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福特 > 第五章 事业的顶峰

  第五章 事业的顶峰

  1. 得意之作——T型车

  N型车虽然已是美国最便宜的车了,但还不是所有美国的工薪人员都买得起的。亨利的理想是要使他的车优秀再优秀,便宜再便宜。

  福特公司调动了全厂的技术力量投入到新的研究中来。同时参考别家出产的汽车和一辆法国雷诺车。

  亨利不看重学历,他也压根不喜欢那种学院式的设计程序。他相信经验,他的技术班子也确实能与之配合。通常,他总是在实验室放着一块黑板,当他把自己的设想写在黑板上时,威尔斯、索伦森、赫夫这些人立刻能领会意图。索伦森将意图变成图纸,再拿去制作,制作出来的机械通过试验,试验成功就画成设计图,设计图如有问题就重新试一次,直到满意为止。

  亨利不重学历重能力还有一个例子:从N型车使用钒钢起,亨利就感到公司应建立一个材料研究所。威尔斯提议聘请一位科学家来主持研究,但亨利不同意,他心里早有一个人选,那就是在福特公司从清洁工做起,升到工程师的旺达西。他看重旺达西的实在于肯动脑筋。旺达西出去培训了三个月,回来便主持金属材料研究。后来这个研究所一直在美国同行中首屈一指,亨利没有看错人。

  福特公司家大业大了,亨利已不可能像先前那样,整天不闲地忙这忙那,公司雇员多数他也叫不出名字了,他渐渐地习惯于坐在安乐椅上沉思默想考虑问题了。

  通过艰苦的劳动,到1908年春天,福特T型车终于问世。这种车采用了很多先进技术:车体的钢材经过了特殊的热处理,结实轻巧;启动由电机代替了电池;传动装置改成了威尔斯发明的行星齿轮,颠簸得再厉害也不易松脱;操纵系统尽量简化,几乎人人都可学会开。

  新车推向市场后,其受欢迎的程度令人难以置信。订单如雪片般纷飞而至,到年底已超过了工厂的生产能力。福特公司不得不宣布暂停接受订货。各地的经销商也将公司原先的发售广告锁在抽屉里,不敢拿出去。从1908年10月到第二年10月,T型车已售出10万辆,收入900万美元,比前一年增加了60%。

  T型车之所以受欢迎,在于它马力大,结实耐用,越野性能好。这一点在公路状况不好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亨利是不会放过任何宣传机会的。1909年,美国举行了一次从纽约到西雅图,横贯大陆的汽车拉力赛。福特公司推出T型车参加比赛。比赛中,T型车在跑过四分之一的路程后,就一马当先。不料,车过堪萨斯以后,路况越来越差,天气也不好,接连下的几天雨把道路都泡成了泥汤。T型车的车手穿着雨衣和长统胶靴,冲破雨幕,直向科罗拉多和怀俄明奔去。在一个风雨大作的夜晚,由于能见度太低,车子偏出道路,一头栽到河里去了。车手从车里爬出来,等到天亮,才找几个人把车抬出来。这车还能开,只对加速档稍加修理,它又继续前进了。一路上它遥遥领先。全程4100英里,那些大马力的汽车跟在它后面望尘莫及。它用22天零55分钟到达终点,获第一名,比第二名早到17小时,其他车则比它慢了好几天。

  虽然T型车价格未能降下去,它卖825元,但它优良的品质,让人感到物有所值。那时廉价车还有别的牌子,但是货比三家,人们还是偏爱T型车。特别在农村,T型车简直成了农民的宠物。一位乔治亚州的农妇给亨利写信说:“亨利,你知道吗?你的车把我们弄出泥泞,为生活带来乐趣。我们喜欢它的每根骨头。”而在此之前,大多数农民对汽车是没有好感的,因为汽车常常使马受惊,还压死鸡鸭。但T型车改变了他们的看法,它不但能做运输工具,还能做抽水、磨粉、打壳的动力(福特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多样性)。假日,农家人坐上它去教堂、逛城市……它正在改变农村的生活方式。

  购买福特T型车成了一股热潮,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福特T型车已占世界市场的一半以上。到1928年停止生产这种汽车为止,福特公司总共生产了1500万辆。

  今天看来,这种车实在是其貌不扬。人们很难想象,福特公司能凭它发迹,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公司。即使是早期的汽车,论相貌,也轮不到它艳压群芳。且不说那美仑美奂的劳斯莱斯,就是那别克、雷诺、斯蒂培克都比它漂亮。可是就是这么一只丑小鸭,竟统治市场达18年之久,其产量占世界汽车总量的一半,不能不说是工业界的奇观了。

