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坚韧不拔:戴高乐 > 第十四章 克服内外危机

第十四章 克服内外危机

  错综复杂矛盾多,内外危机敲警锣;

  独立自主斩荆棘,敌人盟友无奈何。

  当戴高乐在他那些幅员辽阔的非洲领地之间来往奔走时,他考虑得越来越多的是地中海东部地区的问题。那里的问题十分复杂,至少涉及到德国人、维希法国人、自由法国人,英国人和阿拉伯人这五个方面截然不同的利益。也许还得加上美国人,因为美国虽然尚未参战,但它与维希政权的来往对这一时期事态发展的影响不可谓不重要。

  然而,在这一地区,德国人仍掌握着主动权。虽说英国中东地区总司令韦维尔在同意大利人作战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由于德国人的干预,形势又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1941年4 月20 日,德国人包围了托卜鲁克。在此之前,即4 月6日,希特勒用炸弹夷平了贝尔格莱德之后,出兵侵占南斯拉夫和希腊。与此同时,希特勒在伊拉克的代理人一直在加紧进行策划,拉希德·阿里在得到德国的黄金和许诺之后,态度变得强硬起来,于5月2 日宣布成立一个亲轴心的政府,并请求德国给予援助。

  维希法国和自由法国以互相敌对的态度卷入了这些事件。5 月6日,希特勒在巴黎的代表与维希法国代表经过三天的会谈,达成了如下的协议:维希政府将为人侵中东地区的德军提供武器并给予登陆权。作为交换条件,德国人答应放宽对占领线两侧贸易的限制,为维希法国重新装备六艘驱逐舰和七艘鱼雷艇,把付给德军的占领费从每天四亿法郎减少到三亿法郎,并释放83000名战俘。三天之后,第一批德国飞机抵达阿勒颇。5 月11 日和12日,

  维希外长达尔朗前赴贝希特斯加登与希特勒和他的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举行会谈。达尔朗回到维希后竭力鼓吹合作。5 月27日,双方又签订了三项军事协定书。

  这时,戴高乐与英国的关系,正经历着一个痛苦的阶段。5 月9日,英方代表斯皮尔斯将军从开罗致电戴高乐称,目前似乎不大需要自由法国的军队继续在这一地区作战。又称,尽管韦维尔将军个人始终乐于同戴高乐见面,但他认为,无论在当时还是在不久的将来,戴高乐都没有来开罗的必要。戴高乐憋着一肚子气,第二天回电说,鉴于英国政府所作的单方面决定,他根本无意去开罗。他感到遗憾的是勒让蒂约姆的部队迟迟不能集结,因为德国人一旦从叙利亚登陆,自由法国将因此而无法在那里采取任何行动。戴高乐认为,不管怎么说,中东目前的事态发展,将使在非洲的特别是在乍得的自由法国部队在战略上越来越重要。因此,他决定集中手头所有的人力和物力保卫这些领地。5 月13日,戴高乐电召卡特鲁将军返回布拉柴维尔,井要求卡特鲁把这一决定通知开罗的英国人。同时,他任命加斯东?帕莱夫斯基为他在近东的政治代表,勒让蒂约姆将军为总司令。一周以后的5月18日,他在获悉达尔朗的贝希特斯加登之行后,发表广播演说,对“敌寇与通敌派之间的无耻交易”表示愤怒与声讨。

  鉴于当时中东的形势,戴高乐以惯有的洞察力注意到,如果不考虑阿拉伯人的民族主义情绪,要想就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前途达成持久而有效的协议是不可能的。为此,戴高乐给自由法国在伦敦的代表团发了一封电报,正式表示愿意承认上述两国的独立和主权,责成代表团将这一决定通知英国政府,井作为交换条件,要求英国政府公开声明它尊重法国在地中海东部地区的权利。紧接着,他在两天以后为在叙利亚采取军事行动一事给卡特鲁将军发出了详尽的指示。然而,直到1941年6 月6日,在法英采取联合行动的前夕,丘吉尔才致电戴高乐,对他保证给予叙利亚和黎巴嫩以独立的决定表示“欢迎”。

