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看见自己的天才 > 煎熬

煎熬

  一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的时候,我寄了封限时信给爸、妈,把自己准备出家的想法告诉了他们。我原以为他们收到信时是暑假的开始,没想到刚开始考试二姐就到姨妈家来接我回家。二姐不容我犹豫,拉着我的手,什么东西也没拿,就把我带回大溪!

  我想要出家的事,对爸、妈来讲是很大的冲击,但他们不了解我读书考试的煎熬与痛苦,我并不了解出家要过的是什么生活,只是浪漫地从诗文里得知,而向往一种抛弃红尘,自由自在的清净生活。爸、妈的震惊,出乎我的意料,妈妈了解我就学的痛苦,难过地说:“不读就算了!何必要出家呢?”经由爸、妈、大姐、二姐商议,希望我能同意转回大溪就读,我似乎也不敢再有别的考虑,顺着父母的心意转回大溪,然后随同二姐办完转学手续,把大姐留在姨妈家的藏书带回了一部分。整个暑假我大部分都一个人,在竹林下的古井边读这些书。我几乎迷上了短篇小说和散文,至今仍印象深刻的是谢冰莹女士的文章--《流星》,这篇文章描述抗战时期,她的侄子参加青年军为国捐躯,短暂的生命如流星般地绽放短暂光芒,留下令世人惊叹的故事。同时受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的短篇小说的影响,我给自己的生命一个决定--我要像烈士般地活着,不要做个平凡的常挂天际的繁星!

  也许是因为受自己所读的书的影响,也可能是当时环境的影响,没有人陪我一起思考或给予我一些理解,我陷入了生命中最灰沉的一段日子,有好几次我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人终将死亡,有什么理由,让自己受如此多的苦才面对死亡呢?当时我不了解人生的意义及生命的价值,一直到我经历了生命的许多岁月之后,才理解快乐和痛苦是一体两面,没有经历痛苦,永远都尝不到快乐的滋味!痛苦是个礼物,只待时间及智慧解开它的包装!但了解这些,已经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转学大溪国中,由于爸爸和校长是熟识的好朋友,所以,把我安排在升学班的最好一班。没想到这番好意,竟是最大的错误,我就是适应不了海山国中的考试,才演变到要转学,如今被安排在升学的重点班,考试的频繁更胜于海山国中,加上受暑假读的一些书的影响,我开始有了愤世嫉俗的想法。有一次,我在作文中,表达了自己对生命及生活的一些消极、悲观看法,老师不仅打58分,还把这灰色的想法告诉了爸爸!也许是爸爸自己也在工作、生活上遇到了麻烦,对此并没有给予我任何的理解,反而严厉地斥责我--不珍惜父母的努力及付出,也不珍惜自己难得的生命,为自己制造困扰,也难为父母!

  我再也不把内心的想法写在周记及作文上,我叛逆地在考试时不再不懂装懂地作答,而是交白卷以示抗议和不满。老师约谈及做家访后,我仍坚持在考试时不作答,老师最后也懒得理我了。在二年级上学期,我每天早上骑脚踏车出门,都在想如果被车撞死了,不知有多好!放学回家,常跑到学校对面的公园,好几次有冲动想从崖上一跃而下--“死掉算了!为什么要活得如此痛苦!”一学期总算挨过了,我强烈地表示要转到非升学班,教务主任同意,允诺下学期,让我转到非升学班,我才勉强读完了上学期。因我的抗拒,学习成绩当然是惨不忍睹,好像只有工艺、美术、体育及格吧!

  不过那段时间,我读了许多课外书。有一本书给了我莫大的启示--郑丰喜先生所写的《汪洋中的一条船》,在这本书中,作者叙述了他身为一名小儿麻痹者的苦学经历,郑丰喜先生爬着上学,我虽然书读不会,但也没有理由要放弃自己!

