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和珅全传 > 第一篇 第一大贪官,万世留名——贪官和坤的传奇人生 第四章 命断紫禁城——一朝天子一朝臣

第四章 命断紫禁城——一朝天子一朝臣

  激众怒聪明一世

  纵容自己是开始,其结果毕将是毁灭。满足欲望是人的本性,但满足过度就是纵容了,纵容自己的欲望将使你失去清醒,模糊你的视线,使你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危险就会悄然袭来。

  和珅其实是个聪明人,但是在进入官场十几年后终于开始飘飘然,尤其四十不惑之后,更是屡屡犯浑,作出糊涂事。难道向来善于把握皇帝心思的和珅也遭遇了“官场平台期”?亦或是江郎才尽,难有大作为了?

  乾隆眼见自己越发老去,太子迟迟未定。这是由于有康熙立太子时的纷争给他留下了阴影,乾隆处理此事显得格外小心翼翼,从一开始就不立储,大臣们也都心知肚明,但是皇帝身轻体健,谁人敢出来说话?直到乾隆四十三年九月,眼看皇帝即将进入古稀之年,锦县有不怕死的生员金从羲呈上“建储、立后”奏折。不想捋了龙须,乾隆以为这是咒他早死,龙颜大怒,将金从羲处以极刑。这样一来更无人敢提此事。

  乾隆五十九年,乾隆自己都等不下去了,因为他登基时曾许诺不能超过祖上康熙六十一年的帝王生活。况且按照惯例,十月初一要颁发下一年的《时宪书》,必须要有新皇帝的年号。所以,乾隆决定昭告天下确定永琰为太子,这样,乾隆才稍稍安下心来。

  乾隆一安心,和珅可就慌了神。乾隆是他的靠山,他伺候乾隆几十年,和乾隆帝已经有了超越君臣的关系,一切都得心应手。如果忽然之间换了主子,自己一时之间难以得到新皇帝的宠信,又无法摸透他的心思,那自己几十年的苦心经营就要付之东流了。于是他用尽各种招数劝乾隆暂缓归政。

  尽管和珅谀词如潮,列举了乾隆在位的种种好处,又大赞乾隆的英明神武,然而,这次乾隆是铁了心要退位——他不想食言而肥。善于见风使舵的和珅马上转变风向,他知道无法阻止新皇帝的登基,但是他仍然努力在乾隆与太子永琰(即后来的嘉庆)之间找一个最佳结合点,既能讨好乾隆,又能得到新皇帝的宠爱,让目己成为“两朝股肱之臣”。

  和珅为了讨好永琰,以送玉如意为幌子进行试探。永琰其实是个有心计的人,他明白即使自己做了皇帝,有乾隆这个实权派的太上皇在,还不是什么都得听他的?所以,永琰选择了隐忍,他为了稳住和珅,对和珅一味顺从,使和珅慢慢产生了错觉,以为此等孺子必可玩于股掌之上。

  其实,自康熙诸皇子竞植私党,酿成数起狱案后,清制规定皇子不许与诸大臣有任何往来。和珅却在紧要关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其用心昭然若揭。永琰居然能够轻松解除和珅对他的警惕和戒心,那个机敏的和珅不知道到哪里去了。难道真如俗话说的,难怪有人说,一着急就会失去智慧。

  自以为是的和珅认为自己用一块如意就把新皇帝轻松拿下,却不知此时他正是“猪羊前往屠宰家,一步一步寻死来。”嘉庆四年,和珅终于看清了嘉庆帝的真面目,可惜为时已晚。

  和珅的另一件蠢事就是诬陷洪亮。乾隆五十九年到嘉庆二年,连续三年应试会试。主考官居然是窦光鼐而非和珅,副主考是咸安宫官学的正总裁洪亮吉。当惯了这一职位的和珅一时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他本打算趁机搂一把,现在希望也落空了。

  他无法买通主考官,只好去找副主考洪亮吉,希望可以收服洪亮吉,让他为自己服务。照例接触之前要摸一下对方的老底。发现洪亮吉居然是自己的政敌王杰的幕僚,而且,洪亮吉已写了很多讥讽时政的诗:

  早闻内禅光唐宋,欣喜元年值丙辰。

  全楚正欣秋再稔,史官应奏日重轮。

  尧阶未在迫陪列,尚愧西清侍从臣。

  竟敢讽刺禅位!如此大胆,这还了得!和珅灵机一动,准备据此参洪亮吉一本,说不定还能扳倒窦光鼐,这主考官之位还是自己的。

  订下计策,和珅似乎看到了白花花的银子已经迫不及待地向自己扑面而来。第二天早朝,他迫不及待地参奏:“微臣偶然见到一本诗集,其中诗作多有诬我官府,影射攻击我大清之意!”并开始念洪亮吉的诗:

  六王虽毕闾左空,男行筑城女入宫;

  长城东西万余里,永巷迢迢亦无庥。

  宫中永巷边长城,内外结成怨苦声;

  入宫讵识君王面,三十六年曾不见。

  乾隆帝一生作诗无数,明明是写秦始皇的他岂会看不出来?刚好王杰也在,他对洪亮吉的诗很熟悉,当然更知道和珅的意图。

  他知道洪亮吉曾写过一首《万寿乐歌》,于是从和珅手中抢过诗集,把《万寿乐歌》呈给乾隆帝:“免钱粮、免漕粮,四次两次看腾黄。今年诏下龙恩厚,普免正供由万寿。三分减一,十减三。前史盛事何庸谈,大农钱粟虽频散。耕九余三积、储粮,户部银仍八千万。”看到这儿,乾隆知道其中的内容是在歌颂自己。接着往下看,更是在歌颂自己勤于政事: “夜未央,乾清宫中烛蜡煌。日将出,勤政殿前传警跸,机廷文阁三两贤,日或一再瞻天颜。万机当昼皆周遍,七品宰官多引见。”总之,乾隆读完是龙颜大悦,更是指责和珅乱告状,当着群臣的面责备了和珅一顿。

  而坐在乾隆身边的太子心中已了然于胸:和珅这是冲着自己来的,洪亮吉是自己亲点的副主考,和珅明着是告洪亮吉,暗地里也是责我失察,用人不明。心里更加对和珅怀恨在心。

  和珅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左右都不讨好,算是走了一个昏招。

  和珅虽然对嘉庆比较放心,还是有所提防的。常言道:诗能言志,为了明白太子的真实意思,和珅对太子永琰实施监控。

  他首先派吴省兰为嘉庆帝的侍读,以为嘉庆整理诗文稿件之名,行监视之实。其次,借太上皇之手,限制嘉庆的行为和心腹,同时大力培植自己的骨干,形成以自己为中心的一个权力网络。

