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活着是为了心 > 第五章开创了我投身集体的新纪元

第五章开创了我投身集体的新纪元

  『26』第一节我不配当优秀生

  1962年9月1日,我终于通过正式考试步入了中学大门。在为自己考入中学而庆幸而自豪的同时,也在猜测着学校将会以怎样的方式教导我完成初中的学业。

  开学时,新班长李田由和我考入同一班的我的小学同学领路,给我送来了初一第一学期的整套课本。她们告诉我,初一我们共学十门功课,四门主课是语文、代数、俄语、政治;副课有地理、历史、植物和音乐、体育、美术。我很吃惊也很感兴趣,要是能去上学多美,可以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更多营养。但是从她们的谈话中,却感觉不到一点让我去学校上学的迹象。

  紧接着,刘主任和我的班主任宗老师一块来看了我的情况,鉴于我身体条件的限制,学校决定还是让老师上门来给我任教。为了不给太多的老师造成麻烦,学校只派四门主课的老师前来承教,语文和代数老师每周来两次,俄语和政治每周只安排一次。副课由我自己学,不用参加副课考试。政治老师宗智民是我们的班主任。就这样,家又成了我的初中课堂。

  初一的学习,对我来说没有任何负担,也没有给家长添任何多余的事,但却苦了四位给我任课的老师,老师们肩负着这项政治任务,出于对我的同情和爱护,任劳任怨,用心兢兢业业地浇灌着我成长。

  在这一年中,夏天老师迎着烈日往我家走,进门已经是汗流浃背,祖母打水请老师擦擦汗,老师却总是说:“老人家不用麻烦,我不热,给孩子讲课要紧。”到了冬天,老师又得从温暖的办公室走出来,顶着凛冽的寒风来给我这特殊的学生讲课,我请老师在火炉边暖暖身子,老师却急着要抓紧时间多讲一点。

  有一次天阴,汪老师从学校来给我上课,临走时下起了雨,而且下得很大。当时家里没有其他人,我请老师自己在门后拿上雨伞。老师看到门后只有一把伞,竟说:“这雨看样儿得下一阵子,我要把伞拿走了,你家人要用就没有了。我的路不远,一会儿就到家了,淋一点雨没事。”我向老师解释家里还有几个大草帽,老师根本不听,只管往外走。我焦急地喊着老师,可他已经走出了院子。我望着冒雨出门的老师,心里久久难以平静,这一切都是因为我,老师不但毫无怨意,还要为我家的人着想,要是把老师淋出病我可太对不起老师了……

  老师们为了我的学习,经酷暑历严寒,顶风冒雨,不喊累不露烦,从未缺过一次课。我只能把内心的感激和亏欠都转化在学习上,希望能学好功课,用优异的成绩暖一暖老师的心。

  第二学期开学不久,班干部给我送来了一张优秀生的奖状,面对这份荣誉我是既惊又愧。惊的是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一个脱离班级群体的学生,会有资格享受班集体的评选;愧的是我不配,第一,我求学不受风吹雨打,不用起早贪黑,不会迟到早退。第二,我只学四门课,和学全部课程的同学比成绩很不公平。第三,我没有和同学们生活在一起,同学们对我的方方面面都不了解。第四,为了让我上学,给学校增加了很多负担,给任课老师更造成了太多额外的劳累和辛苦,别说我的成绩还不算好,即便是全年级第一,也补偿不了学校为我付出的代价。能有什么资格当优秀生!

  说心里话,我确实渴望当一名优秀生,但是这份奖状却使我的心很不安宁。我向宗老师诉说了自己的想法,宗老师却说;“虽然你在班上的成绩不是最好的,但是要与你的升学成绩相比,你是全班差生中成绩提高最显著的一名,评上你也是为了激励班上那些成绩差的学生。再说你的情况特殊,同学们都能理解。”

  1963年的夏季,我在家里轻松地读完了初中一年级的四门主课,全年总平均在85分以上,排在全班第五名,很多人都说我进步特别快,但是我对自己的成绩并不满意,为了我的学习,可以算得上是兴师动众,这点进步根本无法弥补人们对我付出的巨大代价。我不敢张扬,只打算再作努力。

