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刘永行刘永好首富长青 > 第三章 热波:迈出全国扩张的大步(14)

第三章 热波:迈出全国扩张的大步(14)

  第三章 热波:迈出全国扩张的大步(14)

  而当时,在全国各地,国营饲料厂因为在与正大集团之类的外资企业的竞争中纷纷败下阵来,不少企业陷入了困境,这让刘永行兄弟产生了靠兼并国企来加快自己发展的想法。但出乎意料的是,这种合资兼并国企的设想却在刚迈出第一步时便遭遇了重大挫折。

  时势造就英雄

  “从内心的最深处来说,我对邓小平充满了尊敬。可以说,我的人生中每一次重大的转折,都与他所推行的政策有关。”刘永行曾经如此深情地感叹道。此言不虚,刘永行兄弟的创业历程,几乎成为了改革开放后实施的相关重大政策的最好和最鲜活的注脚。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在经过短暂的停滞后,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断。

  在《中国30年——人类社会一次伟大变迁》一书中,作者库恩如此写道:“邓小平始终渴望中国能够稳步走上发展壮大之路。他对‘**事件’后由于保守者影响而放慢改革步伐很不满意。1992年初,这位88岁高龄的领导人决定把问题摆到台面上来……他深知为了建成一个与世界强国平起平坐的强大中国,必须迅猛扩大它的经济基础,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1992年1月18日,邓小平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南巡”。与1984年第一次“南巡”的相对谨慎相比,这一次邓公热情洋溢地称赞了特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并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基本路线要坚持一百年”等旗帜鲜明的观点。

  针对一段时间来姓“社”姓“资”的争论横加干扰,造成改革开放难以开拓新的局面的现状,邓小平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实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这“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一下子驱散了姓“社”姓“资”的争议造成的阴霾。

  邓小平南方谈话后,国务院把那些年颁发的约束人们经商行为的文件都找了出来,不是废止就是修改,共计有400多份。风气既开,各地群起响应中南海的风气,几乎把所有的禁令都取消了。

  正如其后两会期间刊发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标题所渲染的一样,全国又掀起了一股新的下海经商热。当年,全国房地产公司增加了10倍,贸易公司增加了100倍。仅北京一地,每个月新开的公司便以2000家的速度递增,以至于半年后,全市库存的工商执照全部用完,只得紧急向天津市调运一万个救急。

  《人民日报》甚至在当年发表了一篇题为《要发财,忙起来》的文章,人们不再回避“钱”字,“恭喜发财”成了见面问候的口头禅。

  1992年的下海潮,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官员和知识分子下海创业的增多。据国家人事部统计,1992年辞官下海者有12万人,不辞官却又投身商业的人超过1000万,另外还有数以百万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人员在经商。他们从人才、资源等各方面大大加强了个体、私营企业的实力,再加上政策不断开放,个体、私营企业迅速成长为能够左右工商界的一股巨大力量。

  而在邓小平南巡的8个月后,1992年10月12日,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召开。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贸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