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活着是为了心 > 第十六章认真对待生活,咬牙吞血度难关

第十六章认真对待生活,咬牙吞血度难关

  『82』第一节好活难活都得活

  那份表格是我回家后所刻的唯一的一份活。没等到年底,誊印车间就彻底解散了。1984年2月份,厂里决定给我转成劳保待遇,这对我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我当时只有三十六岁,十八年的工龄,为集体奉献得还太少。我不想没有工作,不想离开集体,更不想脱离社会。再看看我那年仅四岁的女儿,我得把她抚养成人,要供她上学,那微薄的劳保工资怎能担负起生活的需求。

  我不服气,我要抗争。找经委,经委的指挥棒不灵,求厂子更无人答理。一急之下又给《中国青年报》写了封信,四月一日《中国青年报》的回信告诉我,他们把我的信转给了陕西省委处理,我又绞着车子去省委机关,面对那层层高楼不得不望而生畏。硬着头皮求爷爷告奶奶,查了几次都没有结果。长期住在娘家,面对众目睽睽,我喘不过气,却又喊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

  人活一口气,我要对得起不畏艰险托付于我的小生命,要把她培养成人,让那些认为我该受罪的人知道,我的罪受得值得。

  无人答理我,我决不能坐以待毙,只好再一次作自某生路的决定。

  文艺路有一家街道办的誊印社,1976年我在门市部上班时,那个誊印社的张主任经常去门市部让我把多余的活介绍给他们。为了帮雇主排忧解难,有些我们干不成的活就顺便介绍给了他们。

  她知道白师傅经常不在门市部,好多事都由我处理。我生女儿时,这位张主任用心良苦地提着两只母鸡和一篮子鸡蛋找到了我家。当时我认为彼此只是工作关系,我们不干的活介绍给她本来是两全其美的事。但她这样一来,倒像是我们在搞行贿受贿,那样的话,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感到不安,如果让厂里知道了就更是说不清的事。于是当时我便对她百般解释,谢绝接受。这位没文化的老太太却始终都理解不了,认为我是不给她面子,把东西提出门时一脸的懊恼。

  我本来想着等上班后只要有我们不干的活照样介绍给她,到那时她自然会明白。没想到产假满了以后没能再去门市部上班,两年后再去时,曾几次看见她从门口过,可她看见我非但不理,还扭头就走。今天的我只好为五斗米去折一次腰,向她讨点刻蜡版的活以求糊口。

  我带着女儿一路打听,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和平里小区,老太太却还耿耿于怀,拉着长脸对我不理不睬。我陪着笑脸解释了好长时间,她才把我领到誊印社的办公室。这时的誊印社已经由她退了休的老伴马师傅管理,马师傅受老伴的影响,对我也非常冷漠,勉强给了我一份能刻十几版的活,还说是急件。不管咋说总算给了点面子,我嚼着眼泪接下了这份活,回家急急忙忙刻了两天,第三天一大早马老头就让一位姓曹的老师傅找到我家来取活。

  母亲给曹师傅倒了一杯茶,老头喝着茶和我拉起了家常,从门外看见躺在里屋的父亲,对我的家境动了恻隐之心。临走时对我说:“我是专门送活取活的,以后你就别管了,只要老马让我送活,我会先照顾你。好在你家也不算远,我顺路就捎过来了。”听了老头诚恳的语气,我的心中总算有了底。看到老头抽的是卷烟,让母亲出去时捎回了一盒,准备招待这位善良的老人。果然过了没几天老师傅就给我又送来了一份活,虽说是满版文字,却是厚厚的一本,够我刻上一阵子。

  有一天表妹昭霞来了,看到我也干起了这份乞人施舍的苦差事,非常吃惊。要说我俩也算是一对患难姐妹,她是农村户口,结婚后住在城市,丈夫是个窝囊废,自己只好学起了刻蜡,仗着年轻、聪明又能干,人又灵活,在家带女儿又挣钱,混得相当不错,如今已经鸟枪换炮,买了手工打字机,比刻蜡版挣钱更来劲。她翻了翻我的稿件,问了我活的来路,我给她讲了我要活的经过。她说:“像你这样等人送货上门,不是急件就是难刻得没人愿意干的活。现在那些刻蜡版的人都是联系好几个誊印社,转游着挑挣钱又不费力的活干,给你的活都是别人挑剩下的。”我无可奈何地说:“那也没辙,身为蜗牛,就只好这样慢慢往前爬吧!”表妹说:“我以后找打字活时,再给你联系几个誊印社,这样你的活路就会宽一些。”

  因为有表妹的帮助,让做活的增加了好几家,但有时侯我也会忙得焦头烂额。

  『83』第二节寸有所长

  回到家后我为自己离开集体,毫无奉献地提前向单位索取劳保金而感到失落,为钻进家庭圈子感到压抑。但却更为随时都能和我那为所欲为的淘气女儿在一起,精心照料并按照我的意志培养她健康成长而感到心里踏实。

  回家时女儿已经四岁,我给她买了《幼儿识字》,教她认一些简单的字,教给她幼儿歌曲和歌谣,每天晚上争取给她讲一个《三百六十五夜》里的故事。有一次我带她去哥哥家玩,见一个小孩拿着一本幼儿刊物《看图说话》,里边全是卡通童话故事,图有趣,字极少。回家后便请大妹夫给女儿也订了一册,每次讲时只须稍微点一点,她就能看懂,偶尔一个人静下来能反复翻看好长时间。循序渐进,我发现她对许多卡通漫画比我悟得还准。

