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汤显祖评传 > 八、贬官徐闻

  八、贬官徐闻

  汤显祖在万历十九年(1591)五月十六日贬官,由南京启程,溯长江先回江西。好友邹元标为他送行的文章《汤义谪朝(潮)阳尉序》说贬所在潮阳;沈璟的弟弟、南京刑部主事沈瓒的送行诗《汤词部义仍上书被谴长句送之》只说"谪向边城为小吏"。这是因为临走时贬所还没有确定。

  汤显祖走了后,一切事情都由至亲好友刘应秋在上面照料。刘应秋江西吉水人。他是汤显祖的同年进士,又约定为儿女亲家,现任南京国子监司业。刘应秋将每期邸报、朝廷动静、有关的章奏都一一寄给他。贬所在新任吏部尚书陆光祖到职后确定为徐闻,地方还不错。四十多年前,陆光祖新中进士出任濬县知县,就以赦免著名的文士卢柟而得好评。看来命运之神也会对不幸者青眼相看。汤显祖南下途中在采石矶、芜湖、南陵、青阳都曾经给刘应秋去信。他在皖南旧地重游,怀念故友,有的已经去世,有的天各一方,不胜惆怅,亏得有新的遇合和交往使他在旅途中得到安慰。刘应秋替他安排,如果在广东久居,不妨带家眷同去,如果情况不好,打算请假回家,那不如一个人先去。贬官的凭单七月初七日才到南京吏部,刘应秋托便人带往抚州,以资节省。刘应秋探听当地情况,知道广东人喜欢晚上吃夜餐,这样容易得病。他一再叮嘱,"早无虚腹,夜不宿饱",这样就不会得瘴气,可以保持健康。根据他的估计,只要到差缴还凭单,很快就会回来。陆光祖上台后,朝廷面目一新,可虑的是他到任不到一个月,已经四次受到弹劾,这倒不是吉兆。

  汤显祖回家染上一场疟疾。在发高烧时,他梦见自己只一尺高,在破屋子底下,月光细碎黯淡,急急忙忙摸索门户,亏得父亲把他叫醒。

  好友丁此吕由陕西副使庄浪兵备升浙江海道副使,便道回家,给他带来枸杞、葡萄干等西北土产。他和比他大十二岁的帅机被称为"二人同心,止各一头"(《赴帅生梦作》),两人连头巾的尺寸都分毫不差。帅机任河南彰德府同知,这时凑巧在家,得以相聚。伯父尚质,喜欢唱曲,在他病后特地在园中设晚宴招待,兼有送行之意。汤显祖在九月初从临川城南瑶湖下船,当夜在舅父家住宿。在少年时读书的从姑山赶上重阳登高的节令,可惜罗汝芳老师已经去世三年。他还可能应邀到吉水刘应秋的老家一过。与其说是贬官赶路,不如说到处游山玩水。

  在赣州郁孤台,他和送行的知府黄钟梅话别,到渡口他又接到知府差人送来的题诗扇面。大庾岭是出入江广的要道。传说南飞的鸿雁到此地折回。岭路两旁都是梅树,上面设有梅关。《牡丹亭》故事特地安排在南安府(大庾)。第十出《惊梦》杜丽娘念诵的《乌夜啼》词说:"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可见这次旅行对汤显祖印象很深。

  过岭后在保昌(今广东省南雄县)上船,顺浈水、北江而下。经始兴、韶关、曲江到曹溪。曹溪南华寺是禅宗南宗的开创者(六祖)慧能禅师的卓锡处。刘应秋来信要他探看六祖的衣钵是否还在。汤显祖的诗《南华寺》二首说;"西天宝林只如此,上有菩堤树一株。"在他看来,即使真的身到佛国,那也不会比这里更好。

  汤显祖有两位少年同学,饶仑和周宗镐。饶比他高,周比他矮。饶仑和他三年同窗,一起睡觉。被褥不分,鞋袜相共。又是同年进士,曾任广东省顺德知县,后升御史。汤显祖在南京得到他的讣告,昏倒在床上。不怕同事耻笑,替他带素半年。周宗镐失意潦倒,汤显祖贬官时,周六十岁,到船上送行。过岭后,汤显祖梦见他来诀别,醒来为他和饶仑写了一篇《哀伟朋赋》,抒写少年时的真挚友谊,悱恻动人。

