳的蛋。它们母的没有乳房,乳腺长在胸部的毛下面。从蛋里孵出来的幼儿就用硬嘴吸取母亲的胸部的毛下面的乳汁。它们是极原始的哺乳动物,叫做单孔类,除了澳洲,别的地方还没有发现过。

图2-1-26

图2-1-27

  澳洲还有一类哺乳动物,就是有袋类。它们不如针鼹和鸭嘴兽那样像爬行类,但是还算不得高等的哺乳类。袋鼠和袋熊都是有袋类,它们母的并不生蛋,但是幼儿还没有发育好就生下来了。袋鼠的胎儿在母亲肚子里只待7个星期,生下来还是个瞎子,只有二三厘米长,它爬进母亲胸前的袋子里,吸母亲的乳头。过了3个月,它才从袋子里探出头来;到了第6个月,才离开它母亲的育儿袋。原始的爬行动物有一副支持腹壁的骨骼。有袋类虽然是哺乳类,也有这样一副骨骼。

  澳洲有些有袋类动物,长得非常像高等动物。树袋熊没有尾巴,样子很像一只小熊,可是它完全不是熊,而是有袋动物,母的胸前也长着育儿袋。澳洲的单孔类和有袋类也在走向绝灭的道路,跟几百万年前别的陆地上一样。狗、猫和兔子,这些被人们带到澳洲去的动物,正在迅速地损害那些更温和的原始哺乳动物。要是不加保护,它们会死光的。

图2-1-28

  在树上的进化

  除了澳洲,只有美洲还有一种活的有袋动物,叫做负鼠。其他各地的有袋动物,早就让位给它们的更成功的堂兄弟了。这些成功的哺乳动物大部分生活在陆地上,有一些生活在海洋里,如鲸和海豚;有少数是能够飞的,蝙蝠就是飞得最好的哺乳动物。

  未来是属于哪一类动物的呢?哪一类动物将是世界的新的统治者呢?

  牙齿长得像剑一样的老虎,在草原上咆哮着,追捕鹿和熊,也追捕鬛狗和狼。这些动物虽然动作敏捷,也得小心翼翼地对付那些饿慌了的肉食者。有一类动物多了一个优点,它们住在树上,碰到危险的机会就少得多。这些动物就是灵长类。

图2-1-29 九种哺乳动物

  灵长类的祖先在6000万年前开始出现,它们身体长,腿短,有点像老鼠,最初跟别的小动物没有多大不同。在长时期的进化过程中,它们才变得更加适宜于生活在树上。从这些早期的灵长类,发展出狐猴(图2-1-30)、猴子、类人猿,还有人。

  你可知道,你的身体是上千万年在树上进化的产物?你可知道,你的祖先爬上了树就一直在树上生活,大约有5000万年之久不曾下地来长期生活?下面就是灵长类生活在树上的时期所发生的变化。

图2-1-30

  腿——前腿和后腿开始分工。后腿成了身体的主要支柱。前腿比后腿较为自由,经常用来试探什么,发展得越来越像手臂。

  手和脚——初期灵长类的手和脚都能用来抓东西,它们全靠手和脚把自己的身体悬挂在树枝上。它们的手指和脚趾长得越来越长,到后来大拇指和大脚趾很发达,能够对着其他4个指头弯曲过来。请看图2-1-31,拿大猩猩的手和脚(图的左边)比较一下人的手和脚(图的右边)。

图2-1-31

  眼睛——树居生活需要很好的眼睛。最成功的灵长类都长着两只大眼睛,两只眼睛还能够同时盯住一件东西。狗和兔子这些动物是办不到的,它们通常侧着脑袋,用一只眼睛来注视一件东西。它们的两只眼睛只能各看各的,不能把目光集中在同一件东西上。灵长类能够用两只眼睛看同一个目标,所以能够判断那个目标离它们多远。它们可以从一根树枝跳到另一根树枝,而不会从树上摔下来。

图2-1-32

  鼻子和嘴——灵长类的视觉很发达,因而嗅觉不必很敏锐,用来辨别气味的鼻子长得比较小。它们不再用嘴来取得食物,像牛和马啮草那样,它们是用手把食物送到嘴里去的,嘴只是用来咀嚼而已,不必再长得很大。最后,它们的面部渐渐长得跟人一样,鼻子小而扁,嘴也小得多了。

