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孙子评传 > 三、保法

  三、保法

  孙武另一个与"修道"并列的政治主张是"保法"。《孙子.形篇》指出:"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所谓"修道"是要修明政治,宽以待众,使全国上下同心同德;所谓"保法"则是要健全和加强法制,以保证官吏的情廉和军队的建设。二者对于国治兵强,应该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综观孙武关于"保法"的主张,它的含义约有如下三层:第一,在军事、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要有完善的制度。《孙子·计篇》解释"法"的含义说:"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这里的"曲制",是指部队中的各种军事制度,如组织编制、操练顺序、旗帜分布、进退号令等等。曹操注:"曲制者,部曲、幡帜、金鼓之制也",即是列举军队中各种制度的要点。"官道",是指各级官吏的职责区分、统辖关系、管理范围、职务升降等各种制度。官吏制度的健全和严密,必然会使政府部门和军队内部秩序井然,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和军队的战斗力。"主用",是指掌握军需物资(如粮草、武器、车辆、马匹、衣服、旗鼓之类)和军事费用等方面的制度。军需物资的管理和发放,是一项十分复杂和细致的工作;军事费用的筹集和开支,更是与国家的财政制度密切有关的。把"曲制、官道、主用"几个方面综合起来看,孙武"保法"的主张,显然是要在政府和军队的各个部门,全面建立健全的制度。

  第二,用严明的赏罚去保证法令的施行。《孙子·作战篇》指出:"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他认为,对土卒"赏"以财货,能使其听从命令,奋勇作战,保证"取敌之利"。在《行军篇》中,他又强调"罚"的重要,说;"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孙子认为,为严肃军纪,对士卒施用惩罚的手段,"齐之以武",也是不可缺少的,它可以保证在战争中"必取"敌人。

  孙子还主张,赏罚的施行不可拘泥于已公布的法令。他说:"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九地篇》)将帅如果能随时随地施用赏罚,传达号令,而不拘泥于已成文的法律,那末三军之众就会服从指挥,动作整齐,像一个人一样。显然,赏司严明,立功者受奖,违纪者受惩,是孙武"保法"主张的重要内容。

  第三,废止贵族特权,在施行赏罚过程中一视同仁。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见吴王》)一文中,记述孙武在吴王面前训练宫女,宫女戏笑而不听指挥,孙子乃引"兵法"曰:"弗令弗闻,君将之罪也;已令已申,卒长之罪也。"又引"兵法"曰:"赏善始贱,罚(恶始贵)??。"据《史记·孙子传》,孙武接着"遂斩队长二人",队长即吴王之爱姬。从上述孙子所引的兵法和孙子的行动来看,他不但强调法令严明,令行禁止,而且主张贵者加"君将"也可以有"罪",赏罚应该没有贵贱等级之分。为了矫枉过正,改变过去"赏贵罚贱"的积习,孙武一反常规,提出了"赏善始贱,罚恶始贵"的倡议。这里所谓"兵法",在春秋末年的其他文献中还不见记载,可能它就是孙武自己的著作。孙武这种废止等级特权,在军事、政治上进行改革的主张,不能不说是非常大胆的。

  从历史上看,孙武"保法"的主张,是春秋时代诸侯各国进行法制建设的总结。由于春秋时期经济、政治关系的变动,西周以来的土地王有制和宗法等级统治秩序发生动摇,为适应新的形势的需要,各国纷纷制订和更修法律。齐国在春秋初年的桓公时期,管仲就"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作内政而寄军令"(《国语·齐语》),制订各种法令制度。晋国在唐叔始封时就立有"所受法度";到晋文公时"为被庐之法"(《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晋襄公时,赵宣子执政,又制订"常法"(《左传·文公六年》);晋悼公即位,复"修士(晋献公司空)之法","修范武子(晋成公太傅)

  之法"(《左传·成公十八年》);至晋平公时,晋国又"铸刑鼎",把"范宣子所为刑书"公布于众。由于晋国能随着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不断修订和更新法律,故晋国在春秋时期的实力最为强大,称霸的时间最长。楚国当时也先后制订有禄田收授法、捕捉逃犯法、军事奖惩法等多种法律制区。①据说楚昭王在吴国攻入郢都时出逃,返郢后"五官失法,百姓昏乱"。有人献楚国旧制《鸡次之典》,于是"五官得法,而百姓大治"(《战国策·楚一》)。足见法律在当时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作用。春秋时期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议论:"赏善罚奸,国之宪法也。"(《国语·晋语九》)晋文公的大臣狐偃更主张;刑罚应"不辟(避)亲贵,法行所爱"。法律成了打击特权、扶正法邪的武器。其时晋文公的劈爱者颠颉不守军纪,执法吏即"斩颠颉之脊","以明法之信"(《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孙武主张"保法",就是要各国统治者坚持严格执行法律的传统,以法治军、治国,力求政治秩序的安定和国家的强盛。

  战国时期,商鞅、韩非等法家代表人物进一步强调法制的严肃性,主张取消贵族特权,在法律面前应一视同仁。商鞅提出"壹刑",也就是"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商君书·赏刑》)。韩非主张:"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聚集在齐国稷下学宫中讲学的法家一派,也竭力宣传一切要按法律办事。如他们说;"论功计劳,未尝失法律也:便辟、左右、大族、尊贵、大臣,不得增其功焉;疏远、卑贱、隐不知之人,不忘其劳。"(《管子·七法》)战国时代的法家如此强调严格执法,不得因贵贱亲疏而有所挠曲,应该说,孙子"保法"的主张,"赏善始贱。罚恶始贵"的倡议,对于上述这些法家思想的发展,是开了其先河的。

  总之,孙武的"保法"主张,内容相当丰富,含义十分深刻。在春秋战国的大变动时期,孙武力主加强法制建设,严格赏罚制度,罚不避贵,赏不遗贱。他坚决站在改革的一边,推动政治制度的进步和军队建设的完善。他的"保法"思想,在春秋战国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反映了当时以法治军治国的普遍要求。

  ① 参见杨善群《春秋时代诸侯各国的法制建设》,《学术月刊》1988 年第5 期。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