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盗世奸雄:希特勒 > 第二十五章 在法兰西战场

第二十五章 在法兰西战场

  盟军在加莱地区被希特勒军队团团围住之后,在处境险恶、异常绝望的情况下,英国为远征军和其他盟**队在海上突围创造了奇迹。这就是震惊全世界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0年5月20日,古德里安的坦克部队突然突破盟军防线,进抵海边的阿布维尔以后,丘吉尔见势不妙,全军面临着覆灭的危险;他随即命令海军调集船只,积极为英国远征军和其他盟**队可能撤出海峡上的各港口做准备。非战斗人员要求立即开始渡过海峡前往英国。

  到5月24日,北面的比利时前线已接近崩溃;在南方,从阿布维尔沿海岸向北猛扑的德国装甲部队,在攻克布伦、包围加莱以后,已经到达距离敦刻尔克只有20英里的阿运河。比利时军队、英国远征军九个师和法国第一军团的十个师都被夹在中间了。这里虽然运河、沟渠和泛滥地区纵横交错,地形不利于坦克的行动,但古德里安和来因哈特的装甲军,已经在格腊夫林和圣奥麦尔之间的运河上建立了五座桥头堡,准备给盟军以毁灭性的打击,使他们受到从东北方推进过来的德国第六军团和第十八军团的夹攻,从而完全消灭他们。

  5月24日,纳粹最高统帅部突然发来紧急命令,这道命令是在伦斯德和戈林怂恿之下,不顾勃劳希契和哈尔德的激烈反对,由希特勒坚持发出的。命令要坦克部队停在运河一线,不要再向前推进。这就给了戈特将军一个意外的、重要的喘息机会,他和英国海军及空军都充分利用了这个机会。伦斯德后来体会到这一点,他说,这个喘息机会导致了"战事中几个重大转折点之一"。

  5月26日夜间,希特勒取消了停止前进的命令,并同意这样的意见:由于包克的部队在比利时进展迟缓和海岸附近运输活动频繁,装甲部队可以继续向敦刻尔克前进。但这时已经太迟了,被围的英法盟军已经得到加强自己的防务的时间,一边抵御,一边开始偷偷地逃到海里去了。

  过去和现在对于海洋都缺乏了解的希特勒和他的将领们,做梦也没有想到熟悉海洋的英国人,竟能够从一个设备已荡然无存的小小港口和暴露在他们鼻尖下面的沙滩上撤退了30多万人。

  5月26日晚上7时差3分,在希特勒取消停止前进的命令以后不久,英国海军部发出通知,开始执行"发电机计划",这是敦刻尔克撤退计划的代号。那天晚上,德国装甲部队恢复了从西面和南面对这个海港的进攻,但现在装甲部队发现进攻很困难。戈特将军已经有时间部署了三个步兵师,在重炮的配合下,抵抗德军的进攻。就在这个时候,撤退工作开始了。由860多艘各种类型、各种动力的大小船只编成的舰队,从巡洋舰、驱逐舰到小帆船(其中许多都是由英国滨海城市的人民志愿驾驶的)集中在敦刻尔克。第一天,5月27日,他们撤走了7669人,第二天17804人,第三天47310人,5月30日53823人,头四天总共撤退了126606人。这大大超过了海军部原来希望撤出的人数。当撤退开始的时候,海军部以为只能有两天的时间,原指望能撤退45000人。

  一直到"发电机计划"执行到第四天,即5月30日的时候,德军最高统帅部才觉察到发生了什么事情。四天来,德军最高统帅部的公报一直在重申,被围敌军的命运已经注定了。他们在5月29日的一份公报中宣称:"在阿托瓦的法军的命运已经决定了","被迫退入敦刻尔克周围地区的英军在我们集中进攻之下正走向毁灭。"

  但英**队并没有走向毁灭,他们是在走向海上去。当然,他们没有带走重武器和装备,但是可以肯定,这些人将会活下来,有朝一日再投入战斗。

  一直到5月30日早晨,参谋总长哈尔德还在日记中满有信心地写道:"我们所包围的敌人正在继续崩溃。"他承认,有的英国人"打得很猛。"其他的人则"逃至海滨,想用不管是什么漂浮在海上的东西渡过英吉利海峡。"下午,在与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会商以后,参谋总长终于发觉这许多运载英军逃跑的小得可怜的船只的意义。勃劳希契面对这一情景十分懊丧,他们认为,要是德国的装甲部队没有被希特勒阻止的话,早已在海岸边把袋形阵地的口封上了。恶劣的天气使纳粹的空军无法出动。现在他们只有站在一旁,眼看着成千上万的敌人在他们的鼻尖底下逃到英国去。