  戴高乐清楚,要迅速解决叙利亚问题并不是容易的。因为在近东不仅维希法国和德国是他的对手,英国人也有自己的打算,这些打算与戴高乐心目中的法国利益自然是水人不相容的。英国仍然是一个大国,而法国只是一个吃了败仗的国家。戴高乐一向对英国的意图持怀疑态度,因此当丘吉尔建议由英国出面保证自由法国关于叙利亚和黎巴嫩独立的许诺时,戴高乐未予理睬。此时,英国驻开罗大使迈尔斯·兰普森爵士提议卡特鲁将军的独立宣言不仅用自由法国的名义,而且同时用英国的名义发表。戴高乐同样回绝了。他立即反驳说,法国的许诺无需外国保证。戴高乐担心英国人正在制造一种印象,似乎叙利亚和黎巴嫩的独立应该归功于英国而不是法国,似乎英国人已经取得了充当自由法国和地中海东部地区国家之间仲裁人的资格,因此,戴高乐径直公布了卡特鲁将军的宣言。使他恼火的是,英国政府公布这个宣言时,竟加上了自己的名义。

  1941年7 月10日,维希法国在叙利亚的驻军司令邓茨将军准备投降。他下令把军舰和飞机开到土耳其,到那里以后就被扣留了。接着他要求停火。双方将于三天以后在阿克商谈投降条件。但是军事危机眼看要变成一场政治危机,而且是戴高乐与其盟友之间多灾多难的关系中迄今为止最严重的一场危机。

  戴高乐获悉,维希法国与英方签订的协定,实际上是把叙利亚和黎巴嫩无条件地让给英国人,法国的权利,不论是现在和将来都只字未提。戴高乐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维希签订这一停战协定,说明它是忠于它那肮脏事业的。英国人则怀着一肚子不可告人的动机来干这件事。显然他们甚至在形式上也把盟友自由法国抛到一边去了。其实我们的倡议和合作,对于他们所获得的战略上的成果是有很大帮助的,他们企图利用维希的因循苟且,把邓茨在贝鲁特与大马士革交给他们的权力置于军事指挥部的掌握之下,他们还准备让东地中海地区的军队尽快走开。根据条约规定,这些军队将由他们的将领下令集中,井送到达尔朗派来的船只上去。同时还不准自由法国和他们接触或争取他们。他们留下的物资只许交给英国。最后所谓‘特种部队’,也就是叙利亚人和黎巴嫩人的军队,一直是极其忠于法国的,甚至维希在最近的战斗中都不敢用他们来同我们打仗。这些人丝毫没有经过考虑就被置于英国人的指挥之下了。”

  为叙利亚、黎巴嫩问题,戴高乐向英国中东事务大臣利特尔顿提出强烈抗议,双方进行了极为严肃的对话:

  戴高乐:你们和邓茨签订的协定是无法让人接受的。叙利亚和黎巴嫩的统治权不能从法国转移给英国,唯有自由法国才能行使这项权力,自由法国必须为此向全法国作交代。同时我也必须把跟我们作战的维希法**队尽量争取过来。他们迅速地被成批遣返,而且被集中起来,与外界隔绝,使我们无法对他们做工作。总之,自由法国不能同意自己和法国增援部队的泉源无法接近的情况。尤其不能同意的是,我们共同作战的结果,却让你们在大马士革和贝鲁特建立起权力。

  利特尔顿:根据英国和自由法国1940年8 月7日的协议,你们应该承认英国最高统帅部的权力。

  戴高乐:我所承认的是最高统帅部对自由法**队的指挥权,但只是在击溃共同敌人的军事方面,我从没有意思让这项特权伸展到法国辖区的主权、政策或行政事务中来。有一天当我们在法国本土登陆的时候,你们是不是会提出最高统帅部的权力来要求统治法国呢?此外,我还要向你重复一次,我迫切要求和维希的部队接洽一下,争取他们反正过来,这样,对你们也有好处。像这一批打仗上了痛的军队,将来我们在非洲或其他地方还可能遇上,如此不加考虑地把他们遣返,实在大荒谬了。最后,战争物资和特种部队的指挥权也应当属于自由法国。

