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曾国藩传 > 第三章 开始军旅生涯

第三章 开始军旅生涯

  在京城任职期间,曾国藩以过人的胆识,参政议政,痛陈时弊,希望新主有所作为。可是,他的建议,并没有被采纳,这是他感到失望的,而一般士大夫故步自封、麻木不仁、不思振作,反而讥笑他出风头,“谤议横生”,更令国藩绝望。“补天傥无术,不如且荷锄”(《秋怀诗》,《全集·诗文》)壮志难酬,还不如归隐田园。他在上了《备陈民间疾苦疏》后的第五天,便写信告诉诸弟,说“时事多艰,无策以补救万一,实为可愧!明年拟告归,以避尸位素餐之咎”(《全集·家书》),颇有些心灰意懒。

  1852年(咸丰二年)7月28日,国藩得江西乡试正考官差,正好借机出京。8月9日离京赴南昌,准备便道回湘乡老家。临行前,同人邵位西、孙芝房、吴南屏、黎庶昌等为他设宴饯行,黎庶昌赋诗相赠,云:

  星轺四出后先望,

  忽听除君喜欲狂。

  臣节独伸时所倚,

  天心向用道将昌。

  当秋自可盘雕鹗,

  到处争来看凤凰。

  动为苍生锡之福,

  谁云报称只文章?

  愁云风鹤近吾乡,

  大帅深居气不扬。

  此去衔恩瞻岵屺,

  可能画策扫搀枪。

  事同救火关心切,

  语待还朝造膝详。

  割舍私情催上道,

  未须携手上河梁。

  其中“谁云报称只文章”,“可能画策扫搀枪”等语,与国藩后半生之事颇有暗合,“直是诗谶耳”。(王澧华:《曾国藩诗文系年》第96页。)

  曾国藩离开京城,一路风尘仆仆。8月27日,抵安徽宿州,与前广西巡抚周天爵会晤。9月8日,当国藩行至安徽太湖小池驿,惊闻母亲去世,乃改假离职回家奔丧(这叫“丁忧”),由安徽经湖北而湖南,10月6日回到了白杨坪。

  国藩在白杨坪缞衣麻裳,原打算守制三年,以尽孝道,然而,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排山倒海,势如破竹,最终还是把国藩“逼”了出来。

  洪秀全,原名仁坤,1814年1月1日(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初十)生于广东花县官禄布村一户普通农家,兄弟三人,长兄仁发,次兄仁达。父亲洪镜扬守有几亩土地、两头牛,在当地算是比较富裕的人家。

  洪秀全的人生道路与曾国藩别无两途,他也希望通过科举入仕为官,光耀门第。1819年(嘉庆二十四年),秀全入本村私塾读书,因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五六年间,即能熟诵“四书”、“五经”、《孝经》及古文多篇,甚得业师及家族的称许,对其寄予很大的希望。1827年(道光七年),13岁的洪秀全到县里参加县试,顺利通过,从而取得参加府试的资格。1837年(道光十七年)、1838年(道光十八年)、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三次去广州府应秀才考试,但其考运绝不如国藩,三试三败。有人说,秀全屡试不中,倒不在于他的考试成绩拙劣,而是在于当时科场弊窦太深,不能选拔真才,这也是事实。不过,洪秀全的才智学识。与同时代的曾国藩能否比肩列坐,未必尽然了。

  秀全屡试败北,扬名声、显父母、光以前、垂以后功名利禄欲望的破灭,使他对现实社会乃至“明君圣主”大为不满,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狭隘的民族意识,刺激他偏离满清王朝的科举之路,羞耻与愤恨交煎的心理,终于驱使他走上了反叛的道路。

