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 > 94.艺术上也需要统一战线(读鲁迅《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

94.艺术上也需要统一战线(读鲁迅《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

  [原文]

  我赞成一切文学家,任何派别的文学家在抗日的口号之下统一起来的主张。在理论上,如《文学界》创刊号上所发表的关于“联合问题”和“国防文学”的文章,是基本上宗派主义的;一个作者引用了我在一九三○年讲的话,并以那些话为出发点,因此虽声声口口说联合任何派别的作家,而仍自己一厢情愿的制定了加入的限制与条件。这是作者忘记了时代。我以为文艺家在抗日问题上的联合是无条件的,只要他不是汉奸,愿意或赞成抗日,则不论叫哥哥妹妹,之乎者也,或鸳鸯蝴蝶都无妨。但在文学问题上我们仍可以互相批判。我提议“文艺家协会”应该克服它的理论上与行动上的宗派主义与行帮现象,把限度放得更宽些

  ——摘自鲁迅《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

  [毛泽东读书的笔记和谈话]

  徐志摩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诗要如银针之响于幽谷”,银针在幽谷中怎样响法,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是一个艺术至上主义者。那时像他这样主张的人很多,他是这方面的一个代表。另一方面是鲁迅先生所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艺术论者。他们在艺术论上的争论,有长期的历史,现在不能去细说它。艺术至上主义是一种艺术上的唯心论,这种主张是不对的。但现在为了共同抗日在艺术界也需要统一战线,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不管他是写实主义派或是浪漫主义派,是共产主义派或是其他什么派,大家都应当团结抗日。

  中国文艺界还曾有所谓“第三种人”,在今天我们也并不排斥他们。今天第一条是一切爱国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第二条才是我们自己艺术上的政治立场。艺术上每一派都有自己的阶级立场,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劳苦大众方面的,但在统一战线原则之下,我们并不用马克思主义来排斥别人。排斥别人,那是关门主义,不是统一战线。但在统一战线中,我们不能丧失自己的立场,这就是鲁迅先生的方向。你们鲁迅艺术学院要遵循鲁迅先生的方向。

  ——摘自毛泽东1938年4月28日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讲话(见《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121—122页)

  [解析]

  《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是鲁迅晚年的一篇重要文章,它是抗战前左翼文学阵营“两个口号”论争的产物。

  为了适应当时国内日益高涨的抗日情绪和国际上广泛要求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新形势,1935年始,在革命文乞界由周扬等人提出了“国防文学”的口号,随后叉相应产生了“国防戏剧”、“国防音乐”、“国防电影”等口号。1936年经鲁迅、茅盾、冯雪峰、胡风等商量,拟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同年5月胡风在《人民大众向文学要求什么?》的文章中将这一口号公之于众,随之出现了两个口号的激烈论争。论争双方在要不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上意见是基本一致的,分歧发生在如何建立统一战线,特别是在统一战线中要不要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上。鲁迅认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一发展,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在现在时候的真实的更广大的内容。”(《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同时批评了“国防文学”倡导者们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错误思想,特别强调了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的领导的责任。

  1936年8月1日,时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负责人之一的徐懋庸(1910—1977),给鲁迅写了封信,认为把“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说成是“普洛文学到现在的一发展”,进而到统一战线中去要求领导权,“是不对的”。信中还说鲁迅近半年的言行,是受了身边的人的蒙蔽,“无意地助长着恶劣的倾向”。8月3日至6日,时在病中的鲁迅写了这篇《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发表于8月15日出版的《作家》第1卷第5号上面。该文重申了他对建立统一战线的观点,批评了左翼文艺阵营中一些同志的宗派倾向,着重论述了两个口号的关系,肯定了两个口号的一致性。这篇文章实际是对两个口号论争的总结,此后,大规模的论争基本平息。这场论争使文艺界逐渐统一了认识,扩大了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推动了抗战文艺运动的发展。

  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毛泽东早在1935年12月27日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一文中,便明确指出:“党的基本的策略任务是什么呢?不是别的,就是建立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毛泽东还一直强调,中国共产党和无产阶级不能放弃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关于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文艺领域的运用和发展,在毛泽东的论述中则稍后一些。

  1937年到1938年初,许多文艺团体来到延安。为了纪念“一·二八”上海抗战6周年,决定在延安举行一次隆重的文艺晚会。为此,抗大、陕公等单位的青年艺术家排演了四幕话剧《血祭上海》,公演20天,观众上万人。在一次《血祭上海》座谈会上,当有人建议创办艺术学院时,全场一片掌声。毛泽东当即表示愿用最大力量帮助艺术学院的创立,并宣告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一个星期后,由毛泽东、周恩来、林伯渠、徐特立、成仿吾、艾思奇、周扬等起草的《创立缘起》公布了。

  《创立缘起》说:“在抗战时期中,我们不仅要为了抗日动员与利用一切现有的力量,而且应该去寻求和准备新的力量,这就是说:我们应注意抗战急需的干部培养问题。”“艺术——戏剧、音乐、美术、文学是宣传鼓动与组织群众最有力的武器;艺术工作者——这是对于目前抗战不可缺少的力量。”“因此我们决定创立这所艺术学院,并且以已故的中国最大的文豪鲁迅先生为名,这不仅是为了纪念我们这位伟大的导师、并且表示我们要向着他所开辟的道路大踏步前进。”经中共中央书记处讨论通过的鲁艺教学方针是:“以马列主义的理论与立场,在中国新的文艺运动的历史基础上,建设中华民族新时代的文艺理论与实际,训练适合今天抗战需要的大批艺术干部,团结与培养新时代的艺术人才,使鲁艺成为实现中共文艺政策的堡垒与核心。