  事实上,这就是他们所看到的情况。不管德国人在袋形阵地各边增加多么大的压力,英国的防线还是巍然不动,撤退的部队更多了。5月31日,是撤退人数最多的一天,有68万人上了船到英国去,其中1/3是从海滩撤退的,2/3是从敦刻尔克港撤退的。现在总共已经撤退了194620人,较原来估计能撤出的人数多出三倍。

  德国的空军到哪里去了呢?据哈尔德记述,它有一部分时间是由于恶劣的天气不能出动。其余的时间则是遭到英国皇家空军意外的袭击,后者从海峡对面基地起飞,第一次成功地向德国空军挑战。英国新式的喷火飞机虽然在数量上居于劣势,但证明胜过麦塞施米特式,他们击落了笨重的德国轰炸机。有少数几次,戈林的飞机,乘英机未来的间隙时间飞到敦刻尔克上空,使这个港口受到很大损失,一时无法使用,部队不得不完全依靠从海滩上船。德国空军对船只也进行了几次强袭,在861艘中有243艘沉没,其中大部分是德国空军炸沉的。但戈林向希特勒许下的歼灭英国远征军的诺言,却没有实现。6月1日,德国空军进行最大的一次攻击,炸沉了英国驱逐舰三艘和一些小型运输舰,但这一天撤退人数仅次于最高的一天,共撤退了64429人。到第二天黎明时分,只有4000名英国部队还留在包围圈中,由当时守住防线的10万名法军掩护着他们。

  这时德军中程炮弹已到达射程以内,白天不得不停止撤退工作。当时德国空军在天黑之后并不进行活动,6月2日、3日夜间,余下的英国远征军和6万名法军成功地撤出来了。一直到6月4日早晨,敦刻尔克仍在4万名法军的固守之中。到那一天为止,共有338226名英法士兵逃出了德军的虎口。

  敦刻尔克的突围,挽救了英国的部队。但是丘吉尔6月4日在下院提醒议员们说:"战争不是靠撤退打赢的。"英国的处境确是严重的,比较一千年前诺曼人公元8至11世纪期间自北欧日德兰半岛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等原居地向欧洲大陆各国进行掠夺性和商业性远征的日耳曼人。后来有一支渡海进入英格兰,建立诺曼底王朝。登陆以来任何时候都要危险。它没有陆军保卫岛屿,空军力量在法国已受到很大的削弱。剩下的只有海军。挪威战役已经表明,大型战舰是很容易遭到以陆地为基地的空军的攻击的。现在德国轰炸机从基地飞过狭窄的英吉利海峡,只需五分钟到十分钟的时间。当然,法国还坚守在松姆河和安纳河以南的地方。但是,它的最精锐的部队和最精良的装备已经在比利时和法国北部损失殆尽;它的数量不多、陈旧过时的空军也已大部分被毁了。现在开始领导那个摇摇欲坠的政府的贝当元帅和魏刚将军,已经不再想和这样一个优势的敌人打下去了。魏刚认为,法兰西帝国"只是一个玩笑而已","完啦!"至于贝当,他"准备用他的名字和威望来为法国换取一个'和平条约'。"

  当1940年6月4日,温斯顿·丘吉尔在下院起立发言的时候,这些惨淡的事实,使他的心头十分沉重。当时,从敦刻尔克开回来的最后一批运输舰正在把人员卸下来。正如同他后来在回忆录中所写的那样,这时他已下定决心不仅向本国人民,而且也向全世界表明,"我们决定继续战斗是有重要理由的。"正是在这个时刻,他发表了著名的令人久久不能忘怀的演说:

  欧洲大片大片的土地和许多古老著名的国家,虽然已经陷入或可能陷入秘密警察和纳粹政体所有凶恶的统治工具的魔掌之中,但是我们决不气馁认输。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战斗,将在海洋上战斗,我们将以不断增长的信心和不断增长的力量在空中战斗。不论代价多么大,我们都将保卫我们的岛屿,我们将在海滩上战斗,我们将在登陆地点战斗,我们将在农田和街道上战斗,我们将在山中战斗。我们决不投降,即使这个岛屿,或者它的大部分土地已被征服,或者挨冻受饿--我一点也不相信会发生这种情况--我们那个由英国舰队所武装和保卫的海外帝国,也将战斗下去,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认为适当的时机挺身而出,用它的全部力量把旧世界援救和解放出来为止。

