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达芬奇 > 第二章 青年学画时代

第二章 青年学画时代

  1.父亲替他择业

  见达·芬奇一个劲的迷恋上了数学,他的父亲皮耶罗却十分着急。父亲是十分了解儿子的。儿子喜欢唱歌,骑马,跳舞,用泥巴捏个小鸟小人儿什么的,也喜欢玩昆虫,逛小街,但他更喜欢涂涂画画,而且已经表现出这方面的天才。父亲深深地知道,人的精力是十分有限的。人生短暂,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学到手。但如果能发挥特长,扬长避短,有效地组织和运用自己的特长知识,那么,就可成大器。父亲久经风雨,且在学术方面也有所研究,他自然明白这一点。

  父亲有些失望了。

  儿子对他的公证职业一点都不感兴趣。尽管这个职业,已经给了父亲许多荣誉和金钱,但儿子是那种天生对于法律就不感兴趣的角色,他更对各类形形色色的案子感到头痛。因此,要靠儿子继承父业,看来是一点希望也没有了。

  儿子究竟学什么好呢?

  让他胡来,学科学吗,显然,儿子已经被那位奇怪的数学家所吸引了。数学家住在与世隔绝的地方,只有少数几个人在那儿炮制着那些异端邪说。儿子跟着他,会成功吗?

  父亲苦苦地思索起来。达·芬奇的父亲,是一个善于进行逻辑推理的人。在案卷和诉讼方面,他可以以无懈可击的论述,把对方击倒。他苦苦地思考着。一般来说,人的能力与他所学习、所爱好、所从事的职业活动有关。不同的爱好,不同的职业,形成了人们不同的特长。那么儿子的特长应该是在画画方面了。扬长避短,驾轻就熟,事半而功倍;反之,则举步维艰,事倍功半。儿子从小就喜欢画画,且已有天赋,为什么不给他找一个画师呢?在意大利,画匠艺术家,也是备受人尊重的呀!

  对,让儿子学绘画。

  父亲皮耶罗,这个新迁到佛罗伦萨的公证人,当下决定去找一个画师,给儿子做老师,让儿子学画。找谁好呢?父亲想起了他的朋友维罗奇奥。维罗奇奥是佛罗伦萨著名的画家、雕塑家。在当地,艺术家可以成为上流人物。儿子一表人才,仪表非凡,气宇轩昂,如果成为艺术家。打入宫廷去,谋个一官半职,也可光宗耀祖了。想定之后,父亲把达·芬奇喊到了他的工作室里来。

  父亲说,儿子,你得选择自己的职业了。你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了。我准备把你送到远近有名的画师维罗奇奥那里去,让你当他的学生,怎么样,这个主意不坏吧?

  儿子先是一愣。接着他的心就平静了。他知道迟早会有这一天,父亲一定会这样做。况且,维罗奇奥画师,他也是早已听说了的。当下,他痛痛快快地答应下来,说:“爸爸,好,我答应您,我就去找维罗奇奥大师学画。”

  父亲没有想到儿子这么爽快,满口答应。他十分高兴,当天就把儿子装扮一新,他自己也穿上结婚时用过的新衣服,父子二人就到维罗奇奥画师家中去。

  于是,达·芬奇正式学画,就从这个时候开始了。

  2.学画拜师

  人生中究竟有多少个老师?教他走路的,教他识字的,教他种花的,教他养鸟的,教他数数的,教他做生意的……真是数不胜数。但有的老师却犹如过眼云烟;有的老师呢,却在他心灵中烙下深深的印记,如一盏长明灯,永远闪耀着。我以为,后者最为珍贵。他就像一本人生的教科书,一部人生的教育史。人一辈子最有幸的是遇到几个好老师。这老师,是亲娘慈父,是人类灵魂的雕塑者;是传道授业的好师傅,是照耀人生之路的火炬。人世间何情最珍贵?师之情也。