  头颅——灵长类的脑子越来越大,头颅就越长越圆。

图2-1-33

  当然,完成这些变化,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在这漫长的年代里,地球又在变化了。冰雪从北部和山地向南方和平原扩展,天气又慢慢地冷了,炎热和潮湿的热带气候过去了。像图2-1-34上画的,只能生活在莽丛里的许多身体庞大的奇形怪状的哺乳动物,又走到了进化的尽头。代之而起的是一些适宜于在新的气候下生活的新的种族。曾在西伯利亚平原上咆哮的长毛古象,便是其中之一。

图2-1-34

  人类的近祖

  当冰雪从北方侵来的时候,不能耐寒的森林就不断地后退,向南方移动。住在树上的灵长类不得不跟森林一起向南转移。森林保障了它们的安全,还供给它们赖以为生的水果和硬壳果之类的食物。它们离不开树,下地久了就不能生活,就跟鱼离不开水一样。它们被一条无形的锁链给拴在树上了。它们是生活在树上的森林动物。

  幸亏并不是所有的灵长类动物都被这无形的锁链束缚住了。其中有一种古猿,在森林逐渐变化的过程中能够开始下地来生活。这就是现代类人猿和人的祖先——某种古猿。当然,最初的时候,它们只偶尔下地来寻找食物,一遇到危险又赶紧爬上树去。经过了漫长的年代,它们逐渐起了变化,身体变得越来越大,有的能够用后腿站起来,弯着腰行走。这样更容易发现敌情,手脚分工以后,在地面上寻找食物也方便得多。总之,它们至少有一部分越来越能适应地面上的生活了。

  当冰雪从北方袭来的时候,古猿就分成了两支。一支跟着森林向南方转移,它们是现代类人猿的祖先。一支已经习惯在地面上的生活,它们没有森林也能谋生,终于熬过了艰苦和严寒的岁月,逐渐进化成为人类的近祖——猿人。

  人终于来临

  银幕上出现了一幅北京猿人的肖像(图2-1-35)。他们生活在50万年以前。我们不再用“它们”来称呼北京猿人,因为北京猿人已经会制造工具。请记住,会不会制造工具,进行劳动,是区别人和其他动物的惟一标准。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北京猿人已经属于人类,虽然他们还不是现代的人。

  怎么知道北京猿人已经会制造工具了呢?在埋藏着北京猿人的骨骼化石的地层里,我们的科学工作者还找到了许多奇怪的石头。这些石头都是别处搬来的,上面有打击的痕迹,有锋利的刃口,显然是北京猿人制造出来的石器。这些原始的石器虽然很粗糙,可是用它们来切割野兽的肉,敲碎硬壳果的壳,都比用指甲和牙齿要有效得多。除了石器,我们的科学工作者还找到了用野兽的骨头制造的骨器,如鹿的头骨制成的水瓢。

图2-1-35

  现在知道,制造工具并不自北京猿人这一代开始。在非洲东部的断裂地层里,近年来发现了早期猿人的化石。并且在同一地层里,也发现了更为粗糙的石器。据估计,这些早期猿人生活在300万年到100万年以前,也就是说,人的起源可以推溯到这样遥远的年代。我们完全有理由可以这样设想,早期的南方古猿最初运用天然的石块和树杆,来猎取野兽和挖掘地下的植物块根,后来才逐渐学会根据自己的意图来改造石块和树杆,制造成比较合用的工具。它们就成为猿人了。

  想一想吧,几十亿年以来,所有的动物都只能用自己身上的器官来谋取自己的生存。它们干不了自己身上的器官所不能做的事情。古代的总鳍鱼要是没有长得像腿一样的鳍,就爬不上岸来;现代的长颈鹿要是没有它那条长脖子,就吃不到长在树梢上的叶子。只有我们人,不受自己身体的限制。我们没有翅膀,可以飞得比老鹰更高;没有鳍和尾巴,可以在水面上航行;身上没有长毛,可以到冰天雪地的北极和南极去探险;没有锐利的牙齿和爪子,可以对付任何凶猛的野兽。人所以这样坚强有力,就因为人能够制造工具,使用工具。这种在动物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变化,是从早期猿人制造石器开始的。早期猿人制造出第一件粗糙石器,使自己迈出了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跨进了人的阶段。

  制造工具,使用工具,才是真正的劳动——人的劳动。从这时候起,“生命进行曲”出现了劳动的旋律。这劳动的旋律将越来越强,将压倒自然界的一切声音。

  北京猿人的生活

  早期猿人是怎样生活的,我们现在知道的还不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至于比北京猿人早二三十万年,或者晚二三十万年的晚期猿人,在非洲和亚洲各地都发现了他们的骨骼的化石。最先发现的爪哇猿人就是其中的一支。我国在解放后,各地大规模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许多地方挖掘到了晚期猿人的化石,在更多的地方挖掘到了晚期猿人制造的石器。石头当然比骨骼容易保存。发现早期猿人的化石和石器的地方如此之多,可见猿人已经分布很广,凡是适合他们生活的地方,他们就定居下来。

  让我们请北京猿人作代表,来看看我们的近祖晚期猿人是怎么生活的吧!

