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皇太后的心腹:李莲英 > 第二部分 24、投靠新主

24、投靠新主

  李莲英向慈禧太后说,伺候皇上的人,见到皇上听说太后病了,面有喜色,并连说好好。慈禧问道:

  “他真的这样说了?”

  “老佛爷,奴才不敢撒谎,伺候皇上的人都看见了,听见了。”

  慈禧听了李莲英的谗言后大怒道:

  “好哇!他竟敢咒我,我不能叫他死在我的后边。小李子,你要把他……”

  “奴才明白了,让他像东边的那样,也吃那种药就是。”

  这天中午,李莲英到了瀛台,把紫方观观主乐桓配的药放在了光绪吃的药中,让光绪服了下去,然后离开瀛台。出来后,他恰好遇到了皇后,正在瀛台外边徘徊,李莲英突然灵机一动,说道:

  “皇后,皇上的病已经很危险了,你还是快去看看,多见上一面吧!”

  “唉!没有老佛爷的谕旨,我怎么敢去啊!”皇后不无悲伤地说。

  李莲英略一思忖,说道:

  “皇后尽管放心去吧!老佛爷若要怪罪下来,奴才承担一切责任!”说着便让跟他的一个小太监送皇后去瀛台。

  光绪皇帝的这位皇后,虽然是慈禧亲侄女,但她的才能比起她姑姑慈禧来,却差之千里。自从嫁与光绪为后以来,可以说夫妻之间没有什么恩爱,而且她只听慈禧的,故光绪把皇后看成慈禧的特务。然而,她与光绪总是近20年的夫妻了,听说光绪病重,想看而又不敢去看。她过去有时也恨李莲英,此时却深受感动,因为她终能得到与皇上诀别的机会了。

  这位皇后毕竟涉世不深,而且胸无城府,才落入李莲英的圈套,这也是李莲英的狡诈之处。

  第一,李莲英已知慈禧将不久于人世,慈禧太后一死,他的靠山就倒了。恨他的人太多了,一旦靠山倒下,他李莲英的下场将会和历代得势的权监一样,难得有个好结果。

  第二,慈禧也好,光绪也好,看来寿命都不长了,也就是过三不过五。太后、皇上一死,光绪虽然无儿,但不管立何人承继皇统,尤其是立了溥仪为帝,一定又是太后秉政的局面,到了那个时候,这位现在的光绪皇后,将来的皇太后就有了权啦。如若有恩于她,说不定将来会得到她的庇护;如若得罪了她,这种老实人,如果认上个理儿,有多少人恐怕也劝不过来,岂不悔之晚矣。

  那么,为什么李莲英以前没想到这一手呢?其实,严格说起来,在早些时候,李莲英只顾了争权夺势,巩固地位了,还真没有想到这一手。李莲英这一招留有退路的计划,实则来自一个幕后的策划人。这个人是谁呀?他便是李莲英的得意门生,目前光绪皇后身边的首领太监张兰德,也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名最有名、最有权的权监“小德张”。

  这天下午3点钟,慈禧听伺候光绪的太监禀奏,说是皇上疾大渐。所谓“大渐”,说句俗话,就是正在倒气,也就是快咽气了。

  慈禧闻知便亲自到瀛台伺疾,皇后、瑾妃也到了。这时,光绪已经昏迷不醒,只是口中尚有丝丝余气未断。

  慈禧命太监取过长寿礼服替光绪穿上,哪知光绪在这会儿又清醒过来,他用手阻挡,不肯穿。

  根据大清惯例,在皇上弥留之际,也就是将要咽气还末咽气的时候,必须着此礼服。若俟驾崩之后再穿,对皇上升天不好,因为他没把礼服穿上,只穿了寻常衣服,既不被玉皇大帝重视,也会被祖宗责备。

  不知慈禧这会儿是什么心情,是出于对光绪的疼爱,因为她一辈子没给光绪好脸色看过,也没给他好话听过,如今到了最后关头,就依他的心愿吧,免得光绪死后还恨他;或者是出于对光绪的愤恨,你生前想发动政变囚禁我,不想我囚禁了你,生前我不让你好,死后我也不让你好。所以她竟然说道:

  “罢啦!既然皇上不愿穿,那就等一会儿吧。”