  为什么T型车能给福特公司创下这么辉煌的业绩呢?亨利认为,首先归功于车子本身的性能优良,价格低廉;其次是它使用方便,易于维修。T型车的成功,实质上是亨利经营目标的成功。亨利造车,其方针定在为人民大众服务上。服务对象众多,自然市场占有率就高,这个浅显的道理真要弄懂却并不容易。

  T型车成功除了它本身招人喜爱外,还有一些不可忽视的外界原因:

  美国道路情况开始变好是促进汽车普及的一大因素。过去美国的马路都是泥土、砂石铺就,路基狭窄,路面不平,坐在车上颠得厉害,所以那时的车子都不装顶篷。至于行车标识,根本就没有。有一个笑话,说那时有三个人驱车行驶在印第安那州,黄昏,他们来到一处叉道口,不知该走哪条路。黑暗中看到路旁一根柱子上挂着块木牌,他们料到是块路牌,于是便猜拳,派了一个人爬上去看,那人费了好大劲爬上去,划根火柴一照,那上面写的是:“请用×××牌香烟。”近年来,在汽车商和开车人的要求下,美国的公路设施正在日臻完善。

  第二个外部原因是T型车品质不断加强,而价格反而不断下降,800元→700元→600元→500元,这给人们一种奇异的心理影响,大家以为有神助福特似的。

  最后一个外部原因是T型车已是家喻户晓的代步工具,它的平民化风格为各阶层人士所喜爱,连美国总统威尔逊和众多的电影明星也是乘的这种车子,它的广告效应不可低估。

  亨利曾得意地讲起了一则笑话:有一位车迷,在地狱中遇见了魔王。

  魔王指着周围排列的汽车说:“你可以选一辆最喜欢的汽车在地狱中游玩。”车迷看了看,问魔王:“这些都是福特公司的车子,教我从何选起?”魔王说:“真的,我也正为这事伤脑筋呢。”亨利说到这里,别人不笑,他也会笑的。要说世界上谁最爱这只丑小鸭?恐怕还是亨利自己。

  2. 生产方式的革命

  在生产量大增的情况下,福特的工人增至2000人。这还不算它在各地的代理商、推销员 (在全国的汽车代理店中有一半以上是福特公司 的)。

  以前汽车销往外地,是整车发运的,一节火车皮只能装三辆车。而T型车的销量以万计,这样运效率极低、运费开支也太大,因此,福特公司改为运散件,再在目的地建分公司进行组装。现在这种作业方式已很普遍,但那时却是创新。美国的各大城市都建立了福特分公司,后来还扩展到了海外。

  对于年产万辆车的工厂来说,公司原有的两处厂房都显得太小了,因此福特公司又建了一座新的厂房。新厂建在海兰帕克。厂房宽敞明亮,有四层楼房那么高,被誉为底特律的“水晶宫”。

  亨利要将海兰帕克厂建成世界第一流的大工厂。他不断更新机械设备,只要是性能不好的设备,哪怕是新的,也要淘汰。新装的先进设备,很多是公司自己研制的。当时他们有些机械,如车轮涂饰机、多角钻孔机、钢板压轧机、散热器组合机等等都是世界最先进的。为此作出贡献最大的是一位德国裔的工程师卡尔·艾姆。福特公司有那么多才华出众的工业明星,但艾姆始终默默地待在幕后,进行他的技术革命。他的新构想层出不穷,需要有200名设计师工作才能及时将他的设想绘成图纸。

  辅佐他的人全是些精明强干的人,他们搜集汽车同行的情报向他汇报,只要哪里有了新发明,不久福特公司也会用上的。这都是艾姆的功劳,尽管福特的名人录里没有他的名字,但威廉·纳森却能慧眼识珠,他主宰通用公司后说过,卡尔·艾姆在汽车工业革命方面的贡献要胜过任何人。

  新工厂落成了。亨利免除一切俗套,没有请外宾,也没有奏乐,而是一如往常一样,正常工作,新厂在搬迁,老厂继续维持生产。

  T型车刚开始在老厂制造时,还没有采用自动化流水作业线。老生产方式即使再增加几个工厂,也应付不了日益增多的订单。必须改变生产方式了。1908年,福特请了位能人沃尔特·弗兰德斯进厂协助工作。弗兰德斯是公认的工业生产专家。亨利与他商定,聘他为生产经理,如果他能在一年内生产出一万辆车,则发给他二万奖金。

