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深艳:艺术的张爱玲 > 第9节:肢体的流动--舞蹈篇(3)

第9节:肢体的流动--舞蹈篇(3)

  1945年4月9日,《新中国报》报社在华懋饭店8楼第3室为来访的朝鲜舞蹈家崔承喜举办了一个座谈会,邀请了关露、潘柳黛、张爱玲等几位女作家参加。崔承喜15岁毕业于朝鲜京城淑明高等女子学校后,到日本东京学习西洋舞蹈。3年后,先后在京城及东京设立舞蹈研究所,以东方舞表演声名鹊起。二战中巡演于美洲、欧洲各地,获"日本现代舞后"(因当时朝鲜被日本侵占)之誉。1941年来我国,1943年在华中一带表演,同时在北平设立了一个舞蹈研究所,教授中国学生。这是她第二次到上海,还曾与梅兰芳长谈舞蹈艺术。那天在座谈会上众人主要是听崔承喜侃侃而谈,几位女作家话都不多。张爱玲穿着桃红色软缎旗袍,外罩古青铜色背心,缎子绣花鞋,长发披肩,戴着眼镜,沉静的目光从镜片后射出来,牢牢地盯住崔承喜的脸,以至在场的记者觉得张爱玲仿佛不在听人说话,而只专心地要"从崔承喜的脸上找出艺术的趣味来"。实际当然不是如此,在崔承喜大谈了文学与艺术不应模仿古代与西洋,而应取其之长,创造出现代的、属于自己的(东方的)东西来之后,主持人征询张爱玲的意见。显然张爱玲是同意崔承喜的观点的,大概一时也来不及整理思绪,于是也就顺着舞蹈家的话头随便说了两句:

  "我觉得在文学上,我们也必须先研究西洋的,撷其精华,才能创进。舞蹈音乐亦正如此。"

  在此前后,张爱玲去观看了崔承喜的舞蹈。崔舞中有一个情节是写一个少女逗一个自卑的驼背人:她先与他跳了一回舞,使他觉得她对他有好感,但随即又跑开了,使他感到失望。总是那位少女对驼背人的作弄只是出于调皮,一个单纯天真的少女的调皮,行为虽不大妥,但后果不严重,所以观众虽然为驼背人难过,但也容易原谅少女。崔舞如此处理人物关系,很合张爱玲口味。她对胡兰成说:

  "讽刺也是这么好意的,悲剧也还能使人笑。一般的滑稽讽刺人来没有像这样的有同情心的,卓别林的影片算了不得的了,不过我还是讨厌里面的一种流浪人的做作,近于中国的名士派。那还是不及崔承喜的这支舞。到底是我们东方的东西最基本。"

  由此看来,崔承喜的文艺观与张爱玲的确是相合的。

  1943年春,日汪借纪念和庆祝所谓国民政府还都(即汪伪政府在南京成立)三周年之机,作秀"中日提携","共存共荣"。先是东条英机亲临上海访问,继而陈公博作为特使回访东京,随后日本著名文艺团体"东宝歌舞团"派出40名女团员,作为政府文化使节来到中国,进行所谓"亲善访问",先在南京,后又到上海"南京大戏院"公演大型歌舞。伪中华电影联合公司(即"华影")为他们组织了盛大的游园活动,同时邀请该团参加歌舞片《万紫千红》的拍摄。该影片由李丽华、汪洋主演。

  提起东宝歌舞团,大家必定想起广告上的短裤子舞女,歪戴着鸡心形的小帽子。可是她们的西式跳舞实在很有限,永远是一排人联臂立正,向右看齐,屈起一膝,一踢一踢;呛地一声锣响,把头换一个方面,重新来过;进去换一套衣服,又重新来过。西式节目常常表演,听说是因为中国观众特别爱看的缘故。我只喜欢她们跳自己的舞,有一场全体登台,穿着明丽的和服,排起队来,手搭在前面人的背上,趔趄着脚,碎步行走,一律把头左右摇晃,活络的颈子仿佛是装上去的,整个地像小玩具,"绢制的人儿"。把女人比作玩具,是侮辱性的,可是她们这里自己也觉得自己是好玩的东西,一颗头可以这样摇那样摇--像小孩玩弄自己的脚趾头,非常高兴而且诧异。

  张爱玲把俄国跳芭蕾舞的演员也叫舞女,把东宝歌舞团的演员也叫舞女,与"交际花"的舞女并列,由此可见她的确是比较看低她们的。"舞女"在张爱玲的作品里不时出现,散文里经常提及;小说里也有一些舞女形象,写得比较丰满的是《十八春》里的曼璐,另外都是速写或蜻蜓点水,比如《桂花蒸•阿小悲秋》: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