  达·芬奇的成才,首先是因为他遇到了一些最重要的老师。这些老师,就像长明灯一样,一辈子照耀他前进的艺术之路。

  画家、雕塑家维罗奇奥就是其中的一个。

  维罗奇奥住在佛罗伦萨郊外的一个独门独户的四合小院里。那里有橡树,有桃竹,有小鸟,有菜地,还有清清流水。他的画室在后院。进前院门时得拿起他备好的门锤。父亲轻轻地拿起门锤敲了一下门。维罗奇奥正在院中搅拌雕塑泥巴。他一眼就认出了老朋友公证人。他惊喜地开门,将达·芬奇父子迎进门来。

  “哦,这就是你的公子!”画师惊叹达·芬奇的美貌。

  公证人谦虚地说:“哦,是的,他是我的儿子,一个待雕琢的顽童。一个淘气鬼!快过来,拜见你的老师吧,列奥纳多!”

  达·芬奇用尊敬的目光打量着眼前这位其貌不扬的老师。他会画画吗?他就像一个乡村农夫。不过,达·芬奇立刻注意到了他手上的泥巴。还有,那地上的一个又一个的雕塑作品,那些作品,还未最后完成,有马,有狂吠着的狗,有老人,有小鸟,这些东西,正是达·芬奇最为喜爱的。它们一个个活灵活现。达·芬奇几乎全神贯注地蹲在地上,研究起这些雕塑品来了。

  他的不凡的举动,当然被画师看在眼中。

  画师心内一阵欣喜。他喊着公证人的儿子:“淘气包,哦,我的新朋友,快到我的画室里来吧,那里才有你好看的呢!”

  那是他的画室兼住房。到处都是颜料,画具,半成品,成品;到处都是泥巴,雕塑品,半雕塑品;到处都是珠室,首饰模型。画师和意大利当时的许多艺术家一样,也是集珠宝匠、雕塑家、画家于一身。他的画室,表面看上去,确实很零乱,但仔细观察,却又是每件东西都放在了适当的地方,取用方便,随时可发挥、可想像和创造。达·芬奇特别注意到,画师地上的东西,那些至爱的宠物:颜料、粘土、木炭、石膏、铅笔,还有油画笼……一句话,年轻的小伙子喜欢上这地方了。

  达·芬奇听见隔壁的教室里,传来几个顽皮的学生的打斗声。维罗奇奥立即停止了介绍,他从脚手架上下来,狠狠地咳了一声,邻室的打斗声戛然而止。他把通往那间教室的门打开,只见一个小个子、显得十分文弱的学生在和一位身材壮实的学生比赛。因双方都不服气,而发生争执,而用画架打斗起来。他们在画师严厉的目光注视下,乖乖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埋头作画了。

  父亲直截了当地把儿子介绍给维罗奇奥,并把儿子的素描本递给了他。

  维罗奇奥认真地翻开达·芬奇的素描习作本。很快,他就被里面的作品吸引住了。哦,画得这么好,他拜过谁为师。没有?没有。真是天才呀。在维罗奇奥带过的学生中,他是第一次遇见这么有才华的进门弟子。画师从习作中看出,达·芬奇构思奇特,落笔大胆,自信心十足,这小子对大自然有着细致的敏锐的观察,有一种悟性。这种悟性,是做一个画家必不可少的。这样的高材弟子,到哪里去寻?瞧,他画的奔马,各种各样的姿态,还有那小鸟,欲飞未飞的样子,都是那么逼真,那么惟妙惟肖。这样的弟子,我收了!画师边看边想。

  父亲果然提出,让儿子达·芬奇拜维罗奇奥为师。

  维罗奇奥爽快地答应,并与他们父子俩同饮了一杯酒,以示诚意。父亲又和画师干了一杯,祝贺儿子终于和艺术家结下师生关系。为了庄重起见,父亲还和画师签定的一个教学合同。

  维罗奇奥 (1436—1488)著名画家和雕刻家,他也是生于佛罗伦萨。他曾经是多那太罗的学生。他笔下的大卫,形态优美,自然而毫无拘谨。他的其他作品,也足以与老师的作品媲美。同时,他又是出身首饰匠,因而表现手法精巧美丽,他的银质浮雕头像等作品都是十分有名。他所开设的工场和画室,是意大利的艺术中心,在这里,他培养了许多颇有才华的艺术家。达·芬奇有幸拜他为师,在他这里得到最初的绘画和雕塑训练。与达·芬奇有共同爱好的是,这位先生,也很重视自然科学的研究,并把科学实验运用到艺术创作中去。