  要是能到学校上学该有多好,那样即可以减轻老师的负担,也可以让我在集体中考验自己的真实能力。我想向学校说出自己的想法,又怕会给学校造成更多的想像不到的负担。

  『27』第二节又一个梦想实现了

  1963年的秋季,我已经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学业里又增加了物理和几何两门主课。又得多两位老师为我付出长久的劳累和辛苦,想到自己给学校和老师造成的麻烦和负担实在太多,我的心情感到特别沉重。

  原来四门课的老师按照老规矩给我上了第一周的课,新课的老师却不知怎样安排。第二周的星期二,高大健壮的张惠民老师提着木制的大三角板和圆规来到我家,给我讲了第一节平面几何课。可是那两大教具在学校拿来的小黑板上全然失去了用武之地,老师只好用我事先准备好的小三角板和圆规在纸上给我作了示范讲解。

  张老师有三十多岁,课讲得特别好,第一节课就使我对“点、线、面、体”有了清晰而深刻的概念,可我总感到让魁梧的老师压低了他那洪钟般的声音来给我一个人讲课,实在有点太让老师屈尊了。听课时我有些愧疚,有些惶恐,不敢正视老师那严肃认真的脸,只怕回答错了老师的提问,会惹老师生气。

  又过了两天,宗老师来讲政治时,告诉我了一个值得惊喜的消息,老师说:“课程增加了,老师们都到你家来讲课,对你家对老师都多有不便。学校经过研究,准备让你去学校住校读书。这样对你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可以使你真正过上中学生活,还可以多学一些知识。另外,在集体中生活对你的进步、入团都是一个考验。”

  走出家门,投入集体,尝试我个人的能力,是我早就梦寐以求的愿望。听了老师的话,我高兴得嘴都合不拢,怀着满腔激情,毫不犹豫地表示:“去学校和同学一块学习是我早就渴望的事,我绝对服从学校的安排,配合学校克服我个人的生活困难,争取当一个合格的中学生。”老师看我信心十足,也很满意。

  老师走了以后,我一直沉浸在憧憬中,把个人的困难置之度外,只是想像着和同学在一起的幸福和快乐。我把这件事告诉家里人后,父母亲认为,不让老师为了我的学习长期额外操劳倒是一件好事;但对我是否能适应学校的环境,坚持住校完成初中学业,他们却并不乐观。家里人虽然很不放心,又没有能力采取其它措施,只能积极配合学校的决定。

  父亲为我办了粮、户关系,母亲为我准备了住校所需的一应用品。祖母提醒我:“俺娃!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在学校要靠同学帮忙,一定要和同学相处好。”朱奶奶看我得意洋洋,沾沾自喜,告诫我说:“娃呀!你别高兴得太早了,住校不像在家,有你受的罪。”我知道朱奶奶是好意,未加辩驳,但是心里却很不服气,暗想:好不容易才有了今天的机会,咋能叫受罪!就算是受罪,一个人受罪总比让老师们受苦受累,更让我心里踏实。为了我的学习,再大的罪我都能受。

  开学后第三周星期一的早操时,班长李田和一群女生,拉着一辆架子车来接我去了学校。

  因为我提前得到了通知,起得特别早。梳洗完毕,把课本和文具盒放进哥哥给我的军用挎包里,还特意把哥哥送我的德国口琴也放了进去,又检查了一遍母亲和晚霞姐给我放在小床上的住校用品是否齐全,一切准备就绪,专等同学来接我。看看钟已经七点多了,还没见同学来,我的心里开始不安,担心学校会因故改变主意。正在纳闷,突然听到大门口一阵喧哗声,我的一颗布满阴云的心豁然开朗。

  李田领着一群同学走进了我家,她们有的抱被褥,有的端脸盆,有的拿书包和我的两个小板凳,叶斐说她劲大,自告奋勇地背着我就往外走,院子里顿时闹成了一片。邻居们笑着说:“看这热闹的,简直就像大姑娘出阁。”