  龙潜海角恐惊天,

  暂且偷闲跃在渊。

  等待风云齐聚会,

  飞腾六合定乾坤。

  秀全一边教书糊口,一边做着反满抗清的准备,一旦风云聚会,时机成熟,便发动抗清起义,定六合乾坤,建立新政权。广西的“溃烂”,为洪秀全提供了大显身手的天地。

  当时的广西,是社会矛盾尖锐突出的地区,特别是“人满之患”,远较其他地区严重。据历史记载,从1749年到1850年,广西人口由368万增至782万,百年时间人口增加一倍还多,人均占有耕地面积由24亩下降到11亩。广西是地瘠民贫的省份,人均耕地面积还达不到17亩的全国平均值,这种人和自然资源之间的尖锐矛盾,不可避免地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其一是盗贼如毛,山堂林立。大量剩余人口,在谋生无门的情况下,往往铤而走险,落草为寇,广西就是这样一个盗匪的世界。汪士铎在《乙丙日记》中论太平天国史事时说,广西多盗的原因是“地不能增而人加众……故相率为盗以谋食”。到太平天国革命前夕,广西终于成为一个“盗匪如毛,会党纷起”(《光绪贵县志》第4卷)的社会。其二是生存竞争激烈,主要表现在广西土著与外省客民之间的械斗上。从外省移入广西的人口,来自于湖南、广东、福建等省,他们到了广西,被称为“客民”。客民的到来更加剧了生存竞争的剧烈性,土客之间为争夺土地相互仇杀。械斗之案层见迭出,社会动乱不安。这些情况表明,广西已到了“溃烂不可收拾”的地步。这就为洪秀全组织发动农民起义创造了条件。

  要发动农民革命,必须有舆论和组织上的准备。1837年,洪秀全赴广州应试时,曾购得基督教徒梁发编著的传道书《劝世良言》,束之高阁。1843年最后一次科场失利后,苦闷至极,拿出潜心细读,竟然“大觉大悟”(韩山文:《太平天国起义记》),决定利用宗教来发动农民起义。《劝世良言》宣扬“独一真神皇上帝”,宣传“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这对洪秀全是有启发的。1843年6月,他创立了“拜上帝会”(洪秀全有没有创立“拜上帝会”,学术界有不同看法),表兄李敬芳第一个入会,7月族弟洪仁玕、同窗冯云山相继参加。拜上帝会最初是一个宗教组织,后来逐渐演变成反满抗清的政治团体。拜上帝会的教义是《十款天条》(源出自《圣经》):第一崇拜皇上帝,第二不好拜邪神,第三不好妄题皇上帝之名,第四七日礼拜颂赞皇上帝恩德,第五孝顺父母,第六不好杀人害人,第七不好奸邪淫乱,第八不好偷窃劫抢,第九不好讲谎话,第十不好起贪心。这《十款天条》后来成为太平天国最初的军事纪律。

  拜上帝会创立后,洪秀全和冯云山走出花县,游历广州、顺德、南海以及广西贵(桂)县等10余县,进行艰苦的传教活动,但收效甚微,只吸收了百余名会员,这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拜上帝教教义与一般民众心理不符。因此,1844年底,冯云山仍留广西传教,而秀全则回到原籍,进行理论上的创造。从1844年底到1846年,先后写出了《百正歌》、《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文献,把原始基督教与中国实际联系了起来。其中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通过上帝这个宗教的形式,阐发了旧式农民革命的平等(等贵贱)平均(均贫富)思想。他说:“天父上帝人人共,天下一家自古传。”“天人一气理无二,何得君王私自专。”就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是封建君主专有的天下。“普天之下皆兄弟”,“上帝视之皆赤子”(《太平天国》资料第1册)。这是对封建等级制的否定,主张人与人在政治上应该平等。洪秀全揭露当时封建王朝统治下的中国,是一个“相凌相夺相斗相杀”、“暗极”、“乱极”的社会,而其根源是“所爱所憎一出于私”的私有制,提出要建立一个“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新世界”。在这个新社会里,“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同上),灌输了经济和男女平等的思想。

  平等平均是旧式农民战争最具号召力的口号。在晚清封建政权残酷的经济剥削、政治压迫和农民贫困破产的情况下,洪秀全高举“太平”旗帜,要打出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天下大同的全新世界,对广大贫苦民众不啻一个福音,也起了组织动员群众的重大作用。1847年8月,秀全二进广西,与冯云山会合,选择紫荆山为根据地,继续发动革命的准备工作:继续在紫荆山烧炭工人及下层民众中发展会员,吸收天地会众共拜上帝,捣毁庙宇偶像,扩大影响。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10月26日秀全、云山捣毁象州甘王爷庙,“传闻甚远,信从愈众”,秀全名声大振;建立领导核心,异姓结拜,共奉上帝为天父,耶稣为长兄,秀全为次兄,冯云山行三,杨秀清行四,萧朝贵行五,韦昌辉行六,石达开行七,“聚众起事,共推洪秀全为首”(《石达开自述》);训练队伍,铸造武器。经过几年的努力,起义的准备工作基本就绪。1850年7月(道光三十年六月),洪秀全发布总动员令,命各地拜上帝会员于11月4日(十月一日)到金田集中团营,预备秀全生日那天宣布起义。

