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李宁:冠军的心 > 第十一章 不平凡的2007

第十一章 不平凡的2007

  风往哪里吹?并购!

  在喧嚣而繁忙的2007年快要结束时,李宁获得了一件昂贵的"新年礼物":2007年11月15日,李宁公司发布公告,宣布斥资3.05亿元收购乒乓球器材制造商上海红双喜集团有限公司57.5%的股份。"红双喜"是整个中国历史最悠久,也最为知名的乒乓球品牌,现在成为另一个知名的品牌"李宁"旗下的品牌。

  这并非一个意外的并购行为。早在2004年李宁公司的上市计划中,已经明确表示将投入4 000万港元用于收购及经营其他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管理权或特许权,动用另外4 000万港元用做配合集团业务的策略收购。

  从最初的"轻资产"模式开始,李宁公司一直学习、模仿耐克,直至成长为在中国市场直接与耐克展开竞争的本土第一公司。看看耐克都做了什么,就会知道李宁公司为何对并购充满向往并如此迫切。

  1988年,耐克收购了生产休闲、绅士皮鞋的Cole Haan公司,1995年兼并冰球鞋制造商Bauer公司,2002年收购滑板及服饰制造商Hurley 国际公司,2004年收购运动鞋制造商匡威公司。这些收购已经给耐克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就此耐克已经成为跨国体育用品企业中产品面最广、产品线最长的公司。耐克公开指出,"收购是公司打压对手的最好方式"。现在,耐克当初花8 000万美元买下的Cole Haan已经实现销售额约3亿美元,成为耐克未来增长的动力之一,匡威公司被收购后由销售额下滑变为出现25%的增长。

  耐克的行为说明,公司的规模化与专业化都可以通过收购予以推进。

  为了和耐克一样推行多品牌策略,李宁公司做过许多努力。最为著名的,同时也颇具戏剧性的一次是在2005年9月,当李宁本人走进英国老牌运动服企业茵宝(Umbro)大门时,英国《泰晤士报》兴奋地抛出了一个爆炸性新闻:"来自中国的李宁将收购英国茵宝。"据此,外电将"李宁"描述为"中国服装界的联想和明基",予以关注。以当时的股价计算,茵宝公司当时市值约为1.9亿英镑(约26亿元人民币)左右,而当时李宁公司的市值约为40亿港元左右,并持有约7亿元人民币的现金。这显然会是一次大胆的收购行为。时隔不久,李宁公司发表声明澄清收购行为,称"目前而言李宁公司与茵宝公司之间并无收购计划",但外界立刻猜测:"这番话不过是想让市场放松警惕,让他们产生虚假的安全感,最低限度,也不要在事情没有办成之前给'李宁'太多压力。"但是,最后的事实证明,"李宁"没能如愿与茵宝达成合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场交易最终再无下文。

  2005年年底,李宁公司在多品牌策略上终于迈出了新的一步:与法国户外运动用品品牌AIGLE建立合资公司,双方各持50%股份,合资公司拥有AIGLE在中国50年的专营权。

  李宁公司的第二个多品牌项目直到2007年4月才开始实施:推出旗下第一个子品牌"新动",这是一个平均价位在200元左右、针对中低端市场的品牌,主要销售渠道是超市卖场,以此拓宽李宁产品的渠道覆盖和消费人群覆盖面。

  这些品牌延展只是牛刀小试。李宁公司一直没有停止过寻找可收购的对象,以及积极与潜在对象进行洽谈的工作。到了2007年,这项任务显得更为迫切。在这一年,安踏与中国动向先后上市,其招股书里的收购计划赫然在目。市场资源有限,如果最早在股市上获得资金优势的李宁公司反被后来者赶上,这对于李宁公司而言将是不小的打击。2007年,张志勇加快了寻找并购目标的计划和谈判。

  终于,时近2007年年末,李宁公司一举将红双喜收入囊中,其收购计划才算是有了实质性的进展,这让张志勇面对前去采访的媒体时不禁笑逐颜开。

  看起来,红双喜是一个很好的收购对象。早在1961年,红双喜乒乓球便被国际乒联批准为国际比赛用球。2000年,国际乒联通过改革乒乓大球动议,宣布以红双喜标准作为国际标准,由此,红双喜确立了在世界乒乓球领域的龙头地位。现在,红双喜在乒乓球领域是行业龙头,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是国际乒联合作伙伴,在国际上也有很高的知名度。除乒乓球外,红双喜在另外两个支柱项目羽毛球和举重上也颇有建树。此外,红双喜手中还握有"李宁"所迫切需要的"奥运牌":红双喜已经成为2008北京奥运会乒乓球、羽毛球、举重三个项目的奥运指定器材商。拿下红双喜,就相当于同时拿下了这三个权利。

  但是,仅仅从财报上看,会计师倾向于认为这是一笔不够划算的买卖。截至2006年年末,红双喜集团净资产约为1.34亿元,当年税前盈利为3 848万元,2006年的销售额为2.69亿元,净资产收益率为16%,而李宁公司需要动用3.05亿元之巨,方能收购红双喜57.5%股份。"李宁"的竞争对手之一某体育用品公司首席财务官认为:作为已经登上老大位置的著名品牌,红双喜存量够大,但增量有多大是个问题,红双喜利润上有多大的上升空间呢?如果并购付出的资金太多,而利润回馈不够大,则容易沦为"为他人做嫁衣"。

  划算不划算? 财务出身的张志勇显然精于计算成本收益,但他认为高额的付出并非一道简单数学题。收购结束后,他立即高调对外界表示自己对本次收购的满意:"为此'李宁'花费3.05亿元人民币,一半买了品牌,另一半看好红双喜管理团队的经验和成熟度。相信通过合作,能将乒乓球项目真正国际化。"张志勇主要不是看支出,而是看收益:"中国人的体育类消费中,乒乓球项目排第四。'李宁'如果不与红双喜合作,要在乒乓球领域重新起步,比较困难。在中国,乒乓球是国球,是中国人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也是本土文化的最好寄托。" 张志勇的信心基于这样一个市场预测:乒乓球项目在中国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市场容量(包括器材、服装和鞋)超过35亿元;预计未来乒乓球市场的年增长率将保持在15%左右。在此基础上,李宁本人也表示了对收购的足够信心,他认为此举可以"有效地加强李宁集团在快速增长的乒乓球、羽毛球等室内运动产品市场的地位。鉴于中国一直在各项世界级乒乓球和羽毛球赛事中名列前茅,预计2008年奥运会将进一步刺激中国人对这两项运动的热爱。这为集团带来了极佳的机会"。此外,红双喜旗下的王励勤、王皓、马琳、王楠、夏煊泽、龚睿那等球星资源,都将为李宁品牌添砖加瓦。