  享受着同学们的热情帮助,我的心里就跟喝了蜜似的。这次住校对我来说是继入队和上学之后的又一次变革,也是我能否走出家门投入集体的第一次尝试,我的决心虽然很大,但还是有些不踏实。经同学们这么一折腾,驱散了我心中的一切顾虑。

  西安市第二十一中,早先是一所私立中学,特别小,隔着一条菊花园街由东西两个校园组成,西院是主校,进校园有南北长的三排房,中间一排比较宽,是背靠背两边房子。办公室、教研室、理化实验室都在西院。东院的主体是操场,南边还有一部分老师宿舍和我们年级一、二、三班的教室。我们教室在一个小院里,和操场隔着一个居民院落又从院落的后边连在一起。我们班和二班好像是以前民宅的过厅和上房改建的,两个班之间南北各有三间小厦房。我们教室后面的西边有一个小门,出去有一个小院,出了院门就是菊花园街。

  说笑间已经到了学校,为了抄近道,叶斐背我穿过小院进了教室的后门。一进小院就听见教室里热闹的声音,见我被背进教室,突然间一片寂静,同学们三五成群地望着我,又不好意思和我说话,彼此之间都感到特别尴尬。我的座位被安排在第一排的中间,等我把书包放进桌斗,转身看着那一双双尴尬的目光,也不知该用什么话解围才好。幸亏上课铃响了,大家都忙着回自己的座位,这才得以解脱。能和同学们一块坐在课堂里听老师讲课,是我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有一种难以形容的快慰。

  两节课后是课间活动,李田、叶斐等同学围过来问我能不能适应,累不累,要不要上厕所。同学们太热情了,我都感到不好意思。早上的四节课很轻松得上完了,同学们对我也不再陌生,争着要背我回宿舍。

  学校为了我上课方便,在南厦房的中间给我们安排了一间全校唯一的女生宿舍。我们班的李香明和三班的汤荣香,两个人的家都离学校很远,学校让我们三个人住在一起,并让我有困难随时请两位舍友帮助。房子太小,三个人只好打通铺,窗前放了一个旧课桌,供我们放书和杂物。

  课间休息时热心的李美莹同学说她也在学校吃饭,以后可以帮我打饭,我把父亲给我的伙食费交给她,请她帮我办了饭卡。就这样,从我进学校的第一天开始,给我打饭这份差事就由李美莹和班上几个上灶的女生承担了,否则,学生灶还在东院外面的北边,我在最南边,凭我的能力根本无法去吃饭。

  听同学说,从二班旁边的夹道过去就是厕所,为了避免再让同学们背我,吃过午饭,趁着同学不在跟前,我便自己去了一趟厕所,原来过了夹道还得再走八、九米才能到厕所,我去一次,尽快赶,来回最少也得半个多小时。

  从厕所回来已经没有午睡的时间了,知道同学们都不习惯看我拿小板凳一点一点挪,索性早早去了教室,坐上了我的座位。宿舍离教室大约七八米,用不了五分种就可以到我的坐位上。教室还保留着老过厅的大格子门,两边的墙全是大玻璃,显得特别亮。后面的黑板上是板报,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写得密密麻麻,内容主要是学雷锋活动中的好人好事,还有少许对不良行为的批评。快到点时同学们三三两两地走进教室,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从书包里掏出课本和其它课堂用品,这一切对他们已经是老生常谈,我却感到样样新鲜。

  李香明和汤荣香还没有准备好卧具,放学后都回家了。晚自习时,李田知道晚上只有我一个人住,就回家说明了情况来和我做伴。她给我介绍班里的情况,我向她倾诉我住校的感受,一直到很晚。李田睡着了,我却还在为自己终于过上了真正的学生生活而庆幸。一天的生活使我意识到,以自己的身体条件,要想住校完成学业,绝对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但我还是也暗暗告诫自己,绝不能事事都依赖同学,我要珍惜这份真情。