  北京猿人除了会制造石器和骨器,还已经知道用火。在他们生活过的山洞里,发现了三层灰烬,最厚的一层竟积了6米来深。他们把天然的火种取回山洞里,像喂牲口一样,不断地添加枯叶和树枝,使火保持不灭。野兽都是怕火的。山洞里有了一堆不灭的火,不但可以取暖,还可以保护居住的安全。

  在这50万年前的火堆旁边,还找到一些烤焦的野兽骨头,大多是古代的鹿的。从这些烤焦的骨头可以知道,北京猿人已经开始吃烤熟的肉。肉烤熟了,比生的容易消化,也更富于营养,这对北京猿人的身体发展有很大的好处。

图2-1-36

  艰苦的生活条件,使北京猿人不得不过群居的生活,团结起来力量大。晚上,他们男女老少一同睡在山洞里,但是不能大家都睡着,总得留下一两个年老的来喂火。白天,青壮年提着棍棒出去打猎,女的带着孩子们拿着木棍和骨器,出去采集果子和挖掘植物的块根;还有的从河床里拣来卵石,从树林里伐来树干,把它们制成合用的工具。他们一代又一代,过着这样勤劳的集体生活。

  跟他们的祖先相比,北京猿人大概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进步:他们开始说话了。在猎取野兽的时候,他们有必要互相招呼;老一代也有必要把他们积累下来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孩子们。于是,简单的叫声逐渐发展成为可以表达意思的语言。

  语言是适应集体劳动的需要而产生的。最初的语言当然是非常简单的,能够表达的意思也不会复杂。但是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能够说话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为有了语言,人才能用语言作为材料来构成思想,于是脑力劳动得到了发展。

  从所发现的遗迹看来,北京猿人大概还不穿衣服,他们可能全身长着毛。他们还保留着他们祖先的一些特征。从他们的头骨的化石可以看出来,他们的脑子比现代的类人猿黑猩猩大,但是比现代的人还小得多。他们的前额比较平,眉脊骨突出,下腭已经往里收了。他们能够直起身子行走。他们的手经过长期的劳动锻炼,变得比才下地来的古猿灵活多了。所有的这些变化,都是劳动促成的。恩格斯因此作出了科学的结论:“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古猿的另一支却不是这样,它们也在进化,可是离人走过的道路越来越远。它们回到了森林里,变得越来越适合在森林里生活。它们就是今天的类人猿。在进化的过程中是没有回头路可走的,它们错过了道岔,已经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跟祖先相比

  你的身体和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有什么不同呢?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你站得比他们更直一点,手也比他们更加灵活。用今天的标准看,你比50万年前的祖先长得漂亮一些,下腭更往后收了,也没有那副突出的眉脊骨横在你的眼睛上面。你的鼻子也比北京猿人长得端正。当然,最重要的是你的前额长得很丰满,因为你的脑子比北京猿人大得多了。不过这个变化,在过去的50万年到10万年之间就基本上完成了。这就是说,我们脑子的大小跟10万年前的祖先基本上相差不多。这意味着脑力的发展已经有了基础。

  在过去的10万年里,人的身体有没有什么变化呢?有。现代的人的头颅长得更圆了。牙齿虽然仍旧是32颗,可是最后的4颗往往长不齐。现代人的寿命比10万年前的祖先要长得多,可是这并不是体质上有什么不同,而是因为我们有了躲避风雨的房屋,有了抵御寒冷的衣服,有了丰富的食物,有了医药卫生知识,一句话,有了更高的文化。

  你还记得达尔文在加拉柏戈斯群岛上发现的鸟吗?它们生长在各个岛上,因为长期隔离,身体发生了一些微小的差异。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人的身上。由于生活的环境不同,一部分非洲的人皮肤变黑了,欧洲的人皮肤变白了,亚洲的人皮肤变黄了。有些差异还表现在头发和眼珠上。于是出现了黑种人、白种人和黄种人。

