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最有本事的皇帝:治世读刘秀 第一部:天下雄主 > 第十一章 王莽这老家伙终于挂了

第十一章 王莽这老家伙终于挂了

  从政治文化的角度分析,王莽通过几十年辛辛苦苦的努力,成功地实现了他祸国殃民的人生理想,形成了一种发人深省的“王莽现象”。

  这种现象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怀有阴暗心理或政治野心的人通过虚伪、欺诈和造假的手段蒙骗大众,达到个人目的,但很快会自食其果,被大众抛弃。

  “王莽现象”是一个骗子用欺诈创造奇迹的故事,也是一个玩弄老百姓最终被老百姓抛弃的哲理。

  人人喊打,王莽等死

  先看王莽这边。

  在主力部队被刘秀在昆阳吃掉后,王莽就像被打断了脊梁骨一样,别说主动进攻,连个像样的防守也组织不起来。

  他自知来日不多,但硬着头皮也得扛着。

  咋说自己也是个皇帝,死也不能死得过于难看。

  王莽的死前三招——做样子、收摊子、掷刀子,现在都用完了,没有任何效果。

  他以在南郊哭天为平台,选拔了五千多人进国家公务员队伍,还都给予郎官的待遇,但这些人本来就是为了吃饭、做官才参加哭的,除了吃饭、做官他们什么也不想干,也不会干。

  王莽能控制的地盘越来越小,这些人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工作可干,挤在京城吃俸禄,既是负担,也是不稳定因素。

  七拼八凑,王莽终于弄了数万将士,但士气太低。

  大家都知道自己的工作不过是让王莽死得慢点儿,死得好看点儿,要是因为这个把小命弄丢了,也太划不来!

  由于大多数军官都死在昆阳战场了,为了提升士气,王莽就快速提拔了九人当将军,都以虎命名,好用来吓唬人。

  但是,大家仍然提不起精神:再为你卖命还有什么意思吗?

  再说更始这边。

  对手如此不堪,王匡和李松、申屠建两路人马被派来京师地区,是没有什么压力,十分轻松的。这两路人马是八月份出发的,只用了几十天的时间,就把长安周边地区收拾得差不多了。

  这时候,京师地区的大户人家本来就知道王莽好打,又来了更始军队,纷纷起来响应。他们组织武装,自称汉家将军,杀死王莽的军政干部,还宣布要进京杀王莽。

  这样的大户人家很多,充分说明王莽已经人心丧尽。眼看王莽已经没有还手之力,大家都想上来对他拳打脚踢。

  大家是顺应历史潮流、政治觉悟高也好,王莽是墙倒众人推也罢,反正胜利果实就在前面不远处摆着,大家都想跑过来分一杯羹,也是可以理解的。

  王匡和李松、申屠建率领的更始大军旅游团,是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充分配合下,才一路高歌的。

  比如,王莽的武关都尉朱萌望风而降。在武关,更始联军和当地的起义军会合,矛头直指长安。仗这么好打,各路“将军”都抢着要先打进长安,砍了王莽,既能立功,又能先抢东西。一时间,来自各方面的、五花八门的武装包围了长安,四面进攻,乱打乱喊,杀声震天。

  如果谁说王莽弱智或者无能,显然不符合事实。要是那样的话,他是不可能连哄带抢篡汉成功的。他的伪君子职称在那儿,他玩人玩权的手段在那儿,都不是一般人所能为。

  但是,他一贯用虚伪糊弄天下人,结果自己也丧失了是非黑白的辨别能力;他用利益糊弄自己,结果搞得自己利令智昏,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比如刚才说的,王莽为了提升士气,提拔了九虎将军。面对这最后的委靡不振的几万将士,他还想给大家发钱,搞搞物质刺激给大家提提神。不过,即使到了这时候,要他出钱也比要他出血还难。这些民脂民膏都是他辛辛苦苦从老百姓身上搜刮来的,哪能轻易出手啊!

