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杜邦 > 第八章 伊雷内的化工帝国

  第八章 伊雷内的化工帝国

  在20世纪20—30年代,伊雷内和拉蒙相继任杜邦公司总经理,建立了成就斐然的化工帝国。

  在资本主义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中,杜邦公司总是稳坐钓鱼台,巍然不动,而且不断取得成功。究其奥秘,除了其他原因之外,在战略上偏重研究与开发,则是其关键原因。早在伊雷内创造火药公司时就这样做了。以后持续不断。当科里·皮埃尔和阿尔弗莱德执掌公司大权,在进行公司的机制改革时,专门设立了一个研究部门。这个研究部门制订了公司向化工工业转移的战略方针,在化工领域进行了有创造性的研究,不断推出新产品。到20世纪前半期,这种研究与开发的战略放到了更重要的地位,创下了无比辉煌的业绩。

  1. 坎坷的转移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皮埃尔就认为战争不可能延续太久,战后火药的销售量将会锐减,因此提出了“战略转移”的决策,使公司的经营多样化。杜邦公司的开发部在为他们的硝化纤维素寻找出路中得到启发,他们发现制造清漆、赛璐珞、人造革和人造丝也需要硝化纤维素,于是提出了生产染料和其他化工产品的建议。这个建议马上得到皮埃尔和他两个弟弟的重视,并在杜邦公司股东会上做出了“拨出60万美元研究开发化学染料和收买一些染料公司”的决定。往后不久,他们买下了美国最大的阿林顿染料公司和人造革制造厂——法布里科埃德公司。1915年,杜邦投资兴建了美国最大的赛璐珞制造厂,以后陆续兴建了另外几家染料、油漆厂。

  然而在20年代,由于战争对军火的需求量很大,火药生产仍然是杜邦公司的主产品,化工产品生产虽然已经启动,但仍处于起步阶段或者说转换时期,而且这类化工品生产开始并非十拿九稳,具有一定冒险性,所以未继续其扩展计划,而且那时杜邦投资的领域很宽,如美国橡胶公司、美国钢铁公司、通用汽车公司等,并竭尽全力将其控制。

  同时在化工产品生产方面,由于生产设备不完善、实际技术未很好掌握,或者产品质量低不好销,或者发生事故,造成巨大损失和不利影响。

  1924年,杜邦公司在新泽西州的标准石油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合伙生产销售四乙铅汽油。四乙铅汽油是通用汽车制造厂研究人员发现的,把四乙铅渗入汽油之中可使一加仑汽油抵两加仑用,并申请了专利权,这种“无爆击声”的动力燃料销路很好,利润可观。然而就在这个产品生产过程中出了麻烦。在新泽西贝韦炼油厂生产四乙铅汽油过程中,在场的45名员工有35名得病,因而终止生产,有五人抢救无效死亡,其症状是神经错乱、神志不清、胡言乱语。经医疗部门研究分析,最后确认这种汽油有毒,散发出的气味吸进人体后,损坏人的大脑神经。

  新闻媒体把这种汽油散发出的气体称为“令人发疯的气体”,立即通过报刊和广播电台进行披露,引起了全美公众极大愤慨和谴责,随后又有八人死亡,这给公众的怒气更是火上浇油。政府当局立即做出反应,下令禁止出售这种汽油,关闭迪普沃特工厂。

  这一事件不仅使杜邦家族在道德声誉上遭受巨大损失,而且经济上的损失也不可低估。

  后来,伊雷内回忆起当时的事时说,那时的转产困难不少,道路坎坷,处境困难,投资达四千多万美元,却没有赚到钱,反而背了不少骂名。

  工人中毒的这场悲剧,引起了当时的美国总统柯立芝的关注,他派他的医务主任去进行了深入调查,就四乙铅汽油的特性同一些专家进行了讨论,认为这种汽油作为动力燃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发现,但它溢出的气体会造成公害。他写了一份报告给总统,并将其公开发表,建议采取措施,对生产过程、储运、使用严加防范。同时,杜邦公司也开展了宣传。

