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深艳:艺术的张爱玲 > 第17节:银灯的诱惑--电影篇(8)

第17节:银灯的诱惑--电影篇(8)

  如今《不了情》的剧本不见,幸有《多少恨》,可以与影片对比。

  影片《不了情》与小说《多少恨》从故事情节、人物到段落、对话等无大不同,只有很少的地方不一致,可以看出,桑弧在拍片时相当忠实于原剧本,而改动处也改动得无不恰当。

  比如,为了给小主人买生日礼物,女教师虞家茵与雇主夏宗豫在商店里二次相遇,当时她还不知夏的身份,由他驱车送她到雇主家去,对他来说其实是回家,他却故意不点穿。当佣人来开门时,她向他道别,他却跟进门去,笑着说:"可是这儿是我自己家呀!"而后八岁的女儿跑出来叫"先生"和"爸爸"--小说是这样写的。影片却是,夏宗豫从门外一直跟到室内,虞家茵再次想叫他走,他却在沙发上坐了下来,说:"让我抽支烟再走。"而后他的女儿从楼上下来,扑到他怀里,喊他"爸爸",虞家茵这才恍然大悟。影片添了一些细节,大大增加了喜剧的张度。

  夏太太"是一个没有知识的乡下女人",小说里的她及女佣姚妈都不时有些粗口,这当然与她们的地位或生活环境相符,可是文字的视觉效果是与电影的视听效果不一样的,后者会将原事物"放大",在电影里往往会觉得很刺耳。夏太太跟丈夫吵架时道:"我死了那个婊子不是称心了吗?"在夏家门口,姚妈对虞家茵骂道:"这时候还装腔作调干吗?还不回家去乐去?我们老爷哪门子楣气,碰见这些乌龟婊子的!"电影里则都改了去,前段变为:"我死了不好吗?我死了你们就可以称心了!"后段变为:"你还不称心吗?好日子不是来了吗?"这就文雅多了,而戏剧冲突并未降低。

  最值得一提的是最后虞家茵决定离开夏宗豫,远赴厦门。小说写她走之前是将消息告诉了他的,只是她去意已决,他挽留无力,次日他来送她,她却已经走了;电影则是她未将要走的打算透露给他,等他来见她时,才发现她已经离开了,从而使惆怅、凄清的气氛达到了高潮,影片就在这高潮下结束。这样一改,使影片变得简洁,略去了两人临别絮絮对话的琐碎,而代以电影语言来表现虞家茵欲言又止愁肠百转,同时以夏宗豫对恋人将要离去的浑然不觉,为后面的百感交集做了很好的造势。

  女主角虞家茵的父亲明显地有张爱玲父亲的影子。比如有个场景是虞父与男主角夏宗豫在虞家茵住处见了面,虞父请夏宗豫在自己的工厂里为他安排个工作,夏宗豫问他会什么,他答:"我别的都不成,就是念了一肚子旧书,诗词歌赋我是全能对付,这半辈子可说是怀才不遇呀!"使人想起张爱玲在《对照记》中第25幅图下写的一段文字:"我父亲一辈子绕室吟哦,背诵如流,滔滔不绝一气到底。末了拖长腔一唱三叹地作结。沉默着走了没一两丈远,又开始背另一篇。听不出是古文时文还是奏摺,但是似乎没有重复的。我听着觉得心酸,因为毫无用处。"

  虞家茵等父亲走后,生怕夏宗豫不了解她的父亲而吃亏,于是告诉他她父亲的为人:"本来我是他的女儿,我不应该说他不好,可是他这个人……我母亲一辈子就吃他的苦。他娶了一个姨太太,就一直不把我母亲当人。"说着,又拿出一张父母以前的合影给夏宗豫看,以证明她母亲以前是多么姣好而今是多么憔悴。夏宗豫见相片上的虞父被刀片划成了网格状,知道是她干的,便问道:"怎么你把你父亲的像划成这个样子了?"虞家茵是这样回答的:"我恨他。那个时候我才八岁……"8岁,差不多是张爱玲在父母离异时的年龄。

  在影片中,饰演虞家茵的演员是陈燕燕,夏宗豫则由刘琼饰演,他两人都是我国早期电影明星。陈燕燕原名陈倩倩,演《不了情》时已年逾30,虽然影片中点明角色年龄为25岁,但从扮相上看明显不止。张爱玲在小说里绘出的夏宗豫的相貌是"年轻的时候不知是不是有点横眉竖目像舞台上的文天祥",刘琼的眉目及脸颊的线条比较硬,似较接近张爱玲的要求。(图71)

  张爱玲却不认为陈燕燕"老",相反还觉得她"年青"呢!她只是嫌她"胖"--事隔30年后她在为《多少恨》写的前言中,谈到当年该片拍摄情景及陈刘两位演员: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