  英国继续战斗的决心,似乎并没有使希特勒感到不安。他确信,在他把法国干掉以后,英国就会改变主意的,而他现在就要干掉法国了。6月5日,在敦刻尔克陷落后的第二天早晨,他们在松姆河上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随即以压倒的力量从阿布维尔到莱茵河上游这整个400英里宽的横贯法国的战线上采取攻势。法国的命运已经注定了。他们只能用65个师去抵抗包括十个装甲师在内的德军143个师的兵力,因为最优秀的部队和大部分装甲部队都在比利时消耗掉了。力量薄弱的法国空军也所剩无几。英国能够派出来的只有驻在萨尔的一个步兵师,另外还有一个装甲师的部分人员。英国皇家空军除非把不列颠群岛置于不顾,否则它能为这场战斗提供的飞机极为有限。再说,目前在贝当和魏刚的控制下,法国最高统帅部已经浸透了失败主义情绪。虽然如此,有些法国部队还是极为勇敢和顽强地战斗着,在一些地方甚至暂时阻止了希特勒的装甲部队,并且坚决不向德国空军的不断轰炸屈服。

  但这是众寡悬殊的战斗。希特勒在消灭了英法的主力之后,德军像潮水一般地涌向法国。6月10日,法国政府匆忙地撤离巴黎。6月14日,这个未设防的伟大城市,法兰西的光荣,被冯·库希勒将军的第十八军团占领了。巴黎铁塔上立即高悬起字旗。6月16日,雷诺总理辞职,他的政府已经逃到波尔多,贝当接任总理。贝当在任职的第二天,就通过西班牙大使向德国要求停战。希特勒于同一天答复说,他首先要和他的盟友墨索里尼商量。墨索里尼这个趾高气扬的斗士,在弄清楚法**队已经受到绝望的打击以后,就像鹰犬一样,在6月10日投入战争,企图分得战利品。

  然而,意大利的战斗简直算不了什么。到6月18日,当希特勒召唤他的小伙伴到慕尼黑来讨论与法国停战问题的时候,意大利的大约32个师已进行了一周的"战斗"。但他们在阿尔卑斯山前线和南方的海岸一带,丝毫没有迫使力量单薄的6师法**队后退一步,虽然守方此时正遭到沿罗尼河流域扫荡的德军从背后攻击的威胁。齐亚诺在6月21日的日记中写道:"墨索里尼已十分丢脸,因为我们的部队还没有前进一步。甚至到今天他们也没有向前推进,还停在进行抵抗的法国第一道防御工事的阵地前。"

  当他们在慕尼黑元首府与希特勒进行会谈的时候,希特勒的"最后决定"使意大利人感到特别惊讶。这个独裁者认定,最重要的问题是不让法国舰队落到英国的手里。他还担心法国政府逃到北非或伦敦去继续战斗。由于这个理由,停战条件一定要温和一点,要能保持"一个在法国本土行使职权的政府",并且使"法国舰队中立化"。他断然拒绝了墨索里尼关于由意大利占领包括土伦和马赛在内的罗尼河流域并使科西嘉、突尼斯和吉布提解除武装的要求。

  墨索里尼甚至没有能使希特勒同意他参加与法国进行的停战谈判。"元首"并不想在一个历史上富有盛名的地点,与这个迟到的伙伴分享他的胜利。但他答应墨索里尼,在法国和意大利也签订一个停战条约以前,他和法国之间的停战条约将不生效。就这样,墨索里尼灰心丧气地离开了慕尼黑。

  希特勒和法国的停战谈判,是在贡比涅森林中的一块小小的空地上举行的。这个地方就是1918年11月11日德意志帝国向法国及其盟国投降的地方。希特勒将在这儿报仇雪耻,因为这个地方本身会增加他报仇雪耻的甜美滋味。1918年,法国福煦元帅就是在这里博物馆保存的一节旧卧车上同德国签订的停战条约。如今,工兵遵照希特勒的命令,用风镐把墙壁推倒,把车子推到空地中间的轨道上。这就是1918年11月11日上午5时德国使节遵照福煦的命令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时,车子停放的确实地点。

