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刘禹锡评传 > 一、"少为江南客"

一、"少为江南客"

  刘禹锡的父亲刘绪于天宝未年避乱江南,以后一直没有再回洛阳原籍。

  刘禹锡是生于江南,长于江南。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刘绪"举族东迁"到什么地方?刘禹锡晚年有一首《送裴处士应制举》诗,回忆他童年时期的生活片断说:"忆得童年识君处,嘉禾驿后联墙住。垂钓斗得王余鱼,踏芳共登苏小墓。此事今同梦想间,相看一笑且开颜。"查出"嘉禾驿"和"苏小墓"的所在地以及"王余鱼"的出产地,就等于找到了刘绪"东迁"后的寓居之处。

  《通典》卷一八二《州郡》十二《古扬州》下《吴郡(苏州)·嘉兴县》:"吴时,有嘉禾生。"《六臣注文选》卷五左思《吴都赋》:"双则比目,片则王余。"刘逵注:"吴都者,苏州是也。"可知"王余鱼"本苏州产。

  陆广微《吴地记》:"嘉兴县??前有晋妓钱唐苏小小墓"。李绅《真娘墓》小序:"嘉兴县前亦有吴妓人苏小小墓"。徐凝《嘉兴寒食》:"唯有县前苏小小,无入送与纸钱来"。李商隐《汴上送李郢之苏州》:"苏小小坟今在否?紫兰香径与招魂"。

  综上所述,嘉禾驿在三国时属吴地,因生嘉禾而得名。唐嘉兴县属苏州。

  刘禹锡这首诗清楚地表明,刘绪"东迁"后寓居于苏州嘉兴县(今浙江省)。

  既然是"举族东迁",除刘绪外,应当还有同族之人。《太平广记》卷一八六《诠选二·郑余庆》引《嘉话录》:"刘禹锡曰:予从弟??曰:'家住常州。'"可见,河南刘氏因避安史之乱"举族东迁"到苏州、常州一带。

  从李白《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今自河以北,为胡所凌。自河之南,孤城四垒??天下衣冠士庶,避地东吴";梁肃《吴县令厅壁记》:"国家当上元之际,中夏多难,衣冠南避,寓于兹土,参编户之一"来看,当时不仅河南刘氏"举族东迁",北方人士移居江南者亦多。

  中唐时期的江南,包括浙东、浙西、宣歙、淮南、江西、鄂岳、福建、湖南等八道。这一带由于受"安史之乱"的破坏较少,经济上仍较繁荣。其中尤以地处太湖流域的浙西最为富庶,而嘉兴又是浙西最富饶的地区。浙西观察使在这里设有屯田。李翰《苏州嘉兴屯田纪绩颂》称:"嘉禾在全吴之壤最腴,故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朝廷在嘉兴没有管理盐铁专卖事务的监署,其官员由浙西观察使选用。据顾况《嘉兴监记》称:"趋其署者,如好鸟之栖茂林。"刘绪选择嘉兴安家,与他的宦游是有关系的。

  刘绪在江南数十年间,随着所任职务的变化,家庭可能有过迁移。刘禹锡童年时代曾在湖州向皎然学诗,而湖州与嘉兴相距有百里之遥,他父亲可能在湖州安过家。嘉兴、湖州都是古代的越地,刘禹锡后来在诗中不止一次地自称"越郎"、"越客":越乡[郎]忧不浅,怀袖有琼英。①吴娃足情言语黠,越客有酒巾冠斜。

  ① 《刘禹锡集》卷三十六《将赴苏州途出洛阳,留守李相公累申宴饯,宠行话旧,形于篇章,谨抒下情,以申仰谢》。

  在《金陵五题并引》中又自称:"余少为江南客",这一切都说明他对青少年时代生活过的江南怀有很深的感情。

  刘禹锡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其母时年已四十岁左右。刘禹锡多次说自己"同生无手足之助"①,"内无手足之助"②,"一身主祀"③,"眇然一身,奉尊夫人不敢殒灭"④,可知刘禹锡无亲兄弟。刘禹锡有《奉送家兄归王屋山隐居二首》,此人当是从兄。从诗意来看,此兄信奉道教,去王屋山隐居:"古来成道者,兄弟亦同行。""春来山事好,归去忆逍遥。"殷尧藩有《奉送刘使君王屋山隐居》诗,从殷诗所云"使君"及"尘缘难着眼,晚兴寄青云"等语,可以看出此兄生平。

  祖籍不在江南而出生于江南,或成长于江南,或在江南生活过的唐代作家,当时不止刘禹锡一人。韩愈于建中二年(781)至贞元二年(786)之间曾避乱宣城;白居易在建中四年(783)至贞元五年(789)之间曾旅居越中;李贺少年时代有过江南之行,咏江南风土人情的诗颇多;柳宗元青少年时代也在江南住过。刘禹锡的情况与柳宗元、白居易等人有点类似,都在青少年时期与江南结下不解之缘。不过,刘禹锡在江南生活的时间特别长,直至成年以后赴京应试,才离开江南。

  ② 《刘禹锡集》卷三十二《乐天寄忆旧游因作报白君以答》。

  ① 《刘禹锡集》卷十《上杜司徒书》。

  ② 《刘禹锡集》卷十八《上中书李相公启》。

  ③ 《刘禹锡集》卷十八《上门下武相公启》。

  ④ 《刘禹锡集》卷三十九《子刘子自传》。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