  尽管这样,人的基本特点还是一样的。不论是黑种人、白种人、黄种人,都有个子高的,个子矮的;都有脸长的,脸圆的;常见的血型分a型、B型、aB型和O型。前面已经说过,类人猿常见的血型也有这4种。这4种血型是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古猿留下来的。

  种族主义者硬说人的智力是由皮肤的颜色来决定的。这种偏见,跟“猎犬号”船长认为从鼻子可以判断一个人的禀性一样,实在荒唐得令人发笑。不论是黑种人、白种人、黄种人,在社会实践中都曾经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并且今后还要不断地为人类共同的文化做出贡献。人类的历史是全人类共有的,不是哪一个民族所能独占的,要全人类——包括肤色不同的所有的民族一同来写。种族主义者宣称自己是什么优等民族,实际上是为奴役别的民族制造舆论。他们这样妄自尊大,正好表明了他们对生物的进化和人类的历史不是一无所知,便是别有用心,故意歪曲。

  幸运的动物

  在这部“生命进行曲”中,我们看到除了人以外,各种动物的生死存亡,都是由自然的原因决定的,由自然环境的变化决定的。这就是达尔文在航行中发现的自然选择的规律。大自然既没有意志,也没有目的,可是总在不断地变化。生物也在按照客观的规律,在不断地变化。生物的变化如果能够适应大自然的变化,就能够生存下来,得到发展,否则就会走到进化的尽头。动物是如此,植物也是如此。

  你记得西伯利亚的长毛大象吗?它们靠自己的一身长毛,在气候变冷以后还生活了一段时期。难道它们比别的象聪明一些,事前就知道天气要变冷吗?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它们决不会向自己说:“让我们快点进化吧!快点长出长毛来吧!要不,我们可要冻死了!”即使它们有这样的先见之明,也不可能凭它们的愿望就在身上长出长毛来。

  那么,使有的象长出长毛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答案只有一个,是某些象的遗传基础发生了变化。

  在任何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的每一个细胞的细胞核里,都有一些要用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微小的东西,叫做染色体。前面说过,染色体是一种核蛋白,是核酸和蛋白质的结合体。核酸就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每一个核酸分子上,都含有许多遗传信息。狗生出来的还是狗,鸡生出来的还是鸡,就因为同一种生物的上一代和下一代,绝大多数的遗传信息是相同的。

  同样的道理,有的人的血型是a型,他的核酸分子上有a血型的遗传信息;有的人的血是B型,他的核酸分子上有B血型的遗传信息。

  人的每个细胞的细胞核里,有46个染色体,每一个染色体里都有一个核酸分子,每个核酸分子上又含有许多遗传信息。这许许多多遗传信息,相互联系相互协作,使人长成为一个人。这个人和那个人的遗传信息绝大多数相同,但是也有少数不同,所以有身材不同、相貌不同等等的差异。

  核酸是分子结构很复杂的化合物。它们跟宇宙间的一切事物一样,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核酸的分子结构起了变化,遗传信息也就起了变化,生物就发生了变异。遗传和变异是一对矛盾。如果没有遗传,物种就不可能稳定下来;如果没有变异,新的物种就不可能产生。

  有了变异,达尔文阐明的自然选择的规律就发生了作用。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某一种变异对一种生物的生活有利,这种生物就可能生存发展;某一种变异对一种生物生活不利,这种生物就衰退死亡。

  长毛古象曾经是一种幸运的动物。在许多年前,西伯利亚的天气还很温和,到处都是森林。在那里可能有两群象,它们彼此隔得很远,跟加拉柏戈斯群岛上的鸟一样发生了变异。其中一群渐渐长出了长的毛,另外一群身上仍旧是光秃秃的。在气候温和的年代,两群象都生活得很好。可是后来,气候发生了变化,寒流从北方袭来,一毛不挂的象只好死掉,而长毛古象却能幸运地生活了好些年代。

  人是否停留在此

  现在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曾经统治过世界的动物的行列:三叶虫,水蝎,鱼,爬行动物,哺乳动物,最后是人。那么,人是不是世界的最后的统治者呢?人会不会跟历代的统治者一样,把自己的位置让给什么别的动物呢?从另一方面说,人会不会继续进化,变成另一种统治世界的动物呢?或者会不会不再进化,从此停止不前了呢?