  大约半年以后,当人们对四乙铅汽油有了认识以后,迪普沃特又开工生产了。

  在投资战略转换时期,杜邦公司最成功之举是吞并了通用汽车公司和美国橡胶公司。然而却招致了联邦政府对杜邦公司的反托拉斯诉讼。杜邦家族的人被送上了作证台。由于杜邦公司对美国最大的橡胶公司的控制,逐步垄断了对通用汽车公司轮胎的销售。1931年,通用汽车公司的新型车辆的轮胎50%从美国橡胶公司购买。 1927年美国橡胶公司的销售额193 00万美元,获纯利 100万美元。1947年销售额为58 000万美元,获纯利近2 200万美元。 1949年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四种新型汽车所用轮胎大部分仍由美国橡胶公司供应,最低为 50%,最高达60%。

  在20年代末期,杜邦家族在美国工业领域内的影响可算是登峰造极的时期,杜邦公司获得了名副其实的化工巨人的美称。然而这一时期,同样是杜邦家族遭人嫉恨的时期。杜邦家族的手伸得太长,手段也太毒了一些。1927年6月,杜邦家族又购买了美国钢铁公司 114 股份,看来他是想对基000础工业领域又一家现有的主要公司进行控制。当美国司法部宣布要对这笔买卖进行调查后,杜邦卖出了钢铁公司这笔巨额股份。同时将所购出的占美国橡胶公司总股份30%股票减少到将近一半。

  杜邦家族,过去就因违反托拉斯法而吃过官司,与政府在法律上进行过较量。然而这次的规模是前所未有的。不同的是,被告发的对象是杜邦公司或因纳税率而被指控的当事人。而这次政府在起诉中,列出了186个杜邦家族成员的名字为被告。其中一半以上未满21岁,最小的8个月。主要是对杜邦家族的财产引起怀疑。然而政府起诉杜邦的目的司法部部长克拉克说得很明白:“这次诉讼旨在解散美国最大的权力独揽的工业集团。”

  当杜邦家族将这位最小的被告兰娜·布雷登在婴儿摇篮里玩耍的照片刊登在全国各地的报刊上后,杜邦家族对政府起诉做出的辩词的某些论点赢得了公众的普遍同情。8个月的婴儿成了此案的被告,表面上看是荒唐可笑的事,但必须看到隐藏在此事后的实质。它涉及的是杜邦公司对通用汽车公司所拥有的66 300万股份的命运问题,美国最高法院决议对之予以剥夺。这笔股份价值三十多亿美元,仅克里斯蒂安娜就拥有535 000股,另外,杜邦家族个人包括婴儿也拥有这样的股份。

  在审理此案中,政府始终认为,在杜邦公司,克里斯蒂安娜证券公司,特拉华不动产及投资公司以及通用汽车公司之间,有一个联营董事会,在这座金字塔的最高层,是少数几个掌握支配权的杜邦家族成员,当他们年老体弱不能理事时就将权力交给下一代。政府的辩护律师经常质问杜邦是如何将股份传给子女的,以及在转让这些股份时告诉过子女什么。杜邦则众口一词地回答,没有嘱咐子女对继承的证券股份能采取什么行动,不能采取什么行动。

  1954年12月9日,审理此案的法官沃尔特·拉拜驳回了政府的起诉。

  这时被告人数已减少到八人,他们是皮埃尔三兄弟及五个亲属。

  1957年6月,政府又提出起诉,6月下旬,美国最高法院裁定,认为杜邦公司的行为有“垄断倾向”,有违反“克莱顿反托拉斯法”的错误,并将此案移交拉拜的法院作纠正。两年后,拉拜做出裁决,杜邦公司继续拥有通用汽车公司的股份。于是,政府再次上诉。1961年最高法院以压倒多数通过表决,责令杜邦公司放弃其所拥有的通用汽车公司的股份。

  美国联邦政府对杜邦公司违反反托拉斯法的起诉,从20年代末期伊始一直拖延了将近40年。当最高法院做出剥夺杜邦在通用汽车公司的股份时,皮埃尔·伊雷内和拉蒙都已相继去世了,随他们的幽灵而去的是杜邦家族和杜邦公司的鼎盛时期。杜邦家族作为建功立业的佼佼者的时代结束了。

  2. 独到的策略

  皮埃尔做出的杜邦公司的转换战略,起初并不一帆风顺,坎坷不平,荆棘丛生,但未能阻止他们去获得成功。一个庞大的化工帝国从资本主义经济的你死我活的残酷竞争中巍然屹立在特拉华州的土地上。