  王莽的“欺民新政”用来剥削老百姓很顺手,普通百姓饿死很多,他的皇宫则快被金银财物撑破了。眼下,他的宫廷里还有黄金六十余万斤,各种珍宝财物不可计数。但是,他实在舍不得拿出来分赏将士。

  王莽象征性地拿出一点点钱来意思意思:只发给九个虎将军每人四千钱,其他人嘛,就算了。

  这时候物价飞涨,不知道用这四千钱能吃几碗面条。

  不仅如此,王莽害怕这九个干部拿了这点钱不干事儿,就要求他们出征前把自己的妻子儿女抵押给当局作人质。

  大家非常恼火!既然当局对这个仗这么不重视,这么不舍得投入,这么不尊重人,也就别怪我们不舍得卖命。

  九虎将军本来就是突击提拔的,根本不是领兵打仗的料儿,带领着士气低迷的队伍毫无战斗力可言,一遇到更始联军或者本地的“汉将军”,立即就跑,谁要跑慢了,立即就被干掉。

  这九只“虎”中,有四只以最快的速度逃得不知去向;有三只带着残兵败将边招架边溃退,边丢着尸体;还有两只名叫史熊、王况的,以报告工作为由抢先跑回京城,见了王莽又说不出个所以然,吓得自杀了。

  很快,起义军就包围京城了。

  面对如此危险、如此混乱的局面,王莽已经几乎找不到可用之兵。他绞尽脑汁,实在无计可施,就出了一个险招:把京城监狱中的囚犯组织起来打仗!

  王莽宣布大赦这些囚犯,发给他们武器,让自己的年轻的岳父、和平侯、宁始将军史谌带着,开出城外跟起义军对打。

  为了做好这一支特殊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王莽安排杀了猪,他与囚犯们歃血为盟:“谁要反叛新莽皇室,土地社鬼都会惩罚他的!”

  这些囚犯们本来就是新莽政权的敌对者,几天前还饱受虐待,怎么可能为王莽去卖命?

  史谌也并不是凭个人德才和军功担任现职的,混到今天全凭女儿给王莽做了续弦。没有真才实学,仅靠裙带关系爬上去的人,搞点儿歪门邪道、腐化堕落完全可以,让他们干粗活重活累活儿根本不行。

  这不,史国丈带着这些囚犯刚到渭桥,还没有见到起义军的影子,大家便一哄而散,把史国丈一人一马晾在了那儿。

  史国丈并没有匹夫之勇,立即拍马逃回去。

  这一下,王莽实在没有任何办法了,只好躲在宫殿里等死。

  长安城外,则是十分热闹,各路起义军轮番攻城。

  这些自封的“汉将军”们,带着徒众到处乱跑,挖掘王莽的祖坟和老婆孩子的坟墓,一把火烧掉里面的棺材。同时,他们还纵火焚烧了王莽用民脂民膏建造的九庙、明堂、辟雍等豪华建筑物。

  火光映照长安城里大街小巷,引起市民极度恐慌。

  王莽的最后一场荒诞表演

  公元23年9月,秋意已现。

  按照季节,经过春天的萌动、夏天的热闹,秋天该收获了。

  9月1日这一天,更始军和其他起义军一起,从长安城东北的宣平门攻入城内。

  各路起义军刚进城,正好遇到王莽的大司徒张邯巡防。大家上前劈头就砍,张立即毙命。

  这时候,新莽的大司马王邑、侍中王睦父子等将领,分别率领仅有的少数兵丁,企图拦住起义军。

  王邑父子一边节节抵抗越战越勇的起义军,一边加派人手去保护王莽。

  长安的许多居民加入了对官军的战斗,全城乱战,全民动员打王莽,就像捉老鼠。

  这一天的京城,打王莽,成了最时尚的事儿,成了老百姓的盛大节日。

  激战到了傍晚,新莽中直机关和京师地方衙门的公务员全部逃散,起义军和老百姓占领了除皇宫外的所有公共场所。

  次日,京城的两个青年朱弟、张鱼站了出来。

  他们害怕在这政权真空的时候居民的家宅遭殃,就把要打王莽的本地居民们组织起来,一面维持秩序保护民宅,一面与进城的混乱的队伍联手攻打皇宫。

  更始军团进入京师地区的大大小小的战斗,都是由自发组织起来的老百姓帮着干的。有的城池、要塞,干脆就是老百姓直接给拿下了交给他们的,比如前面说的武关。

  这样的老百姓(包括大户人家)中,有人数聚集多的、打仗生猛的,不妨也称之为“起义军”。

  朱弟、张鱼带领自发组织起来的京城居民,作为各路人马的前导,率先攻打皇宫。他们就像猫找老鼠一样,非要揪出王莽。他们面对紧闭的宫门,用烈火烧,用大斧砍,还高声喊道:“反贼王莽,咋还不出来投降?”