  红双喜董事长黄勇武则开玩笑地称此举是李宁公司"重新进城"的标志之一。红双喜的海外市场比较成熟,欧洲、日本、东南亚和美洲都是其传统的稳定市场,海外市场占总销售额比例达近25%,而"李宁"的海外市场较小,尚待开发,合作之后,"李宁"可以加强对海外和国内一线市场的掌控力度。

  和耐克的经营方式一样,李宁公司也打算在收购之后给红双喜足够的独立管理权。怀揣3亿元人民币进项和"新婚甜蜜感"的黄勇武也庆幸自己找到了好的买家:"这么多年来,红双喜一直要打造世界级品牌。作为国产品牌,又面临奥运会,我们再不动,就有可能落后,而落后就要挨打。现在红双喜要走出自己的一条路,真正打造国际化体育器材品牌。"显然"李宁"会为此提供足够支持,已知道的支持就包括,李宁公司将提供其4 000多家门店中的1 400家,作为红双喜品牌的销售终端。而此前,红双喜所有的销售点只有约700家。此举将红双喜终端猛增一倍,销售量值得期待。奥运会期间,李宁公司在6个奥运城市的旗舰店都将出售红双喜产品。按照双方的合作计划表,到2008年年中,李宁公司将推出"李宁+红双喜"品牌的明确战略。而北京奥运会后,双方将有一个为期5年的战略计划。黄勇武相信这次合作的前景,他告诉媒体:"因为红双喜和'李宁'一样,都想打造世界品牌"。

  即便是善于计算数据的投资银行,也更多站在产业和市场的角度来赞扬这次并购。李宁公司宣布并购之后,摩根士丹利发布报告,维持李宁公司"持有"的投资评级,称此次收购将有助其扩大产品组合,给乒乓球与鞋类产品带来交叉销售机会,并预期红双喜可受惠李宁公司强大的市场网络及平台。美林则维持对李宁公司的"买入"评级,认为李宁公司能将内地著名品牌收入囊中,将有利于李宁公司的战略性发展。

  张志勇很有信心地认为,通过合作,能将乒乓球项目真正国际化。就在收购红双喜不久,"李宁"就一口气推出了4款设计前卫、充满科技感的全新羽毛球专业运动鞋,价格分别是599元、469元、399元、299元,这种对不同层级消费者"一网打尽"的做法,显然是准备在乒羽市场大干一场的前奏。

  至此,作为本土老大,李宁公司又完成了带领国内体育用品行业迈开并购步伐的行动。实际上,在整个中国市场,并购已经是希望快速增长的企业所普遍看好的方式。普华永道2007年的一份报告显示,包括香港和澳门在内,中国2007年国内并购交易额较2006年增长高达53%,达506亿美元。英国《金融时报》2007年10月19日以《中国企业将热衷欧美并购》为题指出了中国企业并购行为的另一个趋势。据安全数据提供商IntraLinks公司一份针对亚太地区交易中间人的调查,近60%的受访者相信,中国内地企业针对全球成熟市场的对外并购活动,将超过印度和日本等国家的对手。调查结果显示,来自很多完全不同行业的中国企业正积极考虑在美国和欧洲开展并购活动。

  实际上,李宁、安踏、中国动向等国内公司已经对国际上的知名体育用品品牌有所考虑。这是中国本土体育用品公司尽快提升品牌价值、进入国际市场的捷径。而且,上市之后,中国体育用品公司都拥有了良好的现金流,渠道上也已经在全国遍地撒网,它们现在胃口大开,就等一顿大餐了。著名的纽巴伦品牌有关人士就私下表示,曾经看到过多家中国企业伸出的橄榄枝。

  在这股并购趋势中,对于李宁公司而言,将红双喜并入旗下仅仅是开始。美林的报告认为,由于并购红双喜后仍持有超过5亿元的净现金,李宁公司可能进行更多的交易。这家著名的投资银行在此次收购之后将李宁公司的股票目标价调高25%,至32港元,充分显示出对其下一步举动的信心。

  硬币总有两面。在《中国企业将热衷欧美并购》的报道中,一些受访者也表达了对中国企业在甄别并购对象和管理收购方面能力匮乏的担忧。但张志勇并不打算让类似担忧束缚自己。他明确宣布:"我们希望在2008年能够完成一些对我们将来战略有意义的并购,我们从来没有改变这个目标。" 他非常清楚,好胃口的竞争对手从来不会等待他做好万无一失的准备。对于李宁公司而言,尽快集合优势资源是成为世界品牌的最佳方法。

  理想的光辉 按照常理,董事长李宁每天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应该是:卖出的鞋子和衣服如何赶上耐克的水平?但是,如果询问这家市值高达亿元公司董事长的未来规划,李宁会兴致勃勃地谈起"运动员希望小学"和正在"李宁班"接受培训的乡村体育教师。

  具备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才能更好地立足于世,这是现在欧美企业界的主流价值观。李宁证明了这一切离一家中国公司也并不遥远。

  在商场上刻意保持低调的同时,李宁在另外一个领域却相当高调,又做出了一个全国第一。

  这个领域,就是支持体育发展的公益事业。实际上,脱离健力宝至今,李宁在总体理念上仍然延续了过去健力宝"高举民族大旗,支持国家体育事业"的理念。

  20年前,1988年12月,在李宁告别体坛晚会结束后,一位记者曾问李宁未来的打算,李宁回答:"无论我将来到哪儿,做什么,我都不会离开体操。我想建一所体操学校。"李宁对当时的现状感到痛心:体操是中国的体育强项,但相比欧美国家拥有的众多体操学校和体操俱乐部,中国体操运动后备力量非常匮乏。也有业内人士评说,恐怕这是造成李宁汉城悲剧的原因之一。