  遗憾的是,女儿是一个特别贪玩好动又任性的小孩,要让她安安静静地坐一会儿非常艰难。院子里的邻居都说:“你娃要把你不能走的路都替你走完。”

  第一次出的《三百六十五夜》里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是翻译的原诗,这首叙事抒情长诗词句优美动听,我一心想教她背下来,培养她的文学情趣,她却根本就没有那份闲情逸性。还希望让她能把《三字经》背熟,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感悟出里边的许多道理和常识,她也说啥都不干。没有耐心写笔画多的字,不爱写描红。最喜欢跑跑颠颠,骑幼儿三轮车是全巷子男女小孩中最快的一个,爬高上底是同龄人中胆最大的一个。女孩喜欢玩的过家家她却从不参与。好在巷子是死胡同,我家又住在巷子深处,门口有三四个同龄小朋友,整天玩在一起,还算比较安全。

  当时的小院住了四家人,蔷蔷是院子孙子辈里最大的一个,成长之际正是院子里的爷爷奶奶退休准备看孙子的时候,看到我管女儿比较认真,都认为我是小题大做,无事生非。在关注的同时,对我这寄居娘家的外来人,本来就心存歧视,难免要找茬看热闹。

  前院姑姑家有个小外孙女,比蔷蔷小一岁多,蔷蔷爱去跟小妹妹玩。四岁多的小孩咋说也是不知轻重,有一次她去开了人家的柜子,人家问为啥要开柜子,她说找好吃的。一家人不体谅孩子小,倒认为我整天管教,娃也不见得懂规矩,抱着看笑话的态度向我告了状。本来不是什么大事,我也知道那些人是在跟我过不去。当时我出于内心不平衡竟拿孩子煞起了的气,于是便把女儿叫到跟前,问她是不是开姑奶家柜子了,女儿老老实实地点点头,我警告她开人家柜子是坏毛病,以后不管去谁家都不准随便翻人家东西,更不能拿人家东西。又问她是哪个手开的,女儿傻乎乎地伸出了右手,我怀着满腹恼火,把女儿的手心打得通红,提醒她要永远记住这次教训。几个找岔子的人想不到我动了真格的,在一边也感到很尴尬。过了好一阵子,姑姑不知为啥又想起来了,对我说:“别说,你家娃还真有记性,从你那次打过后,上我家再也没有乱翻过东西。这娃将来一定有出息。”我心想:这事如果撞到元元身上,你们谁敢这样?

  还有一次,院子里的阿姨逗她玩,她竟然出口骂了人家,邻居中很多人都是长辈,孩子不懂事搞得大家挺没面子,我更担心她跟门口的小孩养成顺口骂人的坏习惯,就让她给阿姨道歉,保证以后再也不骂人了。她说啥也不肯听我的话,一急之中气得我把她的嘴都打肿了。其实有好多事都不值得跟孩子动怒,但是处于那种复杂的环境,女儿稍有不轨,便常被小题大做。直到现在想起来我还感到内疚,感觉自己就像《红楼梦》里的赵姨娘骂贾环,不是教子而是在撒气,这种教育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那时的我家,就像小妹所说的:“看起来是一家,其实是三家,父母亲是一家,弟弟三口是一家,我们母女是一家。休看吃的是一锅饭,想的可是各自的心事。”正气凛然的父亲无力地倒在了床上,有母亲支撑着还勉强过得去,一旦母亲生了病,家里整个就乱了套。在纷纭的环境中,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意愿处理着身边所发生的一切。吵架闹事的事时有发生。女儿好动,经常惹事闯祸,人要是心烦看她更不顺眼,动不动就想训训她,越训越成了皮猴。我是既恨她不争气,又担心会使她的性格发展受到压抑,心灵受到伤害。

  为了让她活泼开朗,也为了给我们母女创造单独相处的空间,只要我手中没有活干时,就想方设法地把她带出去活动,主要场所就是公园。一旦走出小巷,整个世界就成了我们母女的天地,女儿会像一只快活的小鸟爬在我的背上不断地指着路边的新鲜东西对我说:“妈妈你看!妈妈你快看!……”我趁机讲给她许多小知识,教他背小诗,和她一起唱《劳动最光荣》、《卖报歌》……她呢,也会因为心情好,对我的要求百依百顺。这时是我们母女交流的最好机会。进了公园她便开始寻求自己的乐趣,只要在我的视线以内,我会让她尽情享受自由自在。有一次在革命公园,她一个人蹲在草地上嘴里念叨着儿歌玩得津津有味,旁边走着的一位老人看到了,弯腰拍拍女儿的小屁股,高兴地说:“多可爱的小姑娘,长得结结实实的,一个人玩得真好。”还有一次我带女儿在革命公园的小荷花池边玩,她看到池子后面有一座假山,闹着要去爬,我答应了只是提醒她小心摔倒,手抓紧慢慢爬。那座假山挺大的,爬着爬着,我就看不见了,过了好一阵都不见过来,刚要过去看看,她自己竟然跑回来了,还得意地对我说:“有个阿姨表扬我了!”我问她:“阿姨表扬你什么了?”“阿姨说我勇敢!”接着又说:“妈妈你等着我,我还要去爬!”