  利特尔顿:关于我们在叙利亚和黎巴嫩的相应地位问题还可以讨论。但是,关于停战协定的问题,由于已经签了字,我们必须执行。

  戴高乐:那个协定并不能约束自由法国,我没有批准!

  利特尔顿:那么,你打算怎么样呢?

  戴高乐:关于英国最高统帅部似乎打算在叙利亚和黎巴嫩行使的权力,为了避免含糊起见,我特此奉告,自由法国从7月24日起,即三天以后,就不再依靠这个统帅部了,同时,我已经命令卡特鲁,不论遇到哪一方面的任何反对,立即将叙利亚和黎巴嫩全境的政权接过来。我也下令给自由法国的军队,尽量和其他法国部队接触,并控制战争物资。最后,我们对叙利亚和黎巴嫩军队的整编工作已经开始了,今后还要积极进行。

  利特尔顿先生,你知道我本人和我的迫随者对我们的同盟事业做了一些什么。因此你就可以估量出,如果我们不得不看到这个同盟被破坏,那是多么令人感到遗憾!但是,我们本身以及我们国内把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的人,都不能承认这一同盟将用来危害法国。如果不幸出现了这种情况,我宁愿断绝我们和英国的关系。诚然,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将尽可能跟共同敌人作战。我打算在三天内到贝鲁特去,在这三天之中,我随时准备进行你们认为有必要的谈判。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危机中,戴高乐将军自始至终寸步不让,拒绝妥协,竟然无视自己地位的软弱,这使他在伦敦的代表们十分担心,他们在7月25日发给戴高乐将军的电报中抱怨说,他以法兰西帝国防务委员会的名义决策,却不与委员会的委员们充分磋商。他们恳请戴高乐不要真的和英国人闹翻了,那样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危险。8月10日,他们又发了一份电报,明确表示对达尔朗愿意在北非和达喀尔给德国人提供基地一事可能引起的后果颇为担忧。他们认为,这将给自由法国造成新的困难。一旦和英国关系破裂,他们担心自由法国就将“面临末日”,拯救法国的最后一线希望也就破灭了。

  然而,戴高乐却毫不为之所动。他坚信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目前的危机有利于和英国建立公平合理的关系,丘吉尔本人也会懂得这一点,戴高乐对于维希政府在非洲进一步向德国投降一事所产生的后果,也和他的代表们看法不同。他认为,其后果只会提高自由法国在国内和国际,特别是在美国人眼里的地位。他对部下说:“我们的伟大和力量,就在于在法国的权利问题上寸步不让。直到我们到了莱茵河国境,我们都需要这种不妥协精神。”结果戴高乐在中东问题上胜利了,英国作了让步。自由法国进入了叙利亚和黎巴嫩,使几千名维希官兵倒向自由法国,从而使戴高乐再建两个旅和一支装甲部队。

  中东问题刚刚平息之后,戴高乐又在其内部问题上遇到了棘手的米塞利埃事件。这位海军中将在法军中的级别比戴高乐将军要高,但到伦敦后却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成了戴高乐的下属,他对这一点一直心怀不满。而在戴高乐看来,米塞利埃只不过是到伦敦加入他的阵营的许多法国人中的一个,不比别人重要,却比别人讨厌。作为一名海军将领,米塞利埃已经证明他十分能干,自由法国那支小小的海军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已成了一支很有战斗力的部队。当戴高乐提议成立的全国委员会进行分工时,让他掌管海军部无疑是最合适的了。但海军中将却另有打算。戴高乐认为此人的致命弱点在于他热中于搞阴谋诡计,而且自觉不自觉地充当了一些政治小团体的工具。这些小团体流亡国外后,继续搞旧政体的那套相互攻讦、相互利用的把戏。戴高乐认为,正是这种政体应对法国的溃败负主要责任。