  李经纬当初能够劝说李宁加盟健力宝,也是抛出了建立体操学校的诱惑,李宁才终于点头。就在李宁加盟健力宝后不久,1992年7月,由健力宝集团投资100多万美元,李宁和陈永妍在美国洛杉矶开办了"美国李宁国际体操舞蹈学院"。这所汇集了李宁心血的学校在当地拥有较高的知名度,李宁的体操学校从白手起家到影响甚广,正是与李宁对体操的真切热爱与倾心投入有关。

  李宁希望赋予自己生命更多意义,而对于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意义正是体育。这在他时隔9年的两个生日时的举措上可见一斑。1992年3月10日,李宁在佛山的体育学校成立。根据《体操王子李宁》描述,这一天"正是李宁的28岁生日"。该报道描述:"从健力宝的大本营三水到佛山很近,开车半个多小时就到了,于是,只要一有空,李宁就去学校看看,辅导学生训练。这成为李宁最为开心的时刻。"之后,李宁继续投资3 300万元建校。1997年5月4日青年节那天,李宁体操学校终于在佛山市中心的繁华地段同华一路拔地而起。站在典礼台上,李宁感慨万千地说了这么一句话:"奋斗7年,梦想终于实现,3 000万元的筹集和调度,太不容易了……" 时隔9年之后,李宁公司在2001年3月发布了一条措辞平淡的消息:"2001年3月10日,李宁担任主席的'中国运动员教育基金'正式在香港注册成立。"但细心者仍然可以留意到,这一天"恰好"是李宁37岁的生日。显然,李宁又得到一件珍贵的生日礼物。"中国运动员教育基金会"成为他日后全身心投入其中的事业,这个基金会是由李宁和老朋友蔡振华、李永波等运动员作为信托人共同发起设立的,属于公共性质的慈善机构。

  创办这一基金会的初衷,是因为李宁心中一直考虑的一个问题。当时中国的国家队及省市队的注册运动员约有14 000人。由于运动员从小就接受专业训练,无法正常完成普通学校的教育课程,不少运动员退役后缺少谋生技能,寻找工作时困难重重。李宁已经感受到了退役运动员的落寞和无所适从。

  能成为耀眼明星的毕竟是少数,更多的退役运动员如何融入社会?这种后顾之忧又会影响到选手的选拔。于是,这个教育基金设立的宗旨是,与运动员、教练员一起共同面对新的挑战,通过社会的力量来资助并帮助他们获得其运动项目以外的专业知识和外语技能,让他们在发挥自身特长的同时增强综合素质,帮助他们在离开竞技场后能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能够健康、幸福地生活。出于这个目的,李宁打算开展资助高等教育进修计划、大学前补课计划以及专题讲座等。李宁的担心并不多余,在基金会注册5年后,2006年,曾打破全国纪录、世界纪录的全国举重冠军邹春兰被媒体曝光在家乡长春一家大众浴池搓澡谋生,夫妻俩住在浴室提供的5平方米的小屋内,午饭就是白菜和米饭。这位曾闪耀体坛的冠军只有不到小学三年级的文化,退役后工作和生活都陷入了极其困窘的境地。《中国青年报》2006年3月27日《从"邹春兰悲剧"反思经纪体育之弊》一文称,"像邹春兰这样境况窘迫的退役运动员,在中国体育界并非少数,甚至包括亚洲冠军、世界冠军。" 实际上,在没有成立基金会之前,李宁就一直把运动员看做自己的家人。在1998年7月第四届美国友好运动会的一次跳马练习中,运动员桑兰不慎受伤。后来这个体育界著名的坐在轮椅上的阳光女孩回忆说,她和李宁认识是在为2002年特奥会共同担任爱心大使时。当时李宁听说桑兰当年将换个新环境,就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就关心地说:"桑兰没事儿,我们来帮助你。"于是,李宁回到北京就带着桑兰的父母去北京大学附近看房,最后选中一处,打算每个月花三千多元钱帮桑兰租下以方便她学习。"他说,放心吧,桑兰,这些钱都由李宁哥替你出。"桑兰感动地回忆说。虽然最后桑兰并没有接受这份礼物,但她回忆李宁给她的感觉时说:"他就是一个亲切的大师兄。" 这次,这位体操界的大师兄想要帮助更多人了。为了扩大影响,2004年10月,中国运动员教育基金会在京首次举办活动,主办了"首届中国运动员教育基金高尔夫慈善邀请赛"。这是基金会建成后的第一次大规模社会活动,不仅是为了把关心者集聚到一起,还是为了替基金会募集资金。李宁一下子请到了李小双、李大双、李春阳、马艳红、刘国梁、江嘉良、蔡振华、李永波等将近40名著名的奥运和世界冠军,这成了中国体育界的大聚会。众多体育明星之后将善款全部捐献给新疆残疾儿童。一年之后,李宁联合中国体育基金会再次举办高尔夫慈善邀请赛,为中国运动员教育基金会募捐。这一次不仅仍然参与者众,而且还成功募集了用于建设希望小学的资金。

  但是,募集的这些资金还并不足以支持李宁的全部计划,对退伍运动员的培训也迫在眉睫,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源,这一切如何进展?在2005年快要结束时,李宁给出了答案:他出售自己持有的李宁公司1.64个百分点的股票套现近亿港元。李宁公司当时发表声明称,这笔资金将主要用于培养年轻运动员和发展中国体育事业,并非谋利性质。此举使李宁在该公司中所持股份从38.67%下降至37.03%,同时慈善事业在李宁日后的生活中占据了更大的比重。

  募集资金之后,李宁的身影频频出现在贫困地区,他开始组织和参与运动员教育基金会的更多扶贫助学活动。2006年12月,他和郭晶晶、胡佳等"中国运动员希望小学探访团"成员一起到海南东方市罗带学区的中国运动员希望小学时,媒体眼前甚至出现了他一直低调保护的儿子李小宁-他是带儿子来切身感受"帮助"这个词语的更多意义。