  在儿童公园里,大象滑梯比较低缓,一圈有栏的秋千可以坐着荡,我更是鼓励她自己学着玩。年龄增长,胆识也变大,她不但可以滑更高的滑梯,更喜欢秋千那种晃晃悠悠的感觉,经常闹着要去公园荡秋千。

  小兰、建安姊妹俩知道我在家一向都是委屈求全,看到我带着女儿出门,经常都会善意地提醒我:“春霞姐,出去你娃要吃啥,你就给你娃买,让你娃痛痛快快过个瘾。”其实我家平时并不缺零食。蔷蔷出去也不在意吃,我也只在她渴了或饿了的时候才给她买一些简单实惠的食品,有时甚至还给她带一个搪瓷茶缸,渴了找个水管接生水喝,希望她学会应付艰苦生活的能力。为了培养她关爱亲人的意识,每次总是在回家的路上,我才买一些糖果、点心之类的食物,告诉她带回家给爷爷和全家人分享。

  我把去公园或郊游当成培养和锻炼她生活能力和意志的机会,在路上只要遇到上坡就让她下来帮我推车,这样可以提高她的抗争能力也可以增强我们母女共同应付生活的观念。在公园里我坐在车子上欣赏她随意戏嬉,既调节了我的心态又给了她一个自由空间,这样也更增强了她的自我保护能力,还可以随时对她的行动进行指导。摔倒了自己爬起来,玩一玩就回头看看妈妈在不在。如果想换一个地方玩她就跑过来说:“妈妈,我想到那边去玩。”要是看到我没动,她就会自告奋勇地说:“来,我给你推车子!”有时我也会给她买一包威化饼干或着巧克力作为鼓励或嘉奖。总之只要出了家门,我们娘儿俩都在尽情享受一种温馨祥和的美好气氛。

  在家里,只要我有时间,就会和她一起看《海蒂》、《花仙子》、《聪明的一休》等儿童动画片,有意义的地方特意给她点一点,希望通过诱导能对她的心灵有所启迪。

  在女儿的心目中,妈妈是最神圣的。女儿穿的毛衣漂亮,邻居奶奶问一句:“蔷蔷,谁给你织的毛衣?”女儿会得意地回答:“是我妈妈。”奶奶给她买了一只乌龟,她拿着在院子里玩,阿姨逗她说:“蔷蔷,你不怕乌龟咬你?”她会很自信地说:“乌龟不咬人,鳖才咬人呢!”“你咋知道?”“是妈妈告诉我的!”妈妈是女儿的骄傲,女儿也显示了妈妈的风采。

  『84』第三节最担心的事

  在女儿成长的过程中,我最怕的是女儿生病。虽说小病小灾对稚嫩的婴幼儿来说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对我这无能的母亲却是一种精神磨难,更给家中人造成额外负担。

  还在蔷蔷婴儿时,有一次发烧引起了气管炎,母亲只好让弟弟抱着孩子跟她一块去医院。为了能让孩子的气管休息,医生在退烧针剂里加了扑尔敏,没等走出医院门蔷蔷就睡着了,母亲让弟弟抱着蔷蔷先走,她去划价取药,等母亲拿了药回家,却不见抱着蔷蔷的弟弟。母亲急得骂弟弟:“这害死鬼,娃发着烧还把娃抱着胡跑。”我劝母亲不要着急,等一会儿就会回来。母亲知道高烧中的幼儿经不起折腾,再说还有药得赶紧服,只好又折回去找。弟弟是在东厅门那条街上晃大的,母亲见人就问,才知道弟弟抱着睡熟的蔷蔷钻进了同学家,等母亲找到时,弟弟正和同学聊得火热。大冷的冬天,屋子里连个火都没有,弟弟把蔷蔷放在人家冰冷的床上,身上只盖着包孩子的斗篷。

  还是一个冬天,蔷蔷感冒服了家里的常备药,劳累了一天的母亲刚刚睡着,我却感到女儿的身体热得烤人,出气也非常短促。我家的退烧药和体温表都放在外屋的柜子里。那天薇薇去了娘家,弟弟还没回来,要是我自己下去拿,肯定要吵醒母亲。母亲本身就有慢性气管炎的病根,如果让她从热被窝里爬起来去取,要是犯起病来特别难恢复。我床边的茶几上有个茶壶,为了不惊动母亲,我把茶壶里的凉茶水倒在抹布上,用抹布敷在女儿额头上,希望能起点降温作用。壶里的水空干了,索性把茶叶倒出来包在抹布里,继续敷。我摸黑小心翼翼地做着这一切,蔷蔷因为烧得迷迷糊糊,也没有一点动静。大约快十二点,弟弟回来了,我才让弟弟在柜子里取了一粒退烧拴,塞进孩子的肛门里,体温终于慢慢降了下来。跟弟弟说话时惊动了母亲,为了不让她担心,我说:“我让新学取个药放到这儿,万一烧得厉害好给她用。”第二天早上母亲涮茶壶时,才知道了夜里发生的一切,惊讶地说:“我咋一点都不知道!”早上母亲又跟弟弟去给蔷蔷看病时,我对母亲说:“妈,你让新学把娃抱上,娃烧了一夜,我怕她腿困,走不动。”说完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地直往下滴。