  艺术家特别注意解剖学的细节。维罗奇奥特别叮嘱达·芬奇,他带达·芬奇参观了他的成名之作,那装饰在威尼斯广场的威尼斯军队首领巴多明奥·柯列奥尼骑以马上的铜像。这幅作品,曾经给他带来巨大的荣誉和极好的名声。在佛罗伦萨,人们非常尊敬他。他品性正直,为人热诚,乐为人师,爱生如子,众口皆碑。

  他对达·芬奇说,很少有一种单一的劳动和技能能够使人成为一个好的画家。不研究“人”这个自然,在塑造人的时候,就难于找到身体的正确比例。

  在他的画室里,弟子们都在勤奋地作画。

  他大声地教导他们:“画好骨骼!在上面,嗯,在上面画上肌肉和腱,最后再用皮肤覆盖在上面,嗯,好了。”

  他带头画。他画的是《圣约翰》。约翰的银质浮雕头像,学生们可以见到他虔诚的眼睛。他的手,表筋暴露,肌肉鼓起,健美而清晰。这是一双与岁月风雨战斗过的劳动之手。

  3.交友

  人生之初,交友尤为重要。

  和好学者交友,自己受到他的帮助,也成了好学者;与好人交友,自己不觉也成了好人。这就是所谓“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倘若交了个坏人朋友,或者是虚伪的朋友,受其影响,自己也随之变坏了。这就是所谓“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达·芬奇在选择友人方面,自少年起就十分谨慎。

  他进入维罗奇奥的画室之后,交了好几位特别有才干,而且心地善良的好友。其中有两位朋友,给他帮助甚大。一位是同学洛伦佐·迪·克列吉;一位也是同学,名叫别特罗·旺努奇。别特罗比达·芬奇年长,进入画师名下较早,他为人沉稳,知识渊博,一本正经。而洛伦佐则性格不一样,比较内向而常沉思,体弱多病,年纪也小。达·芬奇常常代替这位小老弟去办事,比如代他帮先生购买物品。他病了时,达·芬奇还在床前服侍他。达·芬奇把名医请到他面前,为他治病。洛伦佐十分感动,处处以达·芬奇为楷模,连动作、走路、言谈、举止都模仿他。因而同学们讥笑他是达·芬奇的影子。他也不争辩,而只是报以轻轻地却是自豪的一笑。他常常得到达·芬奇的业务学习上的帮助。

  别特罗,身材高大,身体壮实,一身都是力气。他见义勇为,见不平之事就会挺身而出。但素描这样的细活他就差远了,因此,他也常常得到达·芬奇的帮助。

  达·芬奇在画室里是众人羡慕的同学。

  一位绰号叫波提切里的青年经常出现在画室里。他被这里的杰作所吸引,常到这里来学艺取经。他年长达·芬奇8岁。他在达·芬奇的影响下,后来画出了力作,他给但丁的《神曲》作了90多幅插图。他沉默寡言,沉着观察。这也引起了达·芬奇极大的兴趣,达·芬奇也从他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

  达·芬奇从友人的身上悟到了一种幻想。他这种悟性被画师发觉了。他只好如实地回答画师说:

  “我在思考如何把画家和雕塑家的艺术与科学结合起来,我在思考对大自然的认识。艺术需要科学。”

  这是一个早熟的学生。他说出这句令画师震惊的话时,显得那么沉静,仿佛深思熟虑过的。

  他说:我在思考,关于科学的多样性。离开了科学,艺术就像失却了灵魂的**。数学,在很大程度上,对于理解透视法则、明暗的分配色彩的作用,都是十分必要的。还有,光学和力学,也是必须的,不然的话,我们将像盲人在黑暗中行走……弄懂这些科学,需要专门的、长时间和聚精会神的试验。