  第一次世界大战刚一结束,皮埃尔就把总经理的职务让给他的大弟弟伊雷内,自己不执掌经营权,不过仍然是杜邦公司老板。过去杜邦家族一直是老板兼经理,而且宣扬这种机制的好处,皮埃尔首次这么做,也算是一种改革吧。

  这个伊雷内是1884年3月28日死于火药厂爆炸事故的,曾经为杜邦公司独霸火药业做过杰出贡献,很有才华的拉蒙·杜邦的第二个孩子,皮埃尔的亲弟弟。

  伊雷内和皮埃尔一样,中学毕业以后进了麻省理工学院读化学工程专业,获得了化学工程硕士学位。大学毕业后21岁的伊雷内起初在威明顿的普西琼斯公司的造纸厂机械车间作技术员之类工作,拿比较低的工资,每周二美元,但他很乐意干,而且认真负责。大约过了一年时间,他和哥哥皮埃尔与另一人合伙,每人各拿8 000美元,组建了一家承包公司。 1902年,皮埃尔和科里、阿尔弗莱德三人接管了杜邦公司的经营权以后,伊雷内进入杜邦公司工作,组建了黑色火药经营部建设科,搞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伊雷内升为杜邦公司的副总理。1914年参与对通用汽车公司投资,买了400股股票,价值27000美元。次年,科里出售他杜邦公司的全部股份,伊雷内便同皮埃尔、拉蒙三人组成辛迪加,将科里的股份全部买下。伊雷内成为位高权重、有钱有权的人物了。

  伊雷内智力超群,才思敏捷,其举止言谈酷似他的父亲老拉蒙·杜邦,仪态端庄,彬彬有礼,给人一种温和亲切感,因此很受公司员工及家族中人尤其是他的侄儿侄女们喜爱和尊敬。这些天真活泼的孩子经常挤进他的轿车,进行他们自称的“猪仔旅行”,伊雷内总是乐呵呵地驱车往南数英里,把他们带到一个小镇上的冷饮店吃冰淇淋,然后到小溪边去玩水、捉螃蟹。

  伊雷内还有一个特点,他经常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对每一个问题的看法思路清晰,论点明确,表述得当,语意幽默,无论拥护者或反对者都爱听他讲话,因而他的发言常常被新闻记者和有关人士引用。杜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曾经做过炸药出口生意,没过多久又不干了。在反托拉斯审判中,当问及他为什么原因时,伊雷内把手一摊,做出两手空空的样子,说:“我们没钱赚。法官先生也不能分文不拿审判我吧。”

  伊雷内被誉为解决棘手问题的能手。虽然不一定超过他哥哥,但也常被人称道。杜邦公司在一战期间就着手向化工工业转换,但真正开始还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伊雷内当了总经理以后。这时他的任务就是指导杜邦公司向化学工业投资,完成将一家军火企业向庞大的化工企业过渡。另外,战后杜邦公司员工锐减,从原来的十万人裁减为三万人,有七万人下岗失业,使这七万人恢复工作也是伊雷内的任务之一。这个棘手问题的解决只有寄希望于化工工业的大发展。

  由于工厂大量裁员,各部门人员变动大,而且原来的庞大机构也必须精简,为此,伊雷内在拉蒙的配合下进行了重大的机构改革,建立起精悍的分工更明确的高效管理机构。

  与机构改革相配合的是转变原有的某些部门的职能,将公司的执行委员会的职能转变为智囊团,作为公司的决策机构,研究和解决重大问题,不再管理经营事务。

  杜邦公司自开创以来一百多年间,曾经发生过多次爆炸事故,共炸死了员工约四百余人,包括艾雷克斯、拉蒙两位副总经理,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灾难。伊雷内组织各单位部门共同讨论制定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在全体员工中反复宣传,还为员工投了人身保险,使黑色火药生产从此避免了不幸之灾。