  在基金会之外,李宁还以自己的名义进行了很多默默无闻的慈善活动,"广西李宁基金会"及至2007年4月已经为柳州市慈善会捐赠善款共计约3 000多万元人民币用于建学校等慈善救助。广西李宁基金会向广西大学捐赠1 000万元成立"广西大学李宁助学基金"。李宁是家乡柳州慈善协会的名誉会长,捐资额高居柳州慈善会捐资榜榜首。李宁还用过世母亲的名字成立了"振梅基金会",该基金会也向贫困地区捐赠了"覃振梅女童班"等项目,帮助了上千名学生。

  实际上,从整个商业环境层面来看,现在已经有更多的企业开展了慈善公益之举。如果现在登录很多企业的网站,都可以看到可持续发展报告和公益项目报告。不难看出,慈善和公益行为是企业的趋势所在,企业通过公益事业扩宽可持续发展空间已不再是一个空洞的命题。

  从在商言商的角度来说,慈善也并非仅仅是种义举,在品牌竞争激烈、客服忠诚度维护成本增加的商业环境下,企业的环境和社会行为也可以帮助企业抢占战略先机。《商业周刊》2007年的一篇报道指出:"在西方,会计师把这些模糊因素称为无形科目,这些科目在资产负债表上体现不出来,却可能成为企业未来运营的强有力指标。" 李宁也得到了这样的回报。2006年,李宁公司在由《环球企业家》杂志等主办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中获得了"特别公益奖",在2006年和2007年又连续入选《经济观察报》"最受尊敬企业"之一。

  显然,发自内心的善举,点燃的往往不仅是受到帮助的人。

  Sneaker:球鞋怪人 人们早已经忘记Sneaker在英文字典中的本义:胶底运动鞋。它现在一般指一小撮那样的人:"鞋迷",他们热衷于收集和分析各式球鞋。

  《金融时报》2007年一篇名为《中国老牌球鞋的第二春》的报道中,曾经把"Sneaker Freak"这类人翻译为"球鞋怪人"。他们的确有些奇怪的地方,《金融时报》形容他们说,"如果你能理解女人对待LV包那近乎变态的感情,便可以耐下心来,听某个球鞋怪人为一双脚下又脏又破的球鞋发表一个小时的演讲,内容涉及鞋款辉煌的历史,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如何鉴别真伪,各种花样百出的'版本',以及他本人如何在eBay上突破'八国联军'的包围,以一个天价数字拍卖得手"。"他们将球鞋的历史当做'三国'来背,对于各种稀少甚至丑陋的鞋款,当做古董来鉴赏。所谓的'技客'(Geek)与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是其中的中坚分子"。

  比女人还要疯狂的是,女人买来服装通常还是好好保管着,而Sneaker有时候千辛万苦得到的鞋子,只是为了解剖,看看它的材料、工艺等。这些疯狂起来让女人都甘拜下风的男人们,愿意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一切。

  在国外,这批人为数众多,他们会对各种新鞋发布技术测量结果。他们的口碑影响着市场。

  这些人在世界范围内到底有多少,对市场有什么影响力呢?一个小小的例子是中国的"飞跃牌"鞋子在国外的"咸鱼翻身"。

  飞跃是上海的老牌白板鞋,不过企业已经几乎快倒闭了。根据《金融时报》文章《中国老牌球鞋的第二春》报道,前几年,法国人派特斯·巴斯坦在上海的街头看到飞跃鞋,觉得这种白板鞋很酷。他很明白,Sneaker们厌倦了与段位不高的新手们争抢匡威、耐克、阿迪达斯等欧美大厂的"名物"。于是,派特斯·巴斯坦在和飞跃鞋原厂谈成合作之后,将技术与设计经过改良的飞跃鞋推向欧洲市场,而且,他为飞跃描绘了一个很酷的故事:"86年的悠久历史(他把飞跃轮胎的历史也算到了鞋子的头上),少林武僧的专用练功鞋……"这些,为球鞋怪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可供炒作的"猛料"。于是,"近半个世纪历史、被搁置一边的牌子,因为时尚,包括《世界时装之苑》、《安25》、《WAD》等时尚媒体竞相报道。除了经典款飞跃鞋大受欢迎外,各种"鞋界"流行的与涂鸦艺术家合作的限量版也不断推出,成为球鞋怪人的新宠。

  现在,这股能够推动商业的热情来到了中国。

  "雷锋001"别注版出炉 2006年年初,著名Sneaker论坛"hk-kicks"上曝光了一款"李宁"的样品鞋,即在论坛上猜测已久的"雷锋001"球鞋。作为样品,这双鞋仅仅生产一双,由李宁公司的员工带到香港,一位网友称曝光之后的效果"十分轰动"。

  这双鞋是一件充满设计感的"作品",以雷锋概念为主题。这双鞋的颜色和材料看上去好像中国军人传统的绿色衣装。有趣的是,鞋舌是带有红色五角星的雷锋帽模样,内靴的材质、颜色也与鞋舌相同,"使这一细节体现得淋漓尽致"。鞋外底部分则采用生胶,是军队中常见的胶鞋鞋底。雷锋那张经典的"站岗像"做了剪影处理,置于鞋的后跟,在另一只上的同样位置,则是当年毛主席"为人民服务"的题词。后跟处有一个纽扣设计,纽扣的形状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让人想起雷锋的"螺丝钉"精神。

  "这是第一双以我们中国自己的时代人物作为蓝图的鞋子。"Sneaker们为此而激动。所以,它刚刚曝光,就引起了Sneaker的追捧。"我和许多网友四处'转帖',这双不能公开发售的球鞋早已成为李宁球鞋产品历史上的一个神话,网友对其关注空前高涨,雷锋001的一举一动似乎都能够引起一些话题,这双神秘而又真实的球鞋总能让人们对其充满期待。"一位自称李宁粉丝的名叫Andy的Sneaker在论坛上这样形容身边的Sneaker们对这双鞋的态度。