  6月21日下午3时15分,希特勒乘着他的曼赛德斯牌汽车来了。同行的有戈林、勃劳希契、雷德尔、里宾特洛甫和赫斯,他们都身穿各种各样的制服。独一无二的帝国元帅戈林,手里还拿着他的陆军元帅节杖。他们在离空地大约200码的阿尔萨斯-洛林的雕像前走下汽车。雕像用德**旗覆盖着,为的是不让希特勒看到那把大剑。那是1918年获得胜利的盟国的一把大剑,插在一只有气无力的鹰身上,这鹰代表霍亨佐仑王朝的德意志帝国。希特勒向纪念碑投了一瞥,继续大踏步地走去。

  他走到这块小小林间空地以后,空地中央升起了他的最高统帅旗。他的注意力给离地约三英尺高的一大块花岗石吸引住了。希特勒后面跟着一些人,慢步走上前去,读着石头上刻着的大字碑文:

  1918年11月11日,德意志帝国在此屈膝投降--被它所企图奴役的自由人民所击败。

  希特勒读着,戈林也读着。他们站在6月的阳光下,在一片沉静中读完了它。周围的人都在注意希特勒面部的表情。他的脸上燃烧的是蔑视、愤怒、仇恨、报复和胜利。

  然后,希特勒及其随行人员走进停战谈判的车厢,他坐在1918年福煦坐过的那把椅子上。五分钟以后,法国代表团来了。这个代表团以色当的第二军团司令查理·亨茨格将军为首,成员有一个海军将领、一个空军将领和一个文职官员利昂·诺尔。利昂·诺尔曾任驻波兰大使,他现在正亲身经历着德军造成的第二次崩溃。他们看起来都精神颓丧,但还保持着一种悲惨的尊严。他们事先并不知道会把他们带到法国人引为骄傲的这个圣地来受这种屈辱。他们的这种震惊,无疑正是希特勒所期望的。

  在凯特尔将军对法国人宣读了停战条款的序文以后,希特勒和他的随行人员马上离开了车厢。谈判工作交由最高统帅部长官继续进行,但对于他亲手所拟订的条件没有留出丝毫的回旋余地。

  凯特尔把这些条款读完以后,亨茨格马上对德国人说,条件太"冷酷无情"了,比1918年法国在这里向德国提出的条件坏得多。而且,"如果阿尔卑斯山那一边的、一个没有打败法国的国家,也提出类似的要求,法国决不投降。它将战斗到底……因此,他不能在德国停战协定上签字"。

  当时临时主持会议的最高统帅部的第二号人物约德尔将军,没有料到一个被打得走投无路的人,竟会说出这样倔强的话。他回答说,他虽然表示"理解"亨茨格所说的关于意大利人的话,但他无权改变"元首"提出的条款。他说,他所能够做的,只是"提供一些说明和对不清楚的地方作些解释"而已。法国人要么原封不动地接受停战条款,要么就全部不接受。

  在德国人提出的条件中,最恶毒的一条就是,强迫法国把法国本土和海外属地上的反纳粹的德国流亡人士,全部交给希特勒帝国;凡是与别国联合对德国作战的法国人,被捕后立即枪决;所有战俘都将被拘留到签订和约为止。对于这样一段文字,法国方面也没有提出异议。魏刚肯定认为,英国在三个星期之内将被战败,到那个时候,法国战俘即可释放了。这样一来,他就使150万法国人在战俘营中呆了5年。

  停战条约中最难处理的是法国海军问题。在法国将要崩溃的时候,丘吉尔曾经表示,法国如果把海军开到英国来,过去不单独媾和的诺言就可取消。希特勒决心不让这件事情实现。他在6月18日对墨索里尼说,他充分认识到,这将大大加强英国的力量。由于此事关系重大,他不得不对这个被打败了的敌人作一些让步,或者至少给一点保证。停战协定规定,法国舰队必须复员、解除武装,并把舰只停泊在本国港口废置不用。德国"无意使用在德国监督下的港口所停泊的法国舰队来为自己作战"。

  最后,希特勒给法国政府一块未占领区,它在法国的南部和东南部,表面上可以自由处理。这是一种狡猾的手段。这不仅可以从地理上和行政上分裂法国,还可以使法国流亡政府难以成立,并且可以打消在波尔多的政治家们想把政府迁往北非的任何计划;但破坏这个计划的不仅是德国人,而更主要的是法国投降主义者:贝当、魏刚和赖伐尔之流。还有,希特勒明白,目前在波尔多控制法国政府的这批人是法兰西民主的敌人,可以期望这些人与他合作,帮助他在欧洲建立纳粹新秩序。

