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刘永行刘永好首富长青 > 第四章 分流:家族企业现代化嬗变(12)

第四章 分流:家族企业现代化嬗变(12)

  第四章 分流:家族企业现代化嬗变(12)

  刘永行自己也隐约提起这些事:“在分家过程中,为了一些具体的事务,比如这个员工或那个员工跟谁之类的,一些争吵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成了媒体中希望集团不和而分家的主要证据。”

  但这些情绪都只算得上偶尔跳溅起的些许微澜。从事后的效果来说,刘氏兄弟的这次分家,算得上中国企业史上最精彩最完美的“亲兄弟,明算账”,也让大家各自走上了自己感兴趣的发展领域。正如刘永行所说:“分开以后,我们之间的关系反而变得简单而有弹性。”

  树大要分杈,这是自然规律。在家族企业中,不合则分,即可以避免同根相煎的悲剧,同时也可以尽量避免出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连锁反应,让整个家族企业毁于一旦。

  陈育新对此深有感触:“我们兄弟间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我们中间很少有人相互附和,除非大家意见一致。既然没有人能够充当国王,也没有人甘愿充当臣民,各自为王就是必然的结果。这里没有无奈和被迫的万分,假如不同齿距的巨轮拼装成一台机器,那么内部的磨损将不仅影响效率,而且还会使机器寿命缩短。”

  耐人寻味的是,分家后的刘氏兄弟仍是保留了“希望集团”这个母体,在其中兄弟股份均等,由刘永言任集团董事会主席、刘永行任集团董事长、陈育新任总经理、刘永好任总裁。希望集团新津基地,则委托陈育新全权管理,他每年会从基地的盈利中拿“工资”,如果当年效益好,董事会还会适当给他“奖励”。

  目前,新津基地原有的饲料厂仍是当地最大的饲料企业,基地生产的“美好”牌肉制品也是西南地区肉类第一品牌,二者每年能为集团带来数十亿元的销售收入。

  在一分为四时仍留下“希望集团”这个母体,这种设计,既包含有对共同创业的那段艰辛岁月的缅怀,也包含着对长辈的尊重与纪念,让分家后的四兄弟仍然笼罩在血浓于水的亲情氛围之下。当时,刘永行在资金上比较艰难,分别向刘永言和陈育新借了总计七千万元左右的资金,用以全国扩张。

  分家后,兄弟们的企业经营理念和方法迅速体现出来。当时,刘永行的东方公司设在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刘永好的南方公司设在成都未来的金融中心。从哥俩儿总部地点的选择各具匠心,也体现出俩人发展思路的迥异:刘永行试图走一条自己积累自我发展的道路,战略核心是实业稳步扩张为主,资产运作为辅;而刘永好想探索资本经营的新途径,快速聚合资本以迅速扩张。

  刘永行的东方公司通过资产运作,与30多家亏损的国有企业建立资产纽带。其中,1/3采取兼并收购形式, 2/3采取合资控股形式。这种大规模的扩张,使东方公司下属企业的数目短短几年从13家增加到60多家,资产规模增加4倍,所创利润占据集团利润总额一半。

  刘永好的南方公司的下属公司也达到30多家,同时向多领域出击。南方公司已涉足房地产、制药、金融、外贸、印刷、化工、广告等八大行业,产业跨度之广,实属罕见。

  “新希望”引发的小小波澜

  各房点灯各房亮。兄弟分家后,小家庭的关系也变得易处理了,企业的财产完全由自己决定,可以自由分配给自己的妻子和儿女,与集团总部没有关系。

  但分家后,在刘永好成立新希望集团并运作上市这一件事上,兄弟四个有着不同的意见。1997年初,刘永好得到了一个上市的指标,于是以南方希望公司下属的几家企业为基础成立了“新希望集团”,这家希望集团的“孙子辈”公司一亮相,第一个惊人之举就是积极准备在深圳发行股票上市。刘永好的意愿是加速传统家族式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成为社会化的股份公司。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