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香港骑士曾荫权 > 第五章、荣任政务司司长 第二节、“董曾梁”管治班子

第二节、“董曾梁”管治班子

  对港人来说,一个团结一致、上下一心、以香港整体利益为依归的管治班子,总比一个下咬弦的错配班子好。

  董建华表示,他考虑人选是以“才干、理念、为人、使命感”为依归他并表示将详细研究及考虑问责制,但否认新人事调动与他连任有关。

  曾荫权“更上一层楼”,代替陈方安生出任政务司长一职;来自银行界的行政会议成员梁锦松,则以“空降”姿态,出任财政司长,坐上特区政府第三把交椅,任期三年。两人新职务同于2001年5月1曰生效。

  连同律政司长梁爱诗,三名司长中仅曾荫权来自公务员系统,其余两人则由私人机构“空降”政府。类似情况回归前亦出现过,83至86年间的财政司彭励治及律政司唐明治皆自私人机构“空降”政府。

  在陈方安生突然宣布提早退休的五个星期后,董建华联同曾、梁二人,正式向外宣布他提名并获中央同意的两名最高层官员的新任命。

  特区政府高层新的“铁三角”“董(建华)曾(荫权)梁(锦松)”宣告上场,标志着具浓厚过渡色彩的“董陈(方安生)配”正式成为历史陈迹。香港回归后运作了三年多的“过渡班子”谢幕,由董建华亲自埋班的“特首班子”登场。

  在“董陈曾”这个明显出现人事摩擦的组合解散后,大家认为“董曾梁”这个组合,会对特首更尽心效忠。曾荫权与梁锦松,分别代表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从工商界欢迎梁锦松加入政府的反应来看,工商界对公营部门“铁饭碗文化”和效率不满,期望梁能改革政府。

  相反,在特区政府三名司长中,独剩曾荫权出身公务员体系,公务员及公营机构对他寄予厚望,并视之为公营机构文化的“守护神”。而曾荫权亦公开表明,以继承陈太的办事原则为己任,是响应公务员的要求。

  这个新的三人班子,对董建华是另一个考验,倘董建华能成功协调曾、梁两人,便等于成功糅台公营机构和商业机构的文化。这对董来说,颇考功夫。

  新班子的组合,曾荫权已经明确地知道如何梳理相互之间的关系。

  以政务司长与财政司长的权责为例,曾荫权曾承认,过往政务司长与财政司长的职责有下清晰的地方,他说,上任后要重新检视,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认为,如果曾荫权由于过往对财金工作的兴趣及习惯,当上政务司长后下自觉管过了界,便很容易与财政司长梁锦松发生摩擦、冲突、内耗,这是很不值得的。

  特首如能梳理好这些相互关系,使整个班子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展所长,分工协作,应可为香港开创政经新局面。

  “过渡班子”已画上句号,“特首班子”快将出场献技,董家班能否挥洒自如地在舞台上表演,能否赢得港人的掌声,很大程度要看主角董建华如何演绎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尤其是当两制出现矛盾、摩擦的时候,他是怎样捍卫香港的利盖。

  全国政协常委徐四民,曾公开称赞曾荫权是个果断的人,在入市抵抗“大鳄”一役便很清楚,相信曾荫权可胜任政务司长。

  曾荫权强调:“不会放弃或减弱几大重要基柱,包括香港的自由、人权问题、法治问题,我不相信我将来要作出妥协,我亦相信董先生不想我作任何妥协。”

  曾荫权曾公开承认曾向董建华表示希望留任财政司长一职,董建华形容曾荫权的说话,显示他是一个“谦虚”的人,而曾荫权面对自己是否“口不对心”的提问时,说:“我作为一个好的公务员,我觉得应提出各项方案,其中一个方案我认为值得考虑的,就是一动不如一静,需要两个人动时,不如一个人动更加好,还讲出利弊给董先生知道。”

  “我完全下是‘刁侨扭拧’,想不做这样东西,我亦不想有人有这个错觉。我讲得清清楚楚,这是我终身最大的荣耀。”

  曾经当过财政司长的他,有人问到日后如何与梁锦松合作?曾荫权说,过去因为工作繁重,很多原属陈方安生负责的事务,她也着他协助分担,例如有关就业专责小组和房屋问题的工作。他说:“过去我们两个业没有搞得清清楚楚,她忙时,我们她做多点,相信这情况将来不会出现。”曾荫权相信,他将来能与粱锦松“合作愉快”。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