  但是让Andy失望的是,由于在中国雷锋的形象过于特殊,再加上关于雷锋头像版权的不明确等原因,李宁公司放弃了生产这双可能引起不必要麻烦的鞋子。"样品公布之后,就没有什么消息了。"Andy描述说。不过,Sneaker和李宁公司的一些员工都没有放弃这双鞋出现在Sneaker手中的可能性。尽管具体过程不得而知,但Andy形容说:"很多Sneaker参与了挽回一段经典的工作,他们的心路历程难以一语道尽。" 在Sneaker的期盼下,一年之后的2007年3月5日,学雷锋日,李宁公司推出了改善后的"雷锋001",为了区别,新款被称为"雷锋"别注版或者"服务为民"版,这是一款不打算面世的李宁公益鞋。该款限量生产,其中35双带限量编号的球鞋意味着"3·5"学习雷锋日;66双不带限量编号的球鞋取了当年是雷锋同志诞辰66周年的意思。

  和第一次出现的样品相比,新款改动了很多,掀开后跟的纽扣,左右脚两边分别会出现限量的编号以及"为人民服务"的字样,让人有意外惊喜。这款鞋还配备了一个很有特色的套装组合:一双鞋,一个仿军挎包的单肩背包,以及一本模仿"红宝书"形式的产品手册。巧妙的是,这个军绿色的背包就是鞋盒。从种种细节可以看到,鞋子被"李宁"做成了"作品"。

  "中国Sneaker文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国的Sneaker们第一次感受到了来自国产复古鞋的震撼","国产复古鞋领域的巅峰之作","率先走上了自主研发的道路,这对于中国的Sneaker文化发展来讲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推动力。"Sneaker在论坛上和一些鞋业专门杂志上纷纷给了这款"雷锋001"别注版很高的赞扬。

  著名音乐人许巍及中国摇滚"教父"崔健都拥有一双属于自己的"雷锋001"别注版。很多Sneaker现在都在收藏这款"雷锋001"别注版,但是就连最著名的玩家都不一定能搞到手。根据2008年4月在淘宝网上的查询,当时只有4双在淘宝上出售,价格已经高达4 000~10 000元。

  我为鞋狂 中国著名的Sneaker之一谢飞曾在一次Sneaker对他的网络访谈中说自己是这样成为Sneaker的:"开始是买给自己穿,但是每次都舍不得穿坏,穿完都要用牙刷和牙膏清洗,非常珍惜,慢慢地就彻底舍不得穿了。就走上了收藏的道路,最后变得一发不可收。"他的收藏越来越多,他说,由于担心这些珍贵的收藏被盗,"我本人以前就和鞋睡在一起,后来实在放不下了,才搬出放鞋的屋"。这位现在已经是国际级的Sneaker曾经做出过一个"疯狂"的举动:响应其他Sneaker的号召,在北京三里屯酒吧街的某个酒吧举办了个人鞋展,当天小小的酒吧里有400个左右的Sneaker来参观和交流。他是国内第一个为自己收藏的球鞋举办个人鞋展的Sneaker。现在这位玩家是《尺码》杂志武道馆掌门之一。

  尽管谢飞这样骨灰级别的玩家还为数不多,但是在中国,更多的球鞋怪人早已开始行动了。很多Sneaker论坛上都能看到Sneaker在晒自己满满一屋子的收藏品,蔚为大观。国内目前已经有很多专门的Sneaker论坛,国内也相继推出了以Sneaker为主要阅读对象的杂志,如《尺码》、《鞋帮》等等。在这些论坛和杂志上,Sneaker讨论限量版鞋,追捧还未出厂的新鞋,或者把对一双鞋的解剖过程发在论坛上。这一切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在中国,运动鞋开始成为一种文化。

  这群热情又专业的消费者不仅开始影响商业,有时甚至可以推动李宁公司这些品牌公司的技术革新。

  "李宁"是在2004年、2005年左右开始发现并且重视Sneaker影响力趋势的,此时,收集国际大牌鞋的Sneaker们也开始关注起技术和设计上日渐抬头的李宁牌。李宁公司的设计师马迅说:"虽然这些人看上去是个小群体,但他们是意见领袖。周围人买鞋的时候都会咨询他们。这个变化对我们很重要。" 于是,2005年,"李宁"赞助了国内最大Sneaker之一新浪"我为鞋狂"论坛的200人大聚会。"我为鞋狂"论坛把自己称为"中国最大的运动鞋交流平台",里面的玩家把自己称为"鞋狂"。

  当"李宁"把聚会办到了网络之下,这些Sneaker真实地相遇了。他们在一起会干什么呢,激动地拥抱?或者比比谁的收藏更多?当然都不是,他们的玩法更为"专业":解剖刚刚出品的一款"李宁"篮球鞋,当年的主打款TOP GUN。Sneaker们用裁刀和钢锯把"李宁"TOP GUN篮球鞋拆解开,一层层看它的构造、材质等细节,这是他们钟爱的游戏。老实说,李宁公司也喜欢这个破坏性游戏,被解剖的样品正是李宁公司主动提供的,Sneaker们在兴致勃勃地拆解完之后,拿着被自己肢解后的鞋得到了这样的结论:"这双鞋的技术含量、专业性和耐克、阿迪达斯等一线品牌不相上下。"聚会后,大量关于TOP GUN篮球鞋的测评在各大鞋类网站被这群Sneaker自发发布在各大论坛上。"李宁公司借机告诉Sneaker们'其实在高端鞋领域,我们和耐克、阿迪达斯已经区别很小,都用一样的工厂'。"马迅说。

  两年后的8月25日,"李宁"把这场游戏玩得更大了。这次不仅是聚会了,"李宁"放出风来,将为"我为鞋狂"论坛成立三周年专门推出一款定制鞋。

  这双球鞋的设计任务交给了左智越。这位被大家称为"老左"的设计师,是"李宁"培养出来的地地道道的"本土造"设计师,自从2002年从辽宁工业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毕业后就加入了李宁公司设计部。现在他已经是"李宁"篮球产品的核心设计师,"李宁"的第一批饱含中国元素的篮球鞋之一"霸鼎"就出自他之手。Sneaker们还兴奋地"扒"到这样的信息:老左同时也是李宁公司少有的全能运动鞋设计师,不仅设计篮球鞋、休闲鞋,在"李宁"的产品目录册上还能看到他设计的慢跑鞋、越野鞋、足球鞋、综合训练鞋以及网球鞋。这种情况哪怕在设计师众多的李宁公司里都不多见。

