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孙子评传 > 七、晚年生涯

  七、晚年生涯

  就在马陵大捷之后,齐国上层官僚内部发生了相国邹忌和将军田忌之间互相倾轧争斗的事。邹忌和田忌本来就有较深的矛盾。田忌屡次率兵出战强大的魏国,就是邹忌在齐工面前出的主意,目的是要使田忌在与强悍的魏军交锋中战败而死,或者战败后在齐工面前诋毁其作战不力而诛杀他。但是"田忌三战三胜",使邹忌一筹莫展,无法加害于他,而田忌的势力反而愈来愈大。邹忌的门客公孙闰为除掉田忌,又想出了一条毒计,"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在稠人广众之中宣布说:"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今欲为反齐而王的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即令人逮捕他,并"验其辞于王前"(《战国策·齐一》)。齐威王原来就偏信邹忌,被邹忌买通的卜者又伪造出如此证辞,威王竟听信田忌要谋反的诬陷之言,准备待田忌从马陵归来,便逮捕加罪,予以惩处。

  孙膑早就知道邹忌欲加害田忌的险恶用心,也看出威王偏信邹忌终会对田忌不利,马陵大捷后又听说邹忌在进一步施展阴谋,欲置田忌于死地而后快,心中十分恼火。孙膑自被庞涓陷害致残,从魏国回到齐都临淄,一开始就投靠田忌,由于田忌的推荐才得见威王,以后又一起出战,打过许多出色的胜仗。在一起生活战斗的十几年中,两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成为生死莫逆之交。现在田忌险遭不测,孙膑决不能袖手旁观。而且,他们的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田忌被暗害后,孙膑也决不会有好结果。

  屡遭迫害、嫉恶如仇的孙膑,决心孤注一掷,要匡正齐君而驱逐邹忌。

  他对田忌说:"将军可以为大事乎?"田忌问:"怎么办?"孙膑就讲述他的计划道:"将军不要解除军队的武装而进入齐都。其具体步骤是:使疲惫老弱的士卒守于齐都西南方的主地,那里道路险狭,两车对驰,要相击相摩而过。

  使疲惫老弱者守于主地,必能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然后背靠泰山,左济水、右天唐,辎重抵达高宛(今山东桓台县南),使轻车锐骑冲击齐都临淄西面的雍门。若是这样,则齐君可匡正,而成侯(即邹忌)可逐走。不然,则将军不得入于齐都矣!"(《战国策·齐一》)田忌听从了孙膑的计策,率领从马陵归来的士卒袭攻齐都临淄,要求逐走成侯田忌。但士兵们在与魏军搏战后己十分疲惫,不愿再挑起战争,攻打自己的国都;何况,临淄城周围又守备森严,难以攻入。

  田忌袭攻临淄不胜,只得弃军而亡奔。①孙膑与田忌有着生死莫逆之交,而且他是袭攻临淄的策划者,因此,也只有跟随田忌亡奔一条出路。

  田忌亡奔到南方的大国楚,楚王对他待如上宾。邹忌恐楚王将田忌送回齐国,再次与他争权。门下食客杜赫看出了邹忌的心思,便时邹忌说:"臣请使田忌常留于楚。"杜赫来到楚国,谓楚王曰:"邹忌所以下善楚者,恐① 关于田忌是否听从孙膑之计袭攻临淄的问题,《战国策·齐一》说:"田 忌不听,果不入齐。"而《史记·田世家》说:"田忌闻之,因率其徒袭攻 临淄,求成侯,不胜而奔";同书《孟尝君传》也说:"成侯与田忌争宠, 成侯卖田忌,田忌惧,袭齐之边邑,不胜亡走";《六国年表》并有"田忌 袭齐不胜"的记载。况且,田忌对孙膑之谋一向言听计从。因此,《战国 策》所谓"田忌不听",是与事实不符的。田忌以楚之权势复归于齐也。王不如封田忌于江南,以示田忌之不返齐也。邹忌必以齐厚事楚。田忌,亡人也,而得封,必念王恩。若复归齐,亦必以齐事楚。此用二忌之道也。"楚王被说服,"果封之于江南"(《战国策·齐一》)。孙膑这时也随田忌来到楚国,并可能一起去了田忌在江南的封地。他在楚国度过了较长时间的晚年生涯,因此,高诱注《吕氏春秋》和工符作《潜夫论》才会认为他是"楚人"、"修能于楚"。孙膑在楚国没有参加大国之间的争战,他排除政治、军事活动的干扰,与弟子一起潜心著述。《孙膑兵法》的大部分篇章,可能是在楚国完成的。

  据《史记·田世家》载"(齐)宣王召田忌复故位";《盂尝君传》也说"宣王立,知成侯卖田忌,乃复召田忌以为将";《盂子苟卿传》又称:"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另外,《太平御览》卷二八二引《战国策》云:"齐孙膑谓齐王日:'凡伐国之道,攻心为上,务先伏其心。今秦之所恃为心者,燕、赵也。当收燕、赵之权,??所谓攻其心者也。'"这里所陈述的形势是齐、秦对峙,秦国成为西方最强的国家而与齐争夺燕、赵,其时应在齐宣王时。与孙膑对话的"齐王",当是宣王。《战国策·齐二》又载"田臣思"对齐王说;"(燕)子啥与子之国,百姓不戴,诸侯弗与。秦伐韩,楚、赵必救之,是天下以燕赐我也。"接着,齐"起兵攻燕,三十日而举燕"。这里所记的"田臣思",即《战国策·齐一》载在马陵之战前夕,提出与孙膑相似计策的"田臣思",当就是田忌。而燕子哙与子之国引起燕国内乱,以致齐国乘机攻燕在齐宣王时。然则,此处"田臣思"所对的"齐王",也必是宣王。《孙膑兵法·强兵》所附的残简中,又有"威王、宣王以胜诸侯"、"此齐之所以大败燕"(即上述宣王攻燕事)等字样。由上述诸条记载来分析,齐宣王召田忌、孙膑回国,当真有其事。

