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刘基评传 > 一、矛盾错迕的宇宙观

一、矛盾错迕的宇宙观

  宋元以来,理学家们在世界万物的本原问题方面都反对佛、道的空、无之论,二程的"天即理"、朱熹的理为"本"、气为"具"等诸说中的"理",虽然具有观念性的特征,但并不是虚空,而是实有其理。张载所谓"太虚无形,气之本体"①的"太虚",也不是无,而是"气"散时清明无杂的境界。

  但是,在理与气的关系上,各家的回答并不一致。张载主张以气为本,理仅是气化运动的规律;二程、朱熹等人则以理为本,"理"是"形而上者",是事物之"所以然者",是最高本体。刘基哲学本体论、宇宙观方面兼综和会众说,呈现出矛盾间出的情形。

  首先,理气矛盾曰:天之质茫茫然气也,而理为其心,浑浑然为善也。善不能自行,载于气以行,气生物而淫于物,于是乎有邪焉,非天之所欲也。人也者,天之子也,假于气以生之,则亦以理为其心。气之邪也,而理为其所胜,于是乎有恶人焉,非天之欲生之也。②又曰:夫天下莫大于理,莫强于义也。①刘基认为"理"为"气"之心,这种生成模式与朱熹的思想颇相似。朱熹认为"理"必须依"气"而"造作",依"气"而"安顿","气"是"理"的"挂搭处"、"理与气本无先后可言"。②但是,朱熹之"理"具有鲜明的本体色彩。曰:"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③而刘基对于"理"难得一论,偶尔论及,或与"义"并提,或强调其"浑浑然为善"的特征,主要突出其伦理含义,以说明"不汩元气"本身具有善性,仅是因为"淫于物"而为邪的。因此,"理"主要局限于是非品骘,阐论善恶因由,与人性伦、道德论联系在一起。

  同时,在二程,朱熹等人的思想体系中,理是"放之则弥**,卷之则① 详见容肇祖:《刘基的哲学思想及其社会政治观点》,《哲学研究》1963。3.;王范之:《刘基的唯心主义自然观--与容肇祖先生商榷》,《光明日报》1962。5.4;容肇祖:《论刘基的哲学思想--答王范之先生》,《光明日报》1962.7。6;王范之:《刘基是素朴唯物主义者吗?》,《江海学刊》1963.6。① [宋]张载:《正蒙·太和篇》,《张载集》,中华书局1978 年版。① 《春秋明经·蔡侯郑伯会于邓公及戎盟于唐公至自唐》,《文集》卷十九。② 《朱子语类》卷一,四库全书本。

  ③ 朱熹:《答黄道夫一》,《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五十八,四部丛刊本。退藏于密。"④弥满天地,涵盖天地,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最高哲学范畴,是其思想体系的核心。而刘基虽然也有"天下莫大于理","理为其心"之论,但"理"的涵义十分抽象,使用频率很低,且"理"是寂然不动的,并不直接具有生化万物的功能,最为活跃且具有生化万物功能的是"元气"、"气"。"气生物"而善之"理"却不能自行,必须"载于气以行"。运动、生化的是气而非理。

  有时,刘基还偶尔拈出一个与理相似而稍有不同的"道"来。曰:圣人之道,包天地、括万物,一体而毫分焉,莫非道也。故天之大也,分而为日月,为星、为云、为雨、为雪、为霜、为露,莫非天也,而后形其形焉。地之广也,结而为山,融而为川,生而为草,为木、为石、为玉、为金银铜铁、为五谷,莫非地也,而后各形其形焉,故见其形不见其出之原,非知道也。①与"理"、"气"生成万物稍有不同的是"道"与"万物"是"一体而毫分"的分殊关系,显然,这具有华严宗"理事无碍"、"一多相摄"、"理一分殊"的意味。

  而"气"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范畴,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其基本含义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元素或始基物质。但由于气在一定的哲学思想体系中地位不同,形成了各家各派学术思想的理论差异。王充以"气"为宇宙的本原,指出"天地合气,万物自生。"②董仲舒虽然认为气为阴阳,列为五行,而构成宇宙万物,但"气"是从属于有意志的"天",从属于"天"这个精神性的宇宙本体。刘基也论"气",曰:夫神也者,妙万物而无形,形则物矣。是故有形而有质者,有形而无质者,有暂者,有久者,莫非气所为也。气形而神焉,形灭而神复气。人、物、鬼、神,或常或变,其归一也。①林林总总的万事万物,莫非气之所为,气秉具一定的形态便神异而有灵知,形态消散后又复归为气。气是形成万物的基本元素。如他认为"雷"也是"气"之所为:或曰:"雷有神焉,有诸?"日:"人日有之"。曰:"然则雷,神所为,而非气矣。"曰:"否"。雷与神皆气之所为。气也者,无所不能为也,忽而形,倏而声,为雷为神,或有或无,不可测知,人见其忽而形也,而谓之神。②雷电击人自古就是神学理论家宣扬其理论的实证之一。刘基也以"气"对其作了近似科学的诠释,驱除了笼罩于其上的神秘灵光:雷者,天气之郁而激而发也。阳气团于阴,必迫,迫极而进,迸而声,为雷光、为电,犹火之出炮也。而物之当之者,柔必穿,刚必碎,非天之主以此物击人,而人之死者适逢也。不然,雷所震者大率多于木石,岂木石亦有罪而震以威之耶?①他继承了王充、范缜等人的思辨传统,认为"雷与神皆气之所为",雷电等自然现象的形成是因为"天以气为质,气失其平则变。"②这些理论都代④ [宋]朱熹:《中庸章句》,五经四书本。