  在米塞利埃同伙中,还有一位是安德烈·拉巴尔特,此人能言善辩,利欲熏心。戴高乐提议让他担任新闻委员。由于他是《自由法国》的主编,这种安排似乎也合情合理。但拉巴尔特与米塞利埃伉瀣一气,他们一起去见戴高乐,告诉将军他们拒绝他的建议。9月18日,海军中将给戴高乐写了一封信,建议设立一个“执行委员会”,由他自己——米塞利埃担任主席并兼管国防、商船和军备,而由拉巴尔待主管在法国本土及法兰西帝国开展的政治行动并兼管宣传,至于戴高乐将军,只是担任自由法国运动的名誉主席。米塞利埃料到将会发生冲突,除在委员会内部进行阴谋活动外,还向英国人求援。他说,英国政府既然当初对发起自由法国运动承担了义务,现在就不能对运动内部如此重大的发展不闻不问。9月20 日,米塞利埃自以为有英国人的支持,就向戴高乐摊牌了,戴高乐对此阴谋活动,怒火中烧,毫不妥协。9月23日,他给这位法军中将写了一封信,指责他“令人不能容忍地滥用了职权”,并限令他在24小时之内回到轨道上来,否则,他将采取措施,使米塞利埃“无法起坏作用”,井把他搞臭。

  当天晚些时候,戴高乐将军向报界宣布全国委员会已经组成,名单将于第二天公布。晚上11时,丘吉尔、艾登与海军大臣亚历山大等,讨论了自由法国最近发生的这场风波。他们一致认为海军中将应以书面形式向戴高乐申述自己的情况,而且要写得使将军指责他有个人野心的说法站不住脚。在英国人的调停下,米塞利埃认了错,戴高乐也作了让步,当即任命米塞利埃为海军和商船委员,拉巴尔特什么也没有捞到。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戴高乐刚处理完米塞利埃的问题,又遇到了奥迪事件。这位法国空军将军,起初投靠戴高乐,后来又变了卦,1941年,54岁的奥迪在北非任职,他与维希当局越来越合不来。于是他前往华盛顿,在那里发表声明谴责维希政府,并宣布他愿力戴高乐将军效劳。在华盛顿的戴高乐宣传机构把他的声明大大宣传了一番。戴高乐亲自致电表示感谢。奥迪于1941年12 月12日到达英国,立即被接到卡尔顿花园。自由法国的领袖在那里迎候他,可是,戴高乐将军的第一句话就使他大吃一惊,随之而来的是“幻灭”。戴高乐说:“我派你到布拉柴维尔去当我的非洲陆海空三军总司令。”奥迪不想在虚构的战场上当光杆司令。他发现自由法国这个组织浅陋、造作,充满了娱乐性行业和广告行业的味道,因此对它“十分厌恶”,但他努力克制自己,在那里呆了大约四个月时间,他第二次见到戴高乐时,曾为魏刚辩护。戴高乐冷冰冰地表示反对,说:“贝当元帅是卖国贼,我要枪毙他。魏刚将军是卖国贼,我要枪毙他。凡是叛徒都要枪毙!”