  『28』第三节苦中有乐,其乐无穷

  尽管我住校的信心很足,但是住校以后的困难也确实太多太多,有许多事对健康人来说只需举手抬足之劳,可偏偏就是这些微不足道的琐碎却天天都在困扰着我。按说生活在五十多人的集体中,只要我张口有求,那些在学习雷锋高潮中的同学个个都会热情相助。可我认为自己如果那样做就像一个赖皮,久而久之会遭到同学的讨厌。我应该吃最大的苦受最大的累,尽最大的能力处理好生活,赢得同学们对我心悦诚服的关爱。

  李美莹只要在学校吃饭,就天天承担给我打饭的义务,一日三餐每天都得端着我的碗跑来跑去,虽说美莹为人热情,毫无怨言,我总认为给她增加了长期的额外负担,为了尽量减少麻烦,早上便只让她给我打发糕或馒头。中午是正餐,学生上完四节课走进灶房已经是饥肠辘辘,我就让她先吃了再给我捎过来。下午是汤面条和发糕或馒头,我还是只要干粮和一份咸菜条,美莹如果不想再回教室,可以让其他上灶的同学给我捎过来。这样虽说我的伙食差了些,心却感到安慰。

  人说世间最大的事是吃饭,对我来说,吃饭也莫过于上厕所。一顿饭不吃忍一忍可以过去,要是急于上厕所就什么事也不能再干。在家时厕所离得近,又不受时间限制,下雨时家里人给夹道放着便盆。住校后上一次厕所来回得挪六七十米,要是从教室去还更远一些。有人问我们班同学:“厕所远不远?”他们会回答:“不远,过了二班就是。”我却感到是那么遥远,每去一次得用半个多小时,每天得消耗我好多课余时间。为了少上厕所我很少喝水,就这样最少一天也得去三次,同学们不忍心看我磨蹭,不管让哪个女生碰见都争着要背我,我只好尽量躲着,在早上、晚上和其它没有同学在跟前的时候再去。夏天和春秋两季还好一些,冬天裹着一身棉,全身的负担都承受在两只胳膊上,更是又累又费时间。同宿舍的香明和荣香长得比较单薄,我很少让她俩背我,有一个下雨天,晚自习后我实在想去厕所,她俩要背我,我硬是坚持自己去,俩人无奈只好先睡下了。雨下得很大,打湿了板凳和裤子,腿在板凳上一点也搓不动,凳子在泥水里又直打滑,一次厕所害得我上了一个多小时,还淋成了落汤鸡。回来时在夹道口遇到了对门的王老师,老师看见我挪得实在太艰难,急忙叫了程老师,两个人帮忙把我架进了宿舍,还批评香明和荣香不管我。我感到很对不起两位同学,只管向老师解释,老师还是很生气。

  值得庆幸的是在我们教室的门前有一个水管,这一设施是我得天独厚的享受。那时我们用热水得到西院的茶水灶去提,很不方便,自从住了校,我的洗漱甚至洗头洗澡全都用凉水,好在那水到了冬天就显得温温的。因为用水方便,我的衣服被单都是在学校自己洗。

  住校后感觉没过多久就到了冬天,午间休息时间短,我索性不回宿舍,放学后教室里只剩下我一个人。老式大房八面透风,大格子门被风吹得啪啪响,美莹吃过饭再给我端过来,一路风吹,到我的手里已经冰凉。坐在冰冷的教室里,吃着冰凉的饭,不但不增加热量还吃得我只打哆嗦。

  门房里的老师傅每天晚上都要给我们小院的几位老师送一大壶开水,到了冬天老师们都升了小火炉,可以自己烧水,大伯见我行动不方便,总要把剩下的水给我灌一热水瓶,我便把它提供给我们三个人共同享受,一半烫脚,一半灌在暖壶里,先让她俩把被窝暖热,我再拿过来暖腿。至今我都忘不了那位只灌水不说话的红鼻子老人。

  下肢血液循环不好,早早穿了棉裤也禁不住生冻疮,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几处严重的冻块都开始溃烂,白天两条腿吊得麻木不仁,还不觉得很痛,晚上好不容易暖热了却又烧又痒,还跳着痛,经常搞得我半夜都不能入睡。