  画师简直是拍案叫绝了。

  画师为自己有这么成熟的学生而骄傲。他已经预感到:达·芬奇将成为世界一流的艺术家。是的,他的确与众不同。

  这批学生,不少是放弃了珠宝匠、建筑师等职业,而来投奔艺术的。他们需要雕刀、木质刻刀、圆规、秤、量长宽的尺、放大镜,但他们更需要画笔,需要思索,对艺术、对人生、对哲学、对社会的思索。“他们需要对自然和艺术法则的深刻理解。”画师说。

  4.才华初露

  进入画室以来,达·芬奇与画师维罗奇奥就有了一种异常亲密的关系。他们既是师生,又是挚友、忘年交。画师生病的时候,达·芬奇十分耐心、温柔地看护他,而且善解画师的愁苦,为画师弹起竖琴。

  达·芬奇从小就喜欢音乐,专门研究过音乐。他学习过弹奏曼陀铃琴。他有天生的想像力和灵活的细致的脑筋。他可以自弹自唱,随心所欲地编制曲调和歌词,使人听之精神振奋,久久难忘。倘若他专事音乐,也许他同样可以登峰造极了。

  他弹着竖琴,婉转动听的琴音减轻了画师的痛苦,画师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画师很快就病愈了。

  画师很快又投入了《基督的洗礼》这幅画的制作。这是伐龙白罗莎教团以自己寺院订制的一幅画。在这幅画中,他要画耶稣和约翰,还要画两个虔诚的天使在目睹这一圣事。按照惯例,学生和帮手可以帮着画一些次要的形象或小小的局部。

  只剩下一个天使了。画师对达·芬奇说,要表现出狂喜地看基督洗礼这个不平凡的场面。但又要显得天真无邪,并不明了,且又不能与前一个天使相同。

  画师在苦苦思考。

  画师最后把这一任务交给了他的学生达·芬奇。

  达·芬奇当时十分激动。这是第一次,帮著名的艺术家完成作品。他整整在画前思索了一天。他几乎夜不能寐。他发现老师点的那个天使,鼻子肥大,眉毛高扬,眼睛圆溜溜的,呆滞无神……画师一定是十分疲倦时作的。

  达·芬奇动笔了。他在勾画天使的轮廓。

  许多同学围过来看。他们是何等地羡慕达·芬奇呵!

  渐渐地,在画师的空白处,出现了一个跪着的天使。他,目光严肃,而富于幻想,满头卷发,被一个薄薄的、晶莹的、像轻纱一样的光轮围绕着,衣褶美妙而自然。

  围观的同学欢叫起来:“啊,真妙呵!”

  画师驼背的身影出现在画室了。他疲劳过度。忽然他眼睛一亮,像一束烈焰点燃其间了!他又狂喜又绝望。啊,我的孩子,我的学生,你干了些什么啊!你干了些什么啊?

  达·芬奇忐忑不安地请老师指教。

  老师说:“在你画了天使之后,我不配再称作画家,我只该去拿雕刻刀了!”

  达·芬奇由此名声大震。

  其实,为这一笔,达·芬奇又付出了多少艰辛的劳动!

  他平时总是把笔记本系在腰带上,以便随时随地取用。他从小以来,那本本上,画满了人们的面孔、身躯,还有动植物的速写;写满了寓言、格言、哲学札记,有图画、公式,还有建筑的速记。这些笔记,足以证明:梅花香自苦寒来。达·芬奇的学识渊博,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他超人的工作能力,他探讨宇宙的规律并使之服务于人类的精神,他的智慧,都是长期磨砺出来的。

  5.美男子的歌声

  达·芬奇转眼间已在维罗奇奥画室学习6年了。

  他已经长成了一个20岁的壮实而漂亮的小伙子。按普通的说法,他不仅相貌秀美,而且每一行动,一举手一投足,都表现出一种语言无法形容的安详与娴雅,风度翩翩。他那神妙的才华更使同龄人钦佩之至。他可以很快地掌握一门意欲研究的学科。他充沛而盛旺的精力,就像是早上**点钟的太阳。他这时候已开始变得胸怀宽阔,胆识过人。他是大海中一只即将乘风破浪的船,就要在艺术的海洋里起航了。

