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刘永行刘永好首富长青 > 第二章 春浪:四兄弟踏上创业之路(5)

第二章 春浪:四兄弟踏上创业之路(5)

  第二章 春浪:四兄弟踏上创业之路(5)

  陈育新和同学们慨然联名致信《四川日报》,反对以“投机倒把”的罪名打击贩运者,提出长途贩运可以搞活流通、促进生产。这在当时无疑是振聋发聩之声。

  毕业后,他分配到了新津县农业局当了一名技术员,但这位满脑子猪仔鸡娃、化肥农药的农技员,对日复一日的贫困现状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

  1982年12月4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这部新修改的《宪法》“总纲”第十一条中说:“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通过行政管理,指导、帮助和监督个体经济。”

  个体经济第一次写入了国家宪法,使得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获得了稳定的法律支持,也无异于给蠢蠢欲动的陈育新一剂强心针。他马上做出决定:停薪留职,回到古家村开始创业!

  于是,在1983年2月除夕夜的前几天,四川省新津县顺江乡古家村一间泥砖墙、茅草顶的小屋里,召开了一次将决定整个家族命运的方桌会议,会议的主角是刘家的四个同胞兄弟。

  越无产,越革命!四兄弟中家庭条件最差的老三陈育新,企图改变命运的心情最为迫切,他决定孤注一掷:“我爱人是农民,我也当过12年农民,就让我先辞职回家试验,砸了锅也还能靠两亩承包田过日子。”

  其他几个兄弟也热情拥护老三的做法。老四刘永好紧握着拳头说:

  “我情愿冒风险背‘农皮’,也不愿安安稳稳地当一辈子穷教师。人生不过几十年,年轻不闯几时闯?农村正在进行改变,我们这些从农村出来的人应该投身到这场改革中去,趁着我们还有一股子拼劲,有不算笨的脑子,大干一场吧!可不能错过了这个千年不遇的大好机会啊!”

  扔掉“铁饭碗”回村当农民

  **之后,更多的是理智的分析。

  为什么四兄弟要选择古家村这样偏僻贫困的农村去创业搞养殖业呢?

  首先,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率先成为改革开放的试水区,经过几年的时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粮食大量增产,人们对生活的要求开始升级,已经不再单纯满足于吃满肚子了,而是对肉食、禽蛋等农产品有了更丰富的需求。1980年1月18日,国家商业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大城市敞开供应猪肉。而类似的文件国家不厌其烦地下发了10多年;

  其次,当时虽然在各个城镇都开始有了个体户,但多少还是会受歧视,但在当年的农村里,因为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的深入推广,农民们几乎每个人都成了个体户,所以不存在着歧视的问题;

  再者,国家在1982年提出了“科技兴农”的号召,而四川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刘氏兄弟作为从农村出身的知识分子,自然有一般人难以比拟的优势;

  另外,四兄弟的母亲曾在农村当过很长时间的小学老师,作为新津县第一任农业局局长的父亲在当地也颇有知名度,而兄弟几个不是在古家村出生、就是在古家村成家、甚至在古家村插过队,刘家和古家村的村民充满了难以割舍的感情。

  创业做什么呢?

  陈育新想起来,曾在什么地方看到有一种叫红育的良种鸡可以推广。他认为,推广这种鸡,可以改变农民的养鸡模式,让农民多赚钱,自己也可以得到收益。陈育新建议,建一个良种鸡场,把外地的鸡种引进来,孵化成小鸡卖给农民,然后再回购本地农民的种蛋,再孵化成小鸡出售。以此为契机,可以把贫困的新津县变成一个良种鸡的养殖县。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