  住校生活正如朱奶奶说的“有我受的罪”,她却不知道我是在磨难中长大的,困难对我来说已经习以为常;过集体生活却是我多年的追求,来之不易,我绝不会轻易退却和放弃。

  住校上学的第一学期末,也许是因为有团市委的呵护,我便成为我们班的第一名共青团员,团员的名望又给我带来了当官的好运,紧接着就当上了班里的政治委员和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组长,在沾沾自喜的同时,唯一遗憾的是能为班级干的事实在太少。

  刚进学校时,我担心课程多了会招架不住,想不到经过几周学习,每一门课都对我有吸引力,加上我的悟性和记忆力,学起来不但没有一点压力,与生活中的麻烦事相比,整个学习过程简直是一种精神享受,令我感到赏心悦目。如果有继续求学的机会,我自信自己决不会被所学的课程难倒,油然产生了继续求学的奢望。

  在班级里,我享受着集体的温暖、同学的帮助,也更加热爱集体热爱同学。星期六打扫卫生,我帮他们洗抹布,如果需要我的脸盆和肥皂,我会为自己的奉献感到欣慰。劳动课我被劳动委员分配看大门,虽说让同学背来背去,能和大家在一起,同学高兴我也快乐。男生打篮球回来能用我的毛巾和香皂,对我来说简直是一种精神享受;当他们看到我行动不方便又不好意思帮忙,急忙喊女生:“你们快去帮李春霞!”能得到男生的关心,我感到莫大的幸福。

  刚到学校不久,语文老师出了一道作文题——《我的一天》,经过思考,为了感谢学校和同学帮助我投入集体生活,我写了第一天到校上学。遗憾的是原文早已丢失,只记得是按照一天的顺序写了三个时段。第一个时段写同学们接我进学校,第二时段写和同学一块学习,李美莹主动帮我打饭,第三段写快乐的课外活动。最后用纪录片《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的主题歌结尾:“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的大家庭,亿万人民是一个整体,同甘苦共呼吸团结友爱最亲密。一人有事万人相助,舍己为人不遗余力。一处困难八方支援,颗颗红心连在一起……”因为我是满怀感激的真情写出来的,内容新颖充实。汪老师在作文评讲课上,把我的文章作为范文在全班宣读了,并推荐公布在西院走廊的大黑板上。我的作文得到了意外的标榜,也公开表明了我一颗真诚的心,使我感到格外惊喜。

  除了紧张的学习,同学们也经常集在一起谈天说地,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有一天莉莉唱了一首歌,歌词大意是:“卡玛的一座城,离这儿不远也不近,用脚也走不到,用眼也难搜寻,卡玛的一座城就在我身边。”围绕这支歌大家展开了争论。首先有人说:“莉莉,你唱的是啥歌?歌词好奇怪。”接着有人又说:“这是迷信,是神化里的城。”还有人说:“可能是《一千零一夜》里的歌。”莉莉也不知该咋回答,搞得很尴尬。为了给莉莉解围,我小心翼翼地说出了自己并不成熟的观点:“其实这歌词很有意思,虽然很不具体,但是富有哲理。这好像是一座理想之城,走不到看不见,只要你努力追求,它就会向你靠拢,被你抓住。”想不到同学们竟一致赞同了我的认识。莉莉的脸上平和了,我也悠然自得。

  三年级的第一学期,我们的教室从东院搬到了西院,学校的房子太紧张,一时无法在西院给我挤出一间宿舍,开学后叶斐、李田、王西娟、元晓凯等好多女同学每天早上把我从宿舍背到西院教室,晚上再把我背回宿舍,过了好长时间,有一天早上校长看见了,才急忙设法在西院教室附近硬挤出一间小屋。住在西院上厕所更远,经常都是同学们背我去上厕所。