  他们接连烧毁、劈开几个宫门,都没有遇到有效的抵抗。由于担心王莽再耍阴谋诡计,他们不敢贸然推进,就在宫里到处放火。

  当火势烧到掖庭,开始烧到承明宫时,一个32岁的女人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明了自己的节操,她就是王莽的女儿、西汉平帝的孝平皇后。

  这个王氏女虽然是王莽的女儿,但是性格品行与她老爸完全不同。

  她性情敦厚沉静,重仁重义,讲究节操,对老爸的所作所为始终持保留意见。但不幸的是,她没有,或者不能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一直不得不做老爸的政治工具。

  公元3年春天,时任安汉公的王莽纯粹为了个人目的,通过搞阴谋诡计,胁迫时任太皇太后王政君同意,把当时年仅12岁的这个女儿嫁给时任皇帝汉平帝,任职“孝平皇后”。

  王莽毒死女婿平帝,于公元6年3月拥立孺子刘婴时,年仅15岁的王氏女开始守寡,悲伤地任职“定安皇太后”。

  公元8年,王莽篡汉得手时,发现自己的老婆才应该是皇后,女儿的职务名称如果不改就是自己骂自己了,于是,改称定安皇太后为“黄皇室主”。

  这样,王莽既表示女儿与刘家绝婚,也表示自己女儿的辈分不再比她妈高。

  虽然名分可以被随便改来改去,但王氏女对丈夫平帝的思念和对老爸所作所为的不满从没改变。

  王莽为了帮助她忘掉平帝,阻止她为刘家守节,曾经张罗安排她再嫁。她宁死不从。

  当火焰开始吞噬自己的住处时,王氏女望火而泣:“我还有什么脸面再见汉家?”

  她哭着纵身一跳,自投火中。她生为莽女,从不知幸福为何物。而她的品格行为与老爸相比,则势如冰炭!

  这时候,居民们在宫里已经与王莽贴身的党徒短兵相接,厮杀声、号叫声响成一片,箭矢、砖瓦到处乱飞。居民们已经被当局欺压得太久、剥夺得太多,今天非要找王莽算账,个个都打红了眼。

  王莽的党徒保护着他越来越难以招架,不断地从一个地方退往另一个地方,不断地留下一批又一批的尸体。

  那些被王莽从各地搜罗来的宫人美女们,有的不明不白死于混乱之中,有的披头散发到处乱跑,惊呼:“咋办?咋办?”谁也顾不得回答,打的使劲儿打,逃的拼命逃。

  这个局面真有点像热水浇了蚂蚁窝儿!

  王莽狼狈极了!面对到处熊熊燃烧的烈火和不断传来的喊杀声,王莽被逼得实在无处可藏,在少数心腹们的簇拥下逃到了宣室前殿。

  他恐惧极了。为了维护自己伪君子的形象,为了安定大家快要崩溃的神经,他决定再耍个动作。

  由于时间太紧,这个动作可能太仓促,太搞笑,那也顾不得了。

  他身穿深青透红的衣服,佩戴着皇帝的玺绂,命令天文郎手持星盘站在身旁,随时报告时刻的进度,自己则按时刻的方向回旋着坐席,故作镇定地大声说:“老天爷给了我圣德(让我当了一哥),汉兵又能把我怎么样?”

  这时候的王莽只剩下嘴硬了。

  他也知道自己的话早已一文不值,也知道真有刀砍过来时,说大话根本没用,就做了两手准备。在做上面这个搞笑动作的同时,他手里攥着一把匕首,随时准备与人拼命。

  他就这样在紧张和恐惧中又挨了一夜。

  悲惨的死法——王莽到底有多招人恨

  次日凌晨,天刚蒙蒙亮,心腹们眼看宣室前殿不是久藏之处,就拖着王莽逃到未央宫太液池中的渐台上。

  渐台在水中央,有桥梁通过,他们想凭着四周的池水负隅顽抗。

  王莽年老体弱,长期过着糜烂的、没有规律的生活,精神压力太大,加上两天没吃东西了,头晕眼花,已经几乎昏厥了。

  王邑父子对王莽确实是一片忠心,他们带人日夜搏斗,听说王莽逃到渐台,就带着残兵败将赶来会合。王邑虽然忠心,但实在无能,大小仗都打不好。他几个月前不能以百万大军拿下昆阳,现在更不能用飞蛾之翼扑灭四周扑过来的熊熊烈焰。

  几个月前,他不知道昆阳血战会遇到刘秀,这完全可以理解;眼下,他不知道池水之中的渐台其实就是坟墓,再一次说明他根本不具备任何担任大司马职务的素质。

  不过,人被逼到了这个份儿上,还能跑到哪儿去呢?

