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老谋子司马懿 > 任何小疏漏,在较量中都可能成为致命要害(1)

任何小疏漏,在较量中都可能成为致命要害(1)

  任何小疏漏,在较量中都可能成为致命要害(1)

  诸葛亮解决了张郃,指挥大军继续回撤。

  连月阴雨,士兵疲惫不堪,早无战意。这次北伐,既在卤城大有斩获,又在木门道收拾了魏国名将张郃,士兵们十分高兴,哼着小曲儿盼着早日能够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

  热闹是他们的,诸葛亮什么也没有。

  这位丞相,脑子里装着整个蜀汉。他在计较这次出祁山的得失,两次围困祁山、一次包围陈仓,都无功而返,看来我军优势在野战而不在攻城,下次北伐当有所改变;粮食问题始终是我军命门,必须想个一劳永逸之法彻底解决;李严在汉中、李丰在江州,分兵过多,必须设法调出他们的兵力……

  一边是欢欣鼓舞的单纯的士兵们,一边是运思不辍的低沉的诸葛丞相,蜀汉军队渐去渐远。

  目送蜀汉大军离去,军师杜袭、督军薛悌提出:“明年麦熟,诸葛亮必然再来犯边。陇右已经无谷,应该趁着冬天多运一些过来作为预备。”

  司马懿呵呵一笑:“诸葛亮两次攻打祁山,一次围困陈仓,都受挫而还,想必已经吃尽了围城之苦吧。我估计他下次再打,肯定不敢攻城,只敢野战了;肯定从陇东出兵,而不是从陇西出兵了。况且他每次粮食都不够吃,这次回去肯定要好好广积粮,我估计三年之内,他不敢再出兵。”

  众将将信将疑,司马懿也不多作解释。

  诸葛亮的确是天才,但他做事过于四平八稳,对付诸葛亮,只需要以常人的思维去揣度他就可以了。你们正是因为把他当做鬼神莫测的天才,才一败再败;我偏认为他不过是比凡人多些谨慎与缜密而已,那么诸葛亮就不难对付了。

  诸葛亮带兵回到汉中,李严一脸惊讶:“粮食还多的是,你怎么就回来了?”

  诸葛亮看李严,看了很久,看得李严一张老脸青一阵紫一阵。诸葛亮看完后,没有说话,借口行军劳累,回府去了。

  诸葛亮回府,立马调来亲信,一拨人去成都调看李严对于此次退军作何解释的相关文书;一拨人去搜集李严派人来祁山军中称兵粮不足的证据;一拨人去请魏延、吴懿、吴班、邓芝、高翔、费祎等重臣来议事。

  三拨人很快完成任务回来了。李严对成都方面的解释是:“诸葛亮是假装撤退,以诱敌深入然后歼之。”

  诸葛亮启动司法程序。首先将李严前后三次不同的文书摆在一起,指摘其矛盾之处,请李严解释,李严不能解释;其次将李严自受命托孤以来的种种劣迹一起摆出,请李严自我辩护,李严无法辩护;最后与二十多位高级官员,联名弹劾李严。

  李严被免除一切职务,废为平民,迁徙到边境。李严的儿子李丰也从江州督的位置上下来,担任一些次要职务。

  诸葛亮给李丰写了封信,勉励他不要因父亲的事情而有什么思想负担,要继续努力工作、报效祖国。

  蜀汉政权内部的集团之争,至此归于一统。

  蜀汉集团的斗争,有这样几个优点:一,都从司法渠道来解决,而几乎没有兵变、政变。二,在刘备、诸葛亮在世时,从来不搞株连。相比起魏、吴动不动的剜眼珠、剥面皮、满门抄斩、夷灭三族来,是相当人性化的。

  张郃和李严,魏、蜀两国宰相级人物的眼中钉,就这样以殊途同归的方式从历史上抹去了。

  司马懿和诸葛亮没有了旁人的掣肘,便更加施展起全身解数来各显神通,为下一次的对决作紧张的筹备。

  有一个很久没有出场的人物,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写了一封上书,派人转交到曹叡的手上。

  上书的大体内容是说,自从曹丕即位以来,我们这些曹家的王爷们虽然名义上是诸侯王,实际上形同囚徒,长年被软禁,受着监视者的欺凌。如今盛世昌明,希望陛下能够解禁。

  这封上书写得文采飞扬、请辞恳切,深深打动了曹叡。

  曹叡对于文学也深有造诣,看了这份上书才终于领教了究竟什么叫做文章千古事。

  曹叡这个月刚刚喜得贵子,心情很好,于是下诏:当年对诸侯王监控得的确严密了一些,但那也是形势所迫;没想到一来矫枉过正,二来下级官吏没领会政策的精神,所以搞得各位曹家叔伯兄弟很不自由。朕已经命令有关部门,遵照王爷您的意思,解除不必要的监视。

  这个人接到曹叡的诏书,老泪纵横。心底埋藏已久快要冷却的热情,重新熊熊燃烧起来。十一年了!整整十一年了!我身居王位,形同囚徒,不敢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不敢呼朋引类放歌纵酒!我本无意太子之位,只想捐躯赴国难、扬声沙漠垂,却不想同根所生、相煎太急!眼看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屡屡中夜起长叹,以为此生将空老封地,没想到我侄儿果然一代明主,拔剑捎罗网,使我得飞飞!

  此君,正是汉末三国第一才子,当今天子曹叡的叔父,位居东阿王的曹植,今年刚刚年届不惑。

  曹植最近十多年屡迁封地,蜷缩一隅静静旁观着曹魏帝国的成败得失。

  在曹丕的眼里,曹魏已经没有什么致命的漏洞,但是知屋漏者在宇下、察政缺者在朝野,具有敏锐政治洞察力的曹植把一切看得清清楚楚。尤其是夏侯尚、曹真、曹休相继死后,他更是洞若观火。

  他深深地明白,有一个漏洞,如果曹叡不及早打补丁的话,那恐怕曹魏帝国的千里之堤,将溃于此穴。

  曹植知道,身为曹魏的诸侯王是不能随便议政的。这是曹丕定下的规矩,但曹植不清楚这位被人誉为秦始皇、汉武帝的皇帝侄子,是不是会继续厉行父亲的政策。曹植何等高超的政治智慧,决心先下第一步棋,请求为诸侯王宽禁。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