  有一次,父亲去学校询问我的情况,校长和老师对父亲说:“学校决定让李春霞住校时,老师们都很担心,想着她身体条件那么差,又没有经历过集体生活,要是不能赢得同学们的同情和帮助,就很难坚持到底。想不到她不但把自己的生活处理得很得当,而且和同学们相处得也相当好,很不简单。”父亲听了老师们的话,他为自己的女儿感到自豪。我却知道同学们为我奉献的是一颗颗纯洁善良热情的心,如果没有同学时时处处的帮助,我根本无法住校上学。而我回报他们的只是谦卑愧欠和永久的感恩。我的能力太小,只能仅此而已。

  『29』第四节初上层楼不知愁

  三年级第二学期开学不久,学校因为基建乱成了一团,为了给毕业班一个安静的空间,临时借用了二十中学(现在的西安高级中学)教学楼的第四层,把我们三年级的五个班全部安排到那里去上了最后一学期课。

  二十中是西安最早的高级中学,据说鲁迅先生曾在此任过教,在西安的名气特别大。教学楼也是西安市中学里一流的,别看只有四层,我感觉能相当于现在的六层楼高,因为那座教学楼特别大,四楼只盖了丁字形的一横,一竖部分整个是一个大平台。那时西安市自来水的水压不足,四层楼上没有水,学校压根就没有启用。为了解决我们学校的燃眉之急,全部借给了我们。房子充足了,学校便在我们班的旁边给三年级的女生安排了一间很大的宿舍,解决了三年级所有家远的女生的住宿问题,铺了七张床还显得很宽敞,宿舍里一下子热闹了许多。就这样,我借助于同学们的力气有幸第一次登上了高楼大厦,在二十中的四楼上度过了我读书生涯中的最后阶段。

  当我被同学们背上四楼时,感觉非常新奇,屋子变亮堂了,视野变开阔了,大树变矮小了,窗下那些鳞次栉比的瓦房也显得低矮破旧更加阴暗了。宿舍有一面大窗户对着落山的太阳,到了傍晚夕阳晚照的美景可以尽收眼底。出了楼道上平台,那平台简直就是一个长方形的操场,我们五个班坐在上面开会,只能占很小的一块面积。

  我最大的享受就是坐在平台上远望,那时候西安市空气污染小,高楼也不多,从平台上向南望,可以远眺大雁塔,越过城墙看到的是一片绿油油的麦田。我看着麦田由绿变黄,最后变成一片褐色的土地。在农夫庆幸收获之时,我的心里却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

  晚饭后,我坐在教室里仰望天空,它就像一幅蓝宝石色的天鹅绒挂在窗口,伸手似乎就能摸到。随着夜幕的降临,天色也逐渐变远变深,最后又被镶嵌上闪闪的金星。我第一次感到黄昏的天空竟然是那样美丽。

  四楼没有水,上厕所都得去三楼,我第一次尝试了用板凳上下楼梯。上楼时特别累,得用一只手拉着旁边的扶手把身体往高处的板凳上拖。下楼倒是很轻松,只需拉着扶手往下溜。不管是上楼或下楼最担心的是把板凳碰下楼梯。每次总是同学不在时我才有机会,只要身边有同学,她们绝对不肯让我去冒险。有一次,五班的邵力新背我去厕所,下到只剩下三四个台阶时,一脚没踩稳,我俩一块摔到了楼梯下。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被摔痛,只担心邵力新在我前边又背负着我的重压,要是摔重了后果将不堪设想。我看着邵力新脸上的血,心中充满了恐惧。当时正面临毕业考试,如果把她摔出个毛病来,我可就闯下了无法弥补的大祸。同学过来扶我时,我焦急地说:“别管我,先看看邵力新!”等我看到邵力新站起来走了几步,这才暗暗松了一口气。但是我还是为她额头上那处血流不止的伤担心,担心会给她脸上留下不可消失的疤痕。分手后这件事长期困扰着我,邵力新的名字经常闪现在我的记忆里,直至2000年,我们又重逢时,知道没有留疤,才了却了我的一块心病。