  还真让和珅抓住了把柄,和珅报告给乾隆。乾隆差点儿把嘉庆帝给废了,嘉庆不但受到太上皇指责,更得到了一句“你若下诏,须奏朕知晓,不得擅专”。起初,嘉庆没有意识到危险性,他见军队毫无战斗力,就又擅自作出决定,要举行冬季大阅兵。和珅知道这是乾隆的痛处,赶紧奏明太上皇,太上皇以军队尚未准备好为由下令停止。

  嘉庆终于明白,只要太上皇在,自己就不过是个木偶。他知道这一切都是和珅搞的鬼,心里更对和珅满腹怨气。其实和珅也是迷了心窍:新皇帝再没有权利,那也是暂时的,太上皇都奔九十了,指不定那一天连下旨的力气都没了,你还死死抱住不放,难怪最后被赐死抄家。可谓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挟太上皇以令皇上

  和珅喜欢读书,他当让知道历史上曹操曾经“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对曹操是非常欣赏的,加上自己和曹操的经历相似,都是从底层一步步爬上来的。所以,等到嘉庆登基,和珅就想到要“挟太上皇以令皇上”,实现自己掌控大权的目的。

  嘉庆帝即位时已经36岁,胸怀大志而又不失沉着稳重,他吸取了曾祖父康熙时期皇太子立而复废,废而复立的教训。就算登基后也是对乾隆小心在意,不敢有半点马虎,小心翼翼地侍奉着太上皇乾隆帝。就算他对父皇乾隆帝的做法有时并不同意,也从不露半点声色。对于太上皇的宠臣和珅,嘉庆帝内心充满了许多怨气与不满,看不惯他的所作所为。但他知道和珅在时时注意和提防着自己,稍有差池就会立刻被太上皇知道。为了不让和珅抓住把柄,巩固嗣皇帝的皇位,嘉庆帝一直韬光养晦,听任和珅恣意妄为,专横跋扈……其实心中已经把算盘打得噼啪乱响,一切只待秋后算账。

  和珅在对嘉庆进行试探后认定,这个皇帝对自己不会构成威胁,加上太上皇让位不让权,自己仍人是朝廷的实际掌控者,于是更加踌躇满志,得意忘形。太上皇有名无实,精力不济,一切事务仍交由和珅办理,和珅趁机“挟太上皇帝以令皇帝”,更加权倾一时,举国上下从中央的“部院群僚”到地方的“督抚提镇”等文武百官都是和珅的部属幕僚,受他掌控。

  乾隆末年,湖南、贵州苗民起义,一时之间尚不能镇压。不料,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湖北、四川、河南、陕西、甘肃等省,又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影响深远的白莲教大起义。在乾隆去世之前,一切军事用兵大权,都掌握在和珅手里,一切军报都必须先向他汇报,然后才转达给太上皇和嘉庆帝,将领的任用、兵士的调遣及军需开支等也由其控制。

  其实如日中天的和珅也曾想到一旦太上皇归天,新皇帝嘉庆可能不会信任自己,因此,他也做了提防嘉庆帝的准备,但是由于嘉庆帝表面上庸庸碌碌,无所作为,把自己的城府埋藏得很深,所以和珅也就放下了心。

  和珅为了贪财甚至达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朝野上下许多人对他敢怒不敢言,有的阿谀奉承,有的敬而远之,有的嘴上不说,心里嫉恨。即便如此,文武官员也无人敢公开与之抗衡——两个皇帝都不能把他怎样,我们又能如何?甚至连乾隆帝的诸皇子们都对他望而生畏,不敢得罪。和珅为了拔高自己的地位,借着太上皇耄耋之年,脾气古怪暴戾,喜怒令人捉摸不定之际,竟然骄横到随意恐吓诸位皇子皇孙的地步。宫中的人经常会见到他在太上皇召见后故意散布消息:“今天‘老佛爷’(乾隆帝)很生气,要对阿哥杖几十,要对阿哥进行惩罚……”常常吓得皇子、皇孙们惶恐不安。这还不算,他还时不时敲打嘉庆帝,气焰十分嚣张。

  乾隆帝虽然已经人至暮年,但仍不甘心放权,但毕竟年老体衰,视力衰退,精力不济,批奏折也是丢东忘西。和珅见的多了,竟然常常建议太上皇如何如何,有时还让乾隆撕掉重新拟旨,这其实是君臣之别的犯了大忌。后来,嘉庆帝亲政后,给和珅定的罪名就有这么一条:“皇考力疾披章批谕,字画间有未真之处,和珅胆敢口称不如撕去,另行拟旨。”显然,这在封建专制社会中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当然,和珅不敢随便矫诏,大多数场合还是利用太上皇的权势,来达到他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阿桂去世后,虽然和珅已是首席军机大臣与文华殿大学士,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内阁首辅,即“真宰相”,但他还不满足,因为在爵位他只是个伯爵。于是,他借勒保“生擒”白莲教起义军首领王三槐一事,想给自己晋爵,请求太上皇乾隆帝恩准。乾隆其实此时已经对他几乎言听计从了,当然满足了他的要求,很快就晋封他为公爵。这么重大的事,他居然压根就没有通过嗣皇帝嘉庆,嘉庆帝虽然心里十分不满,却也无可奈何。

  这种事情发生的多了,就会给人造成一种印象,太上皇可以直接提升、加封官吏的职位和爵位,嗣皇帝只有默许、认可,毫无自己的主见。而太上皇所作的决定,又大都受和珅的影响,嗣皇帝嘉庆实质上并无多少实权,纯粹是个傀儡。嘉庆帝对此也十分清楚,只好诸事让和珅三分。

  虽然朝中也有不少大臣气愤不过,偷偷向嘉庆帝告状,但嘉庆也都一笑了之,并不生气,反而常常在大臣面前表示自己要依靠和珅处理政务。当时来华的朝鲜使节有这样的一段记载:“皇帝登极以后,虽恶和珅,而无一言相及。一日和(珅)筵奏太上皇减太仆寺马匹,皇帝独自语曰:‘从此不能复乘马矣。’筵臣之旁闻之者,知珅之必无幸焉。”这表明嘉庆是个有心计的人,处处给足和珅面子,外表上不动声色,对和珅的为所欲为不加干涉,并不时表示对和珅的尊重,利用一切机会放松和珅的警惕。史料也有确切记载:嘉庆帝“自丙辰(即1796年)即位以来不欲事事,和珅或以政令奏请皇旨,则辄不省曰:惟‘皇爷(乾隆帝)处分,朕何敢与焉。”

  嘉庆帝的这种俯身隐忍,获得了时人的赞许,都说嘉庆帝聪明、智慧,有城府。说他:“自即位以来,知和珅必欲谋害,凡于政令,惟坤是听,以示亲信之意,俾不生疑惧,此智也。”嘉庆帝这种唯唯诺诺的表现,既麻痹了和珅,又让嗜权如命的太上皇十分放心。顺便还给自己博得了一个“孝”字,可谓一举多得,实在是妙不可言。