  因为女儿生病,大妹和妹夫也没少受累,大热天的走进门,看见蔷蔷发烧,抱着孩子先往医院跑。回来妹夫对我说:“给你娃买了个冰棍,你娃就爬在我的肩膀上吃,流的我满衣服都是粘的。”

  蔷蔷小的时候两个胳膊经常脱臼。有一次她淘气,我拉着她要把她往后院(露天厕所)关,一使劲竟把胳膊拉得脱臼了。母亲气得骂我无事生非,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女儿胳膊痛,我的心也痛,我们娘儿对着脸哭。正在此时,大妹和妹夫像排忧解难的天神一样走进了门,他俩一边抱怨我狠心,又赶紧抱着蔷蔷往中医研究所跑,我终于舒了一口气。

  女儿是我的,全家人为她付出的心血却都是我力所难及的。我深深感激全家人为我们母女所做的一切,那些历历在目的往事将永远陪伴着我的终生。

  『85』第四节我和女儿

  用水是最困惑我家的一件大事。一家人老弱病残,只有弟弟和弟媳妇两个强劳力,害得两个妹夫在作为男朋友登门时,首先就得经历抗旱救灾的洗礼。只是那盛水的缸有限,即便是集满所有的盆盆罐罐,也难满足一家人两天的生活用水,最辛苦的当然还是弟弟。为了减轻弟弟的负担,大件衣服不是等小妹每周回家洗,就是大妹拿回她家去洗。家里人平时洗衣物总是用少量的水闷湿再用洗衣粉、肥皂搓净了端到巷口去清,往回端的时候还要给里面再接上水,拧出衣服后还可以用它洗手洗抹布。一家人用水比用油还计划得周全。面对这一切我却无能为力,只要接触到水就会感到困惑,只好趁着家里人洗的时候,我赶紧也把自己的衣服凑着洗了,再请他们帮我捎出去清。为了省事,冬天的外衣一穿就是几十天。

  大妹让厂里的师傅用冰铁皮的下角料给蔷蔷做了一个小水桶,上大下小,看起来小巧精致,又特别结实。女儿喜欢拿出去玩沙子,每次往出提我都要提醒她别玩丢了。有一次她用那桶提回来了一桶水,引起了我的惊喜,那桶虽说不大,一桶水倒出来也有少半脸盆。从哪儿以后我就用童话故事启发她,鼓励她用小桶给家里提水,夸她是勤劳的小姑娘,会帮家里干活。她要是一高兴,连着提上几次就是半桶水,当然有时侯提了水又在大门口玩沙子,搞得满身都是泥水也挺祸害人。

  夏天她的小衣服得一天换几次,我给她洗了头道,就让她用塑料盆端到水管去清,教给她揉搓的方法,告诉她水清了衣服就洗干净了。这一切对她来说就像做游戏,干起来还挺像回事。巷子里的人都夸她能干,长大一定有出息。她自然更是沾沾自喜,像个小人精似的,把盆斜卡在腰间走得特别神气。

  我回家的第三个冬天,厂里的生产处于瘫痪,厂里的日常事务全推给了一个斗大字认不了一石的刘厂长管理,这位贫农出身的共产党员无才补天,倒是任劳任怨,每天沉浸在工人琐事堆里忙得不可开交。

  因为停产,已经几个月没给我发劳保工资了,虽说只有微薄的几十元钱,总比朝不保夕的誊写工钱牢靠得多,如果这点收入尚不能保障,我今后的生路将更加渺茫。为了生存,我不得不先找刘厂长去问个究竟。

  刘厂长为人老实好说话,已经从铜网厂调入我们厂好多年了,却还借着铜网厂一块不到六平米的宝地栖身。那时候通讯条件差,给厂里打电话不方便。考虑到厂里没人上班,刘厂长有可能会在他的住所。我抱着有礼好说话的想法,在烟摊上用四元钱买了一条卷烟,带着女儿顺藤摸瓜找到了东门里的一排铜网厂的商店,听商店里的人说他就住在对门。进院的铺板门关着,咋叫也没人开,我只好让女儿从隔壁商店进去打听。

  女儿出出进进过了几次,引起了唯一一位女营业员的注意,她好奇地跟了出来。出乎意料的发现我们竟然是邻居,她娘家住在我们隔壁,是大妹同学的妹妹。一个五岁的女孩能出来进去找人,令她不可思议,感叹万分。那天刚下过大雪,外面非常冷,她把女儿召进商店去烤火。六点钟时这位女士已经该下班了,刘厂长却还没回家,女士的丈夫骑着摩托车来接她,她锁了商店的门用留恋的目光望着我们母女,举手和女儿道了再见。

  那时的东门里车少人稀,冬天的夜幕又舒展迅速,寒风伴着昏黄的街灯更增加了我心中的焦虑。整个下午和傍晚都付给了此行,进出小院在冰雪中又是那样艰难,无获而归,我实在不甘心。继续等吧,又不知道他还回不回家!