  长安居民和起义军将士们几乎全部占领了宫殿,却不见王莽,当然不会罢休。在一个宫女的指点下,居民们和起义军迅速包围了渐台。由于渐台四面环水,桥梁通道被王邑等人拼命死死守住,双方就用弓箭对射,弓箭用完了就肉搏。

  一方是杀红了眼,不杀王莽难解心头之恨,另一方为了活命也不惜力。双方打得天昏地暗,尸体成片地倒下,池水变成了血水。

  到了黄昏,王莽最后的心腹和党徒都死在愤怒的居民和义军将士的枪刀之下。

  死人中有王邑,他无德无才,全凭裙带关系爬上高位,养尊处优,也将对王氏家族的忠诚和对老百姓的仇恨进行到底。

  还有王盛,他本来在长安街头卖大饼儿,并没有招惹谁,更不可能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能够当国家领导人。如果遇到好年头,他说不定能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养家糊口,甚至发家致富。还是十多年前,哀章伪造谶言推戴王莽为皇帝时,王莽为了拼凑内阁班子把他侥幸拉到高级干部行列。现在,他以死报答自己的主子。

  当身边的人死光时,王莽挣扎着跑进渐台上一间小屋子。

  京城商人杜吴最早冲进小屋,一刀结束了王莽的性命,摘去王莽看做命根子的皇帝绶带。

  紧接着,起义军校尉公宾就跑进来,他杀人、领功都内行,用刀割下王莽的脑袋,转眼溜出小屋。又接着,蜂拥而至的军民跑上来,争先恐后地争夺王莽的尸体,你一刀,他一剑,很快把尸体剁成肉泥。

  这还不算,当王莽的首级被转送到宛城时,更始帝刘玄下令把它悬挂在城头示众,以方便老百姓表达对王莽的愤怒。

  当地和四周的老百姓得知消息,纷纷扶老携幼前来看热闹。

  有几个胆大的爬上城头把王莽的首级取下来,在人群中踢来踢去。还有更胆大的,干脆把王莽的舌头割下来吃了。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大家实在被这条善于说谎的长舌头害苦了。

  一个人被人恨不得乱刀砍死,已经是人生极大的失败。他的脑袋如果被人们割下来当球踢,那他一定干了太多不该干的事儿,身上肯定集中了太多人的愤怒。

  要是这样老百姓还不解恨,你说这是一个什么人?历史该怎样为这样的人下结论?

  肆意携诈篡汉,推行欺民新政,是王莽在历史上留下的两笔丑陋而无耻的重彩。

  他51岁摄政,54岁宣布当皇帝,68岁被老百姓切成碎块儿。在我国历史上,实际控制国政17年,其中他建立的所谓的“新”朝存在15年。

  为此,他说了很多瞎话,杀了很多人,费了很大劲儿,但绝大部分人不予认可,历史上没有一个史家愿意为这个混乱的王朝写专门的国史。

  当一哥混到这个份儿上,悲哀啊!

  20世纪初,著名史家蔡东藩说到这儿,感慨赋诗一首,很贴切:

  粉身碎骨有谁怜,死后还教臭万年。

  用尽机心翻速祸,才知翘首有苍天。

  王莽死,“王莽现象”不死

  公元23年9月,就在王莽被切成碎块儿没几天,更始军由定国上公王匡率领北上的这一支,拿下了洛阳,生擒王莽的太师王匡和国将哀章。

  见西进长安的更始军把王莽的脑袋送回宛城请功,他们也不甘示弱,就把新莽太师王匡和哀章捆起来送回宛城:你们拿了个死的,我们弄来个活的!

  刘玄很高兴,立即下令把两人斩首。

  刘玄这段时间的主要工作有两个:一是喝酒;二是玩女人。几天前,当王莽的脑袋被从前线送来时,刘玄正在和自己的宠姬韩夫人玩。他说:“要是王莽不胡来,应该跟霍光一样有功名!”

  韩夫人也笑着说:“他要是不胡来,天下怎么能是你的呢?”