  然而摆在伊雷内面前的更重大的任务莫过于染料生产的技术问题。

  1917年2月,伊雷内的执行委员会拨款700万美元在威明顿对岸的新泽西州迪普沃特营建了一家杜邦染料厂,工厂建成投产后5年间又追加投资2100万美元。

  同时,伊雷内还要人事部从各大学挑选了一百多名化学染料方面的技术人员进行研究开发。

  由于美国染料方面的研究比德国起步晚好几年,因而对染料制造最关键的实际技术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染料生产的质量关无法突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成了战败国,按照 《敌国资产管理法》,美国没收了德国的4000件专利,将其提供给美国化学企业,而且已落到了杜邦家族手中。杜邦公司开发部的技术人员反复研究了生产染料的专利技术,但因为没有实际经验,因而弄不太懂。伊雷内决定用重金收买德国科技人才,引诱他们到威明顿工作。拉蒙承担了这一具体任务。他以旅行者的身份前往德国,同一些搞染料研究的专家秘密接触,以2.5美元年薪从德国挖来了朗格和赫斯兰德两位专家,安排在杜邦公司实验室工作。

  在这两位德国专家的协助下,全厂的科研人员共同努力,很快掌握了染料生产的关键技术,而且迅速接近德国的水平。

  这件事给伊雷内很大启发,为了赶上和超过德国染料生产的技术水平,使杜邦公司的化学工业在美国和世界的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伊雷内制定了发展染料工业的战略计划。一是杜邦自己投资独立进行研究开发;二是与美国国内一些化学企业合作,吸取他们的经验和技术;三是搞国际联合开发,主要是通过同德国化工企业联合,提高杜邦公司的技术。

  在同德国人合作中,伊雷内善于抓住一些主导产品的生产技术。如氨的生产,氨的用途极广,是制造化学染料的主要成分。各种染料都离不开它。

  伊雷内通过瑞士有关方面,从德国买到了制氨技术。此举一成功,带动了各种染料的顺利投产。

  当时杜邦把商业资产和设备投资总额的60%拨给化学工业。由于杜邦家族拥有德国的专利和德国的科学家,又有关税壁垒抵御外国竞争,因而成为美国头号染料制造商。他们生产了五百多种染料,化学工业的资产遍布全国。

  杜邦公司的染料工业异军突起,填补了美国市场的空白,美国政府很满意,给予了大力支持和保护。因为美国政府,尤其是当时的威尔逊总统不愿看到外国的化学工业品充斥美国市场。他提出要在这方面与占垄断地位的德国一争高下,并说美国不仅在政治上,更要在经济上取胜。

  为了壮大自己,提高竞争力,杜邦公司像过去一样采取大鱼吃小鱼的残忍手段。吞并了国内一些中小企业,成了美国的染料生产大户。不但国内市场,连国外市场也为杜邦公司所左右。

  杜邦家族在化学工业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方面,高瞻远瞩,有胆有识,重视人才,舍得投资,因而能不断开发出新产品,去占领广阔的市场,创造巨额利润和财富。

  杜邦公司在大力开发化学染料的同时,还投资进行其他化工产品的开发,如人造丝、玻璃纸、摄影胶卷、合成氨、人造橡胶、涂料等这样一些当时属于高科技的产品。这些产品的技术资料主要是从法国获得的。

  伊雷内和拉蒙两兄弟惯用的办法是:先同商人联合办厂进行开发,掌握生产技术,然后买下法国人的全部产权或专利。人造纤维 (人造丝)和玻璃 纸的研究和投产就是最典型的事例。

  1920年杜邦家族与法国人第一次合作,以 60%的投资额与法国最大的粘胶人造丝制造商合办杜邦纤维公司。在法国技术人员指导下,杜邦家族在纽约州布法罗建立了美国第一家人造丝厂。杜邦支出330万美元研究费,经过一年时间人造丝研究成功投入生产,杜邦公司赶紧买进法国人的全部产权。不久就收回五百多万美元的利润。

  杜邦公司在向法国特瓦尔纤维公司购买人造纤维专利时,法国人提议,跟他们合作开发比人造纤维更有价值的新产品——玻璃纸。

  人造丝投产后的第二年,杜邦公司同一家法国人造纺织品商行,在布法罗开办了一家玻璃纸厂,那时玻璃纸已经由一个名叫布兰登堡的人研究成功,只是防潮性能尚未解决。在布兰登堡和其他法国技术人员同杜邦公司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共同努力下,经过二千多次实验终于解决了防潮性能问题。

