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老谋子司马懿 > 任何小疏漏,在较量中都可能成为致命要害(3)

任何小疏漏,在较量中都可能成为致命要害(3)

  任何小疏漏,在较量中都可能成为致命要害(3)

  建安风骨,终成绝响!

  曹植的两次上疏,司马懿一无所知。他正在加紧准备,迎接诸葛亮的下一次挑战。

  司马懿首先上书曹叡,请求把冀州的农夫迁徙一批来上邽,促进这产麦大区的生产,得到批准。

  司马懿又在京兆、天水、南安设立“监冶谒者”。监冶谒者是掌管金属冶炼的专官,司马懿在这三地大兴冶炼业,为兵器的锻造准备充足的原材料。

  除此之外,司马懿又花了一年的时间兴修了两项大型的水利工程。一项是成国渠,一项是临晋陂。

  成国渠,是汉武帝时期修建的。从郿城引渭水,东北流到皇家的上林苑,泽被关中平原已经数百年。成国渠从西汉流到现在,有些水道已经不通。司马懿派出工程人员,疏浚成国渠。除此之外,还在成国渠的西面继续扩建,从陈仓到槐里开辟出一条新渠与成国渠相接,在汉朝成国渠的基础上,向西延伸了接近一百里地,功莫大焉。

  除了修复扩建旧的成国渠外,司马懿还主持修建了新的临晋陂。成国渠引的是渭水,临晋陂用的是洛水。“陂”是一种蓄水灌溉工程,即在洛水边人为地挖开大池塘,引洛水的水浇灌岸边的土,使之肥沃而能够种植粮食。同时,陂有水门,涝时关门、旱时开门,可以调节降水量对农作物的作用力。临晋陂的兴建,使得数千顷盐碱地变成了良田,又是一桩造福关中百姓的大好事。

  成国渠和临晋陂的兴建,使得关中平原的产粮能力大幅提升。

  司马懿站在临晋陂前望着万亩方塘,心情舒畅之极。

  诸葛亮,你尽管放马过来吧。我司马懿背靠这富饶的关中平原,足以将你耗尽熬死。

  诸葛亮也没有闲着。解决完李严后,他把江州的部队调防汉中,充实北伐兵力。他在沔水附近选了一处依山傍水的所在,修建了一个黄沙屯。在黄沙屯,诸葛亮劝农休士,很做了一些发展生产的工作。

  他派了民工,增筑汉朝萧何修建的山河堰,在丘陵地区修造蓄水量小的陂地,在平川地带修造蓄水量大的陂塘;陂塘可以灌溉年产一稻一麦的两季田,陂地则灌溉年产一季稻谷的一季田。一季田又叫做冬水田,是丘陵地带的典型稻田。汉中种植冬水田的传统,正是从诸葛亮这次北伐开始的。

  诸葛亮派能工巧匠修造了大批木牛流马,以备运粮之用。此外,他请来一位兵器专家蒲元,为军队打造刀具。

  蒲元是蜀汉的炼刀名家,性格古怪但手艺出神入化。他绝不轻易炼刀,炼出的刀则没有一把次品,号称“神刀”。

  有一次,蒲元在军营炼刀,炼到“白亮”的程度时,派助手去成都取蜀水。助手偷懒,说:汉中不是有汉水嘛,何必舍近求远?

  蒲元一本正经地说:“汉水纯弱,不任淬;蜀水爽烈,适合淬刀。”

  助手没有办法,谁叫我服侍这么一位犟驴脾气的爷呢?只好往成都赶。助手从成都取水回来,蒲元一试,板着面孔说:“此水已掺杂了涪水,不能用。”

  说完,就要把水全给倒了。助手一看那个心疼哟,我千里迢迢给你取水,你怎么说倒就给倒了?连忙阻拦,嘴上还抵赖:没有哇,这可是如假包换的蜀水!

  蒲元也不说话,用刀在水里划了两划,观察一下,说:“这水掺杂了八升涪水。”

  助手一听吓坏了:爷,您是跟着我去的吧?我在回来的时候洒了八升水,怕没法交差,就近在涪水取了八升。得,摊上您这么一位主,我自认倒霉,我再去成都跑一趟吧。

  蒲元为诸葛亮打造了三千把“神刀”,诸葛亮随机挑出一把交给蒲元。蒲元找来一根竹筒,里面灌满铁珠,挥刀砍去。随着一声金铁之声,竹筒应声而断,铁珠爆跳满地。诸葛亮点了点头,表示满意。

  诸葛亮在黄沙屯备战两年,看着时机差不多了,派大军把已经收获囤积的粮草用木牛流马运往斜谷口。诸葛亮派人在斜谷修建了大量储藏粮食的建筑,这种建筑叫做“邸阁”,具有一定的军事防御功能。

  诸葛亮派出使者到东吴,联系孙权,约定来年一起出兵,一东一西进攻曹魏,得到孙权的同意。

  接近三年的休战期,在司马懿、诸葛亮的眼里,乃是另一个战场上的较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全心全力地积蓄力量、运筹全局。现在的任何小小的疏漏,在即将爆发的战争中都可能成为致命的要害。

  高手过招,表面看似平静无趣,实则个中凶险异常,不足为外人道。

  唯有魏、蜀边界的百姓,能感受到这三年令人窒息的宁静。他们凭经验知道,这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奏。

  果然,诸葛亮再次向强大的曹魏发起挑战。

  这是他第五次,也是人生最后一次北伐。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