  弗兰德斯将他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改造福特工厂的工作之中,他把工厂整个动了手术:对设备作了重新组合;在工人的工作程序上作了大量的精简调整。由于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工厂现有的设备和劳力,终于提前完成了年产万辆车的任务。他随即辞去了福特公司生产经理的职务,转入到新生的通用公司。而亨利在他这一年的生产实践中,学到了很多组织生产的知识,为他日后在海兰帕克工厂的革新积累了必要的经验。

  一天,亨利在芝加哥参观肉类加工厂,看到一块块的肉吊在滑车上在空间移动,由一道工序进入另一道工序,他由此受到启发,想利用输送带运送零件。这个设想首先被应用到散热器的组装线上。那是索伦森按照亨利的意图设计的。

  设备安装好之后,一向很少下车间的库兹恩斯一天突然到了车间,当他看到头顶上一台台散热器滑过,大吃一惊,认为没必要,这些新设备必将提高生产成本。他要查问是谁搞的。人家告诉他是索伦森设计的。

  他听了很生气,这样重大的改造怎么能不通过他?亨利知道后,赶快告诉索伦森,索伦森立刻主动去找库兹恩斯作解释,并用数据向他说明了这条生产线节省了多少生产成本,加快了多少工作进度。库兹恩斯自然是一听就开窍,马上下令在全厂都装上输送带。当时的福特工厂人人都以事业为重,没有人员内耗。

  福特厂的自动化流水作业线装起来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大规模生产就可实现,因为还有大量的调整工作要做。整个生产是部联动机,其中每一道工序停留时间长短、配备工人数量都要精确计算,还不能出哪怕是微小的事故,即使是一个螺钉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装好,否则,一处出麻烦,整个流水线就会停滞。福特公司的技术人员花了一年的时间,才把全厂的输送系统调试完毕,1913年正式用于生产。

  要达到大规模生产的目的,还有项重要工作要做,那就是必须大量采用能通用的标准件。这项工作由亨利·里兰最先在卡迪拉克车上试用成功,福特公司将它用于T型车的生产之中。

  当新的生产方式运转后,整个生产环境显得紧张有序。车间内的每一个零件都在动,不是被吊起,就是在移动,要不就在被加工。而各种加工设备则分秒不停地在动,没有一分钟时间、没有一个劳力被浪费掉。

  装配线还在不断改进。生产一台车体由12.5个工时减少为5小时50分钟,进而减为93分钟。工效纪录每一天都在刷新。从流水线这一头进去的是原料,那一头出来的是零件;这一头进去的是零件,那一头出来的是大部件;最后出来的是一辆涂成了黑色的福特T型小汽车。亨利喜欢黑色,他吩咐,T型车“要依照顾客的喜好来上颜色,当然最好是黑的”。

  自动化流水线给福特厂带来了奇迹般的飞跃。福特公司由年产7800辆,跃进到17万辆,第二年25万辆,第三年73万辆,也就是每十秒钟从它的传送带上走下来一辆新车。奔驰公司的经理参观海兰帕克时说:

  “这个工厂无论是设施还是生产方式,都是世界第一流的。”历史证明 了,福特公司这些开创性的业绩,标志着世界工业史上一个新时代——

  大规模自动生产时代的来临。福特的专家们不仅生产了汽车,而且生产出一套方法,也许后者更具深远意义。

  随着生产量的激增,T型车的销售量也有增无减。但其售价反而逐渐降低,由刚开始的每辆800元降到1913年的500元了。

  到1914年,福特公司的雇员已达13000人,他们生产的汽车,相当于全国300家汽车公司66000名工人生产的汽车之和,生产量已达美国汽车产量的一半。而美国汽车产量已超过全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

  可以说,T型车的畅销迫使福特公司不得不寻找高效生产的方式,而大规模生产方式又使得T型车成本降得更低,质量更可靠,从而更畅销。

  正是这二者的结合成就了亨利·福特。

  3. 让大家分亨利润

  福特公司成立之初是麦康森拿出的25000元资金。到1913年公司资本已是原来的上千倍了。公司的利润在不断翻番,但是工人的收入却没有增长。福特公司虽成为底特律经济效益最好的公司,而他的工人拿的仍是这一地区平均水平工资,每天2.34美元。

  自动化生产线工作岗位枯燥乏味,不停运转的传送带迫使工人们成天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工人与公司离异的心态日益强烈。早在1910年就有大批工人辞职而去。1913年,工人的变动率更高达380%。不断变换的工人队伍给流水线作业带来很大的损失。更为严重的是,这种状态继续下去,迟早要在公司爆发一场劳工运动的。世界产业工会联合会也就是在此时渗入到福特公司来了。