  『30』第五节别了,我的学习生活

  就在我住高楼大厦的新鲜感还没有消失之际,即将到来的毕业考试使我步入了迷惘、忧伤和绝望。我就像一只迷途的羔羊,不知自己该怎样寻求未来的路途。

  期中考试后,紧接着全班同学又在为迎接毕业考试做起了认真的复习,课余时间各自倾吐着自己不同的理想和志愿,憧憬着将要面临的新生活。要离别了,该分道扬镳了,三年的同窗生活将要告一段落。

  两年和同学的亲密相处,时间酿成的真情将要随着集体的解散而被割舍。更使我担心的是,我的命运不知是否还能够无忧无虑地由社会来安排,这一切使我的心里充满了沉思和不安。

  一个雷阵雨的天气,窗外的风雨雷电使我感到了几分激情,联想到高尔基的《海燕》,情不自禁的唱出了一首《女跳水运动员之歌》:“风里锻炼,雨里考验,我们是一群展翅高飞的海燕。在波浪里出没,在碧空里盘旋,练就了一身胆……”随着我的歌声教室里应成了一片,这种集体的共鸣多么可贵,我今后不知是否还能够享受!

  我渴望学更多的知识,期盼着能有继续求学的机会。

  我想找团市委谈谈,向他们倾诉我的心声,并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可是自从我上了三年级就再也没有见过团市委的人露面,甚至连校长和学校团组织的人也很少见。很快就要毕业了,毕业后我将怎么办!

  学校知道我是一个求知心切的青年,为了不直接打击我的积极性,不影响我毕业考试前的情绪,私下里提前找了我的父亲。强调了我继续上学的困难,认为初中毕业已经奠定了我自学的基础,可以在家抓紧时间自学一门专长。父亲理解学校的意见绝不是孤立的,能找他谈话肯定是木已成舟。再说与其他残疾人相比,我已经是得天独厚了,根本没有理由再向社会提出任何苛求。

  毕业考试后,我确切知道了自己不能再继续上学的消息,突然感到一种难以名状的痛苦,愁得我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又没有能力去找团市委问个究竟。一急之下,颈淋巴发炎,长了一个大疖。父亲趁着背我回家治病的机会,给我讲了很多,安慰我不要太着急,回家后再作打算。病好之后家里人劝我不要再去学校了,我却非让父亲送我回学校不可。父亲知道我是不撞南墙不死心,实在扭不过我,只好又送我回到了学校。

  学校没有让我报名参加升学考试,我感到进教室很难堪,每天只是躺在宿舍的床上想想哭哭,哭哭想想,宿舍里的同学都以同情的目光望着我,又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安慰我。

  我知道,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学校都没有这个职权。可是最令人费解的是,为什么团市委再也没有出面?能不能上学我并不苛求,但是如果不明不白地回到家中,我将得到怎样的结局,却没人能告诉我。我只盼望能得到社会的承诺,帮我找一份工作,满足我自食其力的愿望,实现我为社会服务的理想。

  有一天晚自习时,张校长终于到宿舍来看我了。

  校长和我父母的年龄相近,在我住校的第二天就到宿舍看了我,问我能不能适应住校后的学习生活,对学校还有什么要求?我万分感激地回答:“学校为我已经想得够周全了,今后生活中的困难应该由我自己来克服。再说,同学们对我也非常热情,我会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处理好自己的一切。”但他还是以长辈的身份提醒我:“在住校期间你离不开同学的帮助,一定要谦虚谨慎,和同学把关系处好,才能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克服你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另外,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你如今和同学一块上课,要学全部课程,一定得把功课学好,才能在同学中树立起威信,受到同学的尊重。”临走时,校长还建议我让家长买一个便盆,下雨下雪去厕所不方便,可以解在便盆里请同宿舍的同学帮我去倒。我把校长的意见转告给了母亲,母亲很快给我送来了一个老式的陶瓷便盆。可是我总感到让同学帮我倒便盆很过分,要是碰到男生更难为情。