  嘉庆知道和珅一直都在试探自己,所以嘉庆帝每遇有事向父皇乾隆帝奏报时,往往请和珅“代言”;每当身边有人反映和珅种种不法行为时,他常常故意申斥他们:“朕方倚相公(和珅)理四海事,汝何可轻也。”表现出对和珅的极大信任。

  和珅聪明一世,却被嘉庆轻易骗过,不得不再赞叹一声嘉庆的聪明机智。对于嘉庆,和珅一方面采取拉拢、套近乎的办法,想为自己谋条后路。例如,在嘉庆帝即位前,通风报信,并呈上如意,积极标新自己的拥戴之功,并向嘉庆帝说:“皇上今后衣食住行全部由臣负责,不用动用国库帑金。”以博得嘉庆帝的好感;同时又在嘉庆帝周围布置亲信,名为辅佐,实为监视嘉庆的动向。谁知嘉庆帝早就看透了他的伎俩,不仅没有让这些人看出真实用意,还趁机在他们面前夸赞和珅,从而巧妙地瞒过和珅,为日后亲政立即扳倒和珅打下了基础。

  钓鱼者反终被钓

  嘉庆与和珅的几次斗争中失败后,终于明白了他的一国之君的地位不过是个虚的,太上皇只要一息尚存,和珅就会一直得意忘形下去,自己就永无出头之日,但是此刻还不是出手的时候,只能先忍下这口气,不让和珅看出自己的宏图远志,以免受害。

  怎样才能不引起和珅的怀疑呢?嘉庆想起了老师朱珪对他说的话:养心、敬身、勤业、虚己、至诚。他明白了:自己地位尚且不稳,和珅又常常提防自己,形势可谓十分险恶。此时只有涵养身心,虚己以待,谋定而后动。要做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只能先不暴露自己的弱点和真面目,心平气和地潜伏下来,全神贯注地寻找敌人的破绽。然后俟机而动,静候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先哲老子也说“为天下谷”,古语也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身为君主就应虚怀若谷,这样即可保护自己,又可锻炼容纳万物的胸襟。嘉庆知道自己需要做的是克制自己,不动声色,表现得像老子所说的“婴儿”“稚子”一样懵懂,让和珅对自己不加丝毫提防;然后出其不意给以致命一击。在这方面,他非常崇拜自己的先祖康熙帝。他不动声色地杀了鳌拜一个措手不及,终于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伟业。想想自己已经人近中年,而康熙帝当年只是个少年,祖上能做到,自己也未必不能!

  从此,嘉庆决心把种种心机深深埋藏于心底下,实行老子所谓的“无为而治”。整日服侍在太上皇左右,而国家大事也都唯太上皇之命是从,乾隆对此很满意。但是如何让和珅放松警惕呢?嘉庆也进行了详细的谋划:嘉庆知道自己身边的人都是和珅的耳目,没有一个人是可以信赖的。从这点上讲,嘉庆是孤独的,无助的,所以,一切事情必须亲自办理,不敢交由他们去做,而且行动也是处处留心,惟恐露出马脚,让和珅抓住把柄。

  侍读吴省兰名为老师,实际上是和珅的耳目,何不利用他来麻痹和珅?嘉庆想到自己在被宣布为储君前,和珅曾经送玉如意来示好。就故意写下数首《咏玉如意》,一次表达对和珅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序:上皇诏宣朕为阜储前日,和相持玉如意一柄奉朕,拥戴朕之耿耿忠心可见矣。今日登基,不忘所自,以诗记之。

  其一 羡主产天西,良玉琢成器。温润而坚贞,命名曰如意。

  其二 妙选昆冈百谷精,指挥如意应心成。 书祥伊始三登兆,嘉慰皇衷万宝盈。

  序:辞旧迎新,又见如意,想此玉所自。朕已登基一载,想和相拥戴之德可表,勘乱治民之绩亦可嘉焉,和相真股肱之臣也。

  其一 和阗嘉玉质精良,义取吉徽如意彰。农愿丰收继昨年,民歌击壤乐尧天。

  其二 洁白质精粹,比德象温纯,不为暇疵累,常置黼座旁。

  这只是其中的两首,尚有许多未列举。如嘉庆所愿,这些诗通过吴省兰一首不落地进入到和珅的耳朵里,和珅本来就是让吴省兰监视嘉庆,看嘉庆对自己如此感恩戴德,高兴得心花怒放。加上吴省兰还不时送来《静坐》(静坐萧斋度小年,梨清茶熟最怡然。瑶琴挂壁难成曲,漫引南薰插五弦。)、《宋徽宗临古》等诸多表明嘉庆帝“颓废、疏于朝政”的诗句来,和珅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和珅由此断定:嘉庆能当上皇上已经心满意足,怡然自得了,说嘉庆对政权没有更大的奢望和野心。

  嘉庆是个细心的人,他觉得一味地拍和珅的马屁会引起他的怀疑,所以他偶尔也写写一些小诗,不痛不痒地讽刺和珅一番。无非就是抽大烟,满身烟味不说,还弄得手和牙齿都变得焦黄了。最后还不忘说一句:和珅的妻妾会不会反感他抽大烟?和珅看到这些诗句,对只会玩脂弄粉、不理政事、毫无大志的嘉庆都有点儿看不起了,更加认定嘉庆无所事事,胸无城府,最多写几首诗自娱自乐罢了。可以说,嘉庆的烟雾弹是非常成功的,他终于瞒过了和珅。

  嘉庆二年九月初八日,嘉庆的发妻皇后喜塔腊氏因病逝世,留下一子曼宁,就是后来的道光帝。嘉庆异常悲痛,禁不住写了一首悼亡诗,不想诗中有“泪珠错落酒同浇”等字句。惹得太上皇不高兴,因为正好犯下太上皇怕老惧死的忌讳。愤怒的太上皇还专门下了一道旨:“虽处大丧只辍朝五日,嘉庆可素服七日,遇奠祭时,方可摘绥,各衙门章疏及引见折,照常递呈。……”嗅觉敏感的和珅当然不会错过打击嘉庆的机会,他马上派福长安严加监视嘉庆,若见其有“不孝”之事,立即禀报太上皇,太上皇也让和珅观察嘉庆是否“重情爱而忘孝义”。

  嘉庆这几年也隐忍惯了,不在乎再被多冤枉一回,对太上皇和和珅对他的监视与刁难也已经视若无睹。失去了爱妻,他虽然心痛欲裂,也只能内心悲苦而不敢再表现丝毫。还强作笑颜对内阁下达诏谕来迎合太上皇心意,谕道:“朕日侍圣上,昕夕承欢,诸取吉祥。礼以义起,宫中之礼亦得遵义而行。故王公大臣等,奏事如常,服饰如常。天下臣民等,自当若喻朕崇奉上皇孝恩,敬谨遵行,副朕专降尊养至意。”