  近世烟氛大不同,

  知有天意启英雄;

  神州被陷从难陷,

  上帝当崇毕竟崇。

  明主敲诗曾咏菊,

  汉皇置酒尚歌风;

  古来事业由人做,

  黑雾收残一鉴中。

  这是秀全在起义前夕所作的一首《近世诗》,自喻明主汉皇。朱元璋胜利前夕敲诗咏菊,“要与西风战一场”的豪迈,汉皇刘邦《大风歌》“威加海内”的磅礴以及秀全收残黑雾重现光明的信念浑然一体。洪秀全这种气吞山河之势,与国藩“匣里龙泉吟不住,问予何日斫蛟鼍”、“竞将云梦吞如芥,未信君山铲不平”,像是应答,像是唱和,似乎“天意”预示着洪曾之间一场无可避免的角逐。

  1851年1月11日(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初十),这一天是洪秀全37岁诞辰,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诸人,率太平军将士来到金田村韦氏祠堂为秀全祝寿,正式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金田起义后的第三天,太平军挥戈东进,攻占大湟江口,2月18日、3月5日在牛排岭、屈甲州大败广西提督向荣所部清军,进发武宣。1851年(咸丰元年)3月23日,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称“天王”,这一天就成为太平天国历史上的“登极节”。

  4月10日,清政府以大学士赛尚阿为钦差大臣驰赴广西督师,乌兰泰、向荣帮办军务,征调重兵,向太平军进攻。从4月到9月,太平军转战武宣、象州、桂平、平南等地,屡挫清军,9月25日一举攻克永安州。太平军在此休整,进行军政建设,办了几件大事:制订《太平军目》,确立了“五人为伍,五伍为两,五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以军为单位的军事制度;设立“圣库”制度,太平军“人无私财”,一切所有缴纳圣库,衣食所需均由公款开支,一律平均;颁布《太平条规》,强化军事纪律;分封诸王,1851年12月17日举行封王大典,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各王,得受东王节制。“永安建制”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建国的规模,保证了太平军的胜利进军。

  太平军在永安这座山城呆了半年,从容休整,而清军也从容调遣,完成了对永安的包围。永安弹丸之地,粮道又被切断,若不突出重围,有被聚歼的危险。1852年4月5日,洪秀全以罗大纲部为先锋,秦日纲部殿后,冒雨撤离永安,前锋直趋古苏冲,与乌兰泰所部相遇,因寡不敌众,太平军官兵2000余人阵亡。8日,太平军在龙寮口、大洞山设伏,重创乌兰泰等部,天津镇总兵长瑞、凉州镇总兵长寿、河北镇总兵董光甲、郧阳镇总兵邵鹤龄及兵勇5000余人被斩杀。太平军先败后胜,摆脱清军围困,乘胜向桂林方向进军。4月18日直抵桂林城下。19日乌兰泰率军反攻,中炮受伤,5月8日死于阳朔。桂林城坚兵众,太平军围攻一个多月不下,5月19日主动撤围北上,6月3日攻占全州。在攻打全州的战役中,南王冯云山不幸中炮受伤,死于蓑衣渡。冯云山是拜上帝会的实际组织者和奠基人,是太平天国军政制度的规划者,他的殉难,是太平天国的巨大损失。

  6月5日太平军自全州进军湖南永州,中途遭到曾国藩好友江忠源楚军的伏击,损失惨重,11日撤离永州,12日攻克道州。太平天国势力由此深入到曾国藩的老家湖南。

  在道州,一方面整顿思想,教育广西老兄弟丢弃打回家乡的“怀土重迁”的狭隘观念,提出“略城堡,舍要害,专意金陵”的战略方针,鼓励太平军老战士继续北上。另一方面则是扩军。太平军到达道州时,已由原来的5万余众,剩下不足万人,亟须扩充。为此,以真天命太平天国左辅正军师东王杨秀清、右弼又正军师西王萧朝贵的名义发布了三篇著名的檄文:《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奉天诛妖救世安民谕》、《救一切天生天养中国人民谕》,历数清政府的腐败统治:“罄南山之竹简,写不尽满地淫污;决东海之波涛,洗不尽弥天罪孽”,号召人民“讨胡”、“诛妖”,推翻满清皇朝的统治,“廓清华夏”。湖南民众特别是会党纷纷响应,加入太平军,扩军数万。