  现实的压力迫使福特公司的高层主管人员要考虑工人待遇问题。识时务者为俊杰,亨利的英明之处就在于他比他的同行更快更远地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亨利自己说,他从不做慈善之举,那对谁也无益。他并不很看重金钱,自己的生活简朴,但是他却不能不看到,公司每年1000多万元的纯利把股东以及高级管理人员的收入与工人的收入差距拉得太大了。贫富悬殊使他心灵受到了震动。

  高层人士每人都有很高的收入,股东们早几年就决定,红利分配按1000%的利率拿。亨利自己换下的脏衣服口袋里的零钱常常忘了掏出来,克拉拉有一次还掏出一张数万元的支票。而创造了巨大财富的工人们仍跟其他工厂的工人一样,一天只有两块多,更可叹的是就这每天两块多的工资,今天还不知明天能不能拿。失业时时威胁着工人们,工厂有工做就招工人,没工做就遣散工人。工厂若更新设备或是重新设置流水线,工人就回家等候,没有工资。过节也是如此,工人们在家过节,不知节日一完,工厂还需不需要他。往往要等二三个礼拜的假期过完才知道。

  海兰帕克工厂的大门口就常常有很多失业的人等着找事做。

  1913年圣诞节前的一天,库兹恩斯站在工厂大楼的窗口旁,眼望着窗下成千的工人下班回家过节去,忽然想到,这些人辛苦一年,过节也不得安宁。这么一份枯燥乏味,辛苦劳累的工作,他们都生怕节后会丢掉。为了那两块多的工资,叫他们节日不休假也有人愿意干。而公司却是靠这些人的劳动富起来的,这不公平。

  亨利这时还看到了贫穷是如何扭曲了人的心灵的。那一天,他带着艾德索在工厂视察,正好碰见两个工人在粗野地打架。年轻的文质彬彬的艾德索看了此情此景一声不吭,这就是他父亲工厂的劳工状况!亨利为自己工厂出现的野蛮行为感到羞愧。他想是什么原因使得工人变得这么野蛮呢?

  亨利后来抓住这件事不放,一调查才知道根本原因是生活条件太差造成的情绪波动。衣食足而知礼节,仓廪实而知荣辱。公司的人事部主任也对他讲过工人们的工作效率与他们的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事。

  福特公司能有今天,是由于全体员工的努力,但是他们在公司辛苦工作,只得到微薄的工资,而公司干部的收入却与他们不成比例,甚至那些买到了好车的客户,也从降价销售中得到了实惠,惟有直接造车的工人得到的报酬不合理。亨利想到自己过去也是做工出身,实在不应该这样亏待自己的工人,他觉得由他们创造的利润,应该由他们分享。

  公司的高级主管人员思路都想到一起来了。所以,库兹恩斯一提起这个话题,亨利立刻接过来。过去亨利对劳资问题从不过问,这一次他决定亲自办理。

  1914年元旦,亨利主持召开干部会议。他没有讲开会的主题,一开始就在黑板上算出公司去年一年给工人付工资的总额。又将这一数字除以该年的利润,结果得出一个分母很大的比例。这时亨利才对他的干部们说出了会议主题:“我想增加工人工资。”亨利把调资的理由说明了一下,便请大家提方案,商定新的工资标准。

  起初有人提议每人每天加2角5分,看看亨利没做声。有人主张再加2角5分,亨利还是一声不吭。数额在1角1角地加上去,最后有人提到加1元。福特公司现在有职工两万多人,每人每天加1元,一天公司就多开支2万多,一年就是700多万。大家都认为到顶了,但亨利明确表示还加得不够,他不批准这一方案。

  干部们有点迷惑不解了,交头接耳地悄悄议论起来。很久才有一个声音说:“再加2角5吧,再高就付不起了。”

  但是亨利还是不同意。

  这时有人提加两块。这样一来,日工资就是4块5角了,比现在多一倍。

  库兹恩斯没想到增加工资是这样搞的。他提出增加工人工资也没想到一下要提这么大的幅度,就说:“这样搞下去,你们还会有人提4块7角5,甚至提到5块,直到公司倒闭为止。”

  亨利马上接过来:“5块!太好了,那就决定日薪为5元吧。”

  提薪的决定立刻公布了,决定规定凡是22岁以上的职工,最低日薪为5元,22岁以下成了家的,也比照这个数字,同时工作时间由过去的九小时二班制,改为八小时三班制,公司因此而增加了四千个工作岗位。

  福特公司这一义举,在美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那工人运动此起彼伏的年代,福特公司这一举动确实是迥异于其他公司的做法。

  新闻界大肆报道了这件事:“世界最大的汽车公司对劳动报酬作空前大调整。”有的报纸用的标题是:“上帝祝福亨利·福特吧!”