  玻璃纸一投产,杜邦家族就按老办法买下了法国合伙人的全部产权。

  随后的摄影胶卷和合成氨技术都是通过上述手段从法国人、德国人那里搞到手,再经杜邦的研究人员进一步完善、改进和提高。

  当然,杜邦公司的科研人员,也发明了一些新的化工产品,如人造橡胶、塑料产品,以及以杜邦命名的用途极广泛的染料(DUCO)。

  借用别人的脑袋搞发明创造以打开自己脑袋的发明创造之门,这是伊雷内和拉蒙的高明之处,他们承认自己在化工方面的研究毕竟比别人晚了多年。

  这些化工新产品的发明一生产,给一些传统的轻工业以极大的冲击,引起轻纺工业一场大革命,如棉纺织业、服装业、汽车装潢业、食品、卷烟包装储存等,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生活质量。

  杜邦公司对化工材料的开发,也引起重工业的革命性变化。如人造橡胶和生橡胶混合而制成的强化轮胎,以及用途极为广泛的人造纤维。

  伊雷内任总经理期间,是美国也是世界化学工业新的发现、新的发明、新的创造最多时期,也是杜邦化工帝国空前繁荣的时期。

  3. 成功的契机

  1926年伊雷内辞去了杜邦公司总经理的职务,让位给他的弟弟拉蒙。伊雷内在总经理位置上干了七年,他和皮埃尔一样,也是把杜邦家族和杜邦公司,推向鼎盛时期的佼佼者。他辞去了总经理职务后没再兼职,一般闲居在家,有时外出旅游。1926年在古巴游览后,在那里兴建了一座叫赞纳杜的庄园,以后每年都到那里住上几个月。直到1963年12月19日,在他生日的前两天去世。

  接替伊雷内总经理的拉蒙,与伊雷内相比毫不逊色,也是杜邦鼎盛时期的创造者。

  拉蒙这个名字,往往使人想到多年前死于黄色炸药爆炸的有名的化学家。这个拉蒙正是那个拉蒙最小的儿子。老拉蒙被炸死那年,他才6岁。

  他们的家原先住在费城,老拉蒙被炸死后,他妻子携带着10个儿女把家搬回布兰迪瓦,建了一座新住宅。据说在建住宅前,她给孩子们每人发一张纸一枝铅笔,要他们画一幅自己最喜欢的卧室图。当时只有皮埃尔稍大一点,其他都很幼小,画的图自然歪歪斜斜,不成比例。但孩子们的想象力都很丰富,各不相同,天真有趣。母亲觉得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虽然知道不能按他们的想象去修建,但还是把每一张图交给建筑师,要他们参考孩子们的愿望和喜爱去设计。建筑师们却也煞费苦心,不拘一格,设计出了不同寻常建筑的住宅。这栋房子从外表看,很不成体统,但孩子们都满意地得到了自己喜欢的卧室。这件事成了威明顿市民的趣谈。

  拉蒙在这栋建筑风格奇特的住宅,度过了他的童年、少年时光。和他的两个哥哥皮埃尔和伊雷内一样,拉蒙中学毕业以后也进了麻省理工学院,也是这个学院的硕士毕业生,也是随皮埃尔接管杜邦公司时进入杜邦公司工作的。接任总经理这年他刚36岁,从1926年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拉蒙身材高大魁伟,外貌和蔼可亲。他学识渊博,富于理智,有很好的涵养,待人接物,很注重礼节。他有许多业余爱好,喜欢听音乐,跳舞,打网球,办教育,他同他的哥哥在威明顿办了一所远近闻名的包括小学和中学教育的私立学校——塔山学校,并经常到学校去参加教师和学生举办的活动,发表演说,他还向他的母校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基金会捐赠了50万美元并资助兴办特拉华州大学。

  杜邦家族中,一些亲兄弟性格上迥然不同,拉蒙和他的两个哥哥不同,生活上似乎很节俭,有点像守财奴,他从来上下班都骑自行车,当了杜邦公司总经理以后,依然如故。他外出办事或旅游,为了节省小费,他坚持自己提行李,像他这样一位腰缠万贯的大公司总经理,如此节俭,有点叫人费解。

