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坊
传记文学

首页 > 传记文学 > 热血豪胆:巴顿 > 第二章 西点受训

第二章 西点受训

  千里之行始足下,西点军校度年华;

  壮士本色初显露,勇敢刚毅人人夸。

  西点军校号称“美国将军的摇篮”,它曾造就出斯科特、格兰特等一大批杰出将领,是美国许许多多热血青年向往的场所。一心想当军官的巴顿当然也不例外。

  西点军校的正式名称为美国陆军军官学校,其目标是培养陆军初级军官。该校位于纽约市以北约50英里处的哈得逊河西岸,属于纽约州奥兰治县。此地原为英**事哨所,是控制哈得逊河航道的战略要点。美国独立战争中被美军于1778年1月20日占领,此后一直是军事用地。1802年7月4日,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正式确定在此建立美国陆军军官学校。

  20世纪初的西点约有500名学员。按规定,合众国总统有权推荐30名,国会参议员、众议员和特区代表每人有权推荐1名。一个普通的学生要想从这些大人物手中获得推荐,绝非易事。

  父亲为了使巴顿获得进校深造的机会,决心进行最大的努力。他把希望寄托在代表加州的共和党参议员托马斯·巴德身上。

  有几个因素对巴顿是有利的:第一,巴德参议员曾是威尔逊的合伙人,而巴顿则是威尔逊的外甥;第二,巴德的儿子是巴顿的同学和好友,两人的关系非同一般;第三,父亲是当地的名人,又是洛杉矶加利福尼亚俱乐部(实际是富人俱乐部)的成员,结交了不少地位煊赫、神通广大的朋友;第四,巴顿本人对军事和战争具有浓厚的兴趣,从外貌上看也颇具军人气质。但是,巴顿的父亲属于民主党人,并积极地参加了地方政治活动,曾竞选州参议员失败。而巴德却是一个共和党的参议员,两人政见不同。对于巴顿来说,这是最明显的不利因素。

  父亲动员了各种关系向巴德施加压力,请求他提名巴顿。与此同时,各方面的来信像雪片一样飞向巴德家。当时巴德正在华盛顿开会,他的妻弟处理了这些来信。他答复说,在巴德作出决定之前,每个申请者必须参加竞争考试,择优推荐。

  这一下可急坏了巴顿父母。他们知道巴顿的发音和拼写均有缺陷,万一通不过考试怎么办?于是他们又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各个大学的后备军官学习科目以及新泽西莫里斯顿预备军官学校的情况,计划先送儿子到一般的军校学习一年,为考试作准备。最后他们选中了巴顿家许多人曾就读过的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父亲在该校有不少朋友和熟人。他的如意算盘是,假如巴顿明年春通过了考试并能进入西点,就算在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多学一年也是值得的,因为巴顿远离家乡和父母独立生活一年,可能会变得更加成熟。假如未被巴德选中,那么就让他在该校继续学习,争取进入军界。

  1903年9月,巴顿在父母、姑姑和妹妹的陪同下第一次离开了家乡,踏上了东去的列车。此时巴顿已年满17岁了,有6英尺高,身材细长,表情严肃,俨然一副成年人的样于。他现在很担心自己的军事悟性。他曾向一位牧师坦白,承认“我可能胆怯了。而他则告诉我,巴顿家的人没有胆小鬼”。他反复念叨这句话,并把它转告给了父亲。父亲解释说:“长期养尊处优的生活可能使我们家血统的人不屑于进行一场拳击,但同样是这一血统却使他们能够面带微笑、视死如归地对待真枪实弹的生死考验。”他实际上是在暗示巴顿,无论如何,绝不能辱没他的血统。聪明的儿子对父亲的教导心领神会,并把它牢牢地记在心中。

  有趣的是,巴顿在到裁缝店做制服时意外地发现:他的制服尺寸无论在高度、肩宽还是在腰围、胸围上跟祖父、父亲从前的军校制服都惊人的一致。巴顿认为:这是一个好兆头,有祖辈们保佑,自己必将吉星高照。