  接到"鞋狂"任务之后,老左心里已经决定做一个"舞台效果大于一切"的设计。根据《尺码》杂志《李宁球鞋设计师访谈-左智越》一文介绍,平时忙于工作而很少上网的老左,开始经常到"我为鞋狂"论坛潜水。他发现,"我为鞋狂"里的家庭气氛比较浓厚,他感到这个论坛就是一个世外桃源。于是,在鞋的设计上,他采用了柔和的整体色调,以突出和谐温馨之感,鞋面上交叉的线条和交点上的圆则表现了一个几乎每个家庭都有的东西-沙发,而"沙发"这个词本身也是非常流行的网络用语;他甚至在论坛上一句一句挑出了好些网友的发帖留言,印在鞋垫里。"相信任何去过鞋狂的人看到这些话都会感到十分亲切。"老左解释说。为了突出"鞋狂"三周年的主题,这双鞋左脚有一个"狂"字标志,右脚则是"叁年"标志。

  不过,这都是事后才被广为流传的设计理念。在8月之前,几乎没有人知道这双鞋到底会是什么样子。它早在面世前就已经被专业杂志、媒体和众多追捧者私下打听。关于这双鞋的设计一开始像个谜,接着关于它的点滴被专业杂志、鞋迷论坛一点一点地抠了出来。不久,某专业杂志已经公布了图片,在"我为鞋狂"论坛里,网友上传了该图片。网友纷纷猜测:这会是"那双"鞋吗?"那双"鞋到底会是什么样?公司与Sneaker的互动已经相当密切,"我为鞋狂"论坛的版主"加菲"直到8月25日来临前几天,才得到李宁公司的允许,从公司"接回"那双鞋进行拍摄。他形容自己捧着这双有特殊编号的样鞋"万般小心,毕竟,这双鞋全世界仅此一双"。他发在论坛上的这双样鞋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终于,在2007年8月25日这一天,"李宁"支持这些"鞋狂"进行了一年一度从网上走到网下的全国性聚会:第三届"家宴"。各位"老大级"ID出现在聚会中。也就在这个聚会上,老左设计的"鞋狂001号"别注版正式亮相,除了让Sneaker惊叹的鞋子之外,还有一件配套的T恤,全套售价825元,限量82.5双,在现场接受预订。一时预订者众。在一年以后的淘宝上,只有一双"我为鞋狂001"别注版出售,标价为1 250元。

  本书由(子午坊 - www.ziwufang.com)搜集整理上传

  把球鞋做成文化 实际上,这些把球鞋看做艺术的消费者,也在推动着球鞋成为艺术。为了满足这些懂行而挑剔的消费者类似行家般的需求,"李宁"也必须更加注重产品的各个方面。一个明显为了迎合Sneaker的变化就是"李宁"开始推出更多纪念版和限量版,它们中的一部分,甚至从来不在市场上销售。这也是时尚类产品的通行做法。

  李宁公司的员工中有很多本身就是Sneaker,也有很多Sneaker纷纷把自己的简历投给李宁公司,希望成为其员工。"李宁"对于如何把球鞋做成文化有其独到的一面。Sneaker常常挂在口中的第一个词叫"别注",那是指新的、特别的版本,一般是与其他的城市、品牌、歌手、乐队等志同道合者、合作者或团体共同推出的产品。在李宁公司,现在别注版越来越多,这也意味着他们在鞋子中融入了消费者感兴趣的更多文化元素。

  在2007年中国情人节"七夕"这一天,"李宁"推出了自己的"七夕传说"鞋,男鞋的左脚上是激光的牛郎图案,加上用水钻组成的牛郎所在的天鹰座图案,女鞋的右脚是激光的织女图案,以及用水钻组成的织女所在的天琴座。而且,"七夕鞋"还附赠一个小鞋玩具,男的就送小牛郎鞋,女的就送小织女鞋。男女穿上这双鞋,就好比董永和七仙女团聚了。

  除了以传统文化为主题,备受Sneaker赞扬的一点是,"李宁"并不局限在"中国化"的框框里,也配合起了洋节。在2007年圣诞节前,"李宁"推出了"圣诞情侣毛靴"。鞋身采用雪白色作为基色,象征圣诞的红绿两色鞋带非常夺目,连鞋底也是这个颜色,细节上还加入了铃铛、麋鹿、圣诞树等小装饰,有圣诞的欢快感。

  "李宁"甚至推出了"越狱001"别注版,没错,就是以风靡一时的美国电视连续剧《越狱》为主题的鞋子。在这双鞋的鞋帮上写着《越狱》最著名的一句台词,在鞋后跟处有一个纸鸭子的造型,喜欢《越狱》的人都知道这个标记意味着什么。不过,这双鞋目前仅仅能从网上和杂志上看到,却无法从市场上购到,"估计是版权原因",希望收藏这双鞋的Sneaker遗憾地这样猜测。

  可以看到,在2007年,"李宁"对于纪念版本的运用已经比较娴熟,也开始有了心得。2007年"李宁"配合香港回归10周年主题推出97套"香港回归10周年限量001套装",包括一双限量版鞋和一件纪念T恤,外包装以及摆放造型都经过特别设计,充分体现了时尚感及庆祝香港回归10周年的喜庆气氛。

  而且,除了限量,在销售方法上"李宁"也开始一次又一次创新。2007年10月,当奥尼尔第一次来中国为"李宁"代言时,"李宁"特别同时推出了奥尼尔限量篮球鞋,而且采取了新的销售方式:和淘宝联合,仅在网上公开发售。第一双就被人以6 000元的高价拍走,这也是李宁鞋的最高价格。随后限量的320双在网上以1 320元发售。