  女儿喊肚子饿了催我回家,想给孩子买点零食充饥,好让我再等一等。我们站的马路北边竟然连一个小铺都没有。斜对面路口像是搞基建,原来的一片民房已经夷为平地,平地的后侧有一个小商店。我掏出一元钱目送女儿过马路去买个面包,等了半天也不见从商店走出的踪迹。我是担心这边人回来,把门一关不好叫开,才让女儿自己去买东西吃的,如今却更令人不安,只好先找回女儿再另当别论。还没等我车子启动,女儿终于像小燕似得飞跑回来,告诉我她在那里看《花仙子》。

  也不知又等了多长时间,只见一个姑娘开了那板门上的锁,上前一问原来是刘厂长的进城打工的女儿,原来刘厂长就住在那铺板门里。她对我说:“你们厂一个工人病故了,我爸去帮人家办丧事。我也不知道啥时候能回来。”看来是没有希望了,我只好留下卷烟,跟女儿败兴而归。

  心事重重,对寒冷我已经全无知觉,只记得回到家用板凳往回挪时,院子里的冰滑得我只想摔交。没等我挪进厅房,蔷蔷抱着奶奶准备好的热饭吃了几口,就爬在桌子上睡着了。母亲心痛地说:“可怜娃这么大一点也得跟着你受罪!”

  过了几天,霞姐来看父亲,我把前几天找厂长的经历倾诉给姐姐,姐姐说:“我有一位老领导听说调到了碑林区党委工作了,我和她只是很一般的工作关系,不妨去找一找她试试,你也别抱太大希望。”不知道这位老干部听了姐姐说的情况采取了什么措施,我们那位跟我过不去的女厂长不但和刘厂长亲自提着东西来慰问我,给我送来了欠缺了几个月的工资,还送来了调资的好消息。

  那位铜网厂的女营业员有个弟弟还住在隔壁搞雕塑艺术,当姐姐把她对蔷蔷的赞赏转告给弟弟后,有一天蔷蔷去隔壁玩时,那位艺术家弟弟送给蔷蔷一个古西腊女人的头像,女儿如获至宝地抱回了家。遗憾的是以后在搬家时丢失了,否则那个雕塑对女儿来说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纪念品。

  『86』第五节认真走,路就会宽

  给人当外工是一件苦差事,没活时十天半个月闲得你会急死;一旦送来一份急件,十天半个月要让你赶出一大本,又会把你累死。尤其是我这守株待兔的人,一旦送来活更得唯唯喏喏按人家的要求做。

  小妹上大三的那年暑假,文艺路曹师傅给我送来了一份大件,如果能按时完工,能有上百元的收入。小妹为了能让我安心挣钱,带着蔷蔷去靖远舅舅家避暑,弟媳妇嫌天气太热,在家里用水不方便,也带着元元回了娘家。家里就剩下我、母亲和躺在床上的父亲。为了充分利用女儿不在的有效时间,每天一大早就趴在桌子上,干到中午也舍不得休息一会,晚上还干到十二点。一开始几天还干得挺顺利,到了第七八天的时候,每到晚上眼和手说啥也配合不到一块,感觉蜡纸上的格子越来越少,咋写也放不下一个字,眼睛一阵一阵像蒙上了一层云翳,揉一揉感觉舒服点,写不了两个字就又不行了。这种现象令我的心情特别沉重,考虑到自己今生靠得就是手和眼,如果眼睛出了问题,今后的日子可咋熬出头!

  为了保护眼睛,也为了保证稿件的质量,我在忧虑中有气无力地刻写着最后一部分。就在这时只见女儿和小妹走进了小院。小妹因为急着看父亲,拎着所有的行囊直接走进了里屋。女儿也顾不上听我问话急急忙忙往里走。小妹放下手中的东西只顾跟父亲说话,女儿却迫不及待地从网兜里掏出一个白兰瓜抱出来就往我手里塞,对我说:“妈妈,这瓜可甜了,我给你拿刀,你快切开吃!”我赶紧拉住女儿的手,说:“你可不敢去拿刀,等一会儿让奶奶切了大家一块吃。”母亲在一边高兴地笑着说:“你娃到底还是跟你亲,跟谁连话都顾不得说,先给你抱个瓜。”

  我紧紧搂着女儿,用泪水释放出多年来郁积在内心的委屈。女儿用小手轻轻擦抹着我脸上的眼泪,小心翼翼地问我:“妈妈你咋哭了?是不是刚才我要去拿刀,惹得你生气了?”面对女儿天真幼稚的小脸我破涕为笑,在她的脸上深深地吻了一口。女儿这才满意地去回答奶奶的提问。

  就在我完工的那天,天气从高温转为闷热,如释重负的我让女儿抱着饭盒去买了一堆雪糕,分给周围的人每人一支,没等一支雪糕下肚,我竟然肚子痛得闭了气。母亲看到我的脸煞白吓得慌了手脚,过了一会儿终于缓了过来,还是痛得直不起腰。我忍着疼痛刻完了手中的最后一板活。休息了几天眼睛有所好转,从那儿以后就落下了结肠炎的病根,动不动就肚子痛。然而不管生活中有多少痛苦和磨难,只要想到茁壮成长的女儿和她对我的爱,就会感到无比欣慰。