  几天以后,巴顿来到学校报到。刚下马车他就发现,门廊里几个姑娘不屑一顾地看着他,其中一个还尖叫道:“瞧!来了一个老鼠。”“老鼠”是当时对一年级新生的蔑称,因为他们初来乍到,对一切都感到陌生,胆小如鼠。在军校里,各年级学员之间颇有“等级森严”的味道。在平常的训练中,一般是高年级学员指挥低年级学员。高年级学员常以老资格自居,殴打、辱骂等欺负低年级学员的事情时有发生。

  不久,父母和妹妹离校返家了,但疼爱他的姑姑安妮却继续留在莱克星顿,帮助他克服思乡病。实际上,她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都住在这里,想方设法给巴顿以家庭的温暖,使他不致感到孤独,井激发他的进取心。

  入校初期,巴顿的老毛病仍时常作怪。由于经常误解校方通报上的字意,他不断出错,甚至闹出了笑话。他把满腔的烦恼都倾诉在给爸爸的信中。父亲在回信中告诫他要尝试阅读各种字迹的文稿,要搞懂单词的每个字母直至理解整段文字。他还重提以前对儿子的忠告:“对高年级学员要有礼貌,但只在同年级学员中交朋友;首先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其次才是学好文化课。”

  巴顿遵照父亲的教诲去做,果然大有进步,到圣诞节前夕,他的成绩和表现已经名列前茅了。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军事知识,严格遵守军容风纪和日常生活制度,不折不扣地执行一切规章制度,不久就被评为内务整洁、着装规范和军姿优美的标兵,很受教官和同学们喜爱。课余时间,他也搞一点恶作剧,借以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他还是班上第一个被吸收为秘密的兄弟会会员的人。虽然他从内心并不愿这样做,但不得不顺其自然,因为这意味着他已经被高年级同学同等看待了。

  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的南方特色、同学之间情深意笃和安妮姑姑的体贴照顾,使他在这里从没有感受到孤独的滋味。尽管如此,他还是念念不忘上西点军校学习的事。每次给父亲写信都提醒他催促那位参议员。他已经下定决心:“我必须得到那个位置。”

  巴德终于确定:考试于1904年1月在洛杉矶举行,由他妻弟负责组织。父亲担心儿子千里迢迢赶赴洛杉矶考试会影响成绩,所以建议让儿子在华盛顿巴德参议员的办公室考试,遭到拒绝。巴顿只好匆匆返回洛杉矶。在长途的旅行中,巴顿丝毫不敢放松,抓紧点滴时间复习功课。考完试后,没有来得及休息,又匆忙回校上课了。

  共有12个人参加了考试。不久洛杉矶地方报纸上登出了前三名,巴顿榜上有名。父亲的朋友纷纷给巴德去信,为巴顿游说。在此情况下,巴德最终决定推荐这位民主党人的儿子。得到这个消息后,父亲激动极了,马上打电报给儿子,向他表示祝贺。

  全家人都欣喜若狂。第二天上午,父亲坐下来给儿子写了一封洋洋万言的长信,抒发他对这件事的感受和对巴顿的殷切希望。他说,虽然巴顿即将与家人分开,但全家都为他感到高兴,“因为一个人在世界上最强烈渴望做的……便是最适合于他做的事。……你身上具备优秀军人的血统,要正直、勇敢、整洁,那么你将得到应有的报答”。

  梦寐以求的西点梦终于实现了。巴顿兴奋得不可抑制,同学们也纷纷向他表示祝贺。

  巴顿在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的一年中可谓硕果累累:不仅进一步坚定了献身于军队的思想,身体和心理都进一步成熟了,而且还在实践中证明了自己有能力与同辈人进行竞争,从而增强了他的自信心。由于顽强锻炼,努力学习,巴顿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被告知:如果第二学年继续在该校学习的话,他将被提拔为第一下士,这是二年级学生中唯一的最高军衔。