  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唱歌天赋。

  早在儿童时代,他便能歌善舞。诗琴和长笛,他无一不会。他给过路的西班牙人奏起曼陀铃琴,像一只小鸟一样唱着自己编的歌。他歌唱美好的田野,歌唱灿烂的春天,歌唱太阳和月亮。他儿时的歌声至今还萦绕在乡亲们的耳际。

  如果不是爱上画画的话,达·芬奇可能成了世界著名的歌唱家、音乐家。

  他满20岁了。他回了一次故乡。

  他的祖母已去世。后妈也发胖了,性格冷漠。父亲也老多了。他发现故乡已无法容下他这个多才多艺的游子。他的事业在山外。

  毕业时,画师为同学们举行了宴会。宴会在一家小酒馆里进行。他们将走入画家的行列。酒后,他们载歌载舞。那歌唱道:

  吾至爱美酒,

  吾亦爱高歌;

  拉丁美人啊,

  亦吾所眷恋。

  我一面饮酒,

  我一面高歌,

  想起美人儿,

  欢乐何其多!

  歌声吸引了众多的女学生,那些拉丁美女们亦跟着歌的节拍翩翩起舞。这时候,达·芬奇,这个漂亮的小伙子登台演唱了。

  他最拿手的就是音乐、舞蹈、赛马。他歌声美妙,令姑娘们动情。姑娘们边舞边向他靠近。他的老师一直微笑地端着高脚杯,望着出类拔萃的弟子。

  宴会直到夜半方散。

  达·芬奇歌舞方面的才华在他以后的生涯中,特别是在宫廷得以充分展示。这既是他的荣幸,也是他的悲哀,此话后文自有理论。

  6.第一次开个人画室

  有关史料表明,达·芬奇的处女作,即最早的画应该是画的佛罗伦萨郊区的风景,简称为《风景》。画的一角,有他的亲笔题字:“写于1473年8月5日圣玛利亚·斯涅日娜复活节。”题字是用反写的笔法写的。他几乎所有的题字,都是用这种方式书写。这幅《风景》,只能算是习作。未公开发表。

  20岁时被艺术家们公认为是他天才创作的作品,是在他的老师作品《洗礼》上,画了一个跪着的天使,前文已经说过。他的老师因此而不再提动画笔。达·芬奇可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但达·芬奇自己独立开画室时,他已经是28岁了。

  在此之前,他1473年至1475年,完成了板面油画《受胎告知》。

  《受胎告知》这幅画虽然不是十分著名,但它已充分显露出年轻画家的才华。画面上一位美丽少妇怀孕了,她羞涩地将这喜讯告诉她最相知的人。

  背景似是客厅,窗外风景如画,宝塔、古树,历历在目。

  1475年,达·芬奇还完成了板面油画《加罗法诺的圣母》。

  以后的几年间,他在他的家中完成了油画《贝诺亚圣母》。

  这些作品,大多是画圣母。作品里弥漫着成熟母性的爱。但这些作品,都未引起较大的反响。可以看出,这些作品,与达·芬奇儿时的生**验有关。尤其是第一年后妈对他的爱和呵护,给他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28岁,达·芬奇已经开始名扬整个佛罗伦萨的艺术界。

  他的订货单如雪花一样源源不断地飘飞而来。

  他开始进行板面油画《圣哲罗姆》的绘制。圣哲罗姆,即一个基督教苦行僧。而这一时期,他开始在自办的画室中绘制的比较有名的是两幅《报喜节》。

  选择了当时艺术中最流行的题目之后,达·芬奇摒弃了那种把圣母的形象描绘成威严的、感伤的或者沉思的样子的传统画法,他塑造的圣母,大多是欢乐的、充满真善美的,纯粹是尘世罕见的美感的形象。

  达·芬奇首先依据光学规律,广泛运用了明暗技术,使这种技法不仅成为造型的方法,而且也成为使画面人物“鲜活起来”的一种手段。

  他为国王编织的一条豪华的地毯图样,其中设计了亚当和夏娃。亚当与夏娃的周围,是许多珍禽异兽,以及奇花异草。画家把这些东西画得惟妙惟肖,显示了他长期修炼的艺术功底。比如他画的棕榈树,袅袅婷婷,柔美至极!他逐步走向艺术家的成熟。“作为学者的达·芬奇,已包含在作为艺术家的达·芬奇之中”,这是苏联作家阿尔·阿尔塔耶夫最为精当的评价。