  1938年4月10日,鲁迅艺术学院举行成立大会。毛泽东出席大会,并讲了话。其中的一部分《统一战线同时是艺术的指导方向》,刊登在1938年4月30日《新中华报》第432期《柯仲平启事》一文中。“启事”说这段“关于文化的重要指示”,经过“毛泽东先生的亲笔订正”。

  此前,在1938年4月20日的《新中华报》上,曾发表过柯仲平《是鲁迅主义之发展的鲁迅艺术学院》一文,文中谈到边区文艺工作者要团结在统一战线上一道工作时,写道:“在我的记忆里,毛泽东先生的演讲中有以下这样一段话,这是应该随时想起的。”接着他就引述了他记忆中的毛泽东的那段话。毛泽东的话是在哪里讲的,他没有说。由于报纸排印有误,柯仲平在4月25日的《新中华报》上作过一次更正。五天之后在《柯仲平启事》中他又提供了经毛泽东亲笔订正的这段话。这两次更正,也没有说明毛泽东这段话是在何时、何处讲的。王燎荧《陕甘宁边区的文艺运动和毛泽东文艺思想》一文引用这段话,说它出于毛泽东在“鲁艺”的讲话,这是正确的。中央有关部门保存着毛泽东这次讲话的记录稿。内容完全可以同《柯仲平启事》提供的那段话相印证。当然,记录稿不只这一段话,内容要丰满一些。可惜这个记录未经毛泽东亲笔订正。

  这段话文字不长,但却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部分“亭子间的人”(来自上海等地的文化人)和部分“山顶上的人”(来自革命根据地的文化人)的长短处,简明扼要地指出了艺术工作的指导方向。毛泽东说:“亭子间的人弄出来的东西有时不大好吃,山顶上的人弄出来的东西有时不大好看。有些亭子间的人以为‘老子是天下第一,至少是天下第二’;山顶上的人也有摆老粗架子的,动不动‘老子二万五千里’。”他认为,“作风应该是统一战线。统一战线同时是艺术的指导方向。”毛泽东还提出:我们做文章、画图画、演戏、唱歌,都要表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能是艺术指导的方向,也才能尽艺术在今天中国的使命和作用。

  这是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文艺上的统一战线这一重要命题。

  半个多月后,即4月28日,毛泽东再次来到鲁迅艺术学院演讲。其中,进一步具体阐述了“艺术上也需要统一战线”这一重要命题,并认为“这是鲁迅先生的方向”。

  显然,毛泽东提出这个命题,是与国统区特别是上海左翼文艺阵营关于两个口号的论争,以及鲁迅的《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有密切关联的。1937年,随着周扬等原在国统区从事文艺工作的同志到达延安,毛泽东在同他们的谈话中对两个口号的论争情况有了基本了解,同时,他也读到了鲁迅的这篇文章。从1938年4月28日这个讲演来看,他对鲁迅这篇文章的印象是很深的,并引用了其中的一些原话,更主要的是,毛泽东完全赞同鲁迅的观点,指出了艺术上的统一战线的精髓。(一)鲁迅批评那种口口声声说“联合任何派别的作家”,但又“制定了加入的限制与条件”的“宗派主义”现象;毛泽东则提出,在统一战线原则之下,我们并不用马克思主义来排斥别人。排斥别人,那是关门主义。(二)鲁迅提出,在统一战线内,“文学问题上我们仍可以互相批判”,他倡导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更是强调其“普罗文学”(即无产阶级文学)的性质,认为不能放弃领导权;毛泽东则提出,艺术上的政治立场是不能放弃的,在统一战线中,我们不能丧失自己的立场。(三)在统一战线联合的文艺派别上,毛泽东径直借鲁迅的一些说法,说不管他是写实主义、浪漫主义、风花雪月或其他什么派,大家要团结抗日。此外,毛泽东还谈到“主张是不对的”艺术至上主义,也没有把它关在艺术上的统一战线的门外。

  1938年初,徐懋庸来到延安。5月下旬,即毛泽东4月28日在鲁迅艺术学院做上述讲演一个月后,毛泽东同他作了长时间的谈话。徐懋庸讲了两个口号的论争、他给鲁迅的那封信以及鲁迅写《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等一些情况。据1981年第1期《新文学史料》上发表的徐懋庸的《回忆录》上记载,毛泽东听完徐懋庸的叙述后,谈了六点意见:

  关于两个口号的争论的问题,周扬同志他们来延安以后,我们已基本上有所了解。今天听了你们所谈的,有些情况使我们更清楚一些,具体一些。

  我认为,首先应当肯定,这次争论的性质,是革命阵营内部的争论,不是革命与反革命之间的争论。你们这边不是反革命,鲁迅那边也不是的。

  这个争论,是在路线政策转变关头发生的。从内战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一个重大的转变。在这样的转变过程中,由于革命阵营内部理论水平、政策水平的不平衡,认识有分歧,就要发生争论,这是不可避免的。其实,何尝只有你们在争论呢?我们在延安,也争论得激烈。不过你们是动笔的,一争争到报纸上去,就弄得通国皆知。我们是躲在山沟里面争论,所以外面不知道罢了。

  这个争论不但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有益的。争来争去,真理越争越明,大家认识一致了,事情就好办了。

  (5)但是你们是有错误的,就是对鲁迅不尊重。鲁迅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运动的旗手,你们应该尊重他。但是你们不尊重他,你的那封信,写得很不好。当然,如你所说,在某些具体问题上,鲁迅可能有误会,有些话也说得不一定恰当。但是,你今天也说,那是因为他当时处境不自由,不能广泛联系群众的缘故。既然如此,你们为什么不对他谅解呢。

  (6)但错了不要紧,只要知道错了,以后努力学习改正,照正确的道

  路办事,前途是光明的。应该说,这六点意见,对两个口号论争的评论是中肯的,也是公允的。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