  1904年6月,不满19岁的巴顿在父亲的陪同下来到西点军校报到,开始了新的生活。

  在最初的日子里,巴顿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到新奇:餐厅里的桌布几乎每天一换,到处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大家都循规蹈矩,一切都是严格的军事化。但是不久他就觉察到,这里并没有他所欣赏的那种南方绅士气派,许多学员的出身并不高贵,充其量属于“中产阶级家庭”,没有超凡脱俗的“远大志向”。巴顿认为:“我则不同。我属于一个可能快要灭亡或者从来就没有存在过的阶级,与那些懒散、声称爱国而又爱好和平的军人之间差距甚大,如同天堂与地狱之别。”从刚入学起,巴顿就决心以不同凡响的面貌出现,为成为一名震撼世界的军人而奋斗。

  入校后巴顿为自己确定的初期目标是:在学年末能当上一名下士学员。但是不久他就遇到了困难,特别是文化课一直跟不上趟。这显然与小时候患的“阅读失常症”有关。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成绩仍然不理想。为此,他十分嫉妒那些轻轻松松就能得高分的同学。由于成绩不佳,巴顿一度丧失了自信心,感到自己浪费了生命,称自己是“一个平凡、懒惰、愚笨而又雄心勃勃的幻想家”。

  在这一时刻给予巴顿勇气和力量的还是他的父母和亲人,他们理解儿子的苦衷,也了解他的性格,知道他尽了全力。父亲经常来信鼓励他。他告诉儿子,一个人只要尽了最大努力,不管结果如何,都算是赢家,是强者。安妮姑姑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都住在西点,随时给他以关心、帮助和支持。母亲和尼塔也经常来看望他。她们要让他知道,不管校方如何评估他的表现,而他绝不会失去亲人的爱。

  巴顿在第一学年十分重视队列训练。他认为队列训练最能体现军人的气质,培养军人良好的军姿和顽强的意志。而且,队列成绩好坏直接与学员的军衔有关。据他的同学戈塞尔斯回忆说:

  队列训练每星期六进行一次,可巴顿常常在星期天下午就苦练下一课。等下个星期六时,他的动作已完美无缺了。我曾对巴顿说,“乔治,队列训练在毕业成绩中只记15分,而数学却有200分。你的数学已经很差了。如果你把用于准备队列训练的时间拿出百分之八十来攻一攻数学,你不但仍可通过队列的考试,而且数学成绩也会跟上去。”但巴顿不为所动,依然如故。

  结果,第一学年结束时,巴顿虽然队列成绩名列第二,但数学为全班倒数第一,法语成绩也很不理想。校方虽然对他的顽强意志和刻苦精神给予肯定,承认他军姿优美、勇敢刚毅,但还是决定让他留级。

  这是巴顿平生遇到的第一个大挫折。他马上把这个坏消息告诉了父母。父亲当即回电表示:“没什么,我的孩子,愿上帝保佑你。”父母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安慰和鼓励他,这帮助他解除了留级的犯罪感,并激励他加倍地努力。

  对一个男子汉来说,连续三年在军校一年级(包括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的一年)徘徊,的确非同寻常。要不是抱着要成为一个伟大军人的坚定信念,要不是亲人的鼓励和支持,巴顿早就打退堂鼓了。相反,留级的打击非但没有使巴顿退却,反而刺激了他争强好胜的**。

  在圣卡特林纳岛休暑假期间,他把时间全部花在温习功课上,并请了一位家庭教师为他辅导。他在记事本上写的第一句话就是“始终不渝地竭尽全力”,并不断提醒自己“一定要做比要求你做的更多的事”。

  在上二年级时,巴顿参加了校足球队,卖命地踢球,以此检验自己的勇气。但不久扭伤了胳膊,被迫离开绿茵场。他没有懈气,又参加了校田径队,成为高栏赛项目运动员。同时,他的其它功课也抓得很紧,他的眼光已经紧紧地盯上了第一下士学员的位置。功夫不负有心人,刻苦努力终于有了成果。学年末,他不仅通过了各项考试,而且还被任命为二年级的第二下士学员。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尽管没有当上第一下士学员,但毕竟已接近了目标。

