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释迦牟尼 > 第一章 “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第一章 “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引言

  美国有位声名煊赫的大学者麦克·哈特,是当代著名应用物理学家、数学家、法学家兼天文学家。此公写过一部《人类百位名人排座次》,进入当代美国最畅销的书之列。作者在书中把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排名第四,置于耶稣基督之后,孔子之前。

  释迦牟尼,是2500年前的佛教创始人,姓乔答摩,名悉达多,古印度释迦族人,故又称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

  释迦牟尼并不是一般佛教徒幻想出来的救世主,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一个识破人生,而又无意改变世界的伟人。成佛前,他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子,与我国春秋时期的孔子是同时代人。成道后,人们称之为佛陀,略称为佛。佛陀是古印度梵文的音译,翻译成中国话就是“觉者”。

  依佛教的定义,佛是一个“正觉、等觉、无上觉”三觉圆满的人。即是说,佛不但自己对生苦已经大彻大悟,而且进一步帮助众生彻底觉悟。这种自觉和觉他的工作,这种一视同仁、平等待人的精神,其高尚的程度,是世间一切行为无可比拟的。佛教认为谁达到了这种境界,谁就是佛。他们主张,一切众生在直面认识人生上,都是平等的,都是有佛性的,也包括那些执迷不悟、行恶多端的人,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因此佛典指出:“佛是已经觉悟了的众生;众生是尚未觉悟的佛。”从这种意义上说,佛教不承认任何种族、等级、性别和观念的差别,劝人行善,普渡众生,学道不厌,诲人不倦。因而,人们颂扬释迦牟尼是第一个为了人类的平等而献身的圣者,尽管他无意改变和摧毁旧世界。

  这位先觉者一向认为,世俗人间的一切,从本质上说都是一个“苦”字,即所谓“生苦”。人自呱呱坠地的那一天起,就要忍受种种痛苦,备受磨难,造诸恶业。那么,是什么原因给人生造成这么多痛苦呢?

  造成这种恶果的根源,佛典概括为六点:其一是贪,即自私自利,过分追求,甚至损人利己,对于人间有限的乐境,一味地奋争不已,贪财如命,直至身败名裂;其二是嗔,即嗔恚怀恨,对违逆不顺之境,不能忍受,反生愤怒,或横起暴虐,或泄忿他人,无涵养性,是非颠倒,因果迷乱;其三是痴,即愚痴迷昧,智慧闭塞,事理不明,妄自贪求,求之不得,受人宰割;其四是慢,即骄傲狂妄,我漫贡高,不能与人和睦相处,人苦自亦苦;其五是疑,即不信真理,只信邪见,杜塞善门,滋事生非,造就恶业,不能自拔;其六是不正己,即思维不正,鄙陋偏差,一意孤行,自寻烦恼,坏诸善事,蔫死一途。

  这些意蕴深邃、饱含哲理的启迪,实在令人心灵震撼。佛学真是把人生的症结说到家了!

  那么,怎么样才能解脱人生的烦恼呢?佛陀主张“八正道”:其一是正见,即正确的真知灼见,认识宇宙人生的真谛是苦,是空,是无常,明了人生的短促,保持纯洁善良,修慧断邪;其二是正思维,又称正欲,主张缜密思考,所谓三思而行;其三是正语,修口业,语言端正,纯洁有理。恶语伤人势必引来祸患,所谓祸从口出;其四是正业,即从事清静正当的行业,远离杀盗淫妄诸恶业;其五是正命,即保持圣洁的生命,不使生命污染不净,对佛教徒来说应保持佛教戒律规定的正当生活;其六是正精进,即离恶向善,勇猛精进,禁止一切恶行,进修一切善道;其七是正念,即不生邪欲;其八是正定,即一心专注,修习禅定,解脱自在。故佛教小乘中主张,摄心为戒,由戒生定,从定发慧。释迦牟尼认为,如果能实践“八正道”,不仅可以净化自己,而且能使众生都行正道。这样,必然会出现一个善良、安乐、和平、幸福的人类社会。

  概念上清晰,知觉上敏捷,感情上强烈,而说理又如此令人信服。难怪佛教千百万圣徒们经过二千多年时光的洪流,对释迦牟尼仍然潜心敬拜而念念不忘!任凭时代风雨一幕幕地变换,在走马灯似的历史面前永远无损其形象!

  一个人固然无力扭转乾坤,但是能够自我不以世俗为转移,凭一己的意志与邪恶抗衡,这难道不正是释迦牟尼的可贵之处吗?

  距今二千五百多年前,在古印度的北部,位于巴格马提河和比兴马提河的汇口处,四周环山,北以终年积雪的喜马拉雅山为屏,有一个适居中部的国家,叫迦毗罗卫国①。这里土地富饶,人口繁盛,气候宜人。

  ① 在今尼泊尔境内。

  在三千大千世界中,它好像镶嵌在绿洲上一颗光华璀璨的珍珠。

  迦毗罗卫国第一世国王刹帝利,道德高尚,英明善良,深受百姓爱戴。故四方诸族,虔诚归附。因此,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这片乐土上,世代相继。到了第六世净饭王,国运益发兴旺。净饭王是一国之君,也是居住在这里的释迦族族长,他秉承历代国君的遗德,英明果敢,当了国王以后,把一个迦毗罗卫国治理得丰衣足食,万民安乐。

  年轻有为的净饭王英明睿智,翩翩潇洒,真不愧为一代圣明之主。邻邦善觉大王有一位胞妹,芳名摩耶,长得端庄秀丽,仪表大方,加之她温和贤慧的德行,以及超于常人的聪敏,更是远近闻名。于是,年轻的国王和这位美貌的公主,就结为美满的伉俪了。

  自从结婚以后,俩人感情深厚,恩爱异常。净饭大王好似如鱼得水,真可谓君明后贤,相助为理。暑往寒来,春去秋至,国王和王后也终因青春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闯进了苦闷的阴雾之中。原因是他们婚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膝下还没有生养一个嗣位的王子。

  摩耶王后早看出国王的心事。有一天夜里,她见丈夫心思重重彻夜不眠,便轻声说道:“国王陛下,我早就看出来了,你一直在为一件事情而发愁。”

  “唔,你知道我的心事?”