  ① 《医说赠马复初》,《文集》卷七。

  ② 王充:《论衡·自然》。

  ① 《雷说下》,《文集》卷七。

  ② 《雷说下》,《文集》卷七。

  ① 《雷说上》,《文集》卷七。

  ② 《天说下》,《文集》卷七。

  表着当时自然哲学的最高水平。

  关于气与天地的关系,刘基曰:"有元气乃有天地,天地有坏,元气无息。"③"夫天,浑浑然气也,地包于其中,气行不息,地以之奠。"④"这种气化论及地包于之中的天道观,与 张载的理论都颇相似。但由于在理论的关系问题上没有能够将气一无论坚持到底,"理"的内涵与张载不同,张载论"理"时曰:"天地之气,虽聚散,攻取百涂,然其为理也顺而不妄。"⑤"理"是指万物发展变化的趋向和特征,而刘基所论的理,则主要是凌驾于气之上,主宰着气的观念性的精神实体。因此,在理气关系方面,我们虽然可以窥见刘基的困惑,但最终还是难以摆脱唯心主义的归宿,这或许是因为自元仁宗延佑年间复兴科举,朱学被悬为令甲,刘基少年习举业得"濂洛心法"过深的缘故。

  其次,人类起源的矛盾。

  与哲学本体论相关的人类起源问题,一直是理性主义与宗教神学争论的焦点。在这方面,刘基也有互舛之论。曰:天以阴阳五行为人也,阴阳五行之精是为日月木人士金水之曜,七曜运乎上而万形成于下,人也者,天地之分体,而日月木火土金水之分气也。??夫气,母也,人,子也。①又曰:天以其气分而为物,人其一物也。②刘基的人类起源论与朱熹的理论也颇为相近。朱熹以"气化"论阐释人类起源,曰:"天地之初,如何讨个人种。自是气蒸结成两个人,后方生许多万物。"③"气"是"生物之具"④,"五行阴阳七者滚合,便是生物底材料"。

  ⑤但朱熹的气化论并不妨碍"理"的至上性,曰:"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⑥"理"才是生成万物的最终本原。刘基的人类起源论一方面具有与朱熹相类似的气--阴阳五行--万物(人)的生成模式,但另一方面又引出具有神学色彩的"天"来,"天"又是"众物之共父"①,这与朱熹形而上之"理"不一样,是万事万物的"共父",刘基又一次滑入了有灵论的泥洹。这一失误与刘基接武董氏,相信道教的思想倾向有关。

  再次,论"鬼"之有无。

  如前所述,刘基相信道教,承认神的存在。关于"鬼",刘基一方面曰:"人死肉腐而为泥,枯骨存焉,是为髑髅,髑髅之无知,与瓦砾无异。"②③ 《天说下》,《文集》卷七。

  ④ 《郁离子·糜虎·天裂地动》,《文集》卷四。

  ⑤ [宋]张载:《正蒙·大和篇》。

  ① 《赠徐仲远序》,《文集》卷五。

  ② 《郁离子·神仙》,《文集》卷四。

  ③ 《朱子语类》卷九十四。

  ④ 朱熹:《答黄道夫》,《晦庵先生未文公文集》卷五十八。

  ⑤ 《朱子语类》卷九十四。

  ⑥ 朱熹:《答黄道夫》,《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五十八。

  ① 《郁离子·神仙》,《文集》卷四。

  ② 《郁离子·鲁般·九尾狐》,《文集》卷二。

  承认"人死而皆为鬼也,罔也。"③并且曰:"若使有生而无死,则尽夭地之间不足以容人矣。故人不可以不死者势也,既死矣,而又皆为鬼,则尽天地之间不足以容鬼矣。"④但是,另一方面,刘基又曰:"鬼神之所以神于人者,以其不常也。"⑤承认了鬼神的存在,并且为鬼的存在留下了这样的理论空隙:"万一亦有魂离其魄而未遂散者,则亦暂焉而不能久也。"⑥即"鬼"的存在是不会长久的。显而易见,刘基论鬼直接继承了王充、范缜等人的思想,如王充曰:天地开辟,人皇以来,随寿而死,若中年夭亡,以亿万数计;今人之数,不若死者多。如人死辄为鬼,则道路之上,一步一鬼也;人且死见鬼,宜见数百千万,满堂盈廷(庭),填塞巷路,不宜徒见一两人也。①王充虽然对鬼的有无进行了全面而雄辨的考订,但最终还是留下了这样的问号:"天道难知,鬼神暗昧"②。王充、范缜、刘基等人难以尽释鬼神之讹,重要原因之一是古圣昔贤们已有论在前。王充虽然有《问孔》、《刺孟》之作,但《论衡》提及孔子达620 次之多(据北京大学历史系《论衡注释》统计),而且称其为"道美"之"圣"③,因此,清代熊伯龙曰:"《论衡》无一不宗孔子,即《幸偶》一篇,称舜者一,称孔子者九;至他篇之称孔子者,不可胜记。其宗孔子也明矣。"④另一位著名的思想家范缜对妄谈神鬼的斥责,主要是针对旧籍杂书中的载录。而对儒家经典中的迷信说教仅以神道设教来解释,称其为"圣人之教然也。"而儒家的开山祖师孔子便是"敬鬼神而远之",承认了鬼神的存在。刘基自谓"学孔氏也"⑤,受儒学的影响远甚于王充、范缜,论究"鬼"之有无,态度暗昧便不足为怪了。

  总之,在宇宙观与本体论方面自伐之说时常出现,与其理论兼综、承祧多元,而由于诸说原有的殊异,刘基融汇不够有关。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