  下学期我果然被编到非升学班,开学没多久,导师就因脊椎神经开刀而请假,班级常由其他老师代理照顾,这也许是不幸的事,但却给了我很大的喘息机会,我过了国中最快乐的一学期。由于我爱读课外书,爱读散文、短篇小说,同学常交换书来看,甚至,有位同学专偷书店的书便宜地卖给我们。我像是个饥饿的小孩,拿了书就啃,但我绝不看学校的课本,反正也没人重视成绩,考前翻一翻,对考试成绩,好像也没人特别在乎。

  国二升国三时学校发了一份升学、就业调查表,爸爸勾升学,我用刀片刮掉,改勾就业。因此,从国二学期末开始,就有一连串的机会参观工厂,甚至下午被安排至工厂实习,早上我们第二节课就把家里带来的便当吃了,中午到了工厂再吃工厂提供的便当,半天工作还有10元工资可领,做了一两个星期。国三可以一学年都参加建教班,半天读书,半天工作,如此的一天,过得容易,既充实、又快乐!我决定国中毕业再也不读书了!

  在国二升国三的暑假,升学班暑期辅导,而我都随同学四处玩乐,玩遍了大溪附近的溪和河,钓鱼、爬山、摘果子、游泳,没事就躺在树上或溪旁石头上读散文、小说,有时独自一人带着《千家诗》走在山间小路,像个云游的诗人般,随口吟唱。爸、妈仍忙着家计,很少有空关心到我,只是偶会问我有没有读点书,我也习惯地敷衍他们。因为国二上学期的亲子冲突,我已习惯和爸、妈保持距离,虽然我仍期待他们能了解我的想法,但这些想法只是希望而已。如今身为父母才了解到爱、关心、了解孩子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我们对自己的了解都十分有限,如何让别人来了解我们呢?而我当时并不懂,以为父母“应该”、“必须”了解我,所以,会和父母呕气,躲避和父母谈任何事。

  离开海山国中,我一直都和林老师保持联系,我也利用暑假特地去探望她。我和她谈到自己决定不再升学,准备参加建教合作的班级,林老师竟然未鼓励我一定要升学。她只淡淡地表示,这样的教育制度和社会价值是不公平的,会读书和不会读书的小孩,只要肯努力,应该都有希望才对。她希望我谨慎地考虑,不要急着决定,“选择自己喜欢的、喜欢自己的选择!”她这番话,让我又陷入了苦思--我喜欢什么呢?

  我不知道我如何选择,现在的我喜欢读书(不用考试的书),我如何去为我以后、未来做决定呢?回到家我和二姐谈我的想法,二姐已高中毕业,师大美术系未考上,半工半读在修幼教学分。她告诉我她在社会上工作的经验,她说一个人要有基本的学历,理想才能够实现,国中学历是不够的,她高中毕业无一技之长,就业上必须重新学起。她认为我喜欢读书、写作,是不是给自己一个机会去读高职、五专,既有一技之长,又能培养自己的兴趣呢!

  思索了几天,我下定了决心--考五专,考上了这辈子就永远都不要再为考试而读书了。

  看见自己

  生命是个旅程,在这旅程的前段,我们扮演被爱、被关心、被了解、被照顾的角色,我们误认为父母、老师的爱和关心是“应该”的、“必须”的,如果得不到,我们就自暴自弃,甚至于自我摧残,自我毁灭!

  如果,我们了解任何的爱与关心都不是应该得到的,而应心存感恩地接受、珍惜。没有获得时,能够了解父母、老师没有义务和责任,除了教养、教导外,要额外给我们这一切。心中无怨,“爱”会常在,“关心”会常有。

  因为“爱”和“关心”始终都被我们所拥有,只是我们期待太多,认为理所当然,我们失去了对“爱”及“关心”的感受能力,当我们开始珍惜别人的每一次付出,我们会浸润沐浴在“爱”与“温暖”里。

  我们的爱一直都在,曾经有过的爱早就播下了种子,只因我们贪求恒久,期待不变,所以,爱的种子无法萌芽;若我们打开心胸,即使是在偶然错身而过的路人身上,我们都会觉察到那份人间的温暖与爱!

  让自己有一颗细腻柔软的心,让爱和关心有门能够进来!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