  霍光是西汉著名政治家,名将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官至大司马大将军、辅政大臣。他跟随汉武帝三十年,很受器重,武帝死后,他受命担任辅政大臣,实际执掌汉室最高权力近二十年,为武帝时期及以后汉室的安定和中兴,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刘玄不顾自己的浅陋,把王莽与霍光相比,只能说明他没文化。但是,现在,他与韩夫人的这个简短的对话则很值得玩味,一语道出了莽去玄来的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

  史家关于王莽的评价很多。

  由于他和他的新莽王朝民愤太大,名声太臭,一直没人愿意专门为之撰史,这些评价都是散见于各种史料之中的。

  比如,在《汉书》中,新莽王朝的历史就是以《王莽传》的形式附在末尾的。

  王莽通过几十年辛辛苦苦的努力,成功地实现了他祸国殃民的人生理想,形成了一种发人深省的“王莽现象”。

  这种现象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怀有阴暗心理或政治野心的人通过虚伪、欺诈和造假的手段蒙骗大众,达到个人目的,但很快会自食其果,被大众抛弃。

  首先,王莽现象说明造假是完全可以忽悠人的,怎么避免被忽悠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王莽擅长忽悠,广大干部群众普遍缺乏鉴别真假黑白的能力,更要命的是那时候缺乏防止造假的体制机制。

  好在一个人可以一时欺骗所有的人,也可以长期欺骗少数人,但他不可能永远欺骗所有的人。王莽用他的亲身经历诠释了这个道理。

  其次,一切事情成败的原因都集中表现为人的问题。

  王莽一生都在玩人,最后还是毁在失去了所有的人,包括干部,也包括群众。

  他在刚出道时,处处表现得谦恭,朴素,守法,赢得了当时各个社会阶层,也包括他的家族长辈的赞许。实事求是地说,他在早期还是颇得人心的。当时,前汉末年皇帝爷儿几个不好好工作,不少人就把国计民生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

  如果王莽本质上不是个虚伪的人,不喜欢欺诈造假,他一直像早期表现的那样,表里如一,勤政廉政,也是国家和老百姓的福气。老百姓反对他并不是因为他篡汉,而是因为他本人胡来,以至于祸国殃民。

  不择手段地掌握了国柄,却又不好好工作,胡作非为,这是非常令人讨厌的。

  由于本性使然,他是通过哄、骗、抢才登上一哥位子的,他本人不是,他没有也不可能团结使用德才兼备的干部。王莽从极端自私的个人目的出发,大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一是罔顾干部条件和程序,把一些根本不具备干部素质的人弄进了公务员队伍。

  大家只要回忆一下他怎么组建朝廷领导核心的,又是怎样通过在南郊哭天让数千人当官吃皇粮的就明白了。至于他搞裙带关系,让自己的爷们儿弟兄们鸡犬升天,位极人臣,就更不要说了。

  二是他和他的统治集团根本容不下诚实的人和有本事的人。

  在天下乱成一锅粥时,有个使者刚说了几句实话,立即被撤了职。

  而在昆阳大战时,官军如果采纳严尤的建议,先打宛城再收拾昆阳,那么刘秀想创造以少胜多的奇迹将十分困难,战争的结局乃至于历史都可能改写。但是,无德无才的官军主帅,也就是王莽的堂兄弟王寻、王邑非要把愚蠢进行到底,很快就把官军主力一下子玩完。

  随着形势的发展,一批有本事的干部眼看再跟着王莽干实在没意思,还说不定身家难保,就纷纷改弦更张了。比如,岑彭向刘縯投降,冯异跟了刘秀,严尤则投靠了自立称帝的刘望。

  更有甚者,实在看不下去王莽胡来,干脆倒戈一击。比如,王莽的亲家、国师公刘歆,和他的堂弟、卫将军王涉,就密谋政变,打算直接把他拉下马。

  可想而知,王莽笼络并依靠这样一支基本素质不高、作风有明显问题的干部队伍,除了不断地把国计民生搞糟,就是不断地搜刮老百姓,中饱私囊了。

  至于王莽是怎么哄骗老百姓、欺压老百姓、饿死老百姓,导致老百姓纷纷起来抗争,直到把他切成碎块儿,大家也都看到了整个过程。

  在怎样对待人民群众的问题上,我们民族优秀的治政者总结了不少经验,也有很多感慨,“得人心者得天下”“老百姓是水,当权者是舟,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人民万岁”,等等。但是,这些对老百姓的认识和感情,王莽一点儿都没有。

  所以,王莽把广大干部群众往死里玩,最后也死在愤怒的老百姓手里。

  “王莽现象”是一个骗子用欺诈创造奇迹的故事,也是一个玩弄老百姓最终被老百姓抛弃的哲理。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