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刘因评传 > 一、对人生价值的肯走

一、对人生价值的肯走

  刘因肯定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认为人的一生有永恒性的东西存在,与无穷的宇宙相比,人生虽然有限,但如果生得有意义,便可以参天地之化育,与宇宙相始终。他说:呜呼!天地至大,万物至众,而人与一物于其间,其为形至微也。自天地未生之初,极天地既坏之后,前瞻后察,浩乎其无穷。人与百年于其间,其为时无几也。其形虽微,而有可以参天地者存焉;其时虽无几,而有可以与天地相始终者存焉。刘因从宇宙入手,引出他对人生的理解。人与天地万物相比,从形体说确实微小,但唯有人可以参与天地的化育;从寿命说不过百年,确实短暂,但人的精神却可以永恒。这是对于人生意义的高扬和赞美。他接着说:故君子当平居无事之时,于其一身之微;百年之顷,必慎守而深惜,惟恐其或伤而失之,实非有以贪夫生也,亦将以全夫此而已矣。这是说,人们都是重视生命的,但这种重视,不应该仅仅是贪恋生命的维持,"全其天年"就行了,而应该活得有意义,无遗憾。他认为,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寿数的长短,而在于生命价值能否实现。尤其是当突然事变临头之时,这种价值会更突出地表现出来。他说:及其当大变,处大节,其所以参天地者以之而立,其所以与天地相终始者以之而行,而回视百年之顷,一身之微,曾何足为轻重于其间哉!然其所以参天地而与之相终始者,皆天理人心之所不容已,而人之所以生者也于此而全焉。一死之余,其生气流行于天地万物之间者,凛千载而自若也。所谓"当大变,处大节",指面临生死考验的关头。刘因认为,"节"、"义"是最重要的,个人生命与之相比,微不足道。一个人如果能经受得住这种考验,那么,他的精神就可以获得不朽的价值。相反的态度则是一味苟且偷生,这样的人虽然生命得以保全,但其精神实际上已经死了。这样的生,简直还不如死。他接着说:使其舍此而为区区岁月筋骸之计,而禽视鸟息于天地之间,而其心固已死矣。而其所不容已者,或有时发焉,则自视其身,亦有不若死亡为愈者。是欲全其生,而实未尝生;欲免一死,而继之以千万死。呜呼,可胜哀也哉!刘因认为,生命固然是宝贵的,但却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这种观点是积极向上、深刻感人的。现代诗人臧克家有诗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在活着。歌颂的对象虽有不同,但主旨却有相通之处。

  刘因还认为,生命的意义不但不在于年寿的长短,而且也不在于官位的有无或高低。他说:① 《孝子田君墓表》,《静修先生集》卷四,页七九。

  ② 《孝子田君墓表》.《静修先生集》卷四,页七九。

  ① 《孝子田君墓表),《静修先生集》卷四,页七九。

  ② 《孝子田君墓表),(静修先生集)卷四,页七九。

  ①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臧克家诗选》,第294 页,人民文学出 版社1978 版。邵康节诗:"虽无官自高,岂无道自贵?"非以道对官而言也,但言道不以此为有无尔。若以为对,则其浅狭急迫,非惟不知道之所以为道,而慕外之私,亦必有不可胜言者矣。话虽不多,但其旨趣甚高,发人深思。他从辨析邵雍这两句诗的意思入手,强调道义不以官位的有无、官阶的高低为转移。并认为,如果把官位看作与道义有必然联系,那就难免产生希图高官、羡慕地位的私心,就不懂得道之所以为道了。这些话,表明了作者对人生意义的的理解,表现了作者高尚的志趣和对于庸俗社会心理的批评。

  刘因还认为,一个人首先和最重要的是做一个"人"。他说:天授之予曰:"人"焉而已矣。凡配"人"而称其美,如"贤人"、"善人"之类,虽其高下之品不同,要其所指称也各有限,皆不足尽"人"之大也。如"天"也,或称之日"上天"者,言其崇高也;或称之日"神天"者,则言其变化也,皆不能有以相兼也。若止日"天"而已,则其天之全体为尽见也。惟人也亦然。今人有人称之日:"子贤人也,子善人也",则必欣欣然而悦;称之日:"子人也",则将佛然而不悦。盖不知天之授予日"人"者之为大也。苟知之,将终身汲汲望有以少及乎"人"之称而未能,而向之所以欣然而悦者,亦将陋之而不屑矣。刘因这里显然不是讲语法,说逻辑,他的意思是说,"人"这个词代表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本质的属性,因此,一个人应该首先做一个真正的"人"。刘因的这一思想也是深刻的。我们今天还说,人首先要懂得做人的道理,要做好某种人,首先要懂得做"人"。刘因讲的基本上也是这个意思。这个问题永远不会陈腐,只是不同时代注入不同的时代含义罢了。但作为一般性的道理,则是历久而常新的。

  ② 《道贵堂说》:《静修先生集》卷一,页二○。

  ① 《李公勉复初名序》,《静修先生集》卷二,页三一。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