  拉蒙在杜邦公司工作,主要是管理实验室、开发部、科研之类的事,他一贯认为研究工作,是杜邦公司发展成功的关键。即使在经济大萧条时期,他都保证为科研项目提供足够的经费。当了总经理以后,正是杜邦公司化工产品研究开发的硕果累累的**时期,他拨给开发部的实验研究经费,比过去增加了七倍。

  自杜邦公司开始把经营战略转向化学工业以来,拉蒙对每一件新产品的研究、试制过程都了如指掌,上千种产品的性能、特点、生产技术他都能说出个子戊卯酉。

  在担任总经理的前期,拉蒙对杜邦公司最大的贡献莫过于研究开发尼龙产品了。

  为了在化学工业产品的市场上增强竞争力,永远保持领先地位,必须不断研究出成品更低廉的新产品。拉蒙当时想如何在20年代的基础上,把杜邦公司再向前推进一步,但由于得不到德国人的专利,只好再同法国人合作。

  1930年拉蒙从各大学挑选来100名科技人员中,有一个研究基础化学的卡罗萨斯博士对人造纤维的研究提出不少创见,很受拉蒙器重,便聘他为研究员,给以高薪待遇,经过几年的努力,卡罗萨斯博士研究出被誉为化学界革命性发明的尼龙。拉蒙不仅对卡罗萨斯博士的研究计划有详尽的了解,而且经常关心他研究过程中的需要和困难,及时帮他解决。卡罗萨斯是一个性格内向、抑郁的人,拉蒙不时找他交谈,使他感受到生活的乐趣。1936年卡罗萨斯的妹妹亡故,使他受到沉重的打击,精神陷入虚无状态。拉蒙对他十分关心,经常给他安慰,他终因忧郁过度,精神崩溃而自杀身亡。当时才41岁。有人把他发明的新丝称为“尼龙”。象征他的那种精神态度。拉蒙后来召开了一个产品命名大会,以示纪念。

  尼龙这个科研成果被迅速转化为各种新的尼龙产品,尼龙蚊帐,尼龙丝袜之类产品一上市,就受到全美各地妇女的欢迎,争相购买。

  杜邦公司尼龙产品的出现,在世界丝袜市场上掀起了一股旋风,把日本的人造丝袜刮得七零八落。日本人造丝袜独霸市场的良辰美景结束了。

  日本人十分恐慌和愤懑,他们扬言要用他的占领地满洲国的煤制造尼龙,与杜邦公司一决雌雄。

  拉蒙重视公司的科研,更重视科研人才,他曾说过:“如果在杜邦公司里没有大量比我懂行的人,那么公司就不能经久不衰。”拉蒙很注意和雇员建立感情,在主雇之间造成一种融洽的关系。 1939年4月拉蒙举行了一次有5 000名雇工参加的游览活动。他们同坐一条大船,去观赏特拉华河的风光。还随船带去了管弦乐队。上船以后气氛显得有点拘束沉寂,当乐队奏起乐曲后却好一阵没有人跳舞。人们都无声无息地呆坐着。拉蒙站起来,扫视了全船人说:“让音乐白白地浪费就没意思了。”他一边说着,一边请他旁边的一位年轻女子同他跳舞。他和那位女子翩翩起舞的优美舞姿,引起雇员们一片精彩的掌声。船上气氛瞬间变得和谐融洽起来。雇员们会跳舞的纷纷加入了舞蹈行列。

  拉蒙和他的哥哥伊雷内一样,才思敏捷,善于言辞,在30年代和40年代即他当总经理期间,他对美国的经济政策多有批评。他多次代表美国企业界为自由企业制度作辩护,经常在全国电台上发表演说,批评斥责政府对企业的限制,要求增加企业经营的自主权,他还批评政府的开支政策和税收制度,敦促政府给企业发展制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在反托拉斯起诉审判中,拉蒙是主要被告之一,因为他后来接替皮埃尔任通用汽车公司的董事长。

  4. 残酷的统治

  杜邦家族的人对工人的态度,给人的一贯印象是温和、友善、关心和爱护。然而这是有条件的,即得忍受剥削,不得危及杜邦的利益,否则他们就立即变换一副面孔:凶残,狠毒,无情,冷酷。拉蒙可以说是这样的典型,在他身上体现出资本家的本性。