  巴顿天生喜欢发号施令和出风头,这一次机会终于来了。作为二年级的第二下士学员,他负责带领一年级的一个连队。第一下士学员不在场时,他还要领导全营。每当他履行职责的时候,总会感到祖先们在用目光注视着他,于是感到信心倍增,力大无穷。指挥队列行进时,他满脑子都是纪律和荣誉。

  由于巴顿严格管理,执行纪律铁面无私,有时过于刻板,因此新学员们普遍讨厌他。学员们给他取个绰号叫“豪猪刺”,意指他过于热衷军衔和荣誉,而不惜以同学作为向上爬的阶梯。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巴顿所关心的是如何履行职责并做一名标准的军人,从不在乎是否受人欢迎。他十分关心提高和培养新学员的军事素质和军人性格,从不欺负他们。他不仅对新学员要求严格,而且更能严于律己,注意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对自己的一点点差错都不放过。但是,鉴于巴顿上报的学员违纪行为比其他学员干部报的多,到新生训练结束时战术教官将他从第二下士降为第六下士。这对他的自尊心是一个沉重打击,他第一次感到好心没有得到好报。在给女友比阿特丽丝的信中,他责备自己“过于刻板了”。

  巴顿在校期间一直注意锻炼自己的勇气和胆量,有时不惜拿自己的生命当赌注。

  在一次轻武器射击训练中,他的鲁莽行为使在场的教官和同学都吓出了一身冷汗。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同学们轮换射击和报靶。在其他同学射击时,报靶者要趴在壕沟里,举起靶子;射击停止时,将靶子放下报环数。轮到巴顿报靶时,他突然萌生出一个怪念头:看看自己能否勇敢地面对子弹而毫不畏缩。当时同学们正在射击,巴顿本应该趴在壕沟里,但他却一跃而起,子弹从他身边嗖嗖地飞过。真是万幸,他居然安然无恙。

  另一次是他用自己的身体作电击的试验。在一次物理课上,教授向同学们展示一个直径为12英寸长、放射火花的感应圈。有人提问:电击是否会致人死命。教授就请提问者进行试验,但这个学生胆怯了,拒绝进行试验。课后,巴顿请求教授允许他进行试验。他知道教授对这种危险的电击毫无把握,但认为这恰是考验自己胆量的良机。教授稍微迟疑后同意了他的请求。带着火花的感应留在巴顿的胳膊上绕了几圈,他挺住了。当时他并不觉得怎么疼痛,只感到一种强烈的震撼。但此后几天,他的胳膊一直是硬绑绑的。他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勇气和胆量。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胆小鬼,”他写信对父亲讲,“但现在我开始改变了这一看法。”

  日子一久,巴顿严于律己和尽职尽责的精神已经被教官们认识和理解了,所以到二年级的春季,他再次升为第二下士。二年级学年底,又被提升为下学年的学员军士长。这使他在高年级中成为军衔较高的学员干部。

  戈塞尔斯曾在一封信中谈到巴顿的计划。他写道:“在我们相处的日子里,他跟我谈过很多公事私事。他说,他想在军校达到三个目标:在队列训练中夺冠;到四年级时升为学员副官;在田径项目上打破学校纪录达到A级运动员标准。”毕业时,他的三个目标果然全部实现了:队列训练成绩第一;刷新了几项田径项目纪录;特别是真的当上了学员副官。

  巴顿被任命为西点军校学员队副官是1908年夏天的事,这使得他心花怒放。争当学员副官是巴顿的一个重要目标,其原因有二:第一,出于对父亲的尊重和爱戴。父亲曾是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的学员副官,巴顿决心要继承父亲的传统;第二,学员副官是军校全体学员的头,是阅兵队伍之“星”,能抛头露面,十分露脸,是军人和荣誉的象征。在练兵场上,他喊着口令,昂首阔步,面对检阅台做各种示范动作,犹如鹤立鸡群,令人称羡,而这正是视荣誉如生命的巴顿所向往和追求的。

  这项任命坚定了他的信心:成功来自长期不懈的努力,来自全力以赴的拼搏。他在给女友的信中写道:“你还记得很久以前,……我说我想当学员副官吗?我担心我永远也当不上,而你却说我会当上的。如今我如愿以偿了。”