  社会各界对福特公司深表赞赏,但是这一行动也深深地刺激了大多数企业家。他们中有人向亨利提出抗议,说他是资本主义的叛徒。亨利一贯不喜欢的美国金融界批评他:“把圣经的精神错用在工业场所,拿博爱主义作幌子来争取人心。”“犯了经济罪。”

  福特公司的行为并不是出于慈善。亨利说是一种公平,不过是把大家创造的利润拿给大家分享。他站在宏观角度认为,提高生活水平,刺激消费增长,也将带动T型车的销量增长。当然,此举的目的,根本还是在于增强公司“凝聚力”,解决福特工人高达380%的流动率问题。而且这次增加工资,福特公司决不是只付出不收入的。改九小时二班制为八小时三班制,福特工厂24小时全天生产,工作总量大大增加,而工人的工作时间反而减少,两全其美,福特公司一点也没受损失。

  增加工资一事在工人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一位工人的妻子说:“日薪提到5元后,丈夫把第一个礼拜的周薪30元拿回家时,高兴得连晚饭也吃不下。我们的儿子再不必当报童了,女儿再不要去帮佣了。现在我们的家庭生活可说是幸福美满。”

  福特工厂一片祥和气氛,到福特公司谋职成了底特律人的向往。

  当报纸报道这件事后,第二天一大早,就有不少人聚集在海兰帕克厂的办公楼前,天亮后,人数已超过一万。由于天气寒冷,这些衣衫褴褛的人等得颇不耐烦了。改为八小时工作制后工厂空出的 4—5千个岗位,人数很快招满。公司挂出了额满的告示,但人群还是不散。第三天、第四天反而更多,有的甚至是从芝加哥来的。公司门前的秩序越来越乱,喝醉酒的,打架滋事的也出现了。有人还向福特公司人事部门的人行贿。

  公司墙外贴出了用多种语言写的告示,报纸上也刊登广告,宣布停止招工,劝告那些外地人不要来底特律。

  但是那些早已来了的人一心只想找工作,根本不准备回家,也无钱回家,他们决心守下去,等待福从天降。

  星期一的早晨,一万多名求职者挤在工厂外面。他们当中有的是头天晚上就等候在这里的,又冷又饿。他们紧紧地挤在一起,把工厂的大门堵住了。天亮以后,赶来上班的公司员工无法通过水泄不通的人墙,后面的人在不断增加,工厂所有的通道都已堵塞。失业者把无名火发泄到那些穿着比他们体面,指责他们不该挡住上班道路的公司员工身上。

  双方冲突频频发生。当厂方试图恢复秩序,开出一条路时,冲突更加激烈,一场混战爆发开了。砖头石块满天飞,楼房的玻璃被打碎,工厂的大门被撞坏,一些人趁火打劫,抢了附近的小商小贩。这样工厂不得不求助于警察,用水笼头驱散了人群。

  这件事又给了其他企业家攻击福特的口实,把福特的济世救民说成是死路一条的乌托邦;没有罪状的经济破坏者。他们说,如果其他公司也跟着仿效福特,那会毁了整个国家经济。

  福特的这次行动的确使很多企业工人千方百计企图跳槽到福特来。

  亨利后来不得不指示:只能招收真正的失业者,不许挖其他公司的墙脚。

  提高工资,缩短工作时间,以及文明的生产环境,使得福特公司充满了勃勃生机。已经萌芽的劳工运动迅速平息,工人变动率降低到90%,缺勤率也由过去的每天10%降到0.3%。工人都格外珍惜这份工作。福特公司的职工们开始有了一种幸运感、光荣感,当他们外出参加活动时,总是自觉地戴上福特公司的徽章,公司内部充溢着一种团结祥和的气氛。员工也更自觉地维护公司利益。亨利成功地培养了他的工人爱厂敬业的精神。虽然增加了一千万元的成本,由于公司业务蒸蒸日上,此后三年(1914——1916年)公司赢利分别达到3000万元、2400万元、6000万元,超过调资前任何一年。

  日薪5元造成的影响将亨利·福特的形象塑造得更加光辉,他真正成了美国的大名人。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