  有了慈禧的谕旨,自然再也无人敢给光绪穿礼服了。延迟到5点钟,一口气上不来,光绪驾崩了。这一天是清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绪死时只有慈禧、皇后、瑾妃、李莲英和几个太监、宫女在侧。王公大臣、军机大臣、御前大臣,一个也没有,和同治驾崩时大不相同。

  慈禧太后见光绪皇帝已经崩逝,难免也掉了几滴眼泪,哭了几声,然后不管皇后、瑾妃等如何哀泣,便带了李莲英匆匆回去,传谕降光绪帝的遗诏,并颁发新皇帝登基喜诏。(这两道诏书是早已拟好了的,只等一句话便可颁发。)

  庆亲王奕匡闻知光绪崩逝恶耗,便急急入宫,见了慈禧请安已毕,然后奏道:

  “老佛爷,新皇入嗣,是否承继穆宗?”

  慈禧道:

  “这个自然,昔者吴可读曾为此进行尸谏,难道你竟忘怀了吗?”慈禧没有猜透奕匡的意思,反问了一句。

  奕匡道:

  “承继穆宗,原是应该的,但大行皇帝亦不可无后,还是由嗣皇帝兼祧为好。”

  慈禧听了把身子向软榻上一靠,一言不发。奕匡又奏道:

  “请老佛爷三思。”

  慈禧听了,头上的青筋又暴了起来,显然她又动了肝火。若在平日,奕匡早就吓得不敢说话了,可今天一是到了关键时刻,再不争就再也没有时间了;再则奕匡已经答应了光绪皇帝,要求皇帝“承嗣穆宗,兼祧光绪”,如若不争下去,岂不食言,故而当下叩头道:

  “老佛爷,从前穆宗大行,未增立嗣,因有吴可读尸谏。现今皇帝大行。若非筹一兼顾的法子,仍如穆宗无嗣,安知没有第二个吴可读仍行尸谏的故事?将来应如何对待,还乞太后圣裁。”

  这时,李莲英一想,这又到了在光绪皇后、将来的皇太后心目中买好的时候了,便在一旁插口道:

  “老佛爷,庆王爷之言乃是两全的法子,乃荩臣谋国之言,为天下太平着想,老佛爷还是应该俯允才是。”

  慈禧一是被奕匡据理力争;二是又有李莲英相劝;三是她自己也实难支持,没有精力再同奕匡争论下去,才耐着性子说:

  “那么你去拟旨来,待我一阅。”

  奕匡自去拟旨。那么,李莲英为什么帮这个忙呢?他当然是为他自己着想。一是,这消息传到将来的皇太后耳朵里,一定会感激自己,使光绪有后;再一点是,也帮了庆亲王奕匡的忙,奕匡是军机大臣领班、亲王,将来自己失去靠山之后,他可以替自己说话,这是李莲英老谋深算之处。

  果然不出李莲英所料,兼祧之制已定,光绪帝有后是一回事,最感激庆亲王奕匡和李莲英的,乃是光绪皇后,因为同治皇后已死,她便是明正言顺的皇太后了。这就为宣统皇帝登基一年之后,摄政王载沣被隆裕皇后逼其下台,由奕匡主持朝政,造成了清帝宣告退位;摄政王载沣要抄李莲英的家,被隆裕太后挡住,这些都是后话,这儿且不多表。

  奕匡拟完兼祧之旨以后,时已夜半,方才退出。第二天,也就是10月22日,慈禧起来得很早,随即召军机大臣与皇后、摄政王与摄政王福晋,议论多时,复用新皇宣统的名目,发了一道上谕。尊慈禧皇太后为太皇太后,光绪皇后为皇太后。其时,尚未谈及庆祝尊号,及监国授职的礼节。到了午膳,这位慈禧太皇太后,刚拿起筷子,忽然间一阵头晕,猝然倒在椅子上。幸好李莲英在侧,急忙与太监、宫女们扶慈禧到寝宫,急传御医,七手八脚治了一气,又睡了一会,方才醒转。