  1942年2 月3日,两人大吵大闹了一番,最后决裂了。奥迪说:“我简直不能相信,竟然有人想在法国人之间制造仇恨,罪犯为数并不多,我要求惩罚他们。”他请求与在北非的法国人建立联系。戴高乐以无可挽回的口气冷冷地回答说:“如果你是那样想的。你就回北非去吧,我将向你宣战。”奥迪满腔怒火,告诉英国政府,他的自尊心过去不容许他与维希共事,现在也同样不容许他与自由法国组织发生关系。

  这些难以驾驭的追随者们,虽然暂时分散了戴高乐的精力,但最使他伤脑筋的是和美国人的关系。罗斯福总统对戴高乐本人和他的自由法国,抱有一种本能的反感,罗斯福认为,戴高乐将军是一个暴发户,将来可能成为独裁者。直到珍珠港事件以前,实际上包括在那以后一段时间,罗斯福的对法政策是与维希政府保持亲善关系,希望以此抵制德国的影响。戴高乐派认为,这等于姑息养奸,自寻失败,尽管美国富裕强大,但毕竟离得太远,鞭长莫及,不能与占领法国的纳粹抗衡,这一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清楚了。不幸的是,罗斯福派驻维希的大使李海海军上将,与贝当元帅打交道时缺乏洞察力,贝当说戴高乐是法国的叛徒,李海从未对此提出过疑问,罗斯福驻北非的代表罗伯特?墨菲的汇报使罗斯福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看法。罗斯福对维希的政策和对戴高乐的态度都得到他的国务卿科德尔?赫尔的全力支持。赫尔认为:“戴高乐将军是个法西斯分子,是美国的敌人。”

  为了打开美国的大门,1941年5 月19日,戴高乐从布拉柴维尔致电勒内?普利文,指示他由伦敦去华盛顿,在美国需要呆多久就呆多久,执行六项任务:与国务院建立经常性联系;建立自由法国所属非洲和大洋洲与美国之间的经济和财政联系;购买作战物资;组织或改组那里的自由法国委员会;建立一个新闻宣传机构并与可能乐于帮助自由法国的有影响的美国非官方人士建立联系,此时,自由法国运动事实上控制着太平洋和非洲的一些法国属地。为了引起美国的重视,戴高乐指示普利文,主动提出在喀麦隆、乍得、刚果以及在太平洋的一些岛屿上为美国建立空军基地提供方便。这对美国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因为北非在维希的控制之下,美国人将来有可能需要在非洲建立这样的基地,以便在欧洲采取战争行动。

  尽管戴高乐很想得到美国实际上而不是形式上的支持和承认,但他并不准备在由他代表整个法国这一点上做出任何让步。当普利文告诉戴高乐,美国国务院邀请他“以专家的身份而不是以代表身份”参加会谈时,戴高乐叫他坚持原则。在8月9日一封电报中,重申了他不可动摇的立场:“一般说来,你很清楚,我们所要求的是美国提供作战物资,而不是什么救济品。我知道,国务院目前准备提供医疗用品,而不愿提供武器。如果他们不提供武器,我们就拒绝接受医疗用品。遵循老一套方针行事的幻想在华盛顿显然还很流行。他们偏袒维希,也就是说,偏袒一手培植了维希的希特勒。你是代表法国的,我不同意你仅仅以专家身份参加美、英、法三方会议。要出席,就得同其他与会者享有同等权利,否则就干脆不出席。”

  自由法国虽然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做出了些主动姿态,但与美国的关系并没有取得显著的进展,到了1941年底,反而因圣皮埃尔岛和密克隆岛事件,双方的关系进一步恶化了。这两个小岛从16世纪起就一直属于法国,那里的居民大多属于布列塔尼和诺曼底血统。维希派高级专员罗贝尔海军上将牢牢地控制着他们。设在岛上的电台是维希派进行亲德宣传的工具。只要这些岛屿仍在维希派手中,就有可能被德国人用作潜艇基地来威胁盟国在大西洋上的运输船队。在这种情况下,戴高乐认为解放这些岛屿是明智的,但这一计划却遭到了美国人的干扰。愤怒之下,戴高乐命令米塞利埃海军中将一举解放了这两个岛屿。在随后举行的公民投票中,大多数人支持自由法国。年轻人立即报名参加自由法国的军队,年岁较大的则着手组织地方自卫队。戴高乐任命他的特使萨瓦里接替维希派的高级专员担任当地的行政长官。

