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老谋子司马懿 > 敌不动我不动,积蓄力量后发制人(1)

敌不动我不动,积蓄力量后发制人(1)

  敌不动我不动,积蓄力量后发制人(1)

  司马懿非常清楚,曹爽发动这次战争的敌人有两个。军事上,是冲着蜀汉去的;政治上,是冲着我司马懿来的。

  曹操时代,非宗亲不能掌握兵权。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司马懿自从曹丕后期以来初入军界,征战沙场,建立了无上功勋,再加上曹魏宗亲的军界巨头夏侯尚、曹休、曹真先后辞世,军权早就风水轮流转到了司马懿的手里。曹爽这次伐蜀,除了树立自己在朝中的威名之外,逐步将军权收归宗室,也当是目的之一。

  司马懿当然不能同意。司马懿如今已经几乎被架空,尚书奏事从来不经由自己而是直接向曹爽负责。军权已经成为司马懿唯一的制胜法宝,最后的救命稻草。一旦军权再失去,司马懿就像拔了牙的老虎,连病猫都不如。

  政治权力失去,军权再失去,下一步可能连身家性命都难保。司马懿并不是不愿意淡出军界,只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对手的步步紧逼,逼着自己采取正当防卫。

  司马懿极力反对曹爽的伐蜀计划。他认为,蜀汉数年不主动进攻,如今正当兵精粮足。况且入蜀的道路险隘无比,气候变幻无常,当年大司马曹真就栽了跟头,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啊。

  曹爽不听取司马懿的意见。尚书台在曹爽手里,曹爽就是决策者。他自己提交策划,自己拍板,自己出征,根本无需你司马懿的同意。

  曹爽唯一需要司马懿同意的是,他想带上司马昭一起出征。司马昭回来问老爹:父亲,你说我去不去?

  司马懿笑笑:大将军有令,你敢不从?何须问老夫?

  司马昭不大明白父亲的意思,不做声。

  司马懿继续说:大将军用你,一来是希望你能够劝服为父,同意伐蜀;二来是希望利用我司马氏在关中军的威望,来调动军队。

  司马昭心中大致明白了,但他依旧低眉顺目,等待下文。

  司马懿眯起眼来:既然已经知道了大将军的用意,那你就反其道而行之,好好协助大将军吧。另外,为父虽然不能参与决策,但毕竟沙场多年有些经验。前方战事,不妨时时报知为父。

  司马昭心领神会,领命而去。

  既然曹爽伐蜀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司马懿只好退而求其次,向曹爽提出一项新的人事调动:夏侯玄刚刚调任征西将军,中护军一职空缺;我儿司马师担任散骑侍郎日久,希望大将军能考虑提拔。

  毫无疑问,这是司马懿开出的交换条件:你不让我儿子担任中护军,我就绝不会让你顺利伐蜀!

  曹爽犯不着在这个小问题上跟司马懿纠缠不清,一口答应。司马师担任中护军,禁军终于由原来曹氏一家独大改变为双雄对峙的格局。

  曹爽带着心腹李胜、邓飏,统领重兵从洛阳出发,到长安和夏侯玄的关中军会合,总兵力达到十万以上。曹爽命令司马懿的旧部、关中名将郭淮为先锋,率领本部兵马先行;夏侯玄别领一军,司马昭副之;邓飏、李胜随在自己营中为参谋,十万大军浩浩荡荡从骆谷鱼贯而入,直扑汉中。

  司马懿之所以极力阻止此次伐蜀,并不是因为他觉得曹爽要输——恰恰相反,现在的确是个伐蜀的大好时机,曹爽极有可能一举成功。

  首先,诸葛亮、魏延死后,蜀汉再无名将可用。

  其次,近来蜀汉蛮夷叛服不定,有数万蜀兵在南中泥足深陷。

  第三,蒋琬上任之后,企图改变诸葛亮的北伐路线,率大军改驻涪陵,汉中空虚。

  第四,孙刘联盟最近略有松动,蜀汉在巴丘驻兵防备东吴。

  这样估计,汉中应该已经没有诸葛亮时期的十万雄兵,顶多也就三五万人;即便仗着兵力优势强攻,也极有可能成功。我司马懿对蜀作战多年,没有遇上这等好时机;曹爽这瞎猫,倒是很能碰上死耗子。

  果然,王平得到消息的时候,汉中只有不到三万士兵,而曹魏前锋郭淮已经从骆谷一路杀来了。

  蜀军人心惶惶。有部下提议:“我军寡不敌众,战则必败。丞相当年不是造了乐城、汉城两个堡垒吗?我们不如据守,敌军进来的话就放他们过去,让他们攻打关城。估计蒋琬大人的援军,能赶得及救援关城。”

  王平军事经验何等老到,当年曹魏名将张郃都奈何不了他,岂是区区曹爽所能吓住?王平略加思考,予以否定:“不行。汉中到涪陵,差不多有一千里。魏军完全有充裕的时间打下关城。关城一旦失守,通往成都的门户洞开,局势就危险了。”

  诸将仍然议论纷纷,狐疑未决,王平并不理睬。人力不足,就要借助天地之力,他开始把地形纳入考虑。骆谷出口,直面险绝天下的兴势山,蜀军在此设有一个据点,叫“兴势围”,上次曹真伐蜀,夏侯霸就是在这里受的挫折;兴势围东面,有个黄金围,亦是盘折而上的艰难蜀道。这两个军事据点,虽不足以御敌于国门之外,但起码能够起到拖延时间的作用。

  王平立即作出部署:

  “魏军出骆谷后所面对的据点便是兴势围。护军刘敏、参军杜祺,率领精兵扼守兴势围,我为后继;如果魏军攻兴势围不下,东向攻击黄金围,则我自率数千兵马驰援黄金围。估计通过这一阻挠,涪陵的救兵也就可以赶到了。”

  护军刘敏对于王平的建议深表认同,率领兵马迅速赶到兴势围,在山岭之上绵延数百里遍插旗帜,以为疑兵。王平向后方发去告急文书,请求成都和涪陵发送救兵。

  蜀军形势无比严峻,王平也并没有必胜之策。三万人面对十万大军,必然会失守。他所能做的,只是利用有限的兵力多布几道防线,尽量拖延时间,使得成都和涪陵方面的援兵能够在他失守之前赶到。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