  太平军在道州休整两个月后,8月17日攻占郴州,接着连克永兴、安仁、攸县、茶陵、醴陵,9月10日师抵湖南省城长沙。

  太平天国革命的烈火大有燃遍湖南之势,这使丁忧在家守制的曾国藩坐立不安,再也无法终制了。

  壮志难酬而思田园之乐,同国方艰则有澄清之志。这原来就是中国儒生“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统一。国藩在京一筹未展,自然欲归田园,但作为一位实学家,他从未放弃自己的志向。在京期间,他曾赋诗言志,云:“群乌哑哑叫紫宸,惜哉翅短难长往!一朝孤凤鸣云中,震断九州无凡响。”“莫言儒生终龌龊,万一雉卵变蛟龙。”(《感春》诗,《全集·诗文》)情知“紫宸”被哑哑群乌权贵把持,自己无法施展经世大志,但他可以等待,而太平天国革命犹如惊涛骇浪,冲击着势之将倾的清帝国大厦,国藩屠鲸斫蛟喈凤变龙的机会终于来到了。

  当太平军大军压境,纵横驰骋湖南时,湖南全省震动,湘乡也是人心浮动,老百姓四处乱逃,不知所措。国藩起而问事,作《保守平安歌》三首(《全集·诗文》),不啻为三项应变措施。

  第一首《莫逃走》唱道:

  众人谣言虽满口,我境切莫乱逃走。

  我境僻处万山中,四方大路皆不通。

  我走天下一大半,惟有此处可避乱。

  走尽九州并四海,惟有此处最自在。

  别处纷纷多扰动,此处却是桃源洞。

  若嫌此地不安静,别处更难逃性命。

  只怕你们太胆小,一闻谣言便慌了。

  一人仓忙四山逃,一家大小泣嗷嗷。

  男子纵然逃得脱,妇女难免受煎熬。

  壮丁纵然逃得脱,老幼难免哭号咷。

  文契纵然带着走,钱财不能带分毫。

  衣服纵然带着走,猪牛难带一根毛。

  走出门来无屋住,躲在山中北风号。

  夜无被铺床板凳,日无锅甑切菜刀。

  受尽辛苦破尽财,其实贼匪并未来。

  只因谣言自惊慌,惹起土匪吵一场。

  茶陵道州遭土匪,皆因惊慌先徙走。

  其余各县逃走人,多因谣言吓断魂。

  我境大家要保全,切记不可听谣言。

  任凭谣言风浪起,我们稳坐钓鱼船。

  一家安稳不吃惊,十家太平不躲兵。

  一人当事不害怕,百人心中有柄把。

  本乡本土总不离,立定主意不改移。

  地方公事齐心办,大家吃碗安乐饭。

  国藩以通俗易懂的歌谣,娓娓道来,劝说开导,果然奏效,一时人心安定。

  《莫逃走》安定人心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国藩作《保守平安歌》第二首《要齐心》歌谣,唱道:

  我境本是安乐乡,只要齐心不可当。

  一人不敌二人智,一家不及十家强。

  你家有事我助你,我家有事你来帮。

  若是人人来帮助,扶起篱笆便是墙。

  只怕私心各不同,你向西来我向东。

  富者但愿自己好,贫者却愿大家穷。

  富者狠心不怜贫,不肯周济半毫分。

  贫者居心更难说,但愿世界遭抢劫。

  各怀私心说长短,彼此有事不相管。

  纵然亲戚与本家,也是丢开不管他。

  这等风俗实不好,城隍土地都烦恼。

  万一邻境土匪来,不分好歹一笔扫。

  富者钱米被人抢,贫者饭碗也难保。

  我们如今定主意,大家齐心共努力。

  一家有事闻锣声,家家向前作救兵。

  你救我来我救你,各种人情各还礼。

  纵然平日有仇隙,此时也要解开结。

  纵然平日打官方,此时也要和一场。

  大家吃杯团圆酒,都是亲戚与朋友。

  百家合成一条心,千人合做一双手。

  贫家饥寒实可怜,富家量力略周旋。

  邻境土匪不怕他,恶龙难斗地头蛇。

  个个齐心约伙伴,关帝庙前立誓愿。

  若有一人心不诚,举头三尺有神明。

  国藩苦口婆心,反反复复开导为“富者”惜贫怜贫,不要像平日那样对于贫者“不肯周济半毫分”,“贫家饥寒实可怜,富家量力略周旋”,无非要缓和贫富对立,团结起来,“百家合成一条心,千人合做一双手”。大敌当前,争取民众,这样就不至于把“贫者”推到太平天国一方。这对“富者”绝对没有好处的。