  之后,嘉庆一如继往地服侍太上皇,表面看不出丝毫不恭敬和过度的伤心,七天守孝期过,总算又逃过了一劫。但是对和珅却更加憎恨。

  《清史稿》记载,有一次,和珅携宜绵报来的前线奏折奏见嘉庆帝时故意长跪不起,五体投地,嘉庆忙道:“和相请起,以后见朕,不是公开场合,不必行此大礼。”和珅本来也是试探嘉庆的,现在见皇帝这么说,当然就不再坚持了,于是又奉上奏折曰:“请皇上御览圣批。”嘉庆知道这是和珅的第二次试探,忙道:“朕刚刚登基,一时之间尚不能主政,此等军政大事,和相处置便是,不必报于朕,朕于政事不谙,于军事更不熟悉,诸事都要请教太上皇,仰赖相公,相公今后当不吝教辅才是。”和珅听后非常满意,这才转身离去。看着和珅离开的背景,嘉庆拭出额头的冷汗,总算过了这一关,暗下决心:这场戏在父王驾崩之前一定要做到底。

  从此以后,凡事启奏太上皇的时候,嘉庆总不忘请和珅转奏。嘉庆还经常对自己身边的侍卫、伴读、仆役等人说:“尔等有所不知,朕方依靠相公治理国家,哪能慢转相待呢?朕正要厚待尊重和相,使其尽力辅弼朕。如果相公对朕略有松懈,朕如何治国?朕还能靠谁呢?”这话当然都一一到了和珅耳中,和珅闻言,彻底对嘉庆放松了警惕,携妻带妾去踏青了。

  嘉庆见自己按老师朱珪教导的“不喜不怒,沉默持重,唯唯是听,以示亲信”的战略果然令和珅放松戒备。现在只等自己亲政,然后彻底清算和珅的旧账。

  太上皇寿终正寝

  太上皇乾隆85岁退位,开始了训政生活。当时他身体还算健康,饮食、睡眠等尚属正常;每年除在皇宫、圆明园住些日子外,还到热河避暑山庄走走……只是精力已大不如前。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带着对权力的不甘和大清辉煌之梦,老态龙钟的太上皇乾隆帝终于走完了他89年的人生历程,安祥地、永远地离开了成就他的辉煌、令他难以割舍的大清,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曾为平定大小和卓而自豪不已;他亲自组织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他曾经六下江南……就连即位之初的愿望他也如愿以偿了:在位60年,并亲手将国家权力交给自己的儿子。但是他交给嘉庆的,是一个被他折腾光了的摇摇欲坠的帝国。

  对于这位自诩为“十全老人”逝去,朝野官员和平民百姓们的反应都非常平静,“皇城之内,晏如平日,少无惊动之意,皆曰此近百岁老人常事。且今新皇帝至孝且仁,太上皇真稀古有福之太平天子”。

  乾隆执政六十年,他的去世毕竟是非常有影响的一件大事,朝鲜使者作了详细的记录:

  正月初一日五更,臣等诣乾清门外等候。天明,皇帝率三品以上行贺礼于太上皇帝,而殿庭狭窄,诸王贝勒于门内行礼,三品官及外国使臣于门外行礼。礼毕后,臣等由右上门至太和殿庭。少顷,皇帝出御太和殿受贺,三品以上官至外国使臣,行三拜九叩头礼,一如太上皇帝前贺仪。盖太上皇帝自昨冬有时昏眩,不能如前临朝云矣。初三日卯时,太上皇帝崩逝于乾清宫。当日戌时仪注来到,而主客司移付,以朝鲜、暹罗使臣等处,备颁大布一匹,随时成服云。而初四日昏后礼部知会朝鲜、暹罗使臣等,每日辰、午、申三时前赴景运阁随班举哀云。

  嘉庆帝虽然遭受丧父之痛,但是作为一个嗣皇帝,终于可以亲政,放开手脚去施展自己的抱负,再也没有羁绊,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军国大事,这又是他一直梦寐以求的。乾隆帝的离去,也终于结束了嘉庆只能名义上接班而无实际权力、一直小心翼翼躲在父皇身后的尴尬局面。同时,一场政治权力的重新分配势在必行。前方的考验,将非常残酷,对此他也早有思想准备。

  太上皇在世时,嘉庆素知和珅借太上皇之威,大肆贪污受贿,但是和珅在朝中的势力盘根错节,自己无法撼动。乾隆病逝的第二天,嘉庆帝在安排好父亲丧事的有关事项后,就迫不及待地下令夺去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之职,并命他与福长安一起守值殡殿,名为尽孝,实际上是限制他的行动,为惩处他作准备。朝鲜使者徐有闻记载:“正月初四日,既削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等衔,仍命与福长安昼夜守直殡殿,不得任自出人。又召入大学士刘墉、吏部尚书朱珪。诖则为砷中伤,方巡抚江南云”。

  乾隆死后,嘉庆召见和珅,并怒斥他专权跋扈,和珅闻听此言,情知有变,放声大哭。嘉庆表情淡定地问:“皇考待你如何?”和珅泣不成声:“先帝恩典,天高地厚,奴才没齿不忘”。嘉庆帝说:“皇考向来视你为股肱之臣,一刻离不开你。皇考弃天下时留下遗诏,让你随他而去。你不是也常常在皇考面前说要誓以死报朕躬吗?皇考待你不薄,你以身殉死,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不过是略报隆恩,毕竟是死得其所,算是死而无憾了”。

  和珅一听,知道这是嘉庆要杀人灭口,吓得面如土色。跪在嘉庆帝面前,叩头如捣蒜一般,并痛哭流涕:“奴才家还有老母妻儿老小,奴才死了,老母再无生理,妻儿也难有生计;奴才死不足借,让他们怎么办呢?”

  嘉庆帝嘴角泛起一丝冷笑:“你的阿谀奉承之言尚未落地,岂可转眼就忘?你的表现实在是辜负皇考对你的信任啊!”。说完,就喝令和珅出去,和珅终于明白大难临头了。同时,嘉庆帝还以官方形式评价了乾隆帝的历史功绩,其中提到:

  我皇考临御六十年,天威远震,武功十全,凡出师征讨,即使是边远的部落,无不立奏荡平。就算有乱民王伦、田五等,偶尔出来搅乱一番,也不过是数月之间即被消灭,从未有经历数年之久,浪费粮饷至数千万两之多,却仍不能成功的事情。原因就在于带兵大臣及将领们全不以军务为重,只顾着玩兵养寇,藉以冒功升赏,损公肥私。即使是在京中的谙达、侍卫、章京等人,遇有军务事件,无不设法前往。而当他们从军营回京时,即使是平日里称穷乏的官员,也会马上发达起来,往往托词请假,并非实有祭祖省墓之事,不过是用所蓄之资,回家乡添置产业。此皆朕所深知。可见备路带兵大员等有意拖延,皆蹈此藉端牟利之积弊。试想一下,肫私之资财,无不是勒索地方所得,而地方官吏又必取何止一次?而且你们每次奏报打仗情形,小有所获,即虚报战功,纵然受挫打败仗,也总是千方百计地掩饰罪过,并不据实陈奏。推测他们的意思,总以为皇考年事已高,所以只将吉祥的话语入告。但军务关系紧要,并不容人稍有掩饰。他们历次奏报说斩贼数千名至数百名不等,有何证验?也不过是任意虚捏而已。如果稍有失利处,尤其应当据实奏明,以便指示机宜。似此掩败为胜,岂不贻误重事?军营积弊,已非一日。朕综理庶务,综名核实,止以时和年丰,平贼安民为上端,而于军旅之事,信赏必罚,尤不肯稍从假借。特此明白宣谕:备路带兵大小各员,均当洗心革面,力图振奋,务于春令前一律剿办完竣,绥靖地方。如果仍旧蹈袭欺骗掩饰、怠玩故辙,再超过此次定期,也只好按军律从事。言出法随,不要以为幼主可欺!

  这其中表面上揭露了和珅专权下的种种积习流弊,无疑是对和珅的批判。但是,再结合当日剥夺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职务的一系列举动。加上太上皇刚刚去世,嘉庆就采取这么大的动作,朝中聪明人也不少,很快就看出嘉庆帝有拿和珅开刀的意思,故朝中大臣开始纷纷上奏弹劾和珅的种种不法行为。嘉庆帝也顺水推舟,开始了对和珅的清算。

  阶下之囚受人怜

  嘉庆首先不露声色地办好太上皇的葬礼,然后麻痹和珅,以治丧为借口暂时免除他的军机大臣、步兵统领等军职。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逮捕了和珅。不可一世的和珅终于还是栽在了嘉庆手中,为自己的大意付出了代价。

  正月初八,乾隆去世后第五天,嘉庆帝知道和珅长期把持军机处,任意封锁消息恣意妄为,下谕指出:内阁、各部院衙门文武大臣,及直省督抚、布政、按东二司,凡有奏事之责者,及军营带兵大员等,以后有陈奏事件,都应直达朕处,不许另有副封奏报军机处。各部院文武大臣,也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即如各部院衙门奏章呈递后,朕可即行召见,面为商酌,各交该衙办理,不关军机大臣指示也。何得豫行宣露,至启通同扶饰之弊耶?

  同时以给事中王念孙、御史广兴等弹劾为根据,宣布夺大学士和珅、户部尚书福长安职,下狱治罪,特命仪亲王永璇、成亲王永理前往宣旨,由护军统领阿兰保监押以行。并命永璇总理吏部、成亲王永瑆总理户部及三库,为铲除和珅做了充足的准备。

  王念孙是江苏高邮人,是原吏部尚书王安国的儿子,乾隆四十年进士,历任工部主事、郎中、陕西道监察御史、吏科给事中等职。因弹劾和珅有功,升任直隶永定河道。后来因发生永定河水漫堤事故,引咎辞职,于道光年间去世。他同时是清代著名的古文字学家,一生著作丰富,有《导河议》、《读书杂志》、《分逸周书》、《汉隶拾遗》等著作流传。

  广兴是满洲镶黄旗人,大学士高晋的第十二子,以捐纳为礼部主事。因敏于做事,背诵案牍如泻水,很受大学士王杰的器重。因第一个上奏弹劾和珅罪状升任副都御史。累官至总管内务府大臣、署刑部侍郎等职。后因内库绸缎缺额罢职,后又被以苛求供应,收纳馈赠等罪状处死抄家。

  十一日,嘉庆帝为和珅问题特发上谕指出:“朕亲承付托之重,此时突遭皇考去世大故,守孝之中,每思《论语》所说三年无改之义,如我皇考敬天法祖,勤政爱民,实心实政,四海内外,人所共知,方将垂示万年,永为家法,何止三年无改?至皇考所简用的重臣,朕断不肯轻易更换,即使有获罪者,稍有可宽恕的地方,无不想法予以保全,此确实是朕的本意,自必仰蒙皇考明鉴……今和珅罪情重大,并经过科道诸臣列款参奏,实有难以宽恕之处。所以朕于恭颁遗诏之时,即将和珅革职拿问,胪列罪状,特降谕告知大家”。同时将和珅二十项罪行公布于众:

  昨于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册封皇太子,尚未宣布谕旨,和珅于初二日在朕前先递如意,泄漏机密,居然以拥戴为功,其大罪一。上年正月,皇考于圆明园召见和珅,伊竟骑马直进左门,过正大光明殿,至寿山口,无父无君,莫此为甚,其大罪二。又因腿疾乘坐椅轿抬入大内,肩舆出入神武门,众目共睹,毫无忌惮,其大罪三。并将出宫女子取为次妻,罔顾廉耻,其大罪四。自剿办川楚教匪以来,皇考盼望军书,刻萦宵旰,乃和珅于备路军营递到奏报任意延搁,有心欺蔽,以致军务日久未竣,其大罪五。皇考圣躬不豫时,和珅毫无忧戚,每进见后,出向外廷人员谈笑如常,其大罪六。皇考力疾披章批谕,字画间有未真,和珅胆敢口称不如撕去另行拟旨,其大罪七。前奉皇考敕旨,令伊管吏部刑部事务,嗣因军需销算,伊系熟手,是以又谕令兼管户部,题奏报销事件,伊竟将户部事务一人把持,变更成例,不许部臣参议一字,其大罪八。上年十二月,奎舒奏循化、贵德二厅贼番聚众,在青海肆劫,和珅竟将原折驳回,隐匿不办,全不以边务为事,其大罪九。皇考升遐后,朕谕蒙古王公未出痘者不必来京,和珅不遵谕旨,令已、未出痘者俱不必来,全不顾抚绥外藩之意,其居心实不可问,其大罪十。大学士苏凌阿两耳重听,衰迈难堪,因系伊弟和琳姻亲,竟隐匿不奏;侍郎吴省兰、李潢,太仆寺卿李光云曾在伊家教读,保列卿阶,兼任学政,其大罪十一。军机处记名人员,和珅任意撤去,种种专擅,不可枚举,其大罪十二。昨将和珅家产查抄,所盖楠木房屋僭侈逾制,其多宝阁隔段皆仿照宁寿官制度,其园寓点缀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不知是何肺肠,其大罪十三。蓟州坟茔设立享殿,开置隧道,致附近居民有和陵之称,其大罪十四。家内所藏珍珠手串二百余,较大内多至数倍,并有大珠较御用冠顶尤大,其大罪十五。又宝石顶非伊应戴之物,伊所藏数十,而整块大宝石不计其数,且有内府所无者,其太罪十六。银两、衣服等件数逾千万,其大罪十七。且有夹墙藏金二万六千佘两,私库藏金六千余两,地窖内藏埋银两三百余万,其大罪十八。附近通州、蓟州有当铺、钱店赀本又不下十余万,以首辅大臣下与小民争利,其大罪十九。伊家人刘全不过下贱家奴,而查抄家产竟至二十余万,并有太珠及珍珠手串,偌非纵令需索,何得如此丰饶?其大罪二十。其余贪纵狂妄之处尚难悉数。著将胡季堂原折发交在京文武三品以上官员,并翰詹科道阅看,悉心妥议具奏。如有自抒所见者,另折封陈。

  同时,嘉庆委派由仪亲王永璇、成亲王永瑆、大学士刘墉、朱珪等人组成强大的审理班底,对和珅的罪行进行审理。虽然具体审理过程难见记载,但是李孟符在《春冰室野乘》中也有所体现:

  一问和珅:“现在查抄你家产,所盖楠木房屋,僭侈逾制,并有多宝阁,后隔段样式,皆仿照宁寿宫安设,如此僭妄不法,是何居心?”