  刻蜡版的活越来越少,我不得不也开始试用打字机,学打字不久的一个蜡月二十九,五岳庙门的赵师傅拿着一份急件来找我,进门用恳切的语气对我说:“刚才戏曲剧院送来了一个剧本,说是过了正月十五要参赛,因为急于排练,初八就得把稿件发给演员,求我想办法帮个忙。这年关之际,我一时到哪儿去找那些打字员!想来想去,只有找你便当,你就在过年期间给咱辛苦几天。活不多,你挤些时间给帮个忙,初七一大早我来拿。”我拿过来翻了翻,只有二十几版,是陕北道情,版面稀稀拉拉的,估计一天打十版一点问题都没有。乐得做个顺水人情,就毫不犹豫地收了下来。年关前后几天忙着过年,我肯定不会去打字,母亲沉不住气一再催我说:“应人事小,误人事大。早干完了早心安,你赶紧给人家打吧!”我胸有成竹地说:“急啥!那点活要不了三天保险完工。”母亲尽管催促,我还是初四早上才坐在打字机前。这一干非同小可,整整打了一天连五六版都没打出来。你猜为啥?想不到那短短的词句里尽是方言土语,那些怪字别说字盘上,就是字典里都难找到。害得我一直干到夜里三点,才打了十版,冻得我直打哆嗦才不得不收场。钻进被窝想借着女儿的身体暖一暖,身上的寒气把女儿逼得也缩成了一团。就这样辛辛苦苦熬了三天,版面上还空着许多怪字找不见。初七早上赵师傅来取活时我怀着歉意向他解释,他却满不在乎地说:“你太认真了,那会儿你把难找的字都给他空着,让他们校对时自己去添就行了,何必要这样辛苦。”

  就这样日子久了,几个送活的师傅知道我好说话讲信誉,干活认真负责。只要有活都愿意给我送。

  『87』第六节忍辱负重向前熬

  我操守着谦卑的言行,名不正言不顺地寄居在年迈的二老的屋檐下,用一腔求生的热血和一颗真诚的心,在周围人们冷热不同的目光中,肩负着养育女儿的重任。只知道得咬牙吞血一天一天往前熬,却不知道哪天才是出头之日。

  为了息事宁人,我常常得把对女儿的爱深深地埋在心底。有一次,弟弟们削了一个从广东捎回来的大菠萝,分给全家每人一块,女儿去巷子玩了,人们把她这小人物竟忘了。那时西安人吃菠萝还不普遍,面对手里的菠萝实在想留给女儿,又担心说出来会招惹一家人不同的想法和不必要的闲言碎语,于是又自我安慰地想,少吃一块菠箩也不会影响她的成长,何必惹事生非。我在沉思中咀嚼着,一块黄澄澄的菠萝下肚竟没吃出一点味,却联想到因为我无能所造成的对女儿的许多愧疚。住进过渡房后,每到菠萝成熟的季节,西安到处都是菠萝,只要出门碰到菠萝摊,我就会给她买一块,以此来慰藉我的亏欠的心。

  回家后,物资不断上涨,因为有刻版的进项,我改为每月给母亲交六十元生活费。有一次母亲对我说:“薇薇给我说‘妈,俺以后也开始给你交生活费,俺姐娘儿交六十,是天天在家吃饭。我和元元经常去四院住,新学也靠不住天天在家吃饭,俺也给你交六十。’我还不知道要不要。”听了母亲的话,我说:“妈,你最好别收你儿媳妇的钱,你们是一家人,儿子吃老子是天经地义的事,再说我爸现在随时都离不开他俩照顾,你又何必让媳妇心里不舒服,更何况你儿子背着媳妇也不是没给过你钱。我跟他们可不一样了,我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在家里不能帮你干活,还得给你添乱。家里能收留我,已经使我感激不尽了。吃饭交钱更是理所当然。”

  在我家父母和姊妹兄弟都是至亲,不管他们对蔷蔷的管教是否得当,都是真诚的。最难对付的是薇薇的父母,这两位老人经常来我家看外孙,每次来总是无事生非,搅得家里不安生。有一次元元的外婆在妇女儿童商店买了一斤廉价处理的酒心巧克力,送来后发现大部分都流了酒。薇薇抱怨母亲不该拣便宜。那老太太索性把不流酒的给她外孙女拣出来,把一大半流酒的全给了蔷蔷。蔷蔷看到自己的比妹妹的还多,特别高兴。元元却得意的说:“别看你的多,其实都是流酒的。我那都是好的。”女儿受到愚弄,我的心里很不平衡,便对女儿说:“蔷蔷,你去把巧克力还给奶奶,就说你不喜欢吃!”女儿说啥也不干。我当时是既恨女儿不争气,又不好直接揭穿伤了两家的和气,影响我和薇薇的相处,心里感到特别窝火。

  还有一次,蔷蔷和元元在书柜子跟前玩,淘气的蔷蔷把脸夹在玻璃拉门一头,元元看见了也想试一试,元元把脸伸进去,蔷蔷把拉门往紧推时使得劲大了一些,把元元的脸夹了一道红印。那天元元的外公正好在我家,竟从薇薇屋子里跑过来,非常生气地训斥蔷蔷心狠手毒。当时我真想为女儿讨个公道,又考虑到那一家人本身就缺少理性,一旦伤了他的面子,会搞得全家都不得安生。只好忍气吞声。

  蔷蔷生就放纵任性的脾气,元元又倍受外公一家人的娇惯,两个人在一起难免有纠葛,经常搞得弟媳妇心里不痛快,她便心直口快地对母亲说:“俺姐通情达理,跟谁都能合得来,要不是因为有蔷蔷,将来让我姐跟我们生活在一起,保证没有一点问题。”母亲告诉她:“你姐活的就是她娃,不是为了她娃,凭你姐的脾气,她能看着谁的脸活。”知女莫过母,母亲能理解我。聪明的薇薇一定也会理解,我之所以总是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其实是忍辱负重。