  光缓和阶级矛盾还不够,万一太平军攻进湘乡将如何是好?因此还必须采取必要的应变措施,于是国藩又编了第三首歌谣《操武艺》:

  要保一方好土地,大家学些好武艺。

  武艺果然学得精,纵然有事不受惊。

  石头要打二十丈,石灰罐子也一样。

  木板只要五寸宽,箭箭要中靶子上。

  石头灰罐破得阵,叉钯锚子一齐进。

  靶子也立一块板,板上先凿四个眼。

  眼内安个小木球,戮在锚子尖上留。

  只要枝枝戳得准,保守地方总安稳。

  火器虽然是个宝,鸟铳却要铸得好。

  火药也要办得真,不然炸裂反伤人。

  铳手若是不到家,不如操演不用他。

  惟有一种竹将军,装得火药大半斤。

  三股麻绳紧紧缠,一炮响动半边天。

  件件武艺皆无损,石头锚子更要紧。

  石头不花一文钱,锚子耍出一道圈。

  若是两个习得久,打尽天下无敌手。

  读书子弟莫骄奢,学习武艺也保家。

  耕田人家图安静,学习武艺也不差。

  匠人若能武艺全,出门也有防身计。

  商贾若能学武艺,店中大胆做生意。

  雇工若能武艺全,又有声名又赚钱。

  白日无闲不能学,夜里学习也快乐。

  临到场上看大操,个个显出手段高。

  各有义胆与忠肝,家家户户保平安。

  国藩利用这种大众喜闻乐见的歌谣形式,号召士、农、工、商各个阶层起来拿起“家伙”,操练武艺,自卫身家,抵抗太平军,“保一方好土地”。这比政府颁发的各类充满“之乎者也”的文告,更容易深入人心。国藩以为《保守平安歌》三首既能收效于湘乡,也“可以劝通省之人”,要求湖南地方当局广为散发。

  长沙围城之战仍在进行中。在9月12日的战斗中,萧朝贵中炮殉国,这是太平天国又一重大损失。11月30日,长沙围两个多月不克,加上清军云集,太平军撤围而去。12月3日克益阳,民船数千投入太平军,水陆顺江而下,13日攻克“两湖咽喉”、“最为要害”的岳州(岳阳)城。在岳州,太平军又得民船5000余条,从而建立了水营,同时得旧藏吴三桂大批军械炮位,改善了装备,声威大震。朝廷急令两江总督陆建瀛为钦差大臣,与江西巡抚张芾、安徽巡抚蒋文庆沿江设防,令向荣尾追太平军,以收夹击之效。16日,15万太平军水陆并进,千舡健将,两岸雄兵,鞭敲金镫响,沿路凯歌声,浩浩荡荡,披荆斩棘,所向无敌。12月22日克汉阳,29日下汉口,1853年1月12日占领武昌。武汉为南北枢纽,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如曾国藩所说:“论天下之大局,则武昌为必争之地,何也?能保武昌,则能扼金陵之上游,能围荆、襄之门户,能通两广、四川之饷道,若武昌不保,则势成割据之势。”武汉的失守对清政府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清廷一方面调整军事部署,以琦善为钦差大臣防守河南南阳,调察哈尔都统西凌阿、陕甘总督舒兴阿、山东巡抚李僡以及副都统明庆、德崇额、忠泰等,进剿太平军;另一方面号召各地团练乡勇,保卫桑梓。1月8日,咸丰皇帝颁给湖南巡抚张亮基一道上谕,说:“前任丁忧侍郎曾国藩籍隶湘乡,闻其在籍。其于湖南地方人情,自必熟悉。著该抚传旨,令其帮同办理本省团练乡民,搜查土匪诸事务,伊必尽力不负委任。”

  1月21日,曾国藩接到帮办湖南团练的谕旨,初尚迟疑,准备上疏陈情,恳乞终制。好友吴敏树致书力劝,郭嵩焘则专程赶往白杨坪,“以力保桑梓之谊”为言,敦促他应召出山,国藩遂焚毁疏稿,遵从墨绖从戎的古制,接受团练大臣的任命。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