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老谋子司马懿 > 进谏之妙: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所为(2)

进谏之妙: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所为(2)

  进谏之妙: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所为(2)

  第二,不过好在丞相英明,命令大军假装撤退。现在我军已经开始撤退,敌人必然守备松懈;我们正好利用这个机会突然杀个回马枪!丞相真是好计谋啊!

  曹操摸着胡子,内心一片得意,连忙派出将领乘险夜袭,张鲁守军果然懈怠不防,被杀个措手不及一溃千里。曹操顺利拿下汉中。

  汉中之战,刘晔这位令人生畏的同事大出风头,在与司马懿的竞争中先拔头筹。司马懿却并不在意。

  人的一生会有很多对手,如果对于每一个对手的每一次成功都耿耿于怀,那将是一件非常累的事情。即便是嫉妒,也要有策略;事无巨细地嫉妒,只会导致心脏病。快速应对战争中的突发事件、兵行险着是刘晔的长项,嫉妒是嫉妒不来的。如何扬长避短,才是司马懿应该考虑的问题。

  军事不仅仅是战争那么简单,功夫在战外。司马懿的长项在于把握大局,料断大事。

  面对刘晔的无限风光,一向沉稳的司马懿也难以按捺内心深处作为一个男人的好胜之心。

  司马懿决定进谏。

  曹操吃着用张鲁的粮食做成的早饭,得意洋洋,完全没有进一步扩大战果的打算。此时,刘备在益州根基未稳,而孙权又在和刘备闹矛盾,刘备本人率领相当数量的一支军队,正远在荆州与孙权对峙。不趁此时拿下巴蜀,更待何时?连一个业余的三国爱好者读史至此都会大呼可惜,而曹操却在没心没肺地吃早饭,实在不可思议。

  司马懿决定进谏。司马懿来曹营七个年头了,没有过于突出的表现,现在他却决定进谏。

  进谏并不是一门艺术,伴君才是一门艺术。“进谏”只不过是为了完美地完成伴君这门艺术,所选择采用的技战术手段之一而已。“不进谏”则是另一个选项。

  司马懿这七年,只不过选择了“不进谏”而已。支持这个选项的理由有几个:

  一、曹操心机深重,对臣下尤其是文臣,极尽猜忌。

  司马懿作为河内名士的代表,又有“狼顾”之类传说,也在猜忌之列。给这样的主公献策进谏,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逆了龙鳞,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二、司马懿的工作性质很特殊。

  司马懿来相府七年,担任的官职长期都是行政官员,而且位置敏感,比如教育曹家下一代的文学掾、担任皇帝顾问的议郎、掌管相府人事工作的东曹属等。无论是对曹操立嗣问题说三道四,还是在皇帝面前搬弄是非,抑或就人事工作大放厥词,后果都不堪设想。一句话,这几个职位都是只需要你做事、不需要你说话的职位。

  三、司马懿是相府的新丁。

  从新丁到老鸟,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搞好人际关系、熟悉工作环境、提升业务能力、摸清领导脾气,才是关键的。

  然而,现在不同了。

  从工作性质来看,司马懿是谋士,谋士的天职是进谏献策;从资历来看,司马懿算是相府的老人了,有一定话语权;从领导要求来看,曹操这次带司马懿出来就是锻炼新人,你再来个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就不合时宜了。

  想定之后,司马懿出列,沉声道:“益州根基未稳,刘备远在荆州,这是避实就虚、出奇制胜的大好机会。我军拿下汉中,益州已然震动;如若趁机进兵,一鼓作气,最易成功。圣人不能违时,也不失时。”

  曹操看看司马懿,大笑着说了一句既经典又押韵的话充分显示了他的文学修养和浪漫主义:“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说完饶有兴致地看着司马懿。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