  拉蒙于1926年接替伊雷内任杜邦公司总经理3年之后,资本主义爆发了历史上一次最严重、最深刻,涉及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拉蒙的任职可谓不得其时。

  这场经济危机是从美国开始的。1929年10月24日,美国股票市场出现抛售浪潮,一天就抛出1280万股,股票价格一落千丈,大资本家对此感到恐慌,担心会引起一系列的破产;动摇整个经济。华尔街大老板决定拿出 2.4亿美元来稳定金融,但是没有成功。10月29日出现更大的浪潮,一天售出1600万股,到10月中旬,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有价证券下跌50%,损失160亿美元,这个数额等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军费开支。

  经济危机造成了生产大幅度下降,美国工业下降了46%。构成了20年来美国经济繁荣的三大支柱产业——建筑工业、钢铁工业、汽车工业下降更多,生产缩减了80%以上。由于生产下降造成企业倒闭,危机期间,全美共有13万家企业倒闭,1700万工人失业。农产品价格暴跌,农民大批破产。

  国内商品零售额下降了50%以上。进出口贸易下降了1/3,伴随而来的是金融危机。1929年10月,由于纽约证券交易所崩溃,导致了大批银行倒闭。 1933年2月,就有5 500家银行关门。全国16 560家银行库存现金不到60亿,却要应付410亿美元的存款。

  面对步步加深的经济危机,胡佛总统束手无策。经济危机的直接受害者是美国的广大工人。几十万家庭因缺乏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生活每况愈下。

  二百多万人变成流浪者,沿着铁路线谋生,无处立脚,只能乞讨度日。且举一例,据南太平洋铁路公司报道:1932年,从该公司的火车上赶下了68.3457万步履蹒跚的流浪者。

  1932年美国举行大选,富兰克林·罗斯福参加竞选,罗斯福祖籍荷兰,出身富豪家庭。曾在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学习,毕业后当过律师、海军助理部长、纽约州州长。1921年因患脊髓灰质炎,下身瘫痪。但他仍然顽强地继续他的政治生涯。他不断谴责胡佛总统的保守政策,许诺实行社会保险,扩大公共工程,解决工人失业问题,实行新政。大选结果,罗斯福当选为第三十二任总统。他制定了一整套新政:整顿银行金融,成立了储蓄保险公司,对5 000美元以下存款提供保障;调整工业生产,制定了工业复兴法和公平竞争法;兴办公共工程,救济失业难民;调整劳资关系,实行社会保险。确认工人有组织工会、罢工和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了每小时40美分的最低工资标准和每周最高五天40小时的工时。新政的实施,对缓和经济危机、复兴美国经济起了促进作用。

  罗斯福的新政,复兴工业法,虽然对资产阶级活动作了一些限制,但目的是为了挽救工商业免遭灭顶之灾,最终对垄断资本是有利的。

  那时候工人的处境在新政实施期间虽有所改善,但待遇仍很低下,失业远未解决。有些大企业主对新政进行暗中抵制,阳奉阴违。

  特拉华州的工人没有失业保险,也不存在任何救济法令,杜邦公司曾贷款给在职工人,而对被解雇急需帮助的工人,公司却拒绝提供贷款或任何其他援助。虽然拉蒙保证支持总统的维持最低工资标准政策,可是他却在杜邦公司进行大裁员,将受雇者裁减20%,包括七千多名产业工人和数百个化学师和工程师。其目的是保持杜邦公司历来从投资中获得10%利润。1932年,正当其他商行濒于破产而挣扎的时候,杜邦公司却获得利润2 600万美元。

  这次大萧条像历次大恐慌一样,造成大量破产事件和信贷短缺,从而使大企业能恣意吞并中小企业。杜邦家族正是利用这次危机,把他拥有的财产扩张到许多新的投资领域。

  大萧条对绝大多数的美国人来说是大灾大难,但杜邦公司却大受其惠。

  大萧条打垮了同杜邦竞争的对手,开辟了廉价投资的途径。

  正当别的公司摇摇欲坠的时候,杜邦公司在30年代却变得资力更雄厚了。它的收入35%来自通用汽车公司的红利,而且没有长期外债,这无疑对它也有利。这也是一般化学工业的特点。

