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商界铁娘子董明珠 > 第二章 滴酒不沾的优秀业务员(6)

  第二章 滴酒不沾的优秀业务员(6)

  第二章  滴酒不沾的优秀业务员(6)

  当时许多商家只把注意力放在店面促销上,销售能力强而售后服务能力跟不上,常常是消费者把空调买回去,要过好几天才有人上门安装,消费者无可奈何。这种全新的服务意识与举措一推出,立即受到了消费者的高度认同,也带动了产品销售。随后她在合肥、安庆等城市复制了在铜陵的成功经验,与当地供电局系统紧密联系,取得了辉煌战果。

  终日奔波的董明珠无暇打扮自己,常常是穿双黄球鞋、背个黄书包出门,像个下乡知青。由于她的努力,还由于格力的产品质量不断提升,服务水平较高,格力的品牌声誉在当地鹊起,有实力的经销商纷纷对此产生兴趣,市场被成功打开了。很多未曾听说过格力的人都觉得,格力的业务员水平这么高,公司的管理水平一定也很高,对陌生的格力品牌抱有信心。一家合肥经销商初次见面便决定先打款125万元,并豪爽地说:“如果董明珠是骗子,我也认了。”事实证明他的眼力不错,这笔买卖就赚了好几十万。

  1992年,董明珠在安徽的销售额突破1600万元,个人的销量占整个公司的1/8,成了格力的“金牌业务”,她的卓越初露端倪。当年深秋,在安徽销售战果辉煌的董明珠被派到南京开辟市场。公司有两个用意,一是让董明珠能照顾一直跟着外婆的孩子;二是南京市场需要一个得力的销售员去打开市场。

  改革开放之初,空调作为高能耗产品被国家产业政策列为限制发展、消费的家电,市场需求仅限于特殊的单位部门如政府机关、医院、科研单位等使用,很少进入家庭。据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统计,截至到1991年底,国内空调器的社会拥有量为446万台,其中集团拥有量为384万台,居民家庭拥有量仅为62万台。这个数字相对于全国数千万个城市家庭数目微不足道,大有潜力可挖。1990年全国空调产量仅为约22万台,1991年为60万台并继续加速。1996年产量增加至650万台。

  虽然电力紧张和价格高昂一直制约着空调的销售,但到了1992年,随着国家电力行业不断增长,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两个瓶颈的突破指日可待,普通人家有望成为购买空调的主力军。

  正是看到这一良好前景,格力正加紧进行大规模工程技术改造,建一个占地10万平方米、总投资3亿元的新厂,建成后空调机

  年生产能力可由2万台飞跃到100万台。但是空有生产能力不行,能否在销售上取得突破是公司成败的关键。正因如此,董明珠这样的业务精英注定要肩负的更多。兵戈凶猛,原来的董明珠从眼神到穿着都特别温柔和女性化,但是随着市场的残酷洗礼,她的着装还是眼神都越来越强势和男性化,这是一种市场高手所必然经历的蜕变。

  突破重围:天时不如人和

  回到故乡的董明珠心潮难平。在这片土地生长,离开又回来,自己已经不是当年过着平静居家生活的自己,而是肩负重任的业务人员。为了工作,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市场里,比一般的业务员花了更多的时间,以至于很少见到孩子。以前她经常是偶尔路过南京的时候晚上回家去看一眼孩子,第二天就走,从来没有整天的时间去陪孩子,而现在,回到家乡的她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恐怕还是难以尽到做母亲的责任。

  南京的酷暑有名,被称为四大火炉之一,整个江苏省也经济发达,人民消费观念超前,按理是个理想的空调目标市场,事实上其他品牌的空调在这里也卖得不错。可是同是1992年,格力在江苏省的销售额才仅仅完成300多万。与相邻的安徽1600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是贫穷的省份,一个是富裕的省份,结果却大相径庭。新品牌格力已经启用了一个夏天,江苏市场上却依然摆着海利牌产品。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