  长期以来,达·芬奇在笔记本上积累了速写、草图,以及各式各样的趣事、歌谣、笑话、评价、哲学思考、讨论等等,他留下了洋洋7万页的笔记。广泛搜索,厚积博取,这是他成功的经验之一。

  第一幅《报喜节》画的是圣母在露天下面的凉台口得知喜讯。美好的时刻,令人欢欣的风景,有盛开的百合,如画的树林,小山脚下蜿蜒的河流。圣母跪着,望着微笑的天使。

  第二幅《报喜节》,不同于第一幅。画面上天使若有所思,而且严肃。圣母听到这一喜讯时十分惊喜。圣母的衣褶,打开的书本,小桌,都是用装饰纹样艺术地描绘出来。

  达·芬奇在自办的画室中潇洒自如,创作大获丰收。

  7.成名作:《拈花圣母》

  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主要成就,就是对现实主义的发展。它主要表现在彻底摒弃中世纪艺术脱离现实生活的冷漠和空虚,而广大艺术家开始表现出对生活的关心和热爱。他们肯定人生的美好和幸福,赞美人对生活的积极理想。这一时期,艺术家们早期作品大多以宗教为题材,画的是宗教故事,但他们把这种宗教故事现实生活化了。

  《拈花圣母》画的是一位美丽的母亲在和孩子玩耍,并用鲜花逗这孩子快乐。这位美丽少妇,看上去大约二十**岁,她对生活充满幸福感,脸上是欢欣的微笑,她注视着自己的作品:孩子。孩子富态毕露,小手胖墩墩的。他正在揪住母亲手里的鲜花。全面看此画,你可以感觉到一种人间温情。如柔水脉脉流淌,清溪般的纯真。母子被年轻的画家描绘得栩栩如生。达·芬

  奇总结经验:从明部到阴影的过渡,要像轻烟一样美妙。他把这话记在笔记本上。

  这是他在个人开的画室中的最高成就。

  8.独立谋生

  在办个人画室之前和求学这段时间,达·芬奇少不了还要靠那做公证人的父亲来资助他。

  父亲皮耶罗年事已高,身体疲弱,他不再在喧闹而繁杂的佛罗伦萨城中定居了。落叶归根,他又回到了故乡芬奇镇。

  在一条石板结成的小街上,在那几间简朴的老屋里,父亲定居下来安度晚年。他为达·芬奇的成名而骄傲,逢人便讲,四处传扬。

  这段时间,达·芬奇创作《魔术师的崇拜》,但未最后完成。这幅绘画,形象众多,他画了大量的草图。现在能见到的,只是一个基色调。

  他的素描越来越多,大多是风景。故乡芬奇村近郊的优美景色,在他的素描本上占很大的比重。山岭,树林,河流,城墙……

  达·芬奇已开始独立谋生。

  他的订货多得很,可谓生意兴隆。

  达·芬奇的幻想特别多而且古怪。

  他突然于某日想到要建立政府更改阿诺河的河道,这样便与佛罗伦萨的运河沟通,二河合一,水运就极方便了。他曾为房屋底层和整所建筑画过设计图纸。他梦想成为建筑艺术师。

  达·芬奇还设计过磨坊、漂布机。

  还有一些借水力操作的机器。

  有一天,乡下的父亲进城办事,准备顺便去看看为他光宗耀祖的儿子。这时候,村里的一位渔父要求见他。他欣然接见。这位农民砍下一棵无花果树,自己制成一面盾牌,带到他家来了。

  渔父说:“皮耶罗,我尊敬的先生,我一事想求您……”

  公证人热情地说:“有什么事,直说了吧!”