  这件事严重刺激了美国人。国务卿赫尔深感自己受到了“侮辱”,他吁请加拿大政府公布它打算提出的恢复这两个岛屿原来状态的办法。这场轩然大波闹了三个星期,当时,丘吉尔正在魁北克与罗斯福会谈,戴高乐致电丘吉尔,提醒他美国国务院的态度已在法国公众舆论中造成了极坏的印象。丘吉尔为戴高乐进行辩护,但科德尔?赫尔不顾英国人的斡旋,依然固执己见。1月14日,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在美国的压力下拜访了戴高乐,试图劝说戴高乐同意让这些岛屿实现中立,脱离自由法国全国委员会而独立,并接受盟国的共同控制,不出所料,戴高乐一口回绝了。

  艾登威胁说,美国显然打算派遣一艘巡洋舰和两艘驱逐舰去圣皮埃尔岛,他问戴高乐那时会出现什么情况。戴高乐极其幽默地答道,“盟国的军舰将在法国的领海之外停下来,美国海军上将将与米塞利埃共进午餐,米塞利埃一定会非常高兴。”

  “如果巡洋舰开进法国领海呢?”艾登问。

  “我们的人将会按照惯例要求它停止前进。”

  “如果巡洋舰还往前开呢?”

  “那就大不应该了吧,”戴高乐说,“因为在那种情况下,我们的人就得开火了!”

  到了1942年1月底,在丘吉尔的斡旋下,美国人总算比较体面地决定接受自由法国占领这两个岛屿的既成事实。但是负责执行占领岛屿的米塞利埃在外界的挑动下,又掀起了一场反戴高乐的活动。3月3日,他在全国委员会一次会议上大发一通牢骚,声明他要辞职,要向戴高乐将军递上辞呈。戴高乐立即任命当时正在“凯旋号”上的海军上将奥布瓦诺接替米塞利埃担任全国委员会海军委员和自由法国海军总司令,同时委派奥托利接替莫雷担任海军总司令的参谋长。此外,戴高乐还判处米塞利埃海军中将和莫雷海军上校30天软禁,并根据1941 年:月15日的司法协定要求英国人执行这一判决,因为软禁将在英国领土上执行。事后,米塞利埃拒绝担任海军总监的任命,并通知戴高乐,他与自由法国一刀两断。后来,米塞利埃和拉巴尔特一起到北非投靠了吉罗将军。

  1941年6 月22 日,希特勒大举入侵苏联,为戴高乐发展对外关系带来了新的转机。6 月23日,当他在大马士革听到这一消息时,他就暂时收起了反苏**的念头,向他驻伦敦的代表团发了一份电报。

  “我们目前不想说苏维埃政权的种种恶行,甚至罪行,我们应当像丘吉尔那样声明:我们毫不隐讳地站在俄国人一边,他们正在与德国人作战。??蹂躏法国,占领巴黎、兰斯、波尔多和斯特拉斯堡的不是俄国人。??俄国人正在消灭和将要消灭的德国飞机、坦克和士兵,就再也不可能用来阻止我们解放法国了。”

  戴高乐发出这封电报之后,紧接着又派卡森和德让前往苏联驻美国使馆会晤伊凡?麦斯基大使,向他保证自由法国一定支持苏联,并要求与莫斯科建立军事关系。9月26日,苏联政府正式声明:承认戴高乐将军为整个自由法国的领袖,并愿意同法兰西帝国防务委员会建立关系。此外,莫斯科愿意在反对希特勒德国及其同伙的共同斗争中帮助自由法国。至于法国,苏联政府强调了它坚定不移的立场,保证在战胜共同敌人之后,充分而完整地恢复法国的独立和伟大,不久,苏联政府正式任命鲍戈莫洛夫大使为与自由法国全国委员会打交道的代表,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戴高乐在盟国中的地位,对他克服米塞利埃海军中将的公开反叛,以及与英国、美国关系中的危机,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正是:无畏无惧渡险滩,大胆勇为方英雄!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