  紧接着,2007年11月20日,"李宁"为了庆祝达蒙·琼斯穿着李宁品牌飞甲战靴征战NBA赛场一周年,也为了纪念"飞甲"专业篮球鞋作为首款中国战靴登陆NBA一周年,又特别推出了"飞甲"NBA球星专署版篮球鞋。这款鞋除了限量,还有一个好看的铭牌作为标志。这种种限量版或者纪念版球鞋不仅受到了Sneaker的追捧,也给普通消费者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有网友评价说:"'李宁'是个认真做事、有想法的公司。"而且,在不断推出别注版的过程中,"李宁"还锻炼了自己的设计团队。

  独一无二的"李宁" 早在中国进入WTO之前,就有"狼来了"的叫喊。如今,狼来了吗?在体育用品品牌中,现状是,阿迪达斯、耐克这样的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并不能讨好,而且在市场拓展上还非常费力。在"李宁"的不懈努力之下,直到2007年,这家本土公司仍然没有被志在必得的耐克和阿迪达斯这样的跨国巨头甩得太远,一直是紧紧咬住它们的第三名,而且在整体质量和价格上,还开始有追赶耐克、阿迪达斯的趋势。

  面对起步早、资金雄厚(耐克的年营业额是"李宁"的百倍以上)的跨国巨头,防卫的同时还要反击,这一点并不容易。放眼世界,国际巨头的扩张是咄咄逼人又势不可当的。零售渠道行业有沃尔玛和家乐福,饮料行业有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类似这些巨无霸型的跨国巨头疆土辽阔,在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对其本土市场品牌形成挤压之势。

  一个疑问是,在其他巨无霸们同样占领的同类市场,比如印度和巴西,体育用品行业是否也有本土品牌异军突起?它们以什么方式对抗巨无霸们?"李宁"这个中国公司也许在中国人眼中被看好,但是如果和国际上同类本土公司相比,它是更好,还是更糟?放置在世界范围内看,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本土品牌,"李宁"究竟价值几何? 印度,一个频频被用来与中国对比的国度。在某些方面,它们的确是相似的: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经济总量庞大。在2006财年,继中国之后,印度GDP超过万亿美元,资本市场也同时超过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10个GDP和资本市场均过万亿美元的国家。同时,印度还有诱人的市场发展前景。根据世界银行发布的经济报告,从2007年到2035年,印度都会保持平均10%的经济增长率。正是因为这些相似性,在IT、纺织品等领域,印度与中国早已经在国际市场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而在体育用品行业,印度和中国一样,面对着阿迪达斯、耐克等国际品牌早早侵袭本土市场的竞争。那么,印度的本土品牌生存得如何? 在印度最为著名的一项体育运动是板球,几乎人人会玩板球,人人都喜欢,小孩子放学后就会去玩板球。《三联生活周刊》记者袁越描述,他曾乘坐印度的火车,"同车厢坐了8个人,除我之外都是软件工程师。猜猜他们在聊什么?板球。"可见其普及程度。

  但是,如果由此认为印度体育以及体育用品行业很发达,那就大错特错了。

  实际上,在足球世界杯期间,让外地游客感到失望的是,印度当地没有电视台转播比赛,在奥运会历史上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也仅取得四枚左右的个人项目奖牌。"因为印度较封闭,他们只喜欢玩板球,对于其他运动不太感兴趣,近两年来足球才稍有抬头。"袁越解释说。

  而哪怕就是板球,也无法让印度的体育用品行业兴旺起来-由于印度一年四季气候炎热,很多时候人们并不穿包裹严密的鞋。同时,印度低等级人口总数高达7亿多,占到全国人口的近七成,社会贫富悬殊巨大,很多穷人不得不光脚打板球。所以,在印度,袁越不无遗憾地看到:"几乎没有较大的本土体育用品商。" 《经济参考报》2007年6月《阿迪达斯集团计划在印度每年增开100家新店》报道:"到2006年年底,阿迪达斯在印度的专卖店为165家。"与此相比,同年,阿迪达斯在中国的店面数量已经是3 500家,20倍于此。而在印度占据51%市场份额的冠军锐步,其店铺也仅为区区500家左右。

  在这一点上,同样是消费大国,"李宁"可以庆幸,自己有中国这样好的市场环境。

  另一个消费人口数量众多的国家,是巴西。

  2008年1月,《商务周刊》记者曾娜来到巴西最大,同时也是整个南美洲最大的城市圣保罗。她描绘的状况是:"巴西体育用品市场发达,但是没有特别异军突起的本土体育品牌。" 巴西是一个传统的体育大国,体育赛事和全民运动开展得都非常积极,在公共场所只要有草地,就能看到踢球的人们。在这里,社会贫富差异悬殊,治安较差。"尽管在这个放开直升机管制的国家,富人们开着直升机来往于天空,但是,这只是很小一部分人群。"曾娜介绍说:"街头更多的是最普通的轿车。这个消费大国的一个很大特点是,人们知足,市场环境不浮躁,也不过分追求名牌。明显的例子是,一家被众多旅行手册鼎力推荐的商店,坐落在城市最重要的金融大街,却是只有一层楼的普通商场,而当地消费水平最高的商店,也只有三层楼。可见这里的消费者并不太过分追求奢侈品,更平民化,这和中国消费主义之风盛行的态势不太一样。巴西人因为有音乐和舞蹈,总是热情而快乐,对人和善,内心充满阳光。他们只是热爱运动,他们对体育用品品牌的追求,没有中国消费者那么强烈。" 实际上,过去15年,巴西运动服装市场每年增长8%。这是个巨大的数字,而分享这个数字的有为数众多的体育品牌,和中国阿迪达斯、耐克、"李宁"能够占据高端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相比,巴西的高端市场品牌集中度远不如中国高。根据资料显示,耐克、阿迪达斯、锐步、爱斯克斯、彪马、Topper、LeCoq都早已涌向这个市场,但是总销售金额并不高。阿迪达斯方面没有对巴西市场的单独统计数据,只有2006年在整个拉丁美洲市场的销售收入,为4.99亿欧元,占总额的5%。巴西一个很有名的体育品牌叫做Matador,译为"斗牛士",充满了浓郁的民族之风。

