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 > 48.对立面是互相渗透和转化的(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

48.对立面是互相渗透和转化的(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

  对立的相互渗透,一个对立向他一对立的转变,存在于一切过程之中。为要暴露及指摘这种相互渗透的性质,必须具体的分析过程。

  我们进到了社会主义时代,但又经历着新经济政策的最后阶段——这是一个矛盾。我们巩固货币制度及信用组织,实行节约冗费及统制卢布,以节约冗费为基础发展着苏联的商业。货币制度及银行的强化,同时又是社会主义会议、计划训练的造出及强化;冗费节约的实施,同时又是社会主义的计划化,伸张到作业场、工作组及集体商场。苏维埃商业的发展,同时又是作出生产物之社会主义分配的要素的路程,集体农场是在内部分配利益的亚尔特尔,同时又是社会主义的企业之一种模型,并且这种企业不久就会变成彻底的社会主义的企业。在国家问题之中,也有与此同样的对立之渗透。社会主义是以国家之消灭为目标的制度。但是,我们正在策进普罗列达里亚独裁的诬化。我们所以使国家发展,因为要造出把国家引到死灭的条件。

  正是这个对立的相互渗透,伊里奇名之为对立的同一性。暴露任何过程中对立的相互渗透及同一性,是我们的认识论、我们的辩证法之中心任务。

  伊里奇说:“辩证法,是关于对立怎样能是同一性?又怎样是同一性(怎样变成同一样)?在怎样条件之下,对立变成同一性而互相转化?为什么人的悟性不把这些对立当作死的、凝固了的东西去观察,却当作生动的、附条件的。可变动的、互相转化的东西去观察?等问题的学说。”

  ——摘宝丙洛可夫、爱森堡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

  [毛泽东读书的笔记和谈话]

  游击战争与正规战争,保存游击性与克服游击性;分配土地的土地私有与准备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党的民族性与国际性;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战争与和平,和平与战争;同资产阶级联盟与克服资产阶级的动摇叛变;共产党同国民党妥协,正是加强共产党的独立性;军队的休息训练,同时即是加强战斗力;退却与防御,同时即是准备进攻;良药苦口,同时却利于病;忠言逆耳,同时却利于行;羊肉好吃,无奈烫的[得]慌;玫瑰花儿可爱,刺多扎手;佳人却可倾国;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都是互相渗透、互相转变的对立。一切对立都是这样的。

  辩证法中心任务,在研究对立的相互渗透即对立的同一性。

  由对立转到同一:战争是双方对立,同一是双方和平;国家是双方对立,同一是国家消灭。因为处在一个过程中对立互为条件,经过斗争克服对立,所以能变成同一性。在民族矛盾尖锐的条件之下,国共对立卸变成同一性,而转化为统一战线。统一战线与侵略战线的对立,在民众起来与世界革命条件之下,却将变为同一性而转化为世界和平。因为客观现实一切过程都是由于矛盾的对立与转向同一性,转向否定之否定。他们本是生动的、附条件的、可变动的、互相转化的东西,所以人的梧性这样去观察。

  ——摘自毛泽东1936年11月至1937年4月4日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批注(见《毛泽东哲学批注集》第77—80页)

  [解析]

  《辩证法唯物论教程》(中译本第3版)在这里论述了矛盾双方的相互渗透与转化问题,即研究了矛盾的统一性(同一性)问题。作者为了论证对立面的相互渗透与转化是普遍的规律,枚举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许多对立统一的例子。毛泽东在阅读这几段论述时写下的这几段评语则联系中国革命的实际来阐释对立面相互渗透与转化:游击战争与正规战争是不同的作战方式,是对立的,但又是同一的,相互渗透的;这表现在游击战争可以转变为正规战争,正规战争又需要游击战争来配合。共产党的民族性与国际性,有其对立的一面,又有其相互渗透与转化的一面,这表现在某一民族国家的共产党的革命斗争是对国际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支持,因而具有国际性。共产党同国民党是两个不同的阶级的相互对立的政党,但在日本帝国主义入侵的条件下,两党却可以结成统一战线,实现某种妥协,以求共同抗日,挽救民族危亡。战争与和平是对立的,但又可相互转化,这表现在战争可以导致和平,等等。不仅如此,毛泽东还以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修养来理解矛盾的同一性:一些味苦的良药,虽然使病人服用时感到不快,这时苦药与病人表现为对立的,但这苦药却使病人痊愈,二者实现了统一,这就是中国传统格言“苦口良药利于病”中包含的辩证法。“佳人却可倾国”一句,见《汉书·孝武李夫人传》:“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倾城、倾国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既可指倾覆国家,例如《诗·大雅·瞻仰》说:“哲夫成城,哲妇倾城”,王充《论衡·韩非》说:“民无礼义,倾国危主”,也可以用来形容女子的美貌,古人多用倾城倾国之貌来形容女人的漂亮。毛泽东在这里写下这句话表明:佳人与国家的安危似乎不相干,但绝美的女子可以误国、亡国(中国古代有许多帝王因贪恋女色而亡国的例子)。毛泽东还引用了《老子》中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句话。这句话表明:福与祸是对立的,但祸可以转化为福,福可以转化为祸。我国古代“因祸得福”,“乐极生悲”两成语就是这句话的解释。毛泽东在评语中深刻写道:矛盾的对立“本是生动的、附条件的、可变动的、互相转化的”(所谓附条件,就是有条件的意思)。这正是辩证法的精神所在。其实,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正是把事物的对立看成是僵死的、毫不相干的,这样,事物必然是不会发展变化的。毛泽东对矛盾对立面的互相渗透与转化的体会,是生动的、富有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民族文化的特色的。毛泽东在《矛盾论》“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中系统地阐发了他在这里所写下的思想火花。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