  在我住校期间,校长经常来宿舍看我,每次来总有很多话跟我说,问寒问暖问学习,把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问到了。如上一次厕所得多长时间,洗澡洗头洗衣服能不能自己干等等,比父亲想得还周全精细。有一次,校长来宿舍,发现我的便盆是一个无盖的陶瓷盆,竟然专门找了父亲,让父亲给我买个有盖的搪瓷便盆。他说:“在学校的环境中,有个盖,同学帮着倒时,显得文明干净一些。”校长关心备至,父亲很受感动,他跑了西安市的好多大商店,才买到了一个白色带盖的便盆。

  校长的到来,我突然感到自己在上学期间,让学校、老师和同学为我付出的已经太多,我不该为了自己让学校为难,但还是像溺水的人抓住了木头,忍不住向校长倾诉了我全部的委屈。校长没有责怪我,似乎很理解我的心情。建议我让父亲赶快给我买一辆手摇三轮车,帮我能早日走出家门。我请求校长再和团市委等有关部门联系,请他们通过劳动局帮助我早日找到工作。校长答应了我的要求,知道我舍不得同学,舍不得集体,更舍不得集体生活,让我等参加了结业典礼,再和同学们一块放假回家。能得到校长的理解和关心,我稍感舒心,但是前面的路到底该怎样走,却还是一片茫然。

  毕业典礼那天,同学们背我走出了二十中的教学楼,我们一块最后一次回到了母校的校园。在结业讲话时,校长在全校师生面前提名表扬了我,说我以差生的成绩考入二十一中,经过三年努力学习,跃入了优秀生的行列。在住校期间,用顽强的意志克服了正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赢得了同学们的同情和帮助;同时还表扬了我们班同学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会后,我们三年级团支部趁着我在学校,又过了中学时期的最后一次组织生活。团总支书记姜老师答应尽快把我的团关系转到我家所在的柏树林人民公社(是当时城市的最低权力机关,相当于现在的街道办事处),以便我尽早和公社的团组织联系,请他们及时帮助我解决就业问题。

  过完了组织生活,支部书记陈光�向老师借了一辆自行车送我回家。天阴沉沉的,下着小雨,似乎也在为我的悲凄结局而伤心。泥泞的路坑坑洼洼,,光�推着我本身就紧张,我也是第一次坐在后面的架子上,车头总也把不稳,推到最难走的一段时终于歪倒了。我迎面摔倒在泥水里,面部的左颧骨处擦破了一大片,眉棱骨上还划破了一道口,血只管往外冒。热心的行人扶我坐上了车,帮光�推出了那段难走的路。我用手帕捂着伤处,回到家整个手帕都让血、泪和泥水浸透了。吓得光�不知所措,呆呆得望着我流泪。我很感激她送我回家,催她赶紧去给老师还车,不要为我担心。她很为难地走了,等她走出大门,我找出碘酒,气急败坏的在整个伤处狠狠地涂了一遍,痛得我好一阵子都透不过气,却发泄了多日来的痛苦和郁闷。

  想不到我对碘酒过敏,到了第二天整个左半边脸起了一层褐色的小泡,又痛又痒。一个星期后田润德意外地来到了我家,当时我的脸上还被一个大紫壳笼罩着。回想他第一次来我家那激动人心的情景,谁又能想到今天的结局会是如此悲惨。丑陋的脸面使我感到万分难堪,手足无措。尽管思绪万千,一时却不知从何说起。我低着头,捂着伤疤,含着泪水,强忍着哽咽喊出了四个字:“我要工作!”

  田润德依然用他温和的男中音语重心长地安慰着我,鼓励着我,答应我要和有关部门联系,尽快给我安排工作。我不敢说话,怕泣不成声会更让我失态。面对我的惨状,田润德也失去了当年的风趣,默默无声地坐着,找不出合适的话题。再留已经没有意义,虽然彼此之间意犹未尽,却只能怏怏而别,结束了这次短暂的会晤。

  我衷心希望能后会有期,可他却再也没有来过我家,留下的只是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文化大革命”后期,我们在门市部有幸见过一面,岁月沧桑,已经不知从何说起。

  我就这样结束了学习生活。虽然结局并不像我想像的那样美好,但却锤炼了我的意志和胆识,奠定了走向集体的能力,也增强了投入工作岗位的信心和决心。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