  但是,在贡比涅举行停战会谈的第二天,法国代表还在继续拖延和争论。拖延的原因之一是,亨茨格坚持说,魏刚并没有给他签字的权力。到下午六时半,凯特尔发出了最后通牒。法国必须在一小时之内接受或者拒绝德国的停战条件。在这一小时内,法国政府屈服了。1940年6月22日下午6时50分,亨茨格和凯特尔在停战协定上签了字。

  签订和约的那些谈判,永远也不会举行。但是不久,随着对法国统治的日渐残酷,随着对卑躬屈膝的贝当政府的压力日益增加,法国现在已注定成为德国的属国了。法兰西民族的败类贝当、魏刚和赖伐尔之流,显然已沦为希特勒的傀儡和走狗。

  悲惨呀,悲惨!这个曾经拥有300万大军、号称欧洲头等陆军的大国,这个在上次战争中曾有四年之久坚持不败的法兰西,在这次战争爆发六周以后就投降了。这是法国统治集团长期推行绥靖政策的直接结果。在希特勒疯狂扩军备战、侵略气焰日益嚣张、严重威胁欧洲安全时,法国政府一致伙同英国张伯伦政府,执行一条损人利己的对外政策,企图靠牺牲别的国家来满足侵略者的**,换取自身的安全。它同英国一起出卖了捷克斯洛伐克。当希特勒的侵略矛头转向波兰以后,它又打算出卖自己的盟国波兰。1939年8月底,即德国进攻波兰的前几天,法国外长乔治·庞纳跟法国两个陆军将军谈话时公然宣称:"现在我们已经临近战争了,……如果你们告诉我,说我在出卖了捷克之后,又出卖波兰。但是,我不管这些,我宁肯牺牲一切,也不愿法国毁灭。"可是这种虎口投羊的办法并没有能够改变德国法西斯侵略本性的一丝一毫,相反却更加助长了希特勒的贪欲。

  希特勒入侵波兰以后,法国政府仍不改弦更张,不肯派出一兵一卒去援助波兰。法国政界和报界许多人还为这一叛卖政策叫好。

  为了讨好德国法西斯,法国统治集团对内加紧镇压**和革命人民。早在1939年夏天,外长庞纳就向德国大使作了保证:"选举一停止,任何形式的公共集会都将被禁止,**员要镇压。"在大战爆发后的6个月里,法国政府就剥夺了2778个**议员、市议会议员的席位,封闭了161种报刊和629个工会组织。

  另一方面,在统治阶级的上层却是贪污腐化,荒淫堕落。尽管德国大军已经压境,巴黎还是歌舞升平,达官要人还是优游终日。无线电台广播的是巴黎名餐馆的菜谱、淫猥的歌声。庞纳和赖伐尔之流关心的只是自己股票的涨落。军火生产无人问津,战争动员无声无息。军政首脑之间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因此,防线一被突破,就兵败如山倒,不可收拾。

  但是,法国还是有希望的。在贝当政府投降的第二天,6月23日晚上,戴高乐将军在伦敦发表广播声明。他说,由于波尔多政府投降所造成的局势,法国的政治机构已不能自由地行使职能,法国人民无法表达他们的真正意愿,因此在英国政府的同意下,他宣布在伦敦成立法国民族委员会。

  "法国民族委员会,将统辖现在英国领土上的所有的法国公民,并将负责指导现在大不列颠或在将来可能到大不列颠的所有法**政人员。法国委员会将同这些人接触,以便号召他们参加建立这个委员会。"最后,戴高乐将军大声疾呼:"战争没有失败,国家没有灭亡,希望没有破灭。法国万岁!"

  这样,戴高乐就在伦敦树起"自由法国"的旗帜,组织英国领土上的法国武装部队和海外法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暴政、为争取法兰西民族的解放而斗争。斗争虽然是艰巨的,但前途是光明的,是富有希望的。

  希特勒征服法国之后,更加得意忘形,趾高气扬。如今德国的军队驻守着欧洲的大部分地区,从北极圈内的北角到波尔多,从英吉利海峡到波兰东边的布格河。希特勒的权力达到了顶峰。这个第一次把德国统一在一个国家中的前奥地利流浪汉,这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下士,现在已经成了德国征服者中最显赫的人物了。

  当时在西方国家的政府首脑中,阻挠希特勒在欧洲建立德国霸权的,只有一个拒不屈服的英国人,那就是温斯顿·丘吉尔及其领导下的意志坚决的人民。他们拒不承认面临失败,他们差不多是赤手空拳地孤军作战,他们的岛国正遭到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军事力量的围攻。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