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 > 72.儒术伪耳(读冯梦龙《智囊》)

72.儒术伪耳(读冯梦龙《智囊》)

  [原文]

  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直是纵横之祖,全不似圣贤门风。

  ——摘自冯梦龙《智囊》卷十九《语智部·辩才·子贡》

  [毛泽东读书的笔记和谈话]

  什么圣贤门风,儒术伪耳。孟轲、韩非、叔孙通辈,都是纵横家。

  ——毛泽东读冯梦龙《智囊》卷十九《语智部·辩才·子贡》的批语(见《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第65页)

  [解析]

  《智囊》中《语智部·辩才)“子贡”一条,详叙了孔子的得意门生子贡的一次外交活动。具体过程是:田常想在齐国作乱,为加强自己的势力,便调部队去攻打鲁国。鲁国是孔子的家乡,他派子贡去齐国说服田常。子贡见田常后说了一番攻打弱小的鲁国不利于加强田常的势力,只有去攻打强盛的吴国又不能取胜时,才能孤立齐国国君,使自己独拿大权的道理。于是田常答应子贡攻鲁部队按兵不动,等子贡去说服吴国救鲁伐齐,然后去迎战吴国。子贡去南方见吴王,利用吴王称霸的野心,又说了番救鲁伐齐有大利大名可图的道理;又说,胜了齐国后来势攻打晋国,吴国便没有对手了。吴王心动,但表示先讨伐完了有图强报复之心的越国之后才动手。子贡又自告奋勇表示去说服越国派兵随吴王一同去打齐国,吴王答应了。子贡去见越王,告诉他吴王担心越王报复要来讨伐越国,现在越国力量还小,为消除吴王的怀疑必须派兵随吴王攻齐。如果攻齐失败,折损吴兵,有利越国;如果胜了,再让晋国会同诸侯攻打驻齐的吴国精锐,越军也趁机攻打美国本上,必胜无疑。越王赞赏不已。这样,吴国发动九郡兵力去讨伐齐国了。子贡又到晋国,告诉晋国国君做好与吴国打仗的准备。吴军在打败了齐军后,果然又移兵攻打晋国军队,结果吴国军队大败。越王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渡江袭击吴国,杀了吴王夫差,三年后越国在东方称霸。冯梦龙在叙述了这个存鲁、乱齐、破吴、强晋、霸越的成功的外交故事后,感慨道:子贡所为,“直是纵横之祖,全不似圣贤门风。”毛泽东接着发挥:“什么圣贤门风,儒术伪耳。孟轲、韩非、叔孙通辈,都是纵横家。”这个批语,表明了毛泽东对儒家提倡的圣贤作风的评价。所谓“儒术伪耳”,大概是指作为孔门高足的子贡,为了鲁国的利益,四处游说。挑拨,这本身就违反了乐道修身以维系周礼的儒家宗旨。孟轲被称为“亚圣”,他游说于列国诸侯之间;韩非是荀子的学生,毛泽东曾说荀子是“儒家的左派”,韩非后来跑到秦王政(即后来的秦始皇)那里出谋划策去了。叔孙通是秦末汉初的大儒,先为项羽部属,后归附刘邦,汉朝建立,他与儒生们共立朝仪。在毛泽东看来,这些人的所为,其实也是纵横家。可见,真正要做点事情,靠“儒术”一套是没有用的。

  毛泽东晚年,对儒家的圣贤之说,很不感兴趣。《晋书》卷八十《王羲之传》载,王羲之任右将军、会稽内史时,殷浩与桓温不和,殷浩率军北伐失败,又不听众人劝阻,复图再举北伐。王羲之写信给他,说道:“《传》曰:‘自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今外不宁,内忧已深。古之弘大业者,或不谋于众,倾国以济一时功者,亦往往而有之。诚独运之明足以迈众,暂劳之弊终获永逸者可也。求之于今,可得拟疑乎?”毛泽东读至此批注道:“虽圣人亦如此,况无圣人耶!”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