  渔父乔万民说:“您的儿子声名远扬,我想请您这大名鼎鼎的儿子帮我在这面盾牌上画点什么,随便画点什么都行,只要能使人大吃一惊,要会吓人的!画好后,我给弟弟的小店铺作招牌。我想和弟弟一块做些卖鱼的生意。麻烦您了!多少钱我都不计较的!”

  皮耶罗满口答应。他为儿子的声名远扬而兴奋得老脸通红。

  关于这件事,乔·瓦萨里作了极其生动的描述:

  据说皮耶罗先生在乡间居住的时候,某次曾接见他产地上的一个农民。这农民砍倒一棵无花果树,自己制成一面盾牌,带给皮耶罗先生,要求他在佛罗伦萨找人代画盾面。皮耶罗先生当下慨然应允,因为那农民是个渔猎能手,曾为他出力不少。于是他把盾牌带往佛罗伦萨,交给列奥纳多,叫他设计绘画,但是并未言明是受谁的嘱咐。列奥纳多接过盾牌后,发现形体凹凸不平,制造简陋,就把它先在火上烘直,然后送给一个车工,细加磨治,及至送回来时,果然已经旋得平滑浑圆,一改昔日粗糙的形态。于是他把盾面涂上一层石膏粉,仔细调匀,然后思索应该以何为题,结果选中麦杜萨的头颅,因为它能使人一眼望去,心惊胆战。为此,列奥纳多在自己一间从来不准旁人进去的房子里放入许多蜥蜴、刺猬、壁虎、蛇蝎、蜻蜓、蚂蝗,荧火虫和其他能够捉到的丑怪动物;把各自的特点加以改造综合,绘成一个骇人的妖兽,口吐毒焰,周身裹满从一条阴暗岩缝中迸出的烈火,黝黑的喉咙里毒气泛滥,两眼喷火,鼻孔冒烟,真是万分可怖。他这样不倦地劳动,直到那些动物的尸体使全屋充满腐烂的气息,恶臭难闻;但是由于他兴致勃勃,专心一志,竟然毫无觉察 (或者毫不介意)。后来那农夫和皮耶罗先生都不再催问这件工作了。到画完时候,他对他父亲说:可以随时来取盾牌,因为他已经完工,可以交差了。于是皮耶罗先生于某日清晨亲自去取。听到敲门声,列奥纳多亲自出来开门,但是叫他父亲先在门外稍等,自己返回屋里,把盾牌安置在一个画架上,拉起窗帘,使盾面微显阴暗,然后才叫父亲进来观看。皮耶罗先生不知其中底蕴。举目一望,完全没有料到那是一面盾牌,也不知道上面的怪物只是绘制的,当下转身逃走。列奥纳多拉住他说:“这面盾牌果然起作用了,请你拿去吧,因为它正该产生这样的效果。”皮耶罗先生感到这简直是奇迹,立即对列奥纳多独出心裁的想法倍加赞许,但是他却暗暗从商店里买了另外一面盾牌,交还给农民,盾面图案是一颗被利箭射穿的心。农民收到后,终身对皮耶罗先生感恩无尽。不久以后,皮耶罗先生把列奥纳多所画的盾牌偷偷卖给一帮商人,价格100金币;随后那些商人又以300金币的价格转卖给米兰公爵。①

  ① 见《世界名家散文经典》中第二部第91 页,沈阳出版社出版。

  拿这幅画回家的路上,公证人皮耶罗笑呵呵地对一些陌生人吹自己的儿子,并一言以概之说:“谁要不名一文,谁就一文不值。”

  达·芬奇是故乡人的骄傲!

  画中一个渔夫的心被箭穿透,这是送给渔夫的礼物,皮耶罗说,这是在追念他在故乡度过的孩提时代。

  达·芬奇十分想念故乡,也十分想念故乡的亲人和朋友!

  渔夫十分满意这件礼物。

  这段时间,达·芬奇还画了 《丽达圣母》。这幅画概括、综合性很强,他把生理上的美与灵魂上的美完善结合在一起。人的外表与心灵之美获得了和谐和统一。他断言:“如果灵魂是杂乱无绪的,那末,具有这个灵魂的人体本身也必定是杂乱无绪的。”

· 推荐:中国名人传记 红色经典 世界名人传记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