  “是的,我知道。”摩耶王后娓娓道来,声音柔和而哀伤,“人生短暂,岁月无常。我们婚后多年了,至今膝下空虚,未生一子。而陛下是一国之王,怎么能少了一位太子呢?……”

  “唉,你完全猜对了!”国王点点头,皱眉慨叹。

  “国王陛下,你听我说,”摩耶王后思潮起伏,坐近丈夫身边,“自古以来,一国之君在宫廷之中都有许多妃妾,为国君生儿育女,接代传宗,以为将来继承王位。陛下为什么不另纳宫妃呢?说不定她们会为陛下生一个可爱的王子。”

  “不!”净饭王倔强地摇摇头,“命运如果注定朕的江山无人继承,哪怕朕得到天下所有的美女,也是枉然。与其做荒唐的梦,不如任命运之舟起落沉浮。”

  摩耶王后一听,苍白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嘴唇颤抖着说不出话来。

  到了净饭王继位的第五年,按北方中原朝代的计算,恰值周灵王十四年(公元前558年)。在这个吉年里,摩耶王后却忽然怀孕了。一个万籁俱寂的初春之夜,王后躺在舒适的床上,在朦胧的睡梦之中,忽见一个面方如田、相貌堂堂的人,骑着一头大白象,从奇幻的虚空中向她走来。当来到她面前时,人和象由大变小,猛然间,从她的右肋钻入腹中。王后大吃一惊,出了一身冷汗,骤然惊醒,方知道,是做了南柯一梦。

  于是,她唤醒身边的净饭王,把刚才梦见白象入腹的事讲了一遍。净饭王觉得不可思议。他思虑再三,认为这可能是个吉兆。那一年,迦毗罗卫国里发生了很多奇异的事情:边境的农田中,稻麦结成双穗,而且颗粒饱满;东山的白象,成群结队游行于闹市之中,跳跃舞蹈;更令人惊异的是,蓝毗尼花园池塘里的莲花,傲寒冒雪绽开,在凛冽的风雪中,千姿百态,溢光流彩,经久不谢……这一切,当然都是祥瑞之兆。

  不久,摩耶王后怀孕的消息传遍了全国。朝野上下,自然喜上加喜。哪料,她怀胎足足十个月,仍不见丝毫临产的征候。净饭王大惑不解。于是,立即传旨,召一位婆罗门星相家进宫见问。相者欢喜雀跃地来到宫中。他先是看了看王后,又望了望忧虑重重的净饭王,然后说:人类之中按其天赋智慧,可分为五等,第一是圣人,第二是贤哲,第三是明达,第四是常人,第五是愚顽;故圣人十四月而生,贤哲十二月而生,明达十月而生,常人九月而生,若八月而生者定是愚人顽者。

  据这个婆罗门相者预见,王后怀孕,最早还有两个月方能分娩,也许要再过四个月……流光如矢,日月荏苒,不觉已经十四个月了。一天,正是春日风和,碧空晴朗,王后向净饭王说明,她要到郊外蓝毗尼花园里去游玩,并且还打算游园后按当地的风俗,回娘家去分娩。净饭王听后,便立即派了许多宫女侍臣,护送王后经蓝毗尼花园,转程到娘家天臂城去。

  当护送的车队来到城外蓝毗尼花园里的时候,摩耶王后被这里明媚的春光所陶醉,立即吩咐停车。车队停下后,她轻缓地从车上下来,举目看到园中满地鲜花、绿柳依依。眼前这一片生机盎然的春色,使她禁不住激动得叫出声来:“哎呀,春天太美了!……”由于她过分的兴奋,惊动了腹中的胎气。赶忙走到一棵葱葱郁郁的无忧树下,不想小太子却从她的右肋下降生出来了。刚刚分娩的摩耶王后没有感到痛苦,小太子初降生时也没有啼哭,非常安详。

  有关这位小太子降世时的特异情景,不仅印度古老的神话中多有传奇记载,而且众多佛门弟子也有各种奇特的故事传颂。传说当这位小太子坠地时,花园里,忽然香风四溢,花雨缤纷。鹤舞长空,鸾栖碧树,凤凰齐鸣,百鸟歌唱,震惊得大地微微颤动。当时,天空的太阳流光四射,凌空飞来一片彩云,继而从云端洒下细密的甘露净水,沐浴着小太子的身体。一阵暖风吹过,众多天王、梵神和仙女自天而降,都来向这位出世的太子——未来的人间佛陀——赞美拜贺。但见他端坐在一朵清洁无尘的莲花上,用微微颤抖的双手在胸前合十,然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端庄严肃地说起话来:“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一出生,他就要以自己平静旷达的心境,去包容乾坤,气吞宇宙。

  这一天,是阴历四月初八。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