  一问和珅:“昨将抄出你家藏珠宝进呈,珍珠手串有二百余串之多。大内所贮林串,尚只六十余串,你家较大内多至两三倍,并有大珠一颗,较之御用冠顶苍龙教子大珠更大。又真宝石顶十余个,并非你应戴之物,何以收贮如许之多,而正块大宝石,尤不计其数,甚有极大为内府无者,岂不是你贪墨的证据么?”

  一纸系和珅供词,凡三条:

  奴才城内原不该有楠木房子,多宝阁及隔段式样是奴才打发太监胡什图到宁寿宫看的式样,仿照盖造的。楠木都是奴才自己买的,玻璃柱子内陈设都是有的,总是奴才糊涂该死。

  又,珍珠手串,有福康安、海兰察、李侍尧给的。珠帽顶一个,也是海兰察给的。小些的给了丰绅殷德几个。其大些的有福康安给的。至大珠顶是奴才用四千余两银子,给佛宁、额尔登布代买的,亦有福康安、海兰察给的。镶珠带头是穆腾额给的,蓝宝石带头系富纲给的。

  又家中银子,有吏部郎中和精额于奴才女人死时,送过五百两。此外寅著、伊龄阿都送过,不记数目,其佘送银的人甚多。自数百两至千余两不等,实在一时不能记忆。

  再,肃亲王永锡袭爵时,彼时赉住(布)有承重孙,永锡系赉住(布)之侄,恐不能袭王,曾给过奴才前门外铺面房两所。彼时外间不平之人,纷纷议论,此事奴才也知道。以上俱是有的。

  又一纸亦系供词,而问词已失。凡14条:

  大行太上皇帝龙驭宾天,安置寿皇殿,是奴才年轻不懂事,未能想到从前圣祖升遐时,寿皇殿未曾供奉御容,现在殿内已供御容,自然不应在此安置,这是奴才糊涂该死。

  又,六十年九月初二日,太上皇帝册封皇太子的时节,奴才选递如意,泄漏旨意,亦是有的。

  又,太上皇帝病重时,奴才将官中秘事向外廷人员叙说,也是有的。

  又,太上皇所批谕旨,奴才因字迹不甚识,将折尾裁下,另拟进也是有的。

  又,因出官女子貌纳娶作妾,也是有的。

  又,去年正月十四日,太上皇帝召见时,奴才一时急迫,骑马进左门,至寿山口,诚如圣谕,无父无君,莫此为甚,奴才罪该万死。

  又,奴才家资金银房产,现奉查抄,可以查得来的。至银子约有数十万,一时记不清数目,实无千两一锭的元宝,亦无笔一枝、墨一盒的暗号。

  又,蒙古王公原奉谕旨,是不出痘的不叫来京。奴才(决定)无论已未出痘都不叫来,未能仰体皇上圣意。太上皇帝六十年来抚绥外藩,深仁厚泽,外藩蒙古原该来的,总是奴才糊涂该死。

  又,因腿痛有时坐了椅轿抬入大内,也是有的。

  又,军报到时,迟延不即呈递,也是有的。

  又,苏凌阿年逾八十,两耳重听,数年之间由仓场侍郎用至大学士,兼理刑部尚书,伊系和琳儿女姻亲,这是奴才糊涂。

  又,铁保是阿桂保的,不与奴才相干。至伊犁将军保宁升授协办大学士时,奴才因系边疆重地,是以奏明不叫来京。朱珪前在两广总督任内,因魁伦参奏洋盗案内奉旨降调,奴才实不敢阻抑。

  又,前年管理刑部时,奉敕旨仍管户部,原叫管理户部紧要大事,后来奴才一人把持,实在糊涂该死。至福长安求补山东司书吏,奴才实不记得。

  又,胡季堂放外任,实系出自太上皇帝的旨意,至奴才管理刑部,于审情实缓决,每案都有批语,至九卿上班时,奴才在围上并未上班。

  又,吴省兰、李潢、李光云都系奴才家的师傅,奴才还有何办呢?!至吴省兰声名狼藉,奴才实不知道,只求问他就是。

  又,天津运司武鸿,原系卓异交军机处记名,奴才因伊系捐纳出身,不行开列也是有的。

  和珅此前何等风光,能够承认这么多项“指控”,可见是遭受了不少牢狱之苦。所审问内容多又围绕事先罗列好的二十大罪展开,和珅当然要承认。那个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和珅,早就一去不复返,牢狱之中,只剩下一个威风丧尽,听凭摆布的囚犯,如此而已。

  一条白练了此生

  和珅的案子是嘉庆帝主抓的,效率当然非常高,很快罪行就被被确认下来,接下来便是发交各省督抚进行议罪了。嘉庆的这套借大臣之口弹劾,然后皇上再以顺天应民之意,迅速除掉权臣、政敌的把戏,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屡见不鲜,但是却屡屡奏效。

  常言说:六月的天,孩儿脸,说变就变,其实那些当官的见风使舵的能力也不弱。和珅得意时,一个个趋之若鹜,唯恐落于人后,就在乾隆驾崩当天,还有些毫无政治灵敏度的官员,竟然直接绕过嘉庆帝,前往和府劝慰和珅要“节哀”,谁知十日不到,竟会有天壤之别,那些官员也都纷纷倒戈,真是莫大的讽刺。

  和珅在朝中经营20多年,从来没被人直接弹劾过。可是等到嘉庆帝下定决心要收拾和珅时,朝中大臣又人人争相控诉,个个表白自己曾如何受过和珅的迫害和打击,惟恐皇帝不信,更有甚者在大殿之上竟然痛哭流涕,对和珅进行血泪控诉。态度变化之快,让嘉庆帝看得目瞪口呆。