  巴顿自幼立志做一名军人,一个名副其实、本领过硬的斗士。他认为军人的职业需要献身精神,这是其他任何职业都无法比拟的。他虽然家庭富裕,从小养尊处优,但却宁愿选择艰苦和冒险的军旅生涯,并且全心全意地爱上了这一职业。他的一位西点同学回忆说:“巴顿的衣食住行全是军事化的,甚至可以说连他的爱情也是军事化的……要找出一个如此献身于军队的人,的确不容易。”巴顿在给比阿特丽丝的信中回答她提出的为什么选择军旅生涯的问题时,谈到三个因素——珍惜传统、喜欢刺激和渴望荣誉。“如果你拿走了这三种东西,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

  在西点宰校就读期间,巴顿与比阿特丽丝的感情与日俱增,两人保持着频繁的书信往来。他曾经为比(比阿特丽丝的呢称)的初次社交晚会送去了鲜花。1905年3月,西奥多·罗斯福宣誓就任总统,西点学员组队到华盛顿举行阅兵式,碰巧艾尔一家也到华盛顿参加庆祝活动。巴顿和比阿特丽丝在一起跳舞,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巴顿在给父亲的信中称这是他“一生中度过的最美好的夜晚”。偶尔,比还在周末专门从波士顿赶到西点与巴顿约会,一起去攀登悬崖、郊游和野餐。她从巴顿那里了解到不少有关西点军校的规章制度、军事知识和体育常识,而他则向比学习法语、文学,并请她帮助修改诗作。

  巴顿上高年级后,两人的约会增多了。巴顿经常请比跳舞、看球赛,比则经常写信鼓励他,支持他。假期,他总是和比及其家人一起度假。两人的友谊逐渐发展为爱情。

  巴顿感到该是向比求爱的时候了。他告诉爸爸,他爱她,但又不敢向她求婚,因为她在各方面都比他的条件好。她是百万富翁的女儿,受过良好的教育,从小娇生惯养,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而他则是一个军人,军队的生活枯燥乏味、艰苦危险,对她很可能不适应。归根结底,他担心会破坏她的幸福。而且,她的父亲已进入耄耋之年,她曾说过只要父母还健在她就永远在家陪伴他们。

  父亲很清楚:比阿特丽丝一直在等待着巴顿鼓足勇气求爱,于是就鼓励儿子大胆向她求婚。但巴顿还是信心不足。直到1908年圣诞节期间与艾尔一家一起度假时,他才终于向她吐露真情,表示希望娶她,但要她不要马上答复。显然,他还是心虚,怕遭到拒绝。但实际上两颗火热的心已经紧紧地贴在一起了。

  在四年级时,巴顿一直在为选择哪一个兵种而冥思苦想。首先他排除了炮兵,因为火炮离短兵相接的前线太远。其次,他考虑过步兵,因为步兵有较多晋升的机会。但步兵军官与他本人崇拜的“骑士”差距甚远。最后,他选择了骑兵,这不仅因为骑兵符合他向往的骑士精神,而且还因为据说骑兵军官都是优秀的绅士。

  1909年6月,巴顿毕业了,时年24岁。虽说他花费了5年时间才读完所有的课程,但仍取得惊人的成绩。他是学校跨栏赛纪录的创造者,同时还是优秀的击剑运动员和步枪、手枪的特级射手。他以标准的着装、优美的军姿、出色的领导才能和勇敢莽撞的举动而成为西点军校的骄傲和关注的中心。更为重要的是,他以惊人的毅力和意志战胜了“阅读失常症”,克服了摆在他面前的一个又一个障碍,各个科目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他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劳动和汗水,因而获得了更多的荣誉和成果。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他迫切地渴望在真正的军旅生涯中开辟出显赫与光荣的道路。正是:道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险关重重,而今迈步从头越。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分解。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 推荐:《抗日战争书籍》 《心理学书籍》 《茅盾文学奖作品》

点击收藏 小提示:按键盘CTRL+D也能收藏哦!

在线看小说 趣知识 人生格言