图2-1-37

  在过去的10万年内,人的身体没有发生什么显著的变化。可是10万年,在这部“生命进行曲”中只占1/35秒。我们不能凭这样短暂的一个镜头,来回答前面提出的这些问题。

  但是我们不要忘记,“生命进行曲”已经出现了劳动的旋律。在第一件石器出现之前,“生命进行曲”的主调还完全由大自然来决定。鱼类让位给两栖类,是在池沼开始干涸、陆地上已经有了丰富的食物的年代。爬行类让位给哺乳类,是在天气变得寒冷、高大的羊齿类植物死去的年代。有一支古猿下地来生活,是在冰雪从北方袭来、森林逐渐南移的年代。它们都受大自然的支配,毫无办法摆脱自然选择的规律。大自然并无意志,也无目的,它却决定了生物进化的行程,不光是动物如此,植物也包括在内。

  人是不是跟其他动物一样,只好听任大自然摆布呢?不。自从造出了第一件石器,人就开始挣脱大自然加在他们身上的锁链。猿人的后代披上了兽皮,发明了摩擦生火的方法,他们就度过了好几次冰期。而跟他们同时代的哺乳动物,有许多种就是在那冰天雪地的岁月中先后死去的。

  在最近这10万年中,人在跟大自然的斗争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人不但打猎,还开始捕鱼,开辟了一个宽广的食物来源。人不但猎取野兽,还把一些吃草动物豢养起来,这就有了一个大自然所没有的活的肉库。人不但采集植物的果子和块根,还开始种植庄稼,这就又有了一个大自然所没有的粮仓。人开始建造房屋,房屋里面是一个自然界所没有的小天地。人开始用植物纤维纺线织布,还开始烧制陶器。可是在自然界里,是找不到一块陶片的。人把泥土烧成陶器,就是创造了一种自然界所没有的材料。

图2-1-38

  当然,最大的变化还是人的本身。手越来越灵活了,语言越来越复杂了,脑子越来越聪明了,这都是劳动的成果。人还开始画图,我们都知道,文字是从画图发展起来的。接着,人开始制造铜器,又开始制造铁器。有了先进的工具,人在大自然面前就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自由。这种自由,是自古以来任何动物都不曾有过的。这种自由,就是人对大自然的认识和对大自然的改造。

图2-1-39

  所有的动物,除了人类以外,都摆脱不了达尔文发现的自然选择的规律。在它们的身体不能适应大自然的变化的时候,它们无能为力,只好奄奄待毙。人可不是这样,因为人能够在劳动中认识自然的规律,能够运用这些规律来有目的地改造自然。人用不着改变自己的身体构造来适应大自然的变化,而是用自己的劳动,把大自然改造得更适合自己的生活。连生物的进化也逐渐处在人类的控制之中。大家知道,人运用生物遗传和变异的规律,已经创造出许多更适合人的需要的牲畜和作物的优良品种。这就是说,连生物的进化也可以由人的意志来支配,使生物的演变符合人类的要求。这就叫人定胜天。

  人类的未来

  从人类出现到现在,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人的生产力不断取得发展,人的社会也跟着发生了变化。在铜器代替了石器的年代里,奴隶社会代替了没有阶级的原始公社;封建社会是差不多跟使用铁器同时开始的;直到近代使用了机器,资本主义社会才代替了封建社会。由奴隶社会开始的几千年来的文明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的历史。但是,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几千年也只是短短的一瞬。

  人们开始还不知道为什么会有阶级,为什么会出现人剥削人的现象。对社会发展的科学认识,是从马克思开始的。马克思不但说明了过去的阶级社会是怎么演变过来的,还指出资本主义社会是最后一个人剥削人的阶级社会,终就要被共产主义所代替。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和专政,将最后消灭阶级,使人类的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我们中国已经进入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阶段,将来要跨迸无限美好的共产主义时代。

  看起来,人是动物进化的最高阶段了。当然,万物皆变,人也不能例外。可是人的变化主要不是在身体方面,而是在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不断地取得进展,取得新的胜利。世界上只有人能够认识客观规律,能够根据客观规律来作出行动的规划,有目的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并且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地加深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增强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人类最理想的境界是共产主义社会。那时候,阶级已经消灭,科学技术将大大发展,生产力将大大提高,人的物质生活将不断丰富,精神面貌将无比高尚。人将要成为大自然的真正的主人。现在,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给我们开辟了一条通向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辛勤的劳动。

后页 前页 目录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