  从前与和珅过从甚密者自然急于表白自己;素来就看不惯和珅为人者更是群起而讨伐之,纷纷要求将和珅凌迟处死,方解心头之恨。最突出的是直隶总督胡季堂,他在奏折中说:“和珅丧尽天良,非复八类,种种悖逆不臣,峦国病民,几同川楚贼匪,贪墨放荡,实在是个无耻小人,丧心病狂,目无君上,请依大逆律凌迟处死”。虽文辞水平一般,但其处死和珅之意志坚决,让嘉庆帝非常满意。嘉庆帝立即批示在京的三品以上官员讨论这个意见,其实这就已经定下基调,就是让大家对这个论断进行表决。众人好不容易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当然纷纷靠拢。

  见大局已经无可挽回,下嫁和珅儿子丰绅殷德的固伦和孝公主,“涕泣请全和珅肢体,屡屡恳请不止。大臣董诰、刘墉也乘机进言,认为和珅罪大恶极,虽千刀万剐犹属轻罚,然而是曾任先朝的大臣,请从次律”,嘉庆帝见朝中大臣对自己已经俯首帖耳,知道已经达到了目的,不想过于深究,以妨大臣说自己过于严厉,失了仁慈之心。于是在量刑上作了一些小小的变通。

  嘉庆在传达处罚的谕令中说:和珅种种悖妄专擅,罪大恶极,于法实无丝毫可贷。因思圣祖仁皇帝之诛鳌拜,世宗宪皇帝之诛年羹尧,皇考之诛讷亲,此三人分位与和珅相等,而和珅之罪尤为过之。从前办理鳌拜、年羹尧皆蒙恩赐令自尽,讷亲则因贻误军机于军前正法。今就和珅罪状而论,其压搁军报,有心欺隐,备路军营听其意指,虚报首级,坐冒军粮,以至军务日久未竣,贻误军国,情罪尤为重大,即不照大逆律凌迟,亦应照讷亲之例立正典刑。此事若于一二年后办理,断难宽其一线,惟现当皇考大事之时,即将和珅处决,在伊固为情真罪当,而朕心究有不忍。且伊罪虽浮于讷亲,究未身在军营,与讷亲稍异。国家本有议亲议贵之条,以和珅之丧心昧良,不齿人类,原难援八议量从未减,姑念其曾任首辅大臣,于万无可贷之中,免其肆市。

  其实,受尽和珅窝囊气的嘉庆本欲将和珅凌迟处死,唯如此才能一出心头那口恶气。但既然有公主和大臣为其求情,嘉庆帝就仿效康熙诛鳌拜、雍正诛年羹尧的前例,恩赐和珅于狱中自尽,并宣称是为国体起见,并非针对和珅本人。当日,和珅即在狱中被勒令自尽。

  乾隆时期,和珅的运气太好了,以致在乾隆后期盛极而衰。也许是对和珅恣意弄权、贪污腐化的报应,嘉庆元年以后,和珅的家庭接二连三地遭到不幸。嘉庆元年七月初七,先是和珅的掌上明珠、刚满两岁的次子就夭折了;仅仅两个月后,和珅的弟弟、时任四川总督的和琳又在军中染病身亡。紧接着第二年,和珅的孙子也夭折了;第三年二月,陪伴和珅三十年的结发妻子冯氏也撒手人寰。之后不到一年,他本人也一命归西。和珅死后,他的儿子丰绅殷德在河北蓟州找了一块地,草草掩埋了事,生前身后对比之强烈,实在让人不胜唏嘘。

  嘉庆不是老眼昏花的乾隆,他自己也是委曲求全了好几年才主持朝政大权的,所以任何的伪装都逃不过他的眼睛。那些与和珅关系密切的人,无论怎样辩解都无法逃脱被处理的结局。和珅的弟弟和琳虽病死军中,但嘉庆认为“有罪无功”,削去所赐公爵,撤出太庙,拆毁所立专祠;其子丰绅殷德因系固伦和孝公主之额驸,加恩留袭伯爵,“在家闲住,不许出外滋事”; 侍郎吴省兰、李璜降为编修;勒令大学士苏凌阿、太仆寺卿李光云原品退休;左都御史吴省钦革职返乡。

  朝廷政坛经历了一场大地震,难免会生出诸多事端。为迅速稳定政局,防止有人乘机挟嫌诬陷,避免案件的扩大化,嘉庆于处死和珅的第二天,及时发出了禁止株连的上谕:“和珅任事日久,专擅蒙蔽,以致下情不能上达,若不立除元恶,无以肃清庶政,整饬官方。今已明正其罪,此案业已办结。因思和珅所管衙门本多,由其保举升擢者自必不少,而外省官员奔走和珅门下,逢迎贿赂,皆所不免,若一一根究,连及多人,亦非罚不及众之义。且近来弊端百出,事难悉数……倘臣工误会朕意,过事搜求,尚复攻击阴私,摘发细故,或指一二人一二事以实其言,则举之不胜其举,并恐启告讦报复之渐。是除一巨菇,又不免流为觉援门户陋习,殊非朕之本意也”。

  和珅被捕,确实有很多他的门生故吏惶惶不可终日,嘉庆这一行动迅速打消了他们的顾虑,朝廷的日常秩序迅速恢复。当时人们对嘉庆处理和珅一案的评价良好。朝鲜使者曹锡中有记载:和珅处置后,人皆谓皇帝有三达德。自即位以来,知和珅之必欲谋害,凡于政令,惟和珅是听,以示亲信之意,俾不生疑惧,此智也。一日裁处,不动声色,使朝著一新,奸宄屏息,此勇也。不治党羽,无所诛连,使大小臣工,洗心涤虑,俾各自安;皇妹之为坤子妇者,另加抚恤,此仁也。

  嘉庆干净利落地处理了和珅,并且没有引起大的骚动,可见其政治能力非同一般。所以,大清在他手中仍然缓慢向前发展着。

  和珅家人及后代

  和珅事败后,其子丰绅殷德受到很大影响,被削去了一等公与贝勒的爵位,只保留伯爵。嘉庆帝还专门下了一道谕旨:“丰绅殷德系固伦额驸。且公主最为皇考钟爱,自应仰体恩慈,曲加体恤,若此时丰绅殷德职衔斥革,齿于齐民,于体制亦觉未协。和珅公爵,系因拿获王三槐所得,应照议革去,著加恩仍留其伯爵,即令丰绅殷德承袭,在家闲住,不许外出滋事。”以此表示对丰绅殷德的宽宏大量。

  然而,丰绅殷德并未因此高枕无忧。随着抄家的继续深入,定亲王绵恩等在抄和珅家时,查出他家藏有正珠手串200余挂,同时查出正珠、朝珠一挂,其数量比宫内还要多,其质量比皇帝用的更大更好。嘉庆帝知道后,非常吃惊。因为正珠、朝珠是皇帝专用的,一般人是严禁拥有,现在和珅居然拥有这么多上好的朝珠,岂不让嘉庆疑心?于是责令绵恩等人审问和珅家人。据和珅家人交代:“和珅日间不敢带用,往往于灯下无人时私自悬挂,临镜徘徊,对影谈笑,其语言声息甚低,即家人亦不得闻悉。”