  可以看到,消费者众多的不同国家尽管都面临着同样的强大对手-阿迪达斯、耐克、锐步,但是每个国家面临的市场环境和消费环境不同时,形成了本土体育用品品牌的不同生存环境。

  对于"李宁"而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消费主义盛行、政府支持全民健身工程、品牌自身发展早等等大环境,使得它成为一个独特的产物,一个好的市场发展环境下的幸运儿。

  简单来看,如果说哪个消费大国的体育用品行业容易诞生世界级的品牌,那也更可能是中国市场。

  新园区,看世界 这个幸运儿显然也将自己定位在做一家世界级公司上。

  2007年11月,李宁公司新的办公园区开始投入使用。步入其中,参观者会发现这里不仅仅是办公场地那么简单。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之巨的李宁运营中心里,从场所设计到公司内部管理,都彰显了这一家公司的雄心。

  北京东南五环外,走进李宁公司新的总部大门,就看到一组充满现代气息的建筑群:空中连廊、露天咖啡吧、石质座椅、红色跑道、琴键一般的墙壁、宽大的运动场……整个外部空间显得很活泼,看上去就是一个能够激发创意的地方。而外部构造不仅仅是活泼,《北京商报》2007年11月刊登的《李宁,以创意为支点》一文评价这个中心的部分环境说,"机切面的花岗岩、深灰的钢架构,配合地面模仿龟裂纹理铺砌的广场地砖,营造了一个历史感极强的空间。" 这些建筑除了好看,还有更深远的考虑。考虑得更为长远的是,园区中绝大部分建筑材料都有很长的使用年限,可以历久弥新。可变色的铜板与钛锌板墙面,从最初到最终颜色的稳定,要经历30年的时间,每年的颜色都有差别。时间的流逝,将在这些材质上留下李宁集团和整个园区发展成熟的积淀,那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实际上,这个园区正是李宁本人对公司期望在建筑物上的表现:历久、弥新。

  更重要的是,办公环境的舒适度和帮助提高工作效率的布置在李宁公司的办公环境内随处可见。李宁希望公司是一个有运动灵魂的公司,所以,园区里游泳馆、跑道、健身房、球场一应俱全,对员工随时开放。"李宁"不规定员工上下班时间,而是实行弹性工作制,员工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时候随时进行锻炼。《李宁,以创意为支点》描绘了这样的工作场景:清晨,员工来到基地,可以在园区的跑道上晨跑,在"肌理"花园散步,到健身房锻炼,也可以到展览中心的咖啡厅坐坐。只要打开电脑,就可以在园区内任何一个地方无线上网。工作结束后,可到游泳馆游泳,到球场踢球,或者到健身中心健身,室外的攀岩,能够同时进行22人的攀岩比赛。当一切都平静下来,面对泛光灯照射下轻盈飘逸的建筑,水从脚下悄无声息地溢出,汇集到广场,水面映出周边的环境,这无疑是一天中最惬意的时刻。

  围墙这个因素被降至最低,200米长的景观街就是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之一,客户甚至普通市民都可以到景观街参观。项目总监翁士朝说:"'李宁'是做品牌的,品牌需要让人们来了解、熟悉进而认可、忠实于你。品牌公司不能是深宅大院,一看就让人有距离感,认为你高不可攀,无法亲近。'李宁'的创意设计要表现的就是人与人沟通相处的和谐,品牌和受众零距离的良好关系。李宁运营中心其实是李宁品牌传播的阵地,是向媒体、公众、全球供应商、经销商、合作伙伴传播李宁文化的载体。" 李宁总部,创意无处不在,如从艺术体操的飘带抽象而来的螺旋走廊、独具匠心的中国灯笼等等。"思之园"内的900平方米水池,与整个广场无边界地结合在一起,水量随着时间而变化,如潮汐般时涨时落。水落后,这里就可以作为运动场地,成为举办各种活动的广场。"不像那些有钱的企业,做很高很高的喷泉,很大很大的假山,'李宁'要做有素质、有设计感的东西。有创意才有品质和设计感,才能成就我们的品牌。"翁士朝这样概括。

  这些想法,都是为了"李宁"下一步的发展做准备。从整个园区的设计和使用可以看出,李宁和张志勇已经把创新看做一个必然。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创新,并且让创新这一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发展真正的、源源不断的动力。

  不过,这个工业园区不完全是优点。从北京二环以内的崇文门新世界办公大楼这一热闹之处搬迁至五环以外,新园区也存在一个弱点:园区自成一体的格局是否会让李宁公司与外部交流减少,甚至把自己封闭起来?实际上,这个问题耐克也面临过。耐克的全球总部坐落在设备齐全的郊外园区,其创始人不理朝政,这使耐克可能出现一种危险的闭关自守倾向-可能威胁到该公司密切联系顾客和追求创新的能力。耐克当时的新总裁帕克表示:"我确实认为存在这种危险,这种感觉非常强烈。我担心耐克的创新正变得过于与世隔绝。"不过幸运的是,帕克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做出了改善,他亲自设计了耐克的创新流程。在建立了首个研发实验室后,他还成立了一个从事远期创新工作的小组,名为Explore(探索)。他称这个小组正与学者、发明家和其他公司一道追求"深度空间"创新的可能性。

  在李宁公司,刚刚乔迁新居的张志勇显然还没有感受到这一有可能来自地理位置和空间格局的威胁。

  实际上,在2007年快要结束的时候,张志勇面临的威胁和挑战要直接得多。坐在新园区的办公室里,张志勇的办公桌上摆着一本朋友送给他的《没有不可能-再造阿迪达斯》一书,他还没有来得及看。他的办公室外面摆放着包括获得iF工业设计大奖的获奖作品"飞甲"、"半坡"等"李宁"研发的样品鞋。令他感到踏实的是,公司已经通过创新取得了诸多成绩;而让他最放心不下的是,眨眼之间,需要用更多创新去面对的、对公司未来起决定性作用的2008北京奥运会就要来到了。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