  杜邦公司的年平均利润,一直高于全国平均利润,在1929至1931年最惨淡的大萧条时期,全国平均利润下降到7.8%,而杜邦公司仍保持10%。

  这一年拉蒙仍照旧付给股东每股4美元的红利。

  取得这项成就的秘密何在?关键在于劳工不闹事,保持工厂的平静,然而这种平静背后却充满了激烈的斗争。拉蒙为了这种平静,采取了极残酷的手段。

  以通用汽车公司为例,该厂工人的生活之悲惨实在令人发指。1935年,当联邦政府宣布四口之家正常生活的最低收入是1600美元时,通用汽车公司每个普通工人拿的钱仅 900美元。汽车式样的变化造成了三四个月的解雇期,而且没有失业保险。公司就像催命鬼一样,督促工人提高生产率,持续不断震耳欲聋的噪声使工人头晕目眩,以致在离厂时竟想不起自己的汽车在哪里。工人们生病了仍得不到休息,吃下去的中饭又呕出来。他们像结核病患者一样呈“黄疸色”。1936年7月,温度上升到华氏100度以上,大批工人死在通用汽车公司的厂房里。然而老板继续要求增加产量,工头们强迫工人加速生产,他们可以任意解雇工人。经济萧条时期可怕的失业威胁,使工人们胆战心惊。

  工人们忍无可忍,于是便决定成立工会,举行罢工,争取自身生存权,而杜邦家族则竭尽全力破坏工会,破坏罢工。他们利用黑色军团对付工人。

  黑色军团在全美有7.5万人,在密执安纳州有4万人,他们以各种名义出现在各州和通用汽车公司所在城市。

  军团成员穿着黑色长袍,戴着饰有白色骷髅画的狭长头罩,成为密执安州和俄亥俄州汽车场地的恐怖人物。像三K党人一样,他们的汽车成群结队在夜间奔驰,他们向工会大厅投炸弹,烧毁工人战士的家,鞭打并暗杀工会组织人。这个组织被分成纵火队、爆炸队、处决队和**产主义队。严格执行违者处刑或处死的军团纪律,对工人实行恐怖活动,并吸收三K党徒。

  1934年,通用汽车工人联合会要求根据全国复兴法进行谈判,作为通用汽车公司董事长的拉蒙拒绝了。罗斯福害怕杜邦不肯让步会导致一场冲突,提出了一个“妥协”方案,其中包括公司工会即工人委员会的代表比例和设立汽车劳工委员会,由它来决定哪个工会代表工人。不久,汽车工人联合会发现该委员会的劳工代表竟是黑色军队成员。

  为了使杜邦帝国平安无事,拉蒙在1934年到1936年期间,为通用汽车公司各家工厂的“侦探工作”花了99.5万美元,其中包括武器和毒气费用,41.9万美元付给声名狼藉的平克顿侦探事务所。

  压迫愈深,反抗愈烈。通用汽车工厂的工人毫不示弱,后来他们竟夺取了一家工厂——切维四厂。

  密执安州州长墨菲出动4 000名国民警卫队,扛着上了刺刀的枪,架起机关枪和榴弹枪,包围工厂。工人们闻讯,人人怒火填膺,蜂拥而至,有的还手持武器。双方虎视眈眈,一场血战即将开始,这场斗争触动了罗斯福,他起初私下鼓励墨菲进行干预,随着又改变主意打了退堂鼓,他担心扩大阶级冲突,不好收场。于是罗斯福命令通用汽车公司副总经理努森出面恢复与工人谈判。但因得不到联邦军队和州军队的积极支持,并担心工人会捣毁机器,破坏生产和妨碍市场,又担心造成流血事件而声名狼藉,拉蒙及杜邦家族在1937年2月11日终于屈服了。工人们胜利地迈步走出工厂,努森离开现场,通用汽车公司第一次被劳工击败,大长了工人阶级志气,大灭杜邦家族的威风。

  后来汽车工人联合会的副主席对弗林特市罢工者说:“这件事比大多数人所理解的来得深刻,通用汽车公司背后是钢铁研究所。钢铁研究所背后是杜邦家族。这是一次美国工人阶级和美国资本主义总根子之间的斗争。”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