  嘉庆帝据此认为和珅有图谋不轨之心,说:“如果这件事发现在正月十八日以前,即使不照叛逆罪凌迟处死,也要处以大辟。现在事情已经过去,又有皇妹恳请,故开恩维持原判。”嘉庆帝认定丰绅殷德知情不报,派绵恩等人多次查问,但是丰绅殷德坚持说“实不知情”,并且一直请求皇上凯恩,宽大处理。嘉庆帝拿不到丰绅殷德知情不报的证据,再加上皇妹和孝公主的面子,于是才下谕旨“加恩免其追问,赏给散佚大臣衔,当差行走。”并且免去了丰绅殷德伯爵爵位。

  丰绅殷德看到万贯家业与崇高的社会地位顷刻间烟消云散,不禁百感交集,心里受到极大打击,从此便心灰意懒,大有看破红尘的味道。故每天在家中吟诗作赋、写字作画、练习武功,并苦读《道藏》,除此之外,他还沉湎女色,虚度时光。他的一首自咏小诗,很深刻地表现了他的心情:

  朝亦随群动,暮亦随群动;

  荣华瞬息间,求得将何用。

  形骸与冠盖,假合相戏弄;

  何异睡着人,不知梦是梦。

  嘉庆八年(1803年),和孝公主府的长史奎福被辞退,因而怨恨丰绅殷德,于是向内务府诬告丰绅殷德“演习武艺,图谋不轨,并欲害公主,还将小妾带至坟园与国服妾内生一女。”嘉庆帝命董诰、缢布等留京王大臣及刑部堂官进行会审,结果除了“国服”内妾生一女事自认不讳,其他纯属为泄私愤恣意捏造。

  嘉庆帝为平息丰绅殷德的情绪下旨道:“此案缢布奏上时,朕即知事实虚诬,但所控谋逆案事关重大,朕若少露意旨,即使审讯实系诬控,而外间无识之徒妄生臆度,必以朕过于仁慈,不忍邃兴大狱,而承审大臣亦似有心迎合,转不足以破群睫,而成信谳。当即特派董诰回京,与王大臣等会同秉公研讯,兹据王大臣等连日详鞫,惟丰绅殷德在国服内生女一节已自认不讳,此外如公主疑心饮食下毒,佥供实无其事。额驸与公主和睦,诬妄实属显然。至演习白蜡杆,始自乾隆五十九年,藉以练习身体,并非起自近日其私放利债,尚非违例盘剥,即引进高升、郑二戏耍杆棍,亦止少年不谨。所作诗文,经保凝等亲至府内查出封固进呈,多系嘉庆三年前所作,惟《青蝇赋》一篇,系四年在坟茔栽树,闻外间有大动工程之语,忧谗畏讥所作,详细检阅无怨望违悖语句,实系奎福因革去长史心怀怨恨,捏词诬控,今爰书已定,丰绅殷德并无谋为不轨之事,其罪惟在私将侍妾带至坟园,于国服一年妾生女,实属丧心无耻,前已降旨革去公衔所管职任,仍著在家圈禁,令其闭门思过,如此惩办已足蔽辜,其他俱属轻罪不议。”嘉庆的这道谕旨算是为丰绅殷德洗脱了罪名。

  丰绅殷德在中年之后,由于在家禁锢多年,更加无欲无求。他专心道教,经常与方士、道士往来,崇尚无为,习拳弄棒,操练武术,大讲养生之术,自号“天爵道人”。丰绅殷德本来身体就比较弱,再加上其父被处死,心情一直郁郁寡欢,再加上纵情声色,因此体格日渐衰老,思想更加颓废。他的《安稳眠》一诗就体现了他的这种郁闷和消极:

  家虽日渐贫,优未苦饥冻。

  身体日渐衰,幸无疾病痛。

  眼逢闹处合,心向闲时用。

  既得安稳眠,亦无颠倒梦。”

  他的另一首诗《观我观物诗八首》中更有:“功名事业俱泡影,埋骨何劳墓志铭。”的句子,看来他是真的磨平了性子,看透了世间沧桑。

  正是由于丰绅殷德有这种无欲无求的表现,让嘉庆非常放心。嘉庆十一年(1806年),嘉庆帝就以和孝公主夫妻感情尚好,丰绅殷德也表现得老实听话为由,授予丰绅殷德“头等侍卫,擢副都统,赐伯爵衔”。此时他已经有病在身,不久,他以散佚大臣之职,奉命出京到西北边疆的乌里雅苏台地区任职,“星驰瀚海,日近斗魁,秉公执法”。

  嘉庆十五年(1810年)二月,丰绅殷德的病情进一步加重,实在难以坚持,于是请求解任回京。虽经多方求医,但终因不治于当年五月去世,终年36岁。在他临死之前,嘉庆帝“念其平日小心供职,赏给公爵衔”。丰绅殷德一生无子,只有二女,他去世时二女尚年幼。后来和孝公主过继了一个儿子,名叫福恩。福恩承袭了三等轻车都尉世职。

  和珅事败后,丰绅殷德一蹶不振,家事疏于打理,和家的一切事务几乎都落到了和孝公主身上,她事无巨细都要关心。因为她是皇亲,所以嘉庆帝及后来的道光帝都很关照她家,曾经多次赏赐银两、物品,并派内务府官员帮助她家收租、理财等。和孝公主十分干练,治家有方,家人及其他人都说她管理得和府“内外严肃,赖以小康”。

  道光三年(1823年)九月,和孝公主因病去世,终49岁。道光帝赐银资助料理丧事;并亲临公主灵堂祭奠,这个乾隆帝十分宠爱的公主终于在磕磕绊绊中度过了她命运多舛的一生。

  和琳之子丰绅宜绵,原名良辅,号存谷。他稍懂诗文,而且“善堪舆”,所谓堪舆就是看风水,经常被有钱有势的人家请去勘察风水宝地,很受欢迎。在和珅被赐死后,他的公爵之职被夺,只留个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职,在家赋闲。

  由于和珅的关系,他在政治上无法得到皇帝的信任,心里闷闷不乐,年纪轻轻就精神不振。平日更是借酒浇愁,频繁出入风月场所,日久天长身体渐渐难以支撑,没过几年就过世了。留下一儿一女,尚年幼。此外,和珅有一女嫁给了贝勒永鉴;和琳的一女嫁给了质亲王绵庆。

  因为受到和珅的连累,其家人和后代都迅速滑向一般人家,但并没有被惩处和充军外地。家业虽然大部分被查缴入官,但因受到皇上的开恩,并没有彻底破产。虽然淹没在芸芸众生之中,但还是平安地度过了一代又一代,流传了下来。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