  原来,这位慈禧太后是一个争强好胜的人,年轻时很爱她的头发,可以说是爱发如命。给她梳头的宫女或太监,除了寇连材和李莲英以外,所有给她梳头的人,谁若伤她一根头发,就大动肝火,轻则责骂罚跪,重则鞭笞痛打,李莲英在给她梳头时,把梳下来的断发藏入神中,骗过了慈禧,而得到慈禧的欢心。

  不过慈禧也明白,随着年岁的增长,脱发已不可免。单凭精心梳理,决不会使头发长生不变,于是她就费尽心机搜求养发良方。在光绪初年她曾交替使用“令发易长”、“令发不发”几种验方。如“令发易长”方中提到:桑叶、麻叶,煮水洗发七次,可长数尺。从药理上分析,桑叶苦甘寒,能祛风清热,凉血明目。麻叶有解毒作用。这个成方,试之有效,到光绪三十一年,慈禧又改用“香发散”。尽管她千方百计地护理自己的头发,可是却无法阻挡其它疾病的发生。据清太医院脉案记载:慈禧晚年,曾长期为面风、消渴和痔疮便血等病症折磨。面风就是面部神经痉孪;消渴是中医对病的一种叫法,现在叫糖尿病;痔疮是大家所共知的。

  据脉案记载,慈禧在光绪十二年(1886年)五月,50岁时便已患有面风,其症状是:“左眼下连颧”时作跳动,“视物不爽”等。不过尚未发展到口眼歪斜的程度。为治面风这个病,曾先后服用过“十香返魂丹”、“率正丸”等,并外敷“僵蚕金蝎敷方”、“祛风活络贴药方”。面风到光绪三十二年才有所好转,但糖尿病(消渴)和痔疮始终没有治好。

  慈禧这次病危,主要是吃了消渴病的亏,出现了肝昏迷。

  慈禧在清醒过来之后,令召光绪皇后、摄政王载沣及军机大臣等齐集病榻之前,吩咐后事。并道:

  “病将不起,以后国政应归摄政王办理。”随令军机大臣拟旨,大略如下:

  “奉太皇太后懿旨:昨已降谕,以醇王为监国摄政王,禀承余之训示,处理国事。现余病势危急,自知不起,以后国政,即完全交付监国摄政王。若有重要之事,必须禀询皇太后者,即由监国摄政王禀询裁夺。”慈禧太后叮嘱既毕,喉中顿时痰壅,咯了几口,休息了好一会儿,军机大臣尚未退出,当下命草遗诏。军机拟诏毕,呈与慈禧太后。这时她还能凝神细阅,从头至尾,看了一遍,又命军机加入数语,才算定稿。到了傍晚,渐渐昏沉,喉中的痰又壅塞起来,面色微红,目神渐散,随即辞世。这位统治大清王朝近50年的女王,终于死了。

  棺椁是早已备下了的,是选用上等金丝楠木制成的。内棺是楠木红漆填金的,在内棺四周细微的万字锦纹上,刻着藏文佛经,经文整整齐齐全部贴金,在棺盖上有九尊团佛,还有凤凰戏牡丹的花纹。

  外椁也是金丝楠木制的。椁木外面涂了49道漆,最后一层是金漆,还有喇嘛在上边写的四大天王咒,用来超度亡灵。

  那么,棺材里边放了些什么呢?李莲英不仅参加了慈禧的入殓,而且对放入棺中的宝物还记了一本笔记,也就是账本,据李莲英的记载:

  慈禧尸体入棺之前,先在棺底铺上一层金丝镶珠宝的锦褥,厚7寸,上边镶着12604颗大珍珠,85块红蓝宝石,祖母绿两块,碧玺、白玉203块。锦褥上铺有一条绣满荷花的丝褥,上面铺满五分圆珠2400粒。在这层丝褥上面又铺绣佛像串珠薄褥一层,褥上用二分珠1320粒。