  从年代上来推算,孙瞑活动的最早可靠年代,是在公元前353 年参加桂陵之战。那时他学完兵法,到魏受庞涓之害,回齐又在田忌、威王处呆了一段时间,可能已二十七八岁。那末他的生年,应在公元前380 年左右。指挥前342 年的马陵之役,他大约已有38 岁。据杨宽《战国史》依《竹书纪年》校正过的《战国大事年表》,齐宣王即位在公元前319 年。然则,孙膑亡奔楚国,在楚呆了二十多年。他被宣王召回齐国时,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

  《孙膑兵法·强兵》所附的残简中,并有这样的议论:"此齐之所以大败楚人,??禽唐□也。"此事发生在公元前301 年。《吕氏春秋·处方》记:"齐令章子将,而与韩、魏攻荆,荆令唐蔑将而应之。??(章子)因练卒以夜奄(掩袭)荆人之所盛守,果杀唐蔑。"《史记·秦本纪》昭襄王八年亦载"齐使章子,魏使公孙喜,韩使暴鸢,共攻楚方城,取唐。"上引残简中所缺之字,据张震泽《孙膑兵法校理》从所存笔划分析,确是"蔑"之繁体。如果孙嫔能见到齐大败楚人、擒唐蔑之役,并能对此发表议论,那时他己有八旬左右的高龄。这在古代是很少见的。因此,残简的这句议论,是孙膑所发,还是其弟子补充的,我们只能存疑。

  《强兵》篇所附的残简还说:"(此齐之所以大败宋)人于桑而擒汜皋也。"桑在今江苏沛县西南,战国中期为宋邑。

  《史记·魏世家》载,魏襄王十二年,"诸侯执政与秦相张仪会桑。"《集解》引徐广日:"在梁与彭城之间。"齐败宋"于桑而擒汜皋"之役,史籍无考。查《战国大事年表》,齐灭宋在公元前286 年。据《史记·宋世家》载:"(宋)君堰十一年,自立为王。"他东败齐,南败楚,西败魏,又荒淫残暴。于是,诸侯"告齐伐宋。王偃立四十七年,齐王??伐宋,杀王僵,遂灭宋"。《史记·田世家》则曰:齐王三十八年,"齐遂伐宋,宋王出亡,死于温"。从以上两《世家》所记齐伐宋的经过来看,其时间较短,进行得颇顺利,很快就把宋国灭亡了。竹简整理小组在上述残简下加的注释说:"此处所记可能是灭宋以前的某次战役。"①这是很对的。它的时间应该在公元前286 年齐灭宋前不久,那时如果孙膑还活着,已有90 多岁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至于这个议论,理应是其弟子或后人补充所加。汉代刘向说:"孙卿至赵,与孙膑议兵赵孝成王前,临武君即孙膑也。"(《荀子·议兵》扬惊注引)查赵孝成王即位于公元前265 年,孙膑如果还在的话,应该有一百十几岁,那更是不可能的。故临武君决非孙膑,而是另有其人。②至于孙膑的结局,《汉书·刑法志》曰:"孙、吴、商、白之徒,皆身诛戮于前,而功灭亡于后。"颜师古注已"孙武、孙膑、吴起、商秧、白起也。"曾巩作《战国策序》更明确指出:"战国之游士??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思","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亦灭其国。"班固和曾巩都把孙膑的结局和吴起、商鞅、苏秦、白起、李斯联系在一起,且言之凿凿,振振有词,看来孙膑不得善终的传闻甚广,班、曾二人必是有所据而发的。

  回顾孙膑的一生,他用兵有术,治军有方,运筹帷幄,老谋深算,在多次与邻国的大战中,为齐国立下了卓著的功勋;他又嫉恶如仇,富有正义感,不愿屈服于恶势力,不肯听从命运的摆布,而是千方百计寻找机会与之抗争,甚至不惜以兵戎相见来匡正国君。在受到庞涓的欺骗而被陷害致残时,他能私下与齐使密谈,逃出魏国而当了齐国的军师;在知友田忌遭人暗算时,他更劝田忌"无解兵"而袭齐都,以逐走玩弄阴谋的成侯邹忌而使齐君猛醒,最后下胜而亡奔。由于这种倔强的性格,必然使统治者视他为一个危险人物,是一匹桀骜难驯的野马。尽管他一生对齐国的强盛作过杰出的贡献,但统治者还是可以因他有造反忤上的前科而借故加害于他。孙膑最终被迫害致死,是继司马穰苴、孙武之后的又一个历史悲剧。

  ① 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编《孙膑兵法》第79 页,文物出版社1975 年版。② 《战国策·楚四》载:"赵使魏加见楚春申君",问:"君有将乎?"春申君答: "欲将临武君。"据此,临武君是楚人而至赵,在赵孝成王前论兵的。观《苟 子·议兵》载临武君之论:"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敌之变动,后之发, 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兵之所贵者势利也,所行者变诈也。善用 兵者,感忽悠暗,莫知其所从出,孙、吴用之无敌于天下。"其论兵甚得 《孙膑兵法》的要领,很可能是孙膑在楚国所授业的弟子。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