  出飞来峡就是清远县。汤显祖在这里只写了一首送行诗,看不出他对此地有特殊的感情,有人以为汤显祖以清远道人为号得名于此,那是错了。汤显祖到达广州,写了两首诗,题为《广城》:临江喧万井,立地涌千艘。气脉雄如此,由来是广州。

  书题小雪后,人在广州回。不道雷阳信,真成寄落梅。

  一路而来,纪行绝句大都失于纤巧,有时接近白居易晚年诗的浅淡而韵味不足。倒是像《达奚司空立南海王庙门外》那样的五古显出写实的特色。十月底绕道往游二百里外的罗浮山,相传浮山原是蓬莱的神山,经会稽浮海而来。友人祁衍曾和曾人蓓的夸张形容早就使他神往。这次约定南海知县崔子玉和东莞儒者翟从先同行,在号称道家第七洞天的朱明曜真馆过夜。次日,十一月初一日,冒微雨到冲虚观。观在玉女峰之下,相传是仙翁葛洪的草庵旧址。有苏轼题字:"稚川丹灶"。次日,在上帘泉蝴蝶洞避雨。崔子玉爽约,未到。在黄龙讲堂和青霞洞的湛公楼凭吊湛若水遗迹。湛(1466-1560)是山下增城人。他的哲学思想和王守仁齐名,称甘泉先生。初三,早起看日出,翟从先力不从心,半途而归。汤显祖由道士陪同,披荆断棘,走了二十多里鸟道,兴致勃勃地登上拔海一千二百公尺的最高峰飞云顶。上面石坛上设有香炉和水盂各一,供奉罗浮君。和天台山相似,罗浮不以景色著名,它是道教的名山。汤显祖在飞云岭上觉得花草树木飞禽走兽都和山下不同,仿佛有一种神异之气。他在精神上感到极大的满足,回来乘兴写了一篇游罗浮山赋。

  十一月初七日,从广州舟行到香山番,即今澳门。此地被葡萄牙殖民主义者租借已达四十年。当地群众称洋商为"番鬼"。他们使他想起善于识宝的波斯人。通晓中外语言的翻译称为"通事",他们也引起他的兴趣。他把这些新奇的印象写成诗篇,后来还把"番鬼"、"通事"写进传奇《牡丹亭》。他由香山经恩平到阳江。在亚热带的冬季,为避免陆行的溽暑,由阳江出海。水天一色,满帆的海风送他到了琼州海峡。也许是"风斜别岛洋"(《阳江避热入海,至涠州,夜看珠池作,寄郭廉州》),船过徐闻靠不了岸,只得随风漂流;也许又是他游兴勃发,乌槽船直到几百里外的涠州岛才停泊。岛上有珠池,养殖珍珠贝以供御用。有一次采珠,不幸淹死五十多人,采到珍珠只有八十两。以前对珍珠的成因不了解,把它看得很神秘。沉浸在岛上珠池的奇妙夜色里,饱尝了阔大无边的海上风光,他才回头来到徐闻县的任所。他在徐闻并不需要履行典史的职务,这只是表明他现在的地位和身份。

  这种官员按照当时的制度叫添注。知县熊敏是江西新昌(今宜丰)人。事先有友人写信关照他。他对汤显祖很客气,给他单独住一所房子。当地青年士子仰慕他的名声,纷纷前来登门求救。在知县的帮助下,建立了贵生书院。他在《与汪云阳》信里说:"其地人轻生,不知礼义,故以贵生名之。"他在离开之前写了两篇哲理性的短文《贵生书院说》和《明复说》,发挥老师罗汝芳的"赤子之知"。由于过多地纠缠于儒家经义,难以显出自己的独特意义。正如苏轼在海南岛一样,他愿意在自己的艰苦时刻,为祖国的边远地区传播文化。这是他创建贵生书院的宗旨。

  汤显祖在徐闻停留半年。他自己说秋去春来如同燕子一样,他在次年二三月间返回临川。他的《春归偶兴》诗是他心情的最好写照:越江初服映春丝,深院炉香隐几时。

  雨气夜薰青菌出,烟波晴浣白鸥知。

  逍遥正自投穷发,混沌何须与画眉。

  最好东陂事田作,农歌幽谷远相宜。

  颈联活用《庄子》,优闲自得,而联想超出常人意度之外,显得清新多姿。可惜诗情离不开书卷,读者范围未免受到限制。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