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老谋子司马懿 > 人事选拔:九品官人法是个好办法(3)

人事选拔:九品官人法是个好办法(3)

  人事选拔:九品官人法是个好办法(3)

  三、品。即鉴定人才所属档次的结论。“品”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共九品。其实这种分法,早在东汉班固写的《汉书》里就有了,《汉书》中的《古今人表》把天地开辟以来近乎所有的历史人物都分成九品,可谓大手笔。

  假如某甲得了个“上下品”,即三品,是不是就可以去做三品官了呢?不是。

  的确,在曹魏时期创设了一项流传后世,一直到清朝灭亡才废除的制度:官品九品制。也就是把官员分为九品,比如三公一品官、大将军二品官、九卿三品官……我们今天所熟悉的词语“七品县令”、“九品芝麻官”就是打这儿来的。

  但是某甲所得的这个中正评定的“三品”,并非“官品”而是“乡品”,也就是官方认可的人才评价而已。要把评价转换为实际的官品,还必须经过正常的入仕途径。

  所以,某甲就可以回家待着了,等待官府根据各地人才评审委员会评定的人才等级来一一量才录用。

  当然,上来不会就给你个三品官当。根据日本学者的研究,起家官品与你所获得的“乡品”之间,一般差三到四品。也就是说,某甲作为三品的人才,可以获得六品或七品的官职;通过自己在官场上的奋斗,再慢慢爬到三品官的位置。

  这就叫九品官人法。九品官人法牛在哪里呢?

  首先,把东汉以来一直为民间掌握的社会舆论评价人物的风尚通过制度的形式收归国有,从而大大提升了政府的威信。这样一来,政府再也没有义务迫于舆论压力低三下四地去求某位大贤人出仕了。相反,你想当官吗?那就主动去求郡里的中正官吧。

  其次,入仕的途径一定程度上可以被世家大族所垄断。评定乡品的重要依据是家世和德行,这两项指标都对世家大族有利;而郡中正一般都是由世家大族的人物担任,自然也会偏向世家大族的利益。

  第三,九品官人法初起时还有一项重要功能,即评价所有在朝官员的品级。这项功能主要是针对汉朝旧官的。这样一来,就相当于把汉朝的官员们通通用筛子细细筛过一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择优进入即将成立的新的王朝。

  应该说,九品官人法是作为魏国初建时的一项权宜之计提出的,后来由于科学可行而予保留。

  时隔多年之后,司马懿在这个制度上加了一个“零件”,而正是这个“零件”,几乎彻底地改变了九品官人法的性质。

  这个“零件”就是州大中正。

  九品官人法初起时只有郡中正而没有州中正。州、郡虽然同为地方行政单位,但性质大大不同:郡更多具有地方自治团体的色彩,而州则是中央的派出机关。因此,司马懿设立州大中正以后,整个制度的枢纽就从地方转而掌握在中央的手里了。

  中央也有世家大族,中央的世家大族与地方不同。魏晋时期,势力只能达到郡一级的世家大族,叫做“豪右”;而势力能渗透到中央的,则可以称之为“士族”,或者“门阀”。

  士族门阀渐渐掌握人事选拔和任免的权力,则皇帝无为于上,豪右愤懑于下,至于平民百姓,则压根没有他们什么事儿。这样一个以士族门阀为核心而运转的社会,将渐渐浮出水面。这样一种社会形态,引起了史学界的极大关注,无数史学家以无数精力和天才般的构想试图来解释这个独特的社会形态,至今方兴未艾。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也是始作俑的司马懿所始料未及的。毕竟一项制度的演变浸润,是一个长时段的过程;而长时段的过程,往往比任何突发的事件更能潜移默化社会的运势。

  曹操留下的五个难题,曹丕已经解决了两个半。有了九品官人法的支撑,汝颍世家前途有了保障,已经成为曹丕称帝的潜在支持者了;但谯沛武人却还眼巴巴地盯着曹丕。而在曹操去世时擅离职守差点闹出大乱子的那支青州兵的幕后老大臧霸,显然是称帝的最大不安定因素。

  收拾臧霸和安抚谯沛武人,两件事情风马牛不相及。但是收拾残局渐入佳境的曹丕,偏偏要毕其功于一役。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