  尸体入棺前,先在头前部位放置一个翡翠荷叶,重22两5钱4分。荷叶满绿,叶筋为天然长就,实为罕见之宝。在脚下部位,放置一个重36两8钱的粉红色晶莹夺目碧玺大莲花。

  慈禧尸体入棺后,头顶荷叶,脚踏莲花,是含有“步步生莲”,期望着尽快地进入西方极乐世界。

  慈禧身上穿着多层寿衣,金丝串珠扎绣礼服和外罩串珠褂两件衣服上,用大珍珠420粒、中珠1000粒、一分小珠4500粒、宝石1135块。

  慈禧胸前佩有两挂朝珠和各种佩饰,用珠800粒、宝石30块儿。另外还有串珠9练围绕全身。

  臂间摆放有18尊蚌佛。身上又盖上一床织金陀罗尼经被,被上有用真金丝捻的圆金线织山的佛像、佛经。在经被上又铺珠820粒。

  慈禧头顶珠冠一顶。冠上镶嵌着外国进贡的一粒鸭卵大小的珍珠。在慈禧身旁还有金、银、玉、翠、红宝石雕刻的佛像各27尊,计135尊,这些佛的重量为金、银佛每尊重8两,玉、翠佛每尊重6两、红宝石佛每尊重3两5钱。

  在慈禧的脚下左、右各置一个西瓜、两个甜瓜。两个西瓜为翡翠制成,青皮、红瓤、黑籽、白丝。四个甜瓜均为翡翠雕制,两枚白皮、黄籽、粉瓤;两枚青皮、白籽、黄瓤。这西瓜、甜瓜均为罕见之宝。

  此外,还有青色粉尖的翡翠眺10个,黄色宝石李子100个,红黄宝石杏60个、红宝石枣40个。在这大小210件雕刻的果品之外,还有袁世凯和另一位王爷贡献的两颗翡翠白菜。这两颗白菜为绿叶白心,在菜叶上落着一个绿色的蝈蝈,正吃那白菜心。在菜叫旁边还落着两只黄色马蜂。这些都是罕见的异宝。

  在慈禧身旁还放着一支玉藕,藕分3节,沾有天然生就灰色泥污,藕上长出绿色的荷叶,粉红的莲花。另外还有一颗黑荸荠。右边放着一枝红色的珊瑚树,上有樱桃一枝,青根、绿叶、红果,树上还落着一只翠鸟。

  为了填补棺中的空隙,又向棺中倒了4升珠宝。其中有:八分大珠500粒,二分珠1000粒,三分珠2200粒,红蓝宝石2200块,仅填棺空隙这一项就价值白银223万两,其它还不计算在内。

  最后盖上一件宝物,叫作网珠被。被上用了二分重的珠子60粒。在正要盖棺木的盖子时,又赶来一位公主献宝。其中价值最贵重的要算白玉雕刻的8匹骏马和18尊罗汉。这18尊罗汉虽然高不足2寸,但却是白身白足,着黄鞋,披红袈裟,手执红莲花。

  总之,棺中除慈禧的尸体外,其余全是奇珍异宝。有人粗略地统计了一下,仅大小珍珠就用了33565粒,红蓝宝石3455块。其它金、银、翠、玉还未计算。正因为李莲英给慈禧在棺木中装的宝贝太多,所以在她死后仅仅20年,就引起了贪财之人的垂涎,最后那棺中的宝物,都落入了大军阀孙殿英的手掌中。

  李莲英见慈禧病重,知道她活不长了,也清楚失去了这个铁的靠山,后果不堪没想。他平日虽然对光绪帝的那拉皇后不敢怎么样,因为她是慈禧的亲侄女,可是他对光绪太苛刻了,因此近日他一有机会就对那拉皇后做一些溜须拍马拉拢讨好的事(比如让那拉皇后私下看望光绪)。李莲英是个用心十分缜密的人,他想仅靠这一点是不够的,于是又从慈禧的珍宝库中,取出了几十件古董玉器、珍玩珠宝,除了送给小德张一部分外,大部分献给了那拉皇后(即隆裕太后)。李莲英这一手还真有效,保护了他不像其他权监那样,获抄斩之罪。

  摄政王载沣十分痛恨李莲英的专横跋扈,他的兄长光绪皇帝,便是死在李莲英的手里。他当然想为皇兄报仇,便以试探的口吻,对隆裕太后说:

  “启禀太后,李莲英为大内大总管时,收受贿赂,贪财枉法,数以千万计。如今国家财政匮乏,入不敷出,内忧外患,处处用钱,不如把他抄家问斩,也可救燃眉之急。”

  对载沣这个提议,只要隆裕太后一点头,不必说话,载沣便可奉旨抄了李莲英的家。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