  父亲的病非但没有起色,反而因为长期卧床不起,肠胃和心脏的功能越来越差,不是尿得满床湿就是拉得满床流。整得母亲大盆小盆地洗个没完,我眼睁睁看着却不能帮母亲,还和女儿给母亲添了许多负担和麻烦,自然只能在愧疚中承担母亲发出的全部委屈和牢骚。

  有一次女儿开电视时弄断了天线,母亲一气之下骂我们母女是害人精,败家子,不知道要把她害到何时。我知道电视是母亲在那煎熬的日子里唯一的一点享受,母亲骂得那样凶狠又使我感到一时无法忍受。正在不知所措之际,霞姐和胡子姐夫进了门,使当时那几乎不可收拾的场面得以缓解,我流着眼泪求姐夫尽快设法帮我配一根天线,免得继续影响母亲的情绪。善良的姐夫非常理解我艰难的处境,第二天商店开门就买了送来并帮我装好,总算解除了我负罪的心理和母亲的满面懊恼。

  那个时期我就像一只负罪的羔羊,随时准备承受因为我们母女给家中增添的负担和麻烦而造成的不愉快。有一次弟媳妇曾在我跟前说:“你都是快四十的人了,咱妈动不动就为一点小事给你发脾气,你咋从来都不吭声?”我无奈地说:“是我把咱妈害得太多了。”我深知母亲实在太苦了,为我付出的又最多,在父亲生病期间只有我天天伴随着母亲,我们在生活上互相补偿,在精神上互相依赖,在相依为命中共度难关。母亲生就牢骚过盛的脾气,她不给我发又能给谁发。

  总之这个家已经够艰难的了,我却还得借此宝地落脚谋生,自然有义务为这个家,为父母多承受一些,这也是我唯一能够做到的,只求它不再生出多余的灾难。可事情偏偏却又接踵而来,就在父亲躺在床上的日子里,先是母亲得了胆囊炎和阑尾炎,接着是母亲骨折、元元骨折,弟弟开车出事,房东催我们搬家……事情越多就越是人心惶惶。家里的所有人都可以出出进进,有弛有张,唯独我只能在这条风雨飘摇的漏船上卑微地期待着能早日走出自己命运的低谷。

  『88』第七节女儿是我的精神支柱

  女儿该上学前班时,胡子姐夫建议我在上学前把女儿的“蔷”改为“强”。他说:“蔷薇是一种带刺的花,叫出来并不含蓄,倒不如索性就叫李强,让她自强不息,长大当一个女强人。”姐夫是我一向尊崇的博学多闻之士,能出面提出自己的见解,使我不胜荣幸,于是我就毫不犹豫地给女儿改名为李强。

  我们厂的梅子调走后,还经常来看我,强强上学时,她担心因为我的身体会让女儿遭到同学和老师的歧视,使孩子的心灵受到伤害。我却很自信地认为,即便是孩子她也是以她做人的能力换取周围人对她的印象。有一年夏天,十号院里的几个放暑假的女孩,知道强强有一套《三百六十五夜》,便给强强说:“强强,你把书拿来,我们给你讲里面的故事!”女儿听了很高兴,回家拿了书还特意抱了一个小板凳,准备去听故事。谁知道那几个女孩得到书后只顾自己看,根本没有给她讲的意思。女儿感觉自己受了骗,一怒之下非把书要回来不可,女孩说:“再借给我们看两天,看完就还给你。”她说啥都不干,还口口声声说人家骗她。把几个女孩搞得没辙,只好把书还给了她。抱着书和板凳回到家时还气得脸通红。总之,以我平时对她地观察,女儿只把妈妈视为她的坚强后盾,相信绝对不会因为有我这个背景,影响她的成长。

  上学前班后,我除了督促她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很少给她增加额外负担,如果有时间和她在一起,倒是经常和她一块看看动画片、讲讲故事或者唱唱歌。也许是两年的托儿所生活使女儿养成了听讲受教的良好习惯,在班上学习还不错。事实正如我想像的那样,女儿上学后学习好、劳动好、集体生活适应快,不但老师喜欢她,同学也和她玩得很好。

  我家离学校不是太远,东厅门街的马路虽然不宽,人们都把它看作为东大街的二马路,上下班时人车流量都很大,我们巷口又是个小十字路口,人多车杂,上下班时间经常出现交通阻塞,一开始我和母亲还都挺替强强操心,认为她生就风风火火的性格,过马路肯定是瞎闯。于是就暗中观察过几次,发现她竟然不紧不慢,总是在路边等到车少时再跟着人流往过走,一点都不慌张。这种出乎意料的现象,也许是她从小经常自己玩,养成的自我保护能力。

  在社学巷时,开家长会经常都是由母亲代劳,因为强强在班里的成绩一直都是前三名,每次开会回家母亲都领着孙女儿,拿着小奖品,感到特别自豪。女儿能茁壮成长给我增加了无穷的精神力量,但是路还很漫长,不知是否能永远如愿以偿,我在心里暗暗向命运祈祷。

  强强上学后誊印业务已日渐衰败,为了能让我活路充足,哥哥逢人就给我揽活,经哥哥的推荐,在航专工作的老师冯文龙和理工大的郭天德哥哥都向我伸出了援助的手,我的活源丰富了好多。直接和院校打交道,可以少让誊印社抽一层利润,每版活可增加百分之三十的收入,但是这样却给大妹和妹夫增加了许多跑腿找人的负担。

  长期住在娘家,父母虽然无可非议,可我总认为自己寄人篱下,女儿更是篱下的篱下,家里人对她百般呵护,周围有些世故的人对她总是另眼看待。我忍气吞声受委屈心里有数,最担心的是长期下去会让女儿失去自尊和自爱。为了保护女儿的天性,锻炼女儿的意志,增强我们母女同甘共苦相依为命的意识,尽管我和全家人有着难以撕舍的情感,更舍不得离开我那身处煎熬中的父母亲,还是忍痛作出独立生活的决定。

  那时城里的房租贵,院里的台台坎坎多,又没有上下水设施,我只好把视线转到了城外的村子。梅子的家在地震局,她的女儿比强强大两个月,在地震局旁边的何家村小学上学,据说那所小学还不错,而且何家村离我哥和大妹家都不是太远,万一有点事我也好求援。星期日我让大妹推我去看看那里的环境,准备在那里租房。回到家母亲告诉我,我走了以后父亲知道了我出门的意图用拳头捶着床大声疾呼:“绝不能让春霞搬出去住,要搬除非等我死了!”我望着躺在病榻上还在为我们母女操心的父亲,心里五味俱全,为了能让父亲安然,只好暂时取消了自己的计划。

  长期工作在大厅房里,经受着两头寒风的侵袭,那种阴湿的工作环境使我的身体越来越坏,为了抓住时机多挣点钱,我强忍着全身所有的不适利用晚上安静出活率高的时光,天天都得干到十一二点才进里屋去睡觉。有时为了赶一份紧活,干到深夜,女儿被尿憋醒,看到我还在外面打字,竟然说:“妈妈是不是我都该起床了?”我说:“睡吧,还早着呢!”孩子说:“哪你咋都起来干活了?”前院姑姑临睡前上厕所时总要在我旁边提醒我:“夜里阴气太重,当心把你整出个病来可不是好玩的。”也就是,每次等到活一出手,我就会感到全身痛得像有人抽筋,坐着不敢往下躺,一旦躺下又痛得坐不起来。更让我难受的是天气稍有变化,我的全身就像有虫子在爬,搞得我坐卧不宁。姑姑看到我狼狈不堪的样子说:“我看你干活时也满有劲,咋这活一出手就彻底散了架。看来你还得天天干活才行。”

  『89』第八节悼念我的父亲

  1988年11月16日,长期卧床不起,身心衰竭的父亲与世长辞,享年七十九岁。

  在父亲身卧病榻的五年半时间里,我没有能力照顾父亲,却目睹了父亲磨难的全过程,伴随父亲承受着沉重的心理煎熬。面对父亲在病榻上的恶劣境遇,破烂的房屋、垫着尿布的床、被便盆磨烂的褥疮,连老鼠都欺负他无能,夜里在他的头顶穿梭而行。我的心里感到无比揪痛,甚至暗自祈祷让父亲早日结束那炼狱的苦难。

  回忆父亲堂堂正正的一生,谁会想到他能有如此悲惨的结局!尽管如此,他却随时还在为儿女们奉献着自己微弱的余晖,用他那难以支撑的身体顶起那摇摇欲坠的树冠,努力为儿女们遮风挡雨。他实现了培养小女儿上大学的梦想,还目睹着强强在一天一天茁壮成长,在自己的使命已经基本完成后,安然地离开了人世。

  父亲是我一生中最最景仰的伟丈夫。在工作岗位上,他本着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宗旨,力求做好他为社会承担的每一项工作。父亲从人格的高度严格要求自己,主持正义、爱护集体,不求名利、不计待遇。解放后为社会工作了几十年,临终却住在租赁的陋室里,面对房主的冷言驱逐无怨无悔。

  父亲弘扬文明,崇尚文化,鼓励和帮助他周围的青少年都能成为有志气的谦谦学子。遗憾的是除了小女儿,他的其他儿女都生不逢时。

  父亲为我的残疾身体负疚终生,无时无刻不在在尽心尽力地关怀和照顾着我。我永远铭记着父亲不辞辛苦努力为我制造的美好幸福的生活,和对我方方面面无微不至的关怀。在病榻上,他还不顾一切地用自己的威严包揽着我和女儿的全部困窘,充当我得到寄居娘家的保护神,促使我和女儿平安度过生活中最艰难的一段时光。

  父亲的人格魅力感召着我,使我潜移默化地汲取到正确的做人方法,从而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因受残疾的困扰而畏缩不前,稳健的走出了属于我个人设计的正确的人生道路。在我成长和生存的过程中随时都有父亲的教导、支持和保护,同时我也回报给父亲许多惊喜和自豪。

  我深知在这个家里,我离不开父亲的庇护,但是在父亲生病的后期,我还是在心里暗自祈祷,希望父亲能早日结束受罪的生命以求超脱。也许是在那些日子里我的泪水已经流干,父亲去世时我没有悲哀,倒是有一种驱散压抑后的轻松,因此当时我很少流泪。今日回首,往事历历在目,思念让我流淌着擦不干的泪水。

  我怀念父亲,父亲给了我生命,为我付出了比其他儿女更多的艰辛。从